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调查3个丘陵区的土地整治情况,按地形、地貌进行土地整治分区,讨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的方法,分别对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建设规模和补充耕地的数量潜力与质量潜力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对调查区土地整治综合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隰县土地开发整治研究,发现隰县土地开发潜力为总面积4531公顷,可补充耕地3375.45公顷。耕地整治可新增耕地数量潜力为1125.64公顷,居民点整治潜力为444公顷,可新增建设用地约400公顷。隰县适宜复垦土地潜力为348.36公顷,预计新增耕地潜力为204.79公顷。对隰县土地分类整治和土地整治进行了分级评判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整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省沅江市为例,研究了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分析了其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类型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沅江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137.46公顷,宜耕土地的主要潜力是内陆滩涂,不宜耕土地的主要限制是排水和生态条件。根据调查评价结果,提出了沅江市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复垦建议。  相似文献   

4.
能源植物开发利用是应对能源问题和全球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准确的资源潜力及时空分布信息是资源规划和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提出了耦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与生命周期分析(LCA)进行能源植物开发利用潜力评估的技术方法,以黄连木为例进行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以及黄连木的生态习性,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1km空间栅格数据的黄连木种植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获取了适宜于黄连木规模化种植的土地资源与空间分布;另外,采用LCA方法对黄连木开发利用主要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定量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可用于发展黄连木的边际土地总量为1989.76万hm2,其中,适宜黄连木生长的土地面积为710.32万hm2,较适宜黄连木生长的土地面积为1279.44万hm2,总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为2544.46万t。同时,较之于传统的区域总体统计值的结果,空间栅格的评估方法可为科学决策提供更为精细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治潜力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一定区域范围内某种特定的土地用途,通过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所能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降低土地利用成本的程度。该文通过对沂南县土地利用现状和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以2011年基期年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以乡镇为组织单位,以行政村为测算单元,采用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测算的方法,分析确定沂南县土地整治潜力情况。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垦利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相继申请国家批复立项项目3个,总建设规模3105.2hm2,总批复资金7307万元,可实现净增耕地面积1531.96hm2;实施省级立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个,完成总建设规模1305hm2,实现净增耕地599.70hm2;实施市级项目4个,土地开发总面积386.77hm2,实现净增耕地面积240.54hm2。在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上,垦利县先后与烟台、青岛、威海、济南、东营市经济开发区等地市达成易地补充耕地协议,完成补充耕地面积720余公顷,促进了农村增收,效益显著。1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新《土地管理法》赋予土地开发整理以新的意义和…  相似文献   

7.
垦利县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黄河每年填海造陆2 000余公顷,在入海口处形成了大片待开发的新生带。全县土地总面积220 406.79hm2,耕地41 634.39 hm2。人均土地1.04 hm2,是全省人均占有土地的5倍多,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垦利县国土资源局严把土地“闸门”,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土地整理项目选择和整理时序安排的依据与关键.目前国内外开展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还不多,相关内容只能从土地整理的目标、土地整理的项目选择依据、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分析等成果中获取,系统的研究较少,开展这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沁水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动态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必要性及意义,介绍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的计算方法,并对山西省沁水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分析及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措施。结果表明,山西省沁水县201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总潜力为642 hm2,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19.02%,主要来源于河谷平川、低山丘陵地区的宅基地超标面积,废弃建筑物压占,建筑废弃地以及居民点内的零星农用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肥城市国土资源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按照“政府调控、监督,市场引导、竞争”的原则,科学规划,阳光操作,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充分挖掘土地潜力。2006年以来,完成了0.33万hm2采煤塌陷地复垦工程,1.33万hm2中低产田改造,1.4万hm2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工程的编报争取工作,组织验收项目32个,验收总面积0.18万hm2,新增耕地617.65hm2,争取到位土地开发整理资金1.3亿元。肥城市被确定为全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之一,肥城市国土资源局被评为“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先进单位”。1把土地开发整…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借鉴土地适宜性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在分析和研究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开展阳江-茂名地区水稻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阳江-茂名地区最适宜种植区面积为2199.3 km2,占调查总面积的24.17%,其中富硒优质稻最适宜区面积为1171.6 km2,占最适宜种植区面积的53.27%;适宜种植区面积为5830.7 km2,占调查总面积的64.07%;次适宜种植区面积为1070.0 km2,占调查总面积的11.76%。  相似文献   

