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下,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提升海南省海洋地质工作效果,对近年来实施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其成果可分为4个方面,即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岸带与海湾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海砂资源调查与评价和岛礁综合地质调查。其中:1∶100万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已实现了全覆盖,1∶25万的已开展3个图幅工作;海岸带与海湾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已全面开展,基本查明了本岛沿岸20 m水深以浅的地质概况,重点岸段调查比例尺可达1∶5万,较系统地梳理了海岸带的地质资源与环境现状;海砂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针对锆、钛砂矿和建筑用海砂开展,初步查明了海南岛周边陆架区沉积物类型和海砂潜力分布区,对成矿条件较好的海域开展了详细勘查,圈定了多个海砂开发矿产地;岛礁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主要查明了其基础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对海岛的进一步开发和管理提出了建议,同时系统地开展了西沙群岛的海陆统筹地质调查工作,掌握了大比例尺的基础地质数据,并研究了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为三沙的海岛建设提供了依据。通过地质调查,获得了海南省基础海洋地质数据,查明了海洋资源和环境概况,为海南省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主要进展与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下,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提升海南省海洋地质工作效果,对近年来实施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其成果可分为4个方面,即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岸带与海湾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海砂资源调查与评价和岛礁综合地质调查。其中: 1∶100万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已实现了全覆盖,1∶25万的已开展3个图幅工作; 海岸带与海湾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已全面开展,基本查明了本岛沿岸20 m水深以浅的地质概况,重点岸段调查比例尺可达1∶5万,较系统地梳理了海岸带的地质资源与环境现状; 海砂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针对锆、钛砂矿和建筑用海砂开展,初步查明了海南岛周边陆架区沉积物类型和海砂潜力分布区,对成矿条件较好的海域开展了详细勘查,圈定了多个海砂开发矿产地; 岛礁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主要查明了其基础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对海岛的进一步开发和管理提出了建议,同时系统地开展了西沙群岛的海陆统筹地质调查工作,掌握了大比例尺的基础地质数据,并研究了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为三沙的海岛建设提供了依据。通过地质调查,获得了海南省基础海洋地质数据,查明了海洋资源和环境概况,为海南省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10年来,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在海岸带、近海与管辖海域、大陆架边缘海和深海大洋开展了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环境灾害和探查技术及仪器设备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和研发,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历时8年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完成了1∶100万管辖海域的16个图幅、1∶25万13个图幅的综合调查和9个区块海砂资源评价; 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发现了3个大气田; 开展了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图集(1∶400万)编制; “南海深海过程演变”专项研究与南黄海陆架区科学钻探均有新发现; 海底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及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冷泉)、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以及海底探测技术与采样设备的研发等等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或突破。这些重要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的程度、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地质调查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海洋地质调查技术的发展也为开展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奠定了基础。上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为摸清上海市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地质现状提出了必然要求。本文在系统整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区内存在的重点地质问题和研究存在的问题,根据海洋地质调查的技术发展,结合国内相关地区的调查经验,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内区域地质调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采用综合物探技术、地质取样和测试分析进行综合地质环境调查的建议,并对具体采用的调查技术和调查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岸带环境地质图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海岸带环境地质图(1∶400万)在全面分析、系统总结我国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反映了我国海岸带区域性地质环境基本特征、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近岸海域水文条件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度。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海岸带环境地质图编制的范围、主要内容及主要区域地质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夏真  林进清  郑志昌 《地质通报》2005,24(6):570-575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海域的海水环境、沉积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多手段、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研究,可以评价海洋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海洋开发和工程建设,可为沿海地区的规划、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与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化程度最高,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中国资源环境压力最大的区域。本文在全面分析近20年来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环境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海岸带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优势和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环境优势突出,为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重要地质资源环境优势包括:1.2×10~4km~2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可适度开发,以缓解海岸带建设用地紧张局面;2.8×10~4km~2绿色富硒土地和4.1×10~5km~2绿色渔场,适宜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和建设海洋牧场;浅层地温能和地热水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4.2×10~8t,对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有重要作用;5.8×10~4km~2滨海湿地和134处国家级和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为海岸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条件;90%的陆域适宜城镇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下空间开发条件较好,为海岸带地质安全提供了保障。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海岸带局部存在活动断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岸侵蚀淤积、风暴潮等重大地质问题,对部分城市与重要基础设施形成威胁,局部地区水、土污染及海水入侵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建议加大海岸带多学科综合地质调查,构建多要素、多圈层、多维度地质模型,查明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原因,减轻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域及邻区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区,也是地球科学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研究区域之一。中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重大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为目标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近20年的持续调查,实现了对中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全面覆盖,系统地获取了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基础数据,形成了基于实测数据的“一图一库一报告”,大幅提升了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这项工作填补了中国小比例尺海洋地质国情调查的空白,初步摸清了中国管辖海域地质环境条件和资源环境潜力,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认识,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质资料,为提升区域地质科学的认知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更深入地宣传和推广地质调查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推动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我刊将以专辑形式对在能源和矿产资源、基础地质、海洋地质、水工环和灾害地质调查、地质科技及综合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新发现、新进展、新成果进行重点报道,并予以推介。  相似文献   

10.
