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奥克谢尼乌斯提出的沙洲说(1877)一直在盐类矿床的成因理论中占着统治地位。这个理论是以德国的苦灰世钾盐沉积的特征为根据,以海水蒸发结果为依据,以卡拉布加兹湾作为现代实例而建立起来的,为盐类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模式。稍后,沃尔瑟根据现代盐湖的成盐作用,提出了沙漠说(1894),后来又得到葛利普的支  相似文献   

2.
盐类矿床成因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年来地质工作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海洋地质和石油地质工作中累积了丰富的盐类矿床地质资料.墨西哥湾、南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底的盐类沉积的发现和亚非拉的大规模中生代钾盐矿床的分布,冲击了“沙洲说”一百多年来的统治地位.以西欧、北美的实际资料为基础而概括出来的盐类成矿时代和成盐的大地构造条件,远不足以说明丰富多彩的实际资料.成盐的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也不是“沙洲说”所设想的那种情况.一百多年来人们试图修改补充“沙洲说”以适应陆续发现的新的事实,已屡遭失败,不得不放弃“沙洲说”的一些基本观点.许靖华提出了“干化深盆说”就是这样一种尝试.甚至苏联乌克兰的一些石油地质工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三叠系含钾岩系变质演化特点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盆地三叠系具有较为优越的成盐条件,通过对含盐岩系及盐类沉积物在地史进程中变质演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沉积成岩的演化模式,阐明了水溶、热熔交替叠加的变质作用对富钾卤水及含钾盐类沉积在成因上的重要意义,并对盆地东北部及西部寻找富钾卤水的远景提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海相蒸发岩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常应用盐类矿物中的微量元素来研究钾盐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指示标志,Br、Rb就是其中很重要的2种微量元素。缺硫酸镁型钾盐矿床在成盐过程中会蒸发沉积形成氯化物型的盐类物质, Br、Rb按一定的规律分配到这些盐类物质中而不形成独立矿物。在盐类物质蒸发结晶过程中,Br、Rb在固_液相之间的分配主要受温度控制。文章通过Br和Rb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微量元素分配的热力学分析,建立了Br、Rb在盐类矿物相中的分配系数与温度间的热力学函数模型:,并探讨了利用这些公式来计算出钾盐矿床结晶作用形成盐类物质时的古温度,这对研究钾盐矿床形成时的古环境、物质基础条件、物理化学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盐类沉积物中通常含溴、碘及锂、铷、铯等微量元素,它们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对阐明盐类沉积环境、成盐发展阶段、成因找矿标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找矿与阐明沉积环境出发,这里重点研究的是溴,并根据盆地古卤水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物理化学相分析,初步研究了盐类矿物的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6.
前人对热液矿物中的包裹体研究比较多,也比较详细,并利用包裹体的测温和成分分析等资料,解决了一些岩石矿床的成因问题。但是,对常温常压下从地表水中形成的沉积矿物,特别是盐类矿物中的包裹体则研究较少,常温包裹体加热变化情况,目前还没见有报导。近几年来,笔者对盐类矿物的包裹体进行加热研究,  相似文献   

7.
根据袁见齐教授“高山深盆”成盐模式,探讨新疆天山对第四纪盐类矿床的形成和控制作用,阐述了天山地貌、气候、水文特征与盐类矿产的分布规律和特征。认为“高山深盆”并非一定是四周环山的深盆,可以是某一高山与其间深盆或两侧盆地的有机组合。高山的屏障作用造成了垂直的气候分带,在潮湿多雨的山区利于成盐组份的析出并迁移到干旱少雨的闭流深盆中,形成盐类矿床。  相似文献   

