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秦祁交接部位天水新阳镇细尾子沟新发现一套镁铁—超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主要由蛇纹石化橄辉岩和透辉石岩组成,岩石具有低Si O2含量、高Mg O含量、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与原始地幔含量相当的特点。镁铁质岩主要由变辉长岩和变辉长闪长岩组成,岩石具有堆晶岩的特点,具有低Si O2和Ti O2含量、高Mg O含量和Mg#值,具有较低的Ti/V比值(20±)、较高的稀土元素丰度和HREE较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镁铁质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其岩浆源区是受地壳物质交代改造过的富集型岩石圈地幔,具有E-MORB的特征。综合构造环境和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细尾子沟镁铁—超镁铁质岩为较典型的岛弧SSZ型蛇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细尾子沟岛弧SSZ型蛇绿岩形成于晚奥陶世晚期(443.6±1.8Ma)。细尾子沟岛弧SSZ型蛇绿岩的形成与"天水—武山"古洋盆自南向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表明秦祁交接部位早古生代构造格局是一个完整的洋—弧—盆体系。  相似文献   

2.
滇东南八布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布蛇绿岩出露在北西向文山-麻栗坡和富宁走滑断裂之间的断块内,主要由蛇纹岩、辉长岩、玄武岩三个单元组成,彼此间均以断裂相接.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蛇纹岩SiO2、Al2O3、TiO2、MgO含量变化较大,依据主、微量元素组成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整体较为平坦,推测原岩为镁铁质堆晶岩;另一类呈U型配分,推断原岩是方辉橄榄岩.玄武岩属拉斑系列,主量元素具有富MgO、TiO2,低Al2O3、K2O、P2O5,并且Na2O﹥K2O等特征,类似于MORB型玄武岩;REE配分模式也显示出N-MORB型玄武岩的特征;同时,微量元素普遍具有LILE、Th富集, Nb、Ta、Zr、Hf等元素具明显亏损特征,又暗示源区曾遭受不同程度的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八布蛇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其形成可能是古太平洋从SE至NW向华南大陆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玛依勒蛇绿岩出露于玛依勒蛇绿混杂岩带中,该带位于西准噶尔造山带西南缘,是区内规模较大的一条蛇绿混杂岩带,蛇绿岩中镁铁-超镁铁质岩研究对探讨古亚洲洋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玛依勒蛇绿岩中的镁铁-超镁铁质岩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玛依勒蛇绿混杂岩中超镁铁质岩以富集Al_2O_3、CaO为特征,TiO_2含量与俯冲带之上地幔橄榄岩中含量相当,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受蚀变作用影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曲线特征。镁铁质岩石可分为两组:I组镁铁质岩具有高MgO、低Al_2O_3,LREE轻微富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的特征,形成于消减带相关的岛弧环境;Ⅱ组镁铁质岩具有富碱、TiO_2,且呈LREE显著富集的右倾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正异常特征,代表了洋盆中海山或洋岛的残片。I组镁铁质岩中两个辉长岩岩块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512.1±7.2Ma(MSWD=0.014)和531±12Ma(MSWD=0.17),与巴尔鲁克蛇绿岩、唐巴勒蛇绿岩中镁铁质岩岩块获得的锆石U-Pb年龄相吻合,且这三条蛇绿岩都具有SSZ型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为不同环境下同一洋盆的演化产物。  相似文献   

4.
皖南伏川蛇绿岩形成环境的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伏川蛇绿岩套,沿祁门-歙县-三阳坑断裂带分布,具构造侵位特征。在AFM图解上,具有拉斑玄武岩的演化趋势,但在玄武岩分类图解和Na2O/K2O-(Na2O K2O)相关图上,则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在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上和在Ti-Cr、Ti-Zr判别图上,也接近岛弧火山岩而与洋脊玄武岩差别较大。又,根据其形成的地质环境为一古岛弧。通过PEE的模拟计算,伏川蛇绿岩可能是上地幔5%熔融的产物。由于变质橄榄岩中富集轻稀土元素,可以认为伏川上地幔是一种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5.