任纪舜 《中国地质》2020,47(5):i-ii
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能源,且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经营海洋,对海洋的调查研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并为其国家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和巨大的社会效益。而在我国,虽然早在郑和下西洋时,就曾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豪华的舰队,但由于政治、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原因,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却始终没有科学地了解过海洋,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过海洋。中国的海洋地质调查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但较大规模的海上勘查则是1970年代以来,以探寻石油、天然气为主要目标,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进行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和海底钻探,并在70—90年代陆续发现和建设了一批油、气田。这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迈出的坚实而富有成效的第一步。
为适应国家经济、国防建设和全面发展的需要,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按国际分幅全面部署了中国管辖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1999—2015年,先后组织国内60余个单位,1000余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科技工作者,动用40余艘调查船,10余架飞机,各类设备700余套,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系统采集了海量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建立了海洋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完成了大连、上海、南通、海南岛等16幅完整的1:100万国际分幅图和4幅不完整的图幅。2016—2019年,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大力推进1:100万海洋地质调查成果集成”的指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单位,对1:100万调查数据进行集成,系统分析、研究了中国海域的海底地貌、地层系统、断层系统、岩浆活动、构造格局、构造演化、沉积盆地、重力和磁力场、地震剖面和壳-幔结构、晚第四纪沉积过程以及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编制了中国海域1:200万地形图、地质图、构造图、矿产图、环境地质图等6种基础图件,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元素地球化学图等19种专业图件,中、新生代盆地图、表层沉积物类型图等应用性图件和相应的文字报告。这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西太平洋边缘海域更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提供了可贵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在中国海域这一系列成果正式面世之前,为了使地学界及早了解其概貌,本专集汇集了集成参与者撰写的19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海域地层、构造、岩浆、重磁场特征及深部构造、第四纪地质以及地质灾害等方面,既有对全海域地层系统、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历史的综合性论述,也有针对具体问题的重点解剖。秦绪文等人综合报道了1:100万海域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基本认识,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张勇等人运用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全面论述了中生代以来中国海域的大地构造格局、演化过程及资源环境效应;追踪了区内的主要断裂带,划分出“东亚大陆边缘汇聚带”等构造单元。李学杰等人从相邻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入手,结合南海实例数据,提出了南中国海盆是弧后扩张左旋剪切产物的认识。聂鑫等人根据多道地震测线CFT剖面,解析了南海西南次海盆的形成过程。尚鲁宁等人基于重磁和地震资料,解析了冲绳海槽的演化历史,重建了中新世以来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的板块相互作用过程。徐志英等人根据地震剖面,结合重磁场、地貌等资料,揭示了中沙地块南侧的断裂系统。王明健等人根据中国东部海域地学大断面,解析了黄海—东海陆架的地质结构、Moho深度及其油气资源效应。王利杰等人根据地球物理和钻孔资料,揭示了南海东南部巴拉望至太平岛一带中生代的地质结构,发现南沙地区在中生代曾发生过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熊量莉等人比较分析了南海南、北陆缘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特征、油气田成藏差异及其控制因素。高红芳等人在南海东南部深水域发现中中新世到第四纪多期大型冲积扇沉积体系,揭示了南海东南部深水域的沉积演化过程。梅西等人分析研究了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规律,建立了沉积分异模式。王中波等人分析了中国陆架晚第四纪以来的地层及其沉积环境,表明MIS 5以来曾经历了3次明显的海侵过程。密蓓蓓等人总结了中国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数据,揭示了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陈珊珊等人研究了南海北部陆架灾害地质体的特征,探讨了成因机制及其对海洋工程的影响。王飞飞等人研究了闽北台山岛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确定其年代为86~92 Ma,并发现430 Ma的继承锆石。杜文波等人研究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的沉积体系、地层格架和油气前景。张江勇等人指出南海和台湾岛东南海域晚第四纪地层碳酸盐旋回主要受控于水深和冰期旋回海平面变化。田旭等人阐述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冲绳海槽中部黏土矿物来源及其环境效应。伊善堂等人分析了闽江口—三沙湾口近岸海域沙坡群发育特征、成因及其对海洋工程的影响。
国际分幅1:100万中国海域地质调查及其综合集成研究,首次全面描述了我国管辖海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特征和资源环境潜力,形成一系列原创性认识和技术方法,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全方位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今后随着中国对西太平洋边缘海域更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地质调查研究,随着海洋地质调查船逐步进入太平洋、印度洋等深海大洋,中国的海洋地质调查事业将会有更大发展,中国海洋地学工作者将不但为国家各方面的建设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和资料,而且将为国际地球科学,为西太平洋构造活动带的研究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11.