8.
从3个科学理念简论沉积学中的 “白云岩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碳酸盐岩的重要类型,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和时空分布规律,一直是沉积学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沉积学家已经建立了众多的白云石化模式,并用来解释各种白云岩的成因。然而,白云石在地表条件下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一直没有得到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和证实,所以白云岩的成因就成为沉积学的难题,即沉积学中的 “白云岩问题”。白云岩形成的作用被简称为白云石化作用,同时作为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机制的类型之一,代表了科学理念的第1个变化;立足于前寒武纪白云岩原生沉积组构的精美保存,从早先的 “原生白云石沉淀”的假设到后期的 “拟晶白云石化作用”模式的提出,代表了科学理念的第2个重要变化;微生物作用有助于白云石沉淀而出现的 “微生物白云石化作用”的模式,似乎代表了沉积学家对沉积学中的 “白云岩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之中的第3个重要的科学理念进步。追逐上述科学理念的变化和进步,将会更加深入了解科学家们对 “白云岩问题”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与兰坪—思茅盆地蒸发岩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坪—思茅盆地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成盐、成钾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特提斯构造域,因此,特提斯的形成和演化对盆地成盐潜力、成盐规模和盐类分布规律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1)古特提斯闭合之后,相关地块或地体上可残留陆表海,除了在相关地块内形成海相沉积盆地之外,海水还可能作为盐类物源补给迁移至相邻的沉积盆地;(2)兰坪—思茅盆地岩盐的物源除了来源于古特提斯闭合后的残留海,中特提斯期间的海侵作用也是重要补给形式,此外还受火山活动的影响;(3)新特提斯闭合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使兰坪—思茅盆地内发育大量走滑拉分和逆冲推覆构造,古代岩盐的赋存位置和形式发生了调整改造。总之,特提斯构造演化可以从提供盐类沉积的物源、控制盆地可容空间的大小、限制沉积盆地的边界和调整古代岩盐的分布等方面影响兰坪—思茅盆地的成盐、成钾条件。所以,对特提斯构造演化清晰的认识不仅能够为理解兰坪—思茅盆地成盐、成钾的机理提供帮助,还能为部署钾盐勘探方案、预测钾盐有利成矿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昶 《沉积学报》1983,1(3):123-127
柴达木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盐类资源。据钻井资料表明,盐湖形成演化过程中可以分为未成盐和成盐两个阶段。成盐阶段中具盐类沉积和碎屑沉积交替成层或混层的特征,构成许多盐类和碎屑沉积物相间的沉积韵律。粘土矿物的形成和稳定,除了基本的金属离子外,还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通过对粘土的某些研究,认识盐湖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某些特征,讨论粘土矿物在盐湖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变化是有意义的。本文通过盆地内10个湖区64个样品的资料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单林  张文智 《地质论评》1981,27(3):213-216
前人对热液矿物中的包裹体研究比较多,也比较详细,并利用包裹体的测温和成分分析等资料,解决了一些岩石矿床的成因问题。但是,对常温常压下从地表水中形成的沉积矿物,特别是盐类矿物中的包裹体则研究较少。近几年来,我们对几种盐类矿物的包裹体进行加热研究,发现这种包裹体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产生汽化现象。这一现象,对区分不同成因的气液包裹体和正确进行包裹体测温,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钾盐区域分布与找钾远景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中国大陆是由不同古气候环境下的若干小陆块(克拉通)、微陆块和造山带拼合而成,既可与其他大陆块对比,又有其特殊性,因而导致中国海、陆相盐盆地构造环境和成盐成钾的某些特殊性,表现为:具有成盐多期性;成盐时代的差异性;成盐作用迁聚性;物质成分多样性;海相盐盆地规模较小;盐盆地后期变动大和液态矿产等特点。构造基底性质对钾盐盆地形成的具有关键性控制作用:稳定构造区在准稳定区有利聚钾;准稳定在局部稳定构造区利于聚盐成钾。中国主要的古代盐盆地多产于"准克拉通(陆块)"、特别是海相盐盆地均发育于前寒武纪为基底的陆块中,该区是找钾的关键地区。且规模较大的叠合结构可溶盐沉积多发育于较稳定的陆核中。按中国成盐盆地所在构造域特点,划分为华北盐类成矿域、扬子盐类成矿域、塔(里木)—柴(达木)盐类成矿域以及羌北—滇西盐类成矿带,并分别讨论其成盐找钾远景。  相似文献   

13.
盐类矿床成因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在矿床学上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二十年来,矿床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随着大量新的地质资料的不断涌现,古典矿床学的学科范畴和传统概念,面临着现实的严峻挑战。盐类矿床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地质条件下的产物,“沙洲说”作为成盐理论的基础,也已稳固地统治了盐矿成因理论一百余年之久,这可能是古典矿床学中罕见的事例。但是,二十年来地质工作的  相似文献   

