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聚类分析的很多算法中都采用连接两点直线的欧氏距离来判断空间亲疏性,然而当有障碍物层存在时,连接两点的直线已不能完全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有指定的交通路线时,两点之间的连通路径和距离必须遵从特定的路径.文中讨论在了障碍物或指定的交通路线存在的情况下点集的聚类分析,给出了解决有障碍物或指定交通路线时进行聚类分析的算法PathClust.  相似文献   

2.
针对室外自然环境下无人自主地面智能车辆的可通行区域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道路可通行区域检测算法,包括倾斜检测道路边界和水平探测前方障碍物。道路边界检测主要依据道路区域与非路区域之间存在的高度差异来筛选道路边界特征点,结合通行宽度阈值提取道路边界线;前方障碍物检测则依据扫描点间距离聚类成不同的点云簇,对点云簇进行识别和定位,从而确定障碍物位置和大小。结合道路边界和障碍物信息提取车辆的可通行区域,为无人车路径规划提供依据。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出无人车的可通行区域。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利用凸包思想求取障碍距离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然后以所求得的障碍距离为依据,利用改进后的k-中心点法进行实验。实验表明,其结果不仅可以得到两点之间的障碍距离与障碍路径,而且可以实现顾及障碍物聚类的要求。最后对实验结果做出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欧氏聚类算法是多元统计中的一种重要分类方法,可以将其应用于测绘领域中点云数据的分割。本文首先计算点云数据中两点之间的欧氏距离,将距离小于指定阈值作为分为一类的判定准则;然后迭代计算,直至所有的类间距大于指定阈值,完成欧氏聚类分割。具体步骤为:①利用Octree法建立点云数据拓扑组织结构;②对每个点进行k近邻搜索,计算该点与k个邻近点之间的欧氏距离,最小归为一类;③设置一定的阈值,对步骤②迭代计算,直至所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大于指定阈值。试验证明,欧氏聚类算法对不同测量技术手段获取的点云数据均具有适用性,可以成功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分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利用凸包思想求取障碍距离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然后以所求得的障碍距离为依据,利用改进后的κ-中心点法进行实验。实验表明,其结果不仅可以得到两点之间的障碍距离与障碍路径,而且可以实现顾及障碍物聚类的要求。最后对实验结果做出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栅格数据的最佳路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讨论了基于栅格数据的最佳路径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Dijistra算法的基本思路和“节点/联系”模型,首先通过8邻域像元算出每个像元到源像元的最小权距离,然后计算后向连接值,最后根据累积权距离栅格和后向连接栅格计算出最佳路径。本结合实例讲述了应用Arc/Info的GRID模块进行最佳路径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改进算法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何敬  李永树 《测绘科学》2011,36(6):152-154
SIFT算法是基于尺度空间的特征匹配方法,该算法为每个关键点指定了方向参数,具备旋转不变性,对图像倾斜的适应性很强.本文采用SIFT算法对无人机图像提取特征点,利用欧氏距离粗匹配,通过距离中误差精匹配.在对拼接误差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最优路径的拼接方法来降低误差.  相似文献   

8.
奚毓敏 《测绘通报》2007,(2):61-61,78
介绍在直线上两已知点通视与不通视情况下,在直线外任意设站放样直线点的方法。该法采用傍导线法可以灵活、方便地放出障碍物间一系列直线点。  相似文献   

