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本文利用雅安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暴雨的雷达回波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统计了午后回波的性质、强度、移向移速等与后期暴雨的关系,归纳出了短期短时暴雨雷达回波预报规则。  相似文献   

2.
“98.7”武汉市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徐双柱 《气象》2002,28(7):54-57
使用红外云图、雷达回波、武汉市城区自动雨量站和地面中尺度观测资料,对1998年7月21-22日武汉市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武汉市特大暴雨的时空分布,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以及中尺度天气系统。为此后进行武汉市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洪泥石流灾害具有突发性,按天气尺度划分属于中尺度系统。本文用中尺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诱发山洪泥石流特强暴雨雨团和雷达回波特征,从而揭示出山洪泥石流特强暴雨雨团的活动规律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寻找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4.
滕岩  任钟冬  张昊 《山东气象》2006,26(1):60-61
对2004年9月14日滨州出现的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的移动和演变进行分析,找出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并简单阐述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暴雨预报对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的暴雨预报准确率不高。根据天气形势充分利用雷达回波的形态特征、演变、移向、移速等资料作综合分析,是可以提高暴雨短期预报准确率的。下面介绍我区出现暴雨的几种雷达回波特征。人字型回波我区观测到人字型回波造成暴雨的天气形势是地面有锋面,且锋面移动速度较慢,高空  相似文献   

6.
利用佳木斯2009年7月16日的Micaps资料和新一代雷达资料对2009年7月16日08:00到7月17日08:00佳木斯附近暴雨产生的天气背景,不稳定能量的触发,卫星云图的演变,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和速度场回波特征,着重探讨对暴雨贡献大的波状层积混合性回波及速度场的回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弓型带状回波的演变特征及弓型带状回波速度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两种回波对临近降水预报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对近几年来武汉雷达所观测的典型低涡、梅雨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多普勒雷达观测分析,总结了β尺度暴雨回波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强降水与诸多因素的关系.分析指出,在短时预报业务中,暴雨回波的识别和预警关键是从整体上要抓住β中尺度暴雨回波系统发生发展的特征,而不是孤立地研究一个对流单体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根据武汉数字化雷达1987 ̄1994年4 ̄9月收集的10分钟周期密集的暴雨回波资料,分析卫星云图上不同类型暴雨云团以及数字化雷达对其演变监测的最佳时间间隔,为国产数字化雷达实现暴雨有效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时间间隔依据。  相似文献   

9.
上海“8.5”特大暴雨的成因和特点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邵玲玲  黄炎 《气象》2002,28(8):47-50
利用WSR-88D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分析2001年8月5日到8月6日产生于上海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研究探讨这次过程的降水成因和降水特点。发现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气流的风速辐合、螺旋雨带中强回波短带的合并加强、风的垂直切变产生的辐合以及热带系统的高效率降水作用是这次暴雨过程的降水成因和降水特点。并提出了预报这类暴雨系统需要注意的要点:强降水回波的发生和发展加强往往和风场中的局地强辐合区相联系,利用多普勒雷达连续演变的风场资料,可及时了解辐合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提前作出强降水可能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山洪泥石流灾害具有突发性,按天气尺度划分属于中尺度系统。本文用中尺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诱发山洪泥石流特强暴雨雨团和雷达回波特征,从而揭示出山洪泥石流特强暴雨雨团的活动规律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寻找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1.
“9.18”四川盆地大暴雨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成亮  张卫  李庆  李民 《气象》2002,28(8):34-36
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2001年9月18-20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强度在45dBz以上的回波的演变与强降水区域有很好的一致性。秋季当在絮状回波区中出现45-55dBz的强回波就应当加强雷达的警戒观测,对已出现洪涝灾害的区域,对中等强度的絮状回波也应跟踪观测,作好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刘娟 《气象》1992,18(8):33-36
主要使用雷达回波资料,并结合卫星云图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1991年6月12。—14日特大暴雨的回波演变特征,阐述了一些重要的观测事实,讨论了提高暴雨预报准确度和时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杨秀庄  李鹏  汪超 《贵州气象》2010,34(6):10-13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贵州2008年2次典型的大暴雨过程。分析表明,这2次大暴雨过程呈现雨量大、雨强强,降水成片等特点,其回波演变特征出现了低质心回波、逆风区、低空急流等一般暴雨的雷达回波演变特征。降水直接影响系统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在雷达回波图上表现为对流型降水和混合云降水,混合云降水贡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红外云图,雷达回波,武汉市城市自动雨量站和地面中尺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武汉市1987-1998年5-8月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重点对1998年7月21日武汉市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剖析,概括了武汉市特大暴雨的时空分布,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以及中尺度天气系统,为以后进行武汉市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空环流形势、日本传真图、雷达回波资料和云团演变特征的分析,揭示了2001年8月17日大连大暴雨过程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宁波夏季强对流和台风短时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彩芬  朱龙彪  董杏燕  黄旋旋 《气象》2006,32(11):67-72
为了对比宁波地区夏季强对流短时暴雨和台风短时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选取2004年和2005年该地区夏季出现的强对流短时暴雨和台风短时暴雨的个例作为研究对象,从回波的发展演变、回波形态及回波产品值等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这两类短时暴雨在回波强度、回波高度及垂直液态水含量等产品有明显差异,而降水产品如OHP,STP估计的雨量值,在这两种天气过程中,均比实况雨量资料偏小,且实况雨量越大,偏差也越大;另外,在分析中也发现,用雷达缺省的Z-I关系来估计雨量有很大误差,特别是在台风降水过程中;最后分别建立了对流性降水与台风降水的Z-I关系,以修正宁波夏季的降水估计值。  相似文献   

17.
短时暴雨天气雷达回波概念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莹  王艳兰  唐熠  李向红 《高原气象》2011,30(1):235-244
通过对2005—2007年桂林39个短时暴雨个例进行普查分析, 发现造成桂林短时暴雨的回波主要有块状、 带状、 絮状和涡旋状4种类型。通过对天气背景进行分析, 形成了中尺度型块状回波、 台风外围型块状回波、 有无急流型带状回波、 絮状回波、 涡旋状回波6类雷达回波概念模型。建立了包括天气背景、 强度回波特征、 回波演变、 其他产品特征、 回波的源地移动和暴雨落区等的概念模型, 以期为短时暴雨临近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南宁市强对流暴雨天气雷达回波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南宁市强对流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分成四种类型,对利用雷达回波特征制作强对流暴雨天气预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梅雨期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梅雨期暴雨是长江流域汛期最重要的暴雨过程。对梅雨期暴雨的研究,历来是暴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分析研究梅雨或暴雨雷达回波的环境条件以及它们发生、发展和演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夏季四川盆地强降水列车效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泉  赵静  叶儒辉 《气象科技》2015,43(2):250-260
根据常规观测资料、四川地面自动站资料和SWAN雷达拼图产品、四川盆地多普勒雷达PUP产品,统计分析了2010—2013年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中35次个例的雷达回波形态演变特征以及线(带)状回波的列车效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地形和850hPa风的相互作用下,初始回波生成地点主要在盆地山区边缘附近,生成时间主要在下午到上半夜,其中16:00—19:00是回波生成的高发期;初步揭示了四川盆地线(带)状回波和块状回波的形成机制,建立了盆地西部、北部、中南部强降雨概念模型;当出现线(带)状回波或块状回波时,是发布暴雨预警信号的最佳时机,暴雨预警落区准确性高,预警时效平均可达5~8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