《福建地质》2021,40(3)
基于现有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成果,对研究区地形(地貌)、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新构造运动及潜在地质灾害等综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其对榕马大桥规划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榕马大桥后期勘查和施工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东天山中段金铜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海岸带的定义,选择陆地和海域的7个特征因子,对中国大陆海岸带26个区段进行Q型聚类分析,定量划分海岸带的类型、研究它们的分布特征。对7个特征因子作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确定影响海岸带发育的主要营力和各种营力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显示,陆地地质作用是控制海岸带形成、发育和演化的主要营力,海洋营力只起改造作用。海岸带陆地地表水流特征既决定海岸的地形地貌和岩性,也控制了海域部分的水下地形地貌和底质岩石成分。从海岸带环境水文地质学角度,中国大陆海岸带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和基岩类海岸带两大类型和较粗颗粒底质、细颗粒底质、水动力条件与岩性复杂类等3个松散类海岸带亚类;砾砂粗粒底质、砂砾石台地、水下岸坡或台地等3个基岩类海岸带亚类。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海域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1973年以来,在东海及长江口海域进行的大量地球物理调查、海洋地质及石油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了解其他单位所做成果,对长江口海域的地质灾害开展专项研究,结合海域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和查明海域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等,为海域地质灾害的防御和减灾提出对策,为长江口海域、上海浦东及东海油气田的开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更深入地宣传和推广地质调查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推动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我刊将以专辑形式对在能源和矿产资源、基础地质、海洋地质、水工环和灾害地质调查、地质科技及综合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新发现、新进展、新成果进行重点报道,并予以推介。编辑部将严格按照《中国地质调查》评审要求,组织同行资深专家对专辑的投稿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更深入地宣传和推广地质调查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推动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我刊将以专辑形式对在能源和矿产资源、基础地质、海洋地质、水工环和灾害地质调查、地质科技及综合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新发现、新进展、新成果进行重点报道,并予以推介。编辑部将严格按照《中国地质调查》评审要求,组织同行资深专家对专辑的投稿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更深入地宣传和推广地质调查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推动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我刊将以专辑形式对在能源和矿产资源、基础地质、海洋地质、水工环和灾害地质调查、地质科技及综合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新发现、新进展、新成果进行重点报道,并予以推介。编辑部将严格按照《中国地质调查》评审要求,组织同行资深专家对专辑的投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现有调查研究成果资料的分析和认识,本文探讨了海洋灾害地质区划的原则,首次提出了我国全海域的海洋灾害地质区划方案,按大型构造地貌界线作为一级灾害地质分区,划分为海岸带、陆架、陆坡(岛坡)、海盆与海槽4个灾害地质区,然后根据地理位置及灾害地质环境特征划分出24个灾害地质亚区。此外,从灾害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角度出发,定性的将中国海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危险性)划分为4级,在24个灾害地质亚区中,较高风险区11个,约占近总数的一半;其次是较低风险区7个,占近三分之一;高风险区、低风险区分别仅4个、2个。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津冀沿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查二级项目组在天津-河北海岸带地区初步搭建了津冀沿海陆海统筹综合地质调查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可对海岸带地区的岸线、湿地、滩涂和地表高程等资源指标,地下水、地面沉降、水平位移、海洋水文、气象、海底地形、侵蚀淤积、底质类型和沉积速  相似文献   

19.
吴富强  徐小连 《江苏地质》2019,43(1):129-135
海岸带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对全球变化反映最敏感的地带,为了提高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服务质量,开展海岸带1∶5万地质调查与研究越来越重要。通过收集大量有关海岸带方面的资料以及珠海海岸带1∶5万填图试点工作,了解海岸带地质调查与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论述海岸带1∶5万地质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及技术方法,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力求及时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和相关领域中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的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地学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要求文章能够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并注重成果资料的第一手研究。本刊涵盖的主要专业领域及学科包括: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信息。也包括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