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海水冷却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城市用水中约 5 0 %是工业冷却水。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海水冷却 ,是解决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淡水资源危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海水冷却技术包括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和海水循环冷却技术 ,目前我国基本具备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直流、循环 )冷却关键技术。寻求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加强有关行业、院所、企业的“强强联合”,适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海水冷却塔技术 ,加快产业化技术示范 ,是推进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因其环保和节水特点已成为海水冷却技术的发展方向。文章分别介绍直流冷却和循环冷却2种海水冷却技术,并对二者的优劣势进行比较;阐述2种海水冷却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分析我国在海水冷却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影响海洋环境、采用技术与需求不符、技术研发不足和监管标准亟待建立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推进循环冷却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技术环保水平和转变技术应用观念,以期为我国海水冷却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在天津这个被中国水利权威部门列为“极度缺水城市”中,今年的这个日子对从事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研究的科技工作者而言却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日子,因为,天津永利电力联合公司利用海水循环冷却的《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丛堦为首的专家委员会的评  相似文献   

4.
腐蚀问题是海水循环冷却系统的主要问题之一,腐蚀电化学技术是研究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线性极化、弱极化、强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为重点,分别介绍不同电化学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可获得的腐蚀参数,分析其在海水循环冷却系统中应用的优势和不足,为研究海水循环冷却系统的金属腐蚀机理和腐蚀防护手段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同时也为海水循环冷却工艺运行和水处理方案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腐蚀、污垢和菌藻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是海水资源利用领域一项新技术,属于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的范畴。海水含盐量高,具有腐蚀和结垢性的离子浓度远高于一般淡水,且微生物和大生物的种类多、含量高,远不符合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规定的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但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实验室研究表明,通过添加海水缓蚀剂,阻垢分散剂,菌藻杀生剂等海水水处理药剂,在腐蚀控制,污垢控制,菌藻控制等方面,可以达到或接近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面对沿海地区海水冷却工程建设蓬勃发展的形势,合理开发利用海洋,保证工程用海的科学性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文章通过系统分析,构建了海水冷却工程科学用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海水冷却工程科学用海进行综合评价,为海水冷却工程项目规划、监管和用海评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以促进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阐述了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对多年海水日淡化量和海水冷却年利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我国海水综合利用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地区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包括从海水中直接提取淡水(海水谈化)、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生产工艺用水和城市大生活用水(海水直接利用)、从海水中提取化学元素、生产人类需要的化学品(海水化学资源开发)。总结了在海水资源利用方面国际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现状和产业化水平。认为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是解决沿海城市缺水的必由之路,是增加和替代淡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绿色海水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水作为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可以从中提取食盐、镁、溴、碘等重要物质,在淡水紧缺地区,也可以进行海水淡化,补充生活用水。另外海水广泛作为滨海电厂的循环冷却水,缓解淡水资源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降低生产成本。天然海水在所有这些利用领域必然涉及碳钢等金属设备的防腐问题。在海水环境中保护金属设备的方法有多种,添加缓蚀剂是一种工艺简便、成本低廉、适用性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海水直接利用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据统计,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247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为世界第12个贫水国家。综合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是解决沿海城市淡水资源紧缺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海水直接利用现状 海水直接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用海水替代淡水直接作工业用水。其中用量最大的  相似文献   

11.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兵 《海洋信息》1994,(3):15-16
淡水紧缺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问题,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更不容乐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全国约有150个城市缺水,沿海地区更为严重,14个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这些地区的工业和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淡水紧缺,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卓英  田孟安  孙浩  胡波 《海洋通报》2011,30(3):283-286
标准海水作为海水盐度量值的标准物质,广泛用于检定和校准海水盐度测量仪器和装置.主要介绍两种标准物质-中国-级标准海水和中国系列标准海水,系统介绍我国现阶段标准海水的制备,封装工艺,保存方法,并阐述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水利用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及世界海水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从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冷却技术、海水脱硫技术、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水热泵技术、海水灌溉技术等技术手段方面详细介绍了海水利用的相关技术,并分析了海水利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海水利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介绍某海域海水循环冷却技术中所添加海水阻垢分散剂SW203、海水菌藻杀生剂SW303对海洋生物的危害。通过毒性实验来检测两种试剂对海洋生物的半致死量,结合环境因子的分析以此确定海域海水阻垢分散剂、海水菌藻杀生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SW203生物毒性很弱,排入海中无毒性影响,SW303是菌藻杀生剂,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渐低,生物毒性影响也逐渐降低。在本研究中同时也发现,该海区较封闭,水交换能力较弱。其浮游植物呈现出异常情况,海水中细长翼根管藻接近赤潮密度,电厂循环冷却水虽然对海洋生物毒性影响较少,但仍是海水中营养物质的主要提供者之一。湾内水质较恶劣,污染物的影响不只停留在较明显的要素,如生物毒性;其间接的影响,如营养物质的提供,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反而会对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海洋热能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热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由于矿物燃料燃烧和大量使用空调所造成的环境效应的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海洋热能利用的3个领域:海洋温差发电、海水冷却和海水源空调,介绍了几种利用方式的现状、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重点对海水作为空调热源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对空调系统进行yong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间接换热和热泵方式的缺点,提出了两种高效的节能环保海水空调的应用方案,即海水直接换热供冷供热和热泵 直接换热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讨论和定义海水水质基准和海水水质标准概念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开展海水水质基准研究的科学意义;对比美国海水水质基准和标准体系的特点,结合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评价的技术需求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管理需求,剖析了我国现行海水水质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我国今后的海水水质基准和标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渤海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磷与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现场模拟了渤海沉积物-海水界面磷、硅的交换通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渤海磷、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式,渤海的磷、硅主要来源于河流的输入和沉积物向海水的扩散提供,输出则是主要通过向黄海输送。计算结果表明,渤海每年沉积物向海水提供的磷、硅分别为102×106和190.6×106kg,分别占渤海磷、硅循环总量的86.4%和31.7%。说明沉积物-海水界面过程在渤海磷、硅循环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上,借助于标准海水测量海水的盐度值已经沿用了八十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副标准海水(通称中国标准海水)的生产和使用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副标准海水在海洋调查及海洋研究中起到了统一我国盐度量值的作用。自1982年贯彻 pss—78国际实用盐标以来,中国标准海水厂经过整顿之后,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正以每年5000瓶的产量向中国海洋界提供副标准海水。中国系列副标准海水的制备工艺在海洋技术研究所于1986年10月通过了技术鉴定,现已开始批量生产。像这样的生产规模和体翩在世界上是不多的。为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宋淑利 《海岸工程》2000,19(1):78-81
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厂区近海地理优势,结合氨碱法纯碱生产特点,在生产中广泛使用海水,并成功地解决了部分工艺过程中以海水代替自来水,使吨碱耗海水80m^3,耗自来水仅为6m^3/t,年海水用量达4000万m^3,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自身经济效益,同时为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状况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海水总体积约为13.7×107 km3,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面对目前全球 ,特别是我国的水资源危机 ,如何对这一巨大资源实现有效的综合利用 ,以缓解淡水资源的紧张局面 ,一直广受人们关注。由于海水的含盐量高 ,使其作为水资源应用受到许多限制。目前的海水直接利用技术主要有海水淡化、海水冷却、海水冲厕等。前者主要技术包括多级闪蒸 (MSF)、反渗透 (RO)和多效蒸发 (MED)等[1] ,在中东及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已实现大规模应用[2]。由于认识和成本问题 ,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在我国仍处于小规模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