东昆仑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属于木孜塔格-鲸鱼湖大断裂的西延部分,主要由辉橄岩、辉长岩、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辉绿岩、玄武岩及硅质岩等组成,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为构造强烈破坏的蛇绿混杂岩,形成于俯冲带环境,属SSZ型蛇绿岩。其中辉橄岩以相对低SiO2、TiO2、Al2O3和CaO、高MgO为特征,贫有色金属成矿元素,富集相容元素Cr、Ni、Co。稀土总量低,接近于球粒陨石稀土元素总量,以LREE略富集为特征。闪长岩SiO2、K2O含量较低,MgO、CaO、Na2O较高,稀土总量高,∑REE为90.95μg/g,LREE富集。斜长花岗岩SiO269.8%,Na2O>K2O,K2O/Na2O为0.78,A/CNK为1.68,具有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相似,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K、Sr、Rb、Ba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相对亏损。研究表明,辉橄岩来源于亏损的地幔岩,接近于强烈亏损的方辉橄榄岩,而明显不同于结晶分异作用成因的超镁铁质岩石。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为蛇绿混杂岩的浅色岩组分,是地幔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在中天山北缘断裂带的哈密尾亚地区出露有蛇绿混杂岩和镁铁质麻粒岩。蛇绿混杂岩呈近东西带状分布,在约2 km 宽度范围内见有蛇纹岩、辉绿岩、辉长岩以及硅质岩等,均呈构造岩块裹挟在强烈剪切的泥砂质基质中镁铁质麻粒岩呈透 镜状出现在片岩和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中,并被后期岩浆岩侵入。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数据表明,辉长岩与辉绿岩成分相近, 以富MgO,贫Na2O和K2O 为特征,Na2O>K2O。TiO2 含量在1.45%~1.66% 之间,平均为1.55%(9 组);REE 配分曲线呈平坦型, LREE 轻微富集,HFSE 分异差,不相容元素较富集。总体上具有富集型洋脊玄武岩(EMORB)地球化学特征。镁铁质麻粒 岩的SiO2 含量为45%~47%,K2O+Na2O 为0.26%~0.79%,CaO 为22.9%~24.3%,Al2O3 含量介于10.9%~13.9% 之间。在TAS 图中, 落在亚碱性辉长- 辉绿岩区,TiO2 含量在1.18%~1.47% 之间,与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玄武岩相当,其原岩为不成熟岛弧环 境下形成的拉斑玄武岩。在微量元素上,5 组镁铁质麻粒岩均有较高的ΣREE,REE 配分曲线呈平坦型,LREE 富集。在主 量和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9 件辉长岩- 辉绿岩和5 件麻粒岩分别落在EMORB 和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区域。综 合区域地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认为尾亚东的镁铁质- 超镁铁质岩石组合属于构造肢解的EMORB 型蛇绿岩成员, 形成于古洋盆初始裂解阶段的洋中脊构造环境,可能是属于古天山洋盆的岩石圈残片。尾亚西的镁铁质麻粒岩其原岩形成 于不成熟的岛弧环境。它们的存在表明中天山北缘曾发生古板块俯冲消减机制,其分布位置可以代表古天山洋闭合后的缝 合线。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西乌旗梅劳特乌拉蛇绿岩的识别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新识别出的内蒙古西乌旗梅劳特乌拉蛇绿岩位于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北部,从空间展布看,为二连浩特-贺根山蛇绿岩带的东延部分,通过对梅劳特乌拉蛇绿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的研究,发现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带呈ENE-NE向展布,宽约6~11km,延伸约24km,蛇绿岩各单元出露较齐全,岩性主要为蛇纹石化方辉辉橄岩、层状-块状辉长岩、辉绿岩脉(墙)、枕状玄武岩、辉斑玄武岩、及硅质岩。蛇纹石化方辉辉橄岩具有低SiO 2、高MgO,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宽缓的U型,具SSZ(supra-subduction zone)型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特征。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脉(墙)具低K2O(平均0.82%)和TiO2(0.8%~1.2%)的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显示LREE弱亏损的平坦型;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脉(墙)的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和Ba含量明显富集,而高场强元素Nb、Th、Ta、Zr、Ti明显亏损,为典型的SSZ构造背景成因的熔岩特征。获得块状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8.5±2.2Ma,据此确定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形成于晚石炭世,为约束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佐证。  相似文献   

8.
