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何敬廉  尹剑辉 《热带地理》1998,18(3):275-278
介绍采用两种不同投影系统的卫星资料制作1:50万TM卫星影像图的基本工艺及关键技术,(10对TM卫星底片进行密度测定和反差分析,(2)卫星像片平面位置误差赋和控制;(3)卫星像片彩色合成色调协调一致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述了TM卫星影像图的特点及其在地理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即时新闻     
《西部资源》2011,(3):24-24
1"资源三号"卫星将择机发射。近日,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了解到,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将于今年年底择机发射,卫星可对地球南北纬84度以内的地区实现无缝影像覆盖,每59天实现对我国领土和全球范围的一次影像覆盖,其影像分辨率及测图精度  相似文献   

3.
遥感影像较常规线划图内容丰富、真实直观、现势性强,因而在资源普查、规划设计、抗灾防灾、作战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家测绘局非常重视遥感影像作为重要测绘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着手建立全国范围内的1:5万、1:1万正射影像数据库。随着我国新近发射的ZY-1号资源卫星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4.
李春军 《地理教学》2013,(22):47-49
2013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细细品读各地的高考地理试卷,不难发现地理景观图是一大亮点.地理景观图是剧画面(图片、照片、幻灯片和卫星影像图等)直接表示地理事物,能更形象、直观地反映地理景观的空间分布,显示区域内各种地理组成要素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9,(2):47-47
11月12日15时05分,根据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获取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亮相。这是中华民族呈现给世界的第一幅全月球完整图景,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这幅来自中国的月境真实影像,涵盖了神秘月境的全部“领地”: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589轨图像数据处理完成,覆盖了月球西经180度到东经180度,南北纬90度之间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在边境地区的生产应用实践,讨论基于无控纠正下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数字表面模型快速生产流程及精度情况,并分析其适用条件。研究表明: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影像在空间分辨率、定位精度与时效性等方面代表了我国自主民用遥感卫星的领先水平,突破了我国遥感卫星的精密定轨定姿技术、光学卫星几何检校技术  相似文献   

7.
钱金凯 《地理研究》1982,1(1):103-104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近年来进行了卫星底片假彩色合成的试验研究。该试验采用SG701电子分色机,选不同宽容度的150线接触网目直挂、两翻、平凹版新工艺。根据不同地区自然景观的特征,对四个波段卫片影象进行增强处理,加绘一些地形图要素,印刷合成五十万分之一假彩色卫星影像图。这是一种既有卫星影像又有线划地图内容的新图型,具有更为广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光谱数据挖掘技术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系统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概念内涵和高光谱数据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基于Hyperion卫星高光谱影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海量数据处理方法,开展高光谱数据辐射校正、几何校正与影像镶嵌以及地质填图工作,探讨高光谱遥感技术在资源勘查与评价中的作用与应用潜力。研究表明: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地层识别、岩石分类等方面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卫星影像地图的特点表现在以影像信息为主,卫片上显示不出或不大明显的政治经济地理要素,用常规制图的线划符号、文字注记等方法加以表示。同时,对卫星影像资料进行几何纠正和投影换算以满足影像地图几何精度要求。它较之一般线划地图具有影像信息丰富、现实性强、立体感好的优点。 (一) 卫星假彩色影像地图编制的工艺程序(略) (二) 生产设备 纠正仪是几何纠正、光学合成的主要设备。我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QuickBird快鸟卫星影像的发展及应用。阐述了Quick-Bird快鸟卫星影像的基本类型和用途,探讨QuickBird快鸟卫星影像在基础测绘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建筑物变化检测精度,尽可能保留变化区域的边缘信息,提出一种边缘感知网络(Edge Sensing Net-work,ESNet),用于较大范围内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ESNet由主干网、粗预测分支和精预测分支三部分组成:主干网用于提取多层次的特征差异图;粗预测分支通过跳跃连接的方式融合深层特征图与浅层特征图,以获得变化检测的粗预测图;精预测分支选取粗预测图中预测不确定性较大的点,通过融合点的深层和浅层特征实现点的变化属性再判别,从而获取建筑物变化区域的精细化边缘信息.在航空影像和卫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相比STANet、UNet++MSOF等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变化检测精度最高,且能有效保留边界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12.
数字正射影像是把通过航空摄影或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地面影像经倾斜纠正和投影差等的改正消除各种变形后得到的具有固定比例尺的影像,对其纠正后进行拼接、整饰,得到数字正射影像图。正射影像图既具有地图正射投影的特性,又消除了误差,所以在数字正射影像图上进行量测相当于在地表面上进行量测。ERDAS IMAGINE LPS模块是在原有的IMAGINE OrthoBase基础上改进的产品,在这一模块中完成了摄区正射影像的纠正及以前版本数据转到Data Preparation模块下进行的纠正后正射影像拼接,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软件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3.