12.
盐城市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省辖市,全市现有各类土地后备资源35.1万hm2. 1999年以来,全市土地开发整理的总面积为2.73万hm2,新增耕地7 200 hm2,不仅保证了本市的耕地占补平衡,服务了全市经济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还为全省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出了积极贡献.   ……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桂西为研究区域,以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为研究对象,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和评价因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统计桂西适宜开发建设土地的空间位置、分布与面积,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进一步提升提高日照市巨峰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科技转化潜力,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SPSS软件系统聚类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变异系数法等方法,在查明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评价研究区的土壤肥力、评价研究区的茶叶生化品质、研究研究区茶叶生化特征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土壤的茶叶宜种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研究区的生产建设实际及已有茶园分布情况,将研究区大致划分为最适宜种植区、一般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三大类。其中适宜种植区4720hm2,一般适宜种植区7793hm2,不适宜种植区3480hm2。本次工作为研究区茶叶种植区扩建提供了科学指导,进一步提升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科技转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创新谋发展     
近两年来,通州市国土资源局牢固确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在服务方式、管理机制、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在企业和群众中赢得了良好声誉,为国土部门树立了新形象.2002年全市共出让供地113宗,面积近140 hm2,土地出让金总额3.2亿元.国家投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两个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1 604.68 hm2,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226.75hm2,充分挖掘了全市农用地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16.
温州市根据中央文件和上级国土部门的精神,规划到2010年,控制耕地减少量为21.3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4.8万亩,退耕还林5.4万亩,灾毁耕地1.1万亩),开发补充耕地25.2万亩,净增耕地3.9万亩,努力实现"造大于用"的目标.温州市山区土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7.8%,山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全市山区荒山荒坡可以开发成耕地的面积为20万亩,可以开发为园地等种植经济作物的面积约100-200万亩,足见其潜力之大.可以说,温州市山区的后备土地资源,是全市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物质条件.重视山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温州市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保障,更是占全市37.6%的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力保障.本文就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温州市山区土地资源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胶州市国土资源局在完成胶北镇驻地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工作,摸清了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状况,评价和测算土地利用潜力。该文介绍胶州市胶北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的组织实施,技术方法,调查结果,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湿地作为缓解气候变化的关键生态系统, 在碳捕获与碳封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碳储量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固碳潜力的预测, 对湿地生态保护与管理、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应用ArcGIS10.8对《贵州省湿地保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3个时期(分别是: 1999-2009年; 2010-2018年; 2018年至今)湿地分布图采用遥感目视解译的方式进行矢量化并根据贵州省岩溶发育强度进行分区。采用生命带研究法与生物量估算法等对贵州省湿地面积和碳储量变化进行估算分析, 对重要湿地碳储量与单位面积碳储量进行估算并与全省湿地进行对比, 采用固碳潜力计算模型对贵州省重要湿地固碳潜力进行估算, 应用Origin软件对各相关影响因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①贵州省湿地规划前期的面积为216 526.95 hm2, 规划中期面积为209 726.85 hm2、规划后期面积为255 440.53 hm2, 总体表现为先下降再升高, 总体面积增加38 913.58 hm2; ②贵州省湿地碳储量变化为: 规划前期为5.97×105 t, 规划后期为3.78×106 t, 是规划前期的6倍以上, 碳储量增加明显。其中, 贵州省重要湿地碳储量为3.24×106 t, 占全省湿地碳储量85.71%, 固碳潜力十分显著; ③贵州省重要湿地的固碳潜力为1.14×104 t C/a, 预计到2030和2060年, 湿地总固碳量分别达到7.99×106 t C和8.34×106 t C; ④温度、DIC浓度、有机碳含量与面积对贵州省重要湿地的碳储量影响较大, 重要湿地碳储量与DIC浓度、有机碳含量以及面积呈正相关, 而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对贵州省的湿地碳储量估算与碳中和潜力分析不仅可以了解贵州省湿地碳封存现状, 还可为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在"3060"双碳目标的贡献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东营市东营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措施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东营区针对全区土地资源“一少一多”的实际(即:耕地总量少,总面积29588.1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6%,人均耕地仅有0.12hm2,而且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55.5%;耕地后备资源多,宜农土地面积8540hm2),精心组织土地开发整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东营区在福建漳州召开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2006年10月,非洲十国考察团到东营区考察学习土地开发整理经验做法;2007年被评为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先进单位,才利民副省长到牛庄镇1133.33hm2(1.7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场进行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沂源县国土资源局始终把保护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作为土地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具体工作中,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强化规划管理的龙头作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使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通过计划管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严把土地供应“闸门”。2006年以来,审查各类建设项目用地650宗,核减土地面积140余公顷,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近5年保护耕地3.01万hm2,保护基本农田5492片,面积2.81万hm2,开发整理面积0.37万hm2,新增加耕地800hm2,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且稳中有增。连年被评为淄博市耕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