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宁波港附着生物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附着生物广泛分布在海洋、港湾、河口从及江河湖泊和水库中的船底、管道和水中一切设施的表面上.国内外对海洋附着生物的生态已做了不少的调查研究工作[3-7],对淡水附着生物生态研究的报导还不多[2].进行淡水或咸淡水的附着生态研究,对于比较研究海洋附着生物是很有意义的;我国有许多河港,所以更必须调查研究这些港湾的附着生物.自1974年3月至1975年2月,在宁波白沙浮码头分表、底两层挂板.这里离海不远,水位和水质都受到涨落潮水的影响.退潮时基本上是余姚和奉化两河流来的淡水,几乎测不出含氯量有显著增加,常年全年大潮含氯量0.10-11.57g/Kg,小潮0.03-0.55g/Kg.水色混浊,呈土黄色,透明度经常在0.1米以下.  相似文献   

2.
南海污损生物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污损生物的研究包括生态学、附着机理和防除研究3个方面,其中生态学是基础,附着机理是核心,而防除研究则是解决生物污损问题的终极目标。回顾了中国南海多年来污损生物研究的发展历程,论述了该海区污损生物的主要生态特点,并从生态学角度、生物附着机理和防除手段的研究开发等方面探讨了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的分布是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不同而异,一般都受到了温、盐、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合理布局试验点,是全面了解我国沿岸附着生物生态,系统地掌握生物学资料的关键.十几年来,为了满足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上的需要,我所及其他单位已对中国沿岸的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做了大量的试验和调查研究,仅东海沿岸,从长江口、舟山海区、石浦到福建沿岸就做了近20处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舰船的生物附着与腐蚀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航行在渤海、黄海、东海的舰船的附着生物和腐蚀的调查,讨论了舰船附着生物的附着规律、生态特点以及由附着生物引起腐蚀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水产设施污损生物特点及防除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严涛  刘姗姗  曹文浩 《海洋通报》2008,27(1):102-110
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会影响养殖设施与外部环境的水体交换、增加外载荷和缩短网箱使用寿命,并与养殖贝类和藻类争夺附着基和饵料,甚至直接附着在养殖对象上影响其生长发育.综述了中国沿海水产养殖设施污损生物的特点及常用防除方法,从海洋生物天然防污作用机制、污损生物附着机理、优势种发育生物学及生态习性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新型防污途径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琅玡湾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79年9月-1980年8月,在南海海南岛琅玡湾(18°15'N,109°40'E)进行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研究,用杉木板及塑料板在固定码头侧面逐月、逐季和年进行挂板。着重研究该湾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的群落结构、附着季节和数量的变动规律。将该湾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的生态特点与中国沿岸30多个港湾及部分外国港湾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吕四洋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四洋位于黄海南端,是我国的主要渔场之一,调查和研究本海区附着生物的附着季节、群落组成和数量变化,不仅在海洋附着生物生态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防除必需掌握的生物学资料.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国沿海主要港湾的附着生物中,把吕四洋列为调查点,并于1977年9月-1978年8月在吕四水文平台进行挂板试验.同时还对吕四水文平台水泥桩上的附着生物的垂直分布,和两个灯浮上的附着生物进行定性、定量的调查.试验的材料和方法基本上是按照海洋调查规范进行的,只挂底层试验板,分月板、季板和年板.本试验承国家海洋局吕四海洋站的大力协助.  相似文献   

8.
黄、渤海污损生物生态特点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严涛  曹文浩 《海洋学研究》2008,26(3):107-118
综合分析了黄、渤海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大小、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等特点,并与邻近海区污损生物群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海域所出现的污损生物均为温带种或广温种,污损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夏季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秋、春季次之,冬季则很少有污损生物附着.此外,还从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数学模型角度对下一阶段污损生物生态研究重点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的污损生物防除工作和海洋生态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及其生物粒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生态系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1],它们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生理、生物过程 ,以及在生态系中的物质、能量流动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生物粒径大小有关[2~4]。自20世纪60年代 ,随着生物粒径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提出了海洋生物粒径谱假说 ,即海洋生态系是由最小生物 (如细菌 )至最大生物 (如鲸 )组成的一个生物粒径连续分级谱[5~7]。海洋浮游植物是主要的海洋初级生产者 ,是海洋食物网(链 )的初始环节 [8],因此在生物粒径谱假说的指导下 ,人们逐渐开展了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以及海洋浮游植物生物、化学过程粒径…  相似文献   

10.
琼州海峡及雷州半岛沿岸浮标的污损生物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海洋污损(附着)生物是港湾、港道、海洋经济开发区和军事设施区的有害环境因素之一,因而受到军事和交通部门的重视。船舶、航标污损生物调查及挂板试验是研究污损生物的两种主要手段。航标是海洋附着生物的一种特定栖所,调查航标污损生物,不但对于海洋生物的种群或群落生态研究有意义,而且在经济上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附着生物生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渤海湾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海区之一,船只、平台及各种海洋开发设施都会受到附着生物的影响。自1974年8月至1977年8月,对塘沽新港及其邻近船只、码头、闸门的附着生物进行调查,并于1975年9月至1977年8月,分别在渤海湾的4号平台及塘沽新港等(图1)进行二周年系统挂板。根据以上资料,初步研究了渤海湾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及附着季节,对渤海湾近岸与远岸附着生物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东部海域生物污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于1989年10月-1990年6月,在位于海南岛东部海域的琼 东和琼东南海区,分别布设W1和J2两个浮标站,进行生物污损的挂板试验。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test panel submersion season on the colonization of biofouling communities in a tropical coast revealed that the effects of panel submersion time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modelling fouling community recruitment dynamics in coastal systems or during the field trials of antifouling coatings. Wooden test panels fitted onto a raft were submerged during pre-monsoon, monsoon and post-monsoon s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ofouling community. Results showed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the colonization of fouling communities on test panels submerged during different seasons. Barnacles, tubeworms, ascidians and seaweeds were the major fouling communities that colonized the test panels. The total biomass of the fouling communities that settled on the post-monsoon season panels varied from the initial value of 2.72 g dm−2 to a maximum of 44.5 g dm−2. On the panels submerged during monsoon season, the total biomass of fouling communities varied between 0.78 g dm−2 and 69.9 g dm−2. The total fouling biomass on the pre-monsoon season panels varied between 2.95 and 33.5 g dm−2. Barnacles were the initial colonizers on the panels submerged during pre-monsoon and post-monsoon seasons. Soft-bodied organisms such as ascidians dominated the monsoon season-initiated panel series during the initial period.  相似文献   