9.
《测绘科学》2020,(1):4-10
针对相对于室外更为复杂的室内或者灾害环境中,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NSS)信号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定位精度下降甚至会无法定位的问题,该文充分利用了超宽带(UWB)极高的时间分辨率、优异的抗多径能力和非视距(NLOS)环境下较强的穿透力,从信号传播层面改进定位算法,通过经验值判断测量环境,在基准站与移动站之间不存在障碍物遮挡的情况下,通过UWB定位模型进行定位并通过卡尔曼距离滤波模型去除噪声;在基准站与移动站之间存在障碍物且在信号可以穿透障碍物的情况下,通过路径损耗模型实现对NLOS误差的粗略估计,在此基础上加入卡尔曼距离滤波模型做进一步估计,进而以此估计值对定位结果进行改正。基于室内环境下的实测实验结果表明:无论静态或者动态,在产生NLOS误差导致定位结果轨迹与实际参考轨迹差别较大的时候,该文定位算法会对定位结果有较好的改正,通过经验值判断的方法可实现复杂环境下较好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北斗用户机模拟路径生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研究了一种基于距离关系解决离散路径连接问题的算法,其次考虑到北斗用户机的定位性能,提出了一种综合的路径压缩方法实现对其模拟路径的高质量压缩,并通过插值运算得到一系列有序点集,用于模拟北斗用户机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方便模拟路径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GPS控制网布设并联测国家高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 ,讨论了觇标下、障碍物附近等困难条件下 ,GPS网观测方案的合理选择问题 ,提出了相关精度因子的概念 ,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得空间聚类分析更加适应实际情况,发展了一种同时顾及空间障碍约束与空间位置邻近的空间聚类方法。该方法采用Delaunay三角网描述实体间的邻近关系,并且不依赖用户指定参数。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空间聚类过程中存在障碍实体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K-中心点空间聚类算法,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解决了限制条件下空间聚类问题,使得聚类结果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李志林  刘启亮  唐建波 《测绘学报》2017,46(10):1534-1548
空间聚类是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有力手段,不仅可以直接用于发现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与分布特征,亦可以为其他空间数据分析任务提供重要的预处理步骤。空间聚类有望成为大数据认知的突破口。空间聚类研究虽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依然面临两大最根本的困境:"无中生有"和"无从理解"。"无中生有"指的是:绝大多数方法,即使针对不包含聚类结构的数据集,仍然会发现聚类;"无从理解"指的是:即使同一种聚类方法,采用不同的聚类参数就会获得千变万化的聚类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含义不明确。造成上述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尺度没有在聚类模型中被当作重要参数而恰当地体现。为此,笔者受到人类视觉多尺度认知原理的启发,根据多尺度表达的"自然法则",建立了一套尺度驱动的空间聚类理论。首先将尺度定量化建模为聚类模型的参数,然后将空间聚类的尺度依赖性建模为一种假设检验问题,最后通过控制尺度参数以自动获得统计显著的多尺度聚类结果。在该理论指导下,可以构建适用不同应用需求的多尺度空间聚类模型,一方面降低了空间聚类过程中的主观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对空间聚类模式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模糊聚类及其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聚类的关键在于确定评价模糊聚类效果的阈值λ。本文针对滑坡形变,研究了监测点的模糊聚类算法,对于模糊聚类效果,提出了基于先验信息和后验信息的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滑坡变形势态、原因和趋势的了解,有助于对滑坡变形监测方案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基于邻近图的点群层次聚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空间聚类是点状空间目标群在地图综合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分析点群的几种常用邻近图的特征及其层次关系,并基于原始的点集合生成的DT构建相应的GG,UG,MST和NNG,然后在所选择的密度适应性约束、距离适应性约束和偏差适应性约束这三种条件下,利用所生成的邻近图进行了点群的层次聚类。研究并改进现有的点状空间目标群的无监督层次聚类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克服双重约束的面目标位置聚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莉  甘淑  袁希平  李佳田 《测绘学报》2016,45(10):1250-1259
面目标的聚集模式识别是空间聚类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因多边形几何信息和空间障碍阻隔的双重约束,目标的位置相似性难以快速而准确地计算。扩展点目标多尺度聚类方法,通过构建面目标的强度函数计算目标与邻近目标的位置聚集程度,提出了有效作用于双重约束下的面目标位置聚类法,并以判断相邻尺度下同一面目标类的强度函数阈值相等作为算法的收敛条件。经试验分析与比较发现,算法无须自定义参数,能够识别密度不均、任意形状分布,以及"桥"链接的面目标集群,同时能够准确判断障碍约束对面目标簇的阻隔和划分。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空间点群聚类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进行离散空间点群聚类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分析,提出了一种兼顾几何距离和属性特征的广义Euclid距离,并将其作为聚类统计量.并以实例验证了采用自组织空间聚类进行空间点群的数据分类、异常数据检验、均质区域划分等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Clustering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and important data mining algorithms ever developed. Currently, most clustering methods are divided into distance-based and density-based. In 2014, the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 clustering method was proposed, which is simple and effective and 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in several research domains. However, the original version requires manually assigning a cut-off distance and selecting core point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mproves the density peak clustering method from two aspects. First, the Gaussian kernel is substituted with a k-nearest neighbors method to calculate local density. This is important as compared with selecting a cut-off distance, calculating the k-value is easier. Second, the core points are automatically selected, unlike the original method that manually selects the core points regarding local density and distance distribution. Given that users' selection influences the clustering result, the proposed automatic core point selection strategy overcomes the human interference problem. Additionally, in the clustering process, the proposed method reduces the influence of manually assigned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