14.
老挝中部沙湾拿吉盆地上白垩统农波组钾盐蒸发岩是研究区域成矿卤水演化的重要材料。盐类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特征共同揭示了成盐物质应该主要来自海水,但深部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含盐系"基底"硬石膏只是水-岩作用下下盐层底部溶滤后的残余物。光卤石中偏负的δD、δ18O值及Br的海相特征则指示了该矿物是浓缩海水混合大气水后蒸发的产物,陆相水对成矿卤水演化过程产生了一定影响。农波组下盐层蒸发岩可分为3个不同的演化阶段。(1)海相输入阶段:海水进入成盐盆地,石盐大量沉积,海侵作用早期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而后期较稳定;该阶段末期发生了海相输入向陆相输入的转变,陆相输入在水文封闭和收缩的成盐盆地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卤水组分因深部水输入而发生变化。(2)非海相输入及混合卤水蒸发阶段:混合卤水蒸发形成钾盐,光卤石沉积过程中发生了一次轻微的卤水淡化事件。(3)沉积后改造阶段:已沉积的光卤石岩在陆相水淋滤作用下转变为钾石盐岩,钾石盐是光卤石被交代后的次生矿物。系统的微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非海相输入在成矿卤水演化及沉积后的改造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试论盐系中泥砾岩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系中伴生泥砾岩的形成主要与成盐期中、期后强烈的构造活动和风化作用有关。伴随着火山活动和热流体渗入的地震活动引起厚盐层及其间碎屑岩层发生扰动、断裂、破碎塑流等形变,导致塑性岩盐胶结的泥砾岩层的形成。兰坪 思茅盆地盐系中普遍发育有泥砾岩,可具一定代表性。我国一些具有泥砾岩成因的盐盆地,按泥砾与胶结物盐类矿物的形成时间可分为3类:(1)同沉积泥砾岩(地震成因为主,还包括少量风浪冲刷的湖岸沉积物);(2)后期盐体塑流泥砾岩;(3)含盐地层风化泥砾岩淋滤。  相似文献   

16.
花永丰 《地质科学》1983,(4):355-362
层控矿床是国际矿床学界近十余年来讨论最热烈的问题之一。我国层控矿床十分发育,其中汞矿也具有典型的层控特征。这些矿床的成因研究目前正受重视,传统的成因观点也被怀疑。近几年,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多数汞矿应属“沉积-地下水热液”或“沉积改造”成因。但是,对于这种矿床成因观点的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在成矿的第一阶段中,元素的表生迁移搬运、元素的初步沉积富集或使这些元表生富集到形成矿床的机制等,直到目前,研究仍然甚少。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探讨,深化对汞矿成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坊重晶石矿床发现十多年了,但探明是特大型富矿还是近年地质一队普查勘探的结果。这一发现,引起了中外地质界、矿业界的重视,对矿床的成因也先后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大体有热液说、顺层交代说、沉积说等。一九八一年福州大学地矿系师生来矿区实习,就矿床的成因与在矿区工作的同志共同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认为李坊重晶石矿床是受变质沉积矿床。矿床是沉积形成的,后期经过区域变质作用,使矿体的形态和矿石组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二叠系风城组为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重要的勘探层系,也是成因非常特殊的深湖相含盐火山-沉积建造。通过钻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电子探针和包裹体显微测温等技术手段,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风城组盐类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确定盐类矿物成矿流体属中-低温度(51.2~125.7℃)、中-高盐度(13.72%~24.93%Na Cl)、中偏高密度(1.06~1.16g/cm3)的H2O-Na Cl体系、并含有CH4气体的高碱性热卤水;提出风城组深湖相含盐火山-沉积建造与湖底热液喷流活动有关,推测下渗湖水与幔源岩浆水混合形成的深部高碱性热卤水失衡回返,萃取易溶盐类物质,最终通过湖底喷流口以热卤水形式喷发,与湖盆底部低浓度水混合"兑卤成盐",形成罕见、复杂盐类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通过火星轨道探测器、火星着陆器及火星漫游车在火星上发现了碳酸盐、硫酸盐及氯化物等一 系列的盐类矿物,尽管整体上火星盐类矿物组合与地球上基本一致,但在许多细节方面还是和地球上有所不同。文中首先 对于火星盐类认知的现状作了简要综述;基于地球火星蒸发盐沉积及成盐作用规律的对比,预测火星表面及次表面可能存 在着广泛分布的钾盐;此外,发现火星轨道伽玛光谱仪所获的火星表面 K 的分布与火星表面已探测到的氯化物的分布有比 较强的相关性,喻示火星表面氯化物沉积地区的卤水浓度已经接近或达到钾盐形成的条件,同时指出这些地区存在钾盐的 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20.
盐类矿床属蒸发沉积矿床,它的形成必须具备干旱的气候条件。我国自晚元古代以来至第四纪,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各种盐类矿产形成。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我国石盐矿床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迭纪,白垩纪和第三纪。中奥陶世、早二迭世和第四纪亦有石盐矿床形成。此外,侏罗纪尚有地下卤水产出,上元古代、寒武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