14.
东沙群岛西部海区污损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污损生物系指海洋环境中附着或栖息在船舶和各种人工设施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其形态结构上是否具备石灰质外壳或骨架,可分为硬性污损生物和软性污损生物两种,前者包括双壳类软体动物、无柄蔓足类和苔藓虫等生物,后者则为海藻和水螅等种类。海洋污损生物对大型海洋结构物的危害主要通过增大构件直径和表面粗糙度,增强对波浪和海流的阻力,从而造成结构物静力载荷和动力载荷增加。此外,导管架表面所附着的生物还会妨碍水下作业,甚至损坏潜水设备。 为适应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近十多年来科研人员对南海北部近海海区人工设施的污损生物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陆续发表了有关研究成果(严涛等,1997,1998,1999,2000)。然而,在珠江口东南、东沙群岛以西远离大陆和岛屿的深水海区,有关污损生物资料至今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实海调查结果,详细论述了该海区人工设施上的污损生物状况,以期丰富人类的海洋生态学知识,并为该海区海洋结构物的设计、保养和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东山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2008年9月-2009年8月在东山湾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共记录污损生物102种,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其中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es)是该海域最具代表性的优势种,其他优势种还有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双列笔螅(Pennaria disticha)、纵条肌海葵(Haliplanella luciae)、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巴西地钩虾(Podocerus brasiliensis)、梳肢片钩虾(Elasmopus pecteniclus)、强壮板钩虾(Stenothoe valida)、长鳃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和厦门华藻苔虫(Sinoflustra amoyensis)等。该海区污损生物全年均可附着,附着盛期在4-10月,月板的平均附着量(湿重)为979.43 g/m2,夏季可高达11 799.00 g/m2。污损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随着试板浸海时间的延长,其上污损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且结构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fouling community recruitment on submerged artificial substratum was studied in Kudankulam coastal water, Gulf of Mannar, East coast of India for a period of two years, from May 2003 to April 200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ouling community recruitment occurred throughout the year with varying intensities. Barnacles, ascidians, polychaetes, bivalves and seaweeds were the major fouling groups observed from the test panels. Maximum fouling biomass of 9.17 g dm−2 was observed during August 2004 and a minimum value of 0.233 g dm−2 in February 2004. The biomass build-up on test panels was relatively high during the premonsoon season and low during the postmonsoon months. The number of barnacles settled on the panels varied from 1 to 4460 no. dm−2. The maximum percentage of the ascidian coverage (72%) on test panels was observed during March 2005. In general, July–December was the period of intense recruitment for barnacles and March–May was the period for ascidians.  相似文献   

17.
东山湾附着生物分布特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海洋附着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附着季节以及数量变动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约制,在众多的因子中,往往有少数几个因子起主导作用,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作者在以往有关研究中,曾经侧重讨论了离岸远近[1,2]以及盐度梯度[3]和附着生物群落分布的关系。本文提供了东山湾附着生物群落的基本资料,并着重对比在同一港湾中,水流畅通程度和附着生物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浙江北关港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浙江北关港附近海域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大型污损生物9门44科53属59种,种类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污损生物群落。固着生活类型的悬浮物食者是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的优势群体,群落最主要的优势种是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es),其次为长鳃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nigrescens)、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和强壮藻钩虾(Stenothoe valida)等种类。该海域污损生物全年各月均有附着,6-10月板的覆盖面积均达100%,附着盛期为6-8月,月板、季板、半年板和年板的平均附着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 371±8 722) ind/m2和(1 667.5±506.0) g/m2,(31 605±17 671) ind/m2和(5 879.1±2 576.5) g/m2,(31 188±10 834) ind/m2和(13 989.6±4 755.4) g/m2,(18 425±5 757) ind/m2和(6 581.9±2 175.9) g/m2,其中夏季附着强度最高。污损生物群落个体间因栖息空间和食物竞争而存在着相互依存或互相制约的关系,又依照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表明,温度是决定污损生物地理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另外,盐度、水体透明度以及光照等自然环境也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工业纯钛TA_2在热带海域中的腐蚀与污损,在南海三亚海洋环境试验站进行了为期0.5年、1年、2年、3.5年四个周期的全浸试验。对3.5年周期的试验样品,利用解剖镜鉴定了生物污损群落的组成、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了基体和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确定了钛板表面的元素和产物。结果表明,钛板表面由基底的二氧化钛膜、管栖多毛类、微藻等的微型生物和有机、无机颗粒组成的腐蚀产物皮膜所覆盖。和同纬度热带海域相比生物污损轻微,试板上(可视生物)仅有3~5个而且种类少、数量少、个体小。钛板基体表面未发生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