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的学者,与该院其它机构、有关加盟共和国的科学院的学者以及生产单位的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在预报苏联远东地区的地震、海啸和火山喷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近,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在例会上讨论了在该领域内继续开展研究的问题。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火山研究所所长、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费多托夫在会上作了报告。他说,远东地区是指从杰日涅夫角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南  相似文献   

2.
一、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火山研究所在以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费多托夫所长领导下,火山研究所在研究堪察加的火山、远东地区的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海啸及地震预报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目前,该所已成为远东地区地震预报区域中心。该所的主要科学研究方向是针对远东地区频繁发生的火山活动和岩浆活动等问题,根据地震资料研究岩浆活动机制、火山活动机制、地震的震源过程、地震区划、抗震工程、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最近,为加强海洋地震学  相似文献   

3.
综合汇编了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中部7.7级地震概况,这次地震引起了海啸并造成了严重灾害。本文报道了该震的震源参数、震灾和救灾情况以及该震的成因等。  相似文献   

4.
日本国营铁路当局汲取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中部地震的教训,于1983年7月开始建立卫星地震速报系统。据报道,这一地震速报系统拟首先建立在东北部新干线和通向西北的上越新干线。上述5月26日发生地震引起海啸时,东北新干线曾一度停运。为防止这类情况发生,决定利用宇宙开发事业团于1983年2月发射的“樱花2号A”通讯卫星,占用它的十分之一波段数,建立速报地震消息的数据通讯,电话、电视等八  相似文献   

5.
<正>海洋钻孔数据表明,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巨大的切开海沟的破裂是沿着一条薄且软弱的断裂带发生的。在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东北地震中,为什么日本海沟板块边界断层滑动了数十米进而引发了毁灭性的海啸?在断层的浅部位置发生巨大错动是属于俯冲带的一般过程,还是反映了该场地特有的地质情况?利  相似文献   

6.
1993年日本海地震的异常破裂过程1993年7月12日,一次大震和由它产生的海啸,给日本、朝鲜和俄罗斯三国的日本海沿岸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尤其是北海道西南海岸和奥夙岛更为严重。对这次地震的各个方面无疑将进行非常详细的研究。本文集中论述构造环境和在对地...  相似文献   

7.
东海海域潜在地震海啸的数值模拟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东海冲绳海槽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对东海海域潜在的地震海啸进行了预研究. 假设了冲绳海槽在发生8.5级大地震,断层错距高达15 m的极端地震情况引发的海啸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 初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地震引发的海啸的最大初始波高为4.3 m,4小时左右传至浙江沿岸,近岸各处波高为1——2 m,其中局部地区波高为2.4 m;约7——8小时靠近上海海岸线(若震源在中冲绳海槽地区,海啸传到上海最快大约7小时),近岸波高约为1 m. 近岸区域地形变化复杂,海岛密布,局部地形条件可能会很大地影响实际各地点海啸波高,加上海啸在岸边爬高及港湾效应,估计波高还会升高. 给出了冲绳海槽南、中、北部发生潜在地震海啸的传播等时图. 笔者在东海设置了3个地震及海啸监测站,基于海啸模拟结果绘制了监测站处的海啸随时间演化曲线,分析了预研究成果对海啸预警可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南海地震监测和海啸预警服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年底发生在印度洋的地震海啸造成的巨大灾难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根据海南岛有仪器记录到地震海啸的事实,从构造角度讨论了海南岛未来遭受地震海啸袭击的可能性,强调了建立海南省南海地震监测和海啸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预警系统建设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地震海啸危险分析与监测预警系统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马陵 《华南地震》2005,25(4):25-33
对广东省地震海啸的潜在危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广东省可能面临的海啸威胁主要来自南海东部。一旦发生地震海啸,将出现重大的灾害,并对广东省的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广东省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系统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
应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大地构造及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波鲁卡耶夫教授的邀请,辽宁省地震局副局长徐心同、工程地震研究室主任钟以章和国家地震局国际合作司王剑一行三人于1991年6月13—20日赴苏联哈巴诺夫斯克城对苏联利学院远东分院大地构造及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与日本海沟地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文英  王秀英 《地震》1996,16(3):219-224
据板块运动及构造动力的因果关系研究了我国华北地区6级以上与日本海沟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地区群体地震活动在时间轴上的不均匀分布及起伏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且华北地区的群体地震活动的开始时间晚于日本海沟地区。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土厅长官稻村在1984年5月22日的内阁会上作了《1984年防灾白皮书》的报告。在白皮书中,他特别提到了1983年5月的日本海中部地震时因海啸警报传达迟缓而造成108人死亡的事件,同时也指出在1983年10月  相似文献   