东秦岭松树沟超镁铁岩侵位机制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云鹏 《地质科学》1997,32(2):173-180
东秦岭松树沟蛇绿岩主要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组成。镁铁质岩类的Sm-Nd全岩等时年龄为1030±46(2δ)Ma,εNd(t)=+5.7±0.2,代表了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超镁铁质岩石由不同成因的橄榄质糜棱岩和中粗粒橄榄岩组成,橄榄质糜棱岩是地幔橄榄岩经历复杂变形并多次部分熔融的残余体,具LREE亏损特征,其中发育橄榄石高温位错构造和高温组构以及低温位错构造和低温组构。中粗粒橄榄岩具LREE略富集的分布特征,是地幔橄榄岩残余体再次部分熔融熔体分离结晶的产物。野外地质、地球化学、构造变形特征均表明超镁铁岩块是因洋壳俯冲而底辟侵位于上覆玄武岩中的地幔橄榄岩残余体。综合分析认为,松树沟蛇绿岩经历了古陆块裂解或洋脊扩张(1271-1440Ma)-洋壳形成(1030-1271Ma)-洋壳俯冲消减-橄榄岩块底辟侵位(983Ma)-蛇绿岩构造侵位及其后构造变形叠加改造的复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东秦岭松树沟超镁铁岩侵位机制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秦岭松树沟蛇绿岩主要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组成。镁铁质岩类的Sm-Nd全岩等时年龄为1030±46(2δ)Ma,εNd(t)=+5.7±0.2,代表了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超镁铁质岩石由不同成因的橄榄质糜棱岩和中粗粒橄榄岩组成,橄榄质糜棱岩是地幔橄榄岩经历复杂变形并多次部分熔融的残余体,具LREE亏损特征,其中发育橄榄石高温位错构造和高温组构以及低温位错构造和低温组构。中粗粒橄榄岩具LREE略富集的分布特征,是地幔橄榄岩残余体再次部分熔融熔体分离结晶的产物。野外地质、地球化学、构造变形特征均表明超镁铁岩块是因洋壳俯冲而底辟侵位于上覆玄武岩中的地幔橄榄岩残余体。综合分析认为,松树沟蛇绿岩经历了古陆块裂解或洋脊扩张(1271-1440Ma)-洋壳形成(1030-1271Ma)-洋壳俯冲消减-橄榄岩块底辟侵位(983Ma)-蛇绿岩构造侵位及其后构造变形叠加改造的复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杨胜标  李源  杨经绥  李瑞保  董天赐  裴磊 《岩石学报》2017,33(12):3766-3782
藏南雅鲁藏布蛇绿岩被认为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的残留。该带中段的日喀则白马让蛇绿岩是保存较完整的蛇绿岩岩块之一。该蛇绿岩主要由橄榄岩、蛇纹岩、镁铁质侵入岩和玄武岩组成,缺堆晶岩系。镁铁质侵入岩主要呈辉绿岩脉、岩床和少量的岩墙产出。辉绿岩脉在整个蛇绿岩层序中均有分布,侵入橄榄岩的部分岩脉已经变为变辉绿岩和异剥钙榴岩。辉绿岩床(墙)向上逐渐过渡为玄武岩。局部可见日喀则群整合覆盖在玄武岩之上。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不同产状的镁铁质岩均属于低钾或中钾的拉斑玄武岩,亏损Nb、Ta、Ti和LREE,具有弧前玄武岩(FAB)或弧后盆地玄武岩(BABB)的特征,它们的Ti/V和Yb/V的比值与BABB或正常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相似,Sr-Nd-Pb同位素数据指示了亏损地幔(DM)与富集地幔(EM)过渡的源区。镁铁质岩野外产出关系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马让蛇绿岩的镁铁质岩组合可能形成于SSZ环境。考虑到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和日喀则群在空间上的连续性,认为白马让蛇绿岩可能是起源于亚洲大陆边缘俯冲带上的洋盆,属于原地系统,而非外来的构造岩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