13.
1983年6月1日在东京国土地理院目黑厅舍召开的日本地震预报联络会特别会议上,日本气象厅报告说,5月31日他们通过分析得知:带来海啸灾害的日本海中部地震是正断层型地震。在此以前,日本海方面还未有过里氏7级以上正断层型的大地震的记录,这回是第一次。气象厅及地震学者们在地震发生后,一直都估计是逆断层地震。6月1日的报告,推翻了他们的定论,致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看来重新认识地震预报观测体制成了很大的课题。日本气象厅地震预报情报课详细地分析了从日本各气象台、测候所收集的地震仪记录图表,制成了地震初波“向上”及“向下”的分布图。结果得知:这次地震是以震源区秋田近  相似文献   

14.
引言 文部科学省作为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以下简称地震本部)的事业局,在圆满推进地震本部的各项审议和活动的同时,还把减轻地震、海啸灾害作为目标,从事配备海底观测网、南海海槽和日本海等海域的调查、全国主要活断层调查等各种关于地震的调查研究.这里介绍的是文部省2013年度将实施的主要规划.  相似文献   

15.
王亨方  刘冬整理 《地球》2011,(12):96-99
海域发生地震时引发海水的异常波动,称地震海啸(以下简称“海啸”)。海啸是海水从水面到水底整体的波动,其波长为数百千米,波宽达数百千米以至更宽;波动周期一般为2~200分钟,常见的为2~40分钟;传播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到700~1000千米,它与海水深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6.
1994年震情     
全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释放能量为1.53×10~(17)焦耳,地震活动水平较高。10月4日千岛群岛地震和12月28日日本本岛以东地震皆属巨大地震。自1993年马里亚纳群岛发生强烈中源地震以来,1994年在斐济、玻利维亚和日本海相继发生强烈的深源地震,这对我国大陆今后的地震活动形势的影响值得注意。6月3日在爪哇岛以南的地震引起较大海啸,致600多人伤亡。  相似文献   

17.
5月26日正午(当地时间),日本本州北部西海岸附近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并引起海啸。据日本气象厅测定,这次地震为里氏7.7级,震中在秋田县海面距男鹿半岛100公里处,北纬40°25′,东经138°5′,震源深度约10公里。日本西北部沿海300公里范围内强烈有感,南朝鲜、苏联部份地区也有震感。  相似文献   

18.
地震海啸灾害及其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7月17日,西北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近海地区发生7.1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约有3000-500人死亡或失踪,5座村庄被巨浪蚕没,本文介绍了这次地震海啸破坏情况,国内外历史上大地震海啸灾害,简述了有关专家对巴地地震海啸追踪研究的初步结果和评论。  相似文献   

19.
《地震地质》1986,8(1):24
1985年9月19日当地时间7时17分45秒墨西哥境内发生一次8.1级地震,震中位于巴尔萨斯(Balsas)河的河口,离海岸30公里的海域内,经纬度为17.680N和102.470W。震源深度约33公里,震中烈度为8°—9。(麦氏烈度),最大加速度为0.18g。这次地震引起海啸,海浪高达1.5—2.0米。地震受灾损失最严重的是  相似文献   

20.
地震学和抗震工程联合委员会远东组第四次学术会议于1984年4月2—6日在苏联南萨哈林斯克举行,会议讨论了“远东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报”问题。参加会议的有远东科学中心的地震机构、远东建筑和设计单位的代表,以及莫斯科、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高尔基城等城市的代表共130人。会议听取了38个集体报告和25个试验报告。组织委员会对每个试验报告都指定了专人审查,并且在全体会议上对这些报告进行了评议。会议期间,举行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