卫星测图应用中,遥感影像压缩几何质量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星上压缩指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该文从影像匹配精度评价、自动生成DSM/DEM的精度评价和摄影测量点定位精度评价方面进行几何质量评价,并分析影像压缩比与不同地形类别的重建影像质量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国产星上SPIHT压缩算法,在压缩比4∶1的条件下,由重建影像立体像对自动生成的DSM可以满足1∶5万数字高程模型高程中误差最低要求;在压缩比2∶1的条件下,重建影像立体像对摄影测量点定位精度满足所有地形的1∶5万测图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HJ1A-HSI超光谱影像的耕地有机质遥感定量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环境小卫星超光谱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耕地有机质实测样本的支持下,开展光谱反射率及其变化形式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分析,筛选耕地有机质响应的敏感波段与特征组合算法,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基于HSI影像的耕地有机质定量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有机质的HSI影像响应波段均位于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间,其中以540~860nm范围最佳,相关系数均在0.5左右;HSI反射率对数一阶微分预测模型精度最高,模型及其检验的决定系数都在0.7以上,均方根误差在0.2%左右,可用于顺义区耕地有机质全覆盖空间填图。因此,环境小卫星的超光谱影像对耕地有机质含量具有较好的光谱响应能力,其空间覆盖能力有助于开展县域尺度的耕地有机质遥感反演和空间填图。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城市智能感知以及土地资源的监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保障影像几何精度是确保遥感影像质量的关键,因此,行业内关于影像结合校正的研究始终是重点课题之一,本文研究了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几何校正技术和阴影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
惠州红树林资源的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陆地资源卫星专题制图仪影像(TM)、增强专题制图仪(ETM+)、中巴资源卫星( CBERS02B)高分辨率影像(HR)与多光谱影像( CCD)对惠州红树林湿地资源进行调查.根据Landsat TM、ETM+,结合红树林生境分布专题图解译出1989、1999年惠州红树林分布信息;利用CBERS02B的HR与CCD数据进行影像融合,再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等辅助信息,通过目视解译获得2009年红树林分布信息.研究结果显示,1989- 2009年,惠州红树林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比较陆地卫星与中巴资源卫星影像,发现陆地卫星30m的分辨率难以满足对红树林斑块的准确描绘与定位,而融合的中巴卫星HR与CCD数据,得到的融合图像既具有全色影像的高分辨率,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信息量明显增大.结果表明,HR与CCD多光谱影像融合可以优势互补,在斑块较小且分散的红树林资源调查和监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多源遥感影像和已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正射影像生产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针对不同情况处理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关键技术与流程,实际生产表明该技术应用于地理国情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是高效可靠的,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大规模、高效生产DOM提供了可行、实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MODIS NDVI时序数列的柴达木盆地土地覆盖分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2003年柴达木盆地的MODIS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考察资料,综合分析了2003年柴达木盆地的植被指数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提取了该年度该区域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NDVI的时序数列曲线,采用NDVI时序数列变化曲线形状匹配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进行了土地覆盖类型分类.在此基础上使用了将以月为单位的变化曲线转换为十二维空间中的单位向量,比较向量夹角以决定其相似度的先进算法,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获得了2003年柴达木盆地比较精确的土地覆盖分类图.提出了利用MODIS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疆荒漠地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模型十分缺乏,给荒漠化监测等相关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开展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经验模型研究,对于促进和完善相关地区的生态监测及研究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阜康市北部沙漠南缘和克拉玛依市中部平原荒漠进行无人机航拍,利用无人机遥感提取(光合)植被信息,并将无人机航拍影像的植被覆盖度统计单元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像元在空间上直接相对应,获取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像元尺度上的植被盖度,然后通过植被覆盖度和空间上与其相对应的源自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NDVI数据的拟合关系,建立基于源自高分二号影像的NDVI的阜康北部沙漠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线性模型以及基于源自ZY1-02C影像的NDVI的克拉玛依平原荒漠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二次多项式模型。研究中所采用的无人机遥感与卫星遥感相结合、植被覆盖度统计单元与卫星像元在空间上直接对应的方法,可避免以往相关工作中常以点位测量数据代表卫星像元数据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所用卫星影像的NDVI数据稳定性相对不足等原因,所建立的遥感估算模型的估算精度尚相对偏低,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工作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差值权重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影像融合方法--DWF,对"北京一号"小卫星的全色和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该算法根据卫星影像的成像过程,通过傅立叶变换获取全色影像的高频、低频信息和多光谱影像在HIS颜色空间中分量的低频信息,由这3种信息通过基于差值权重的决策计算获得融合影像的空间信息.实验采用PCA、GS、DWF以及基于小波的HIS变换的融合方法,结果表明DWF方法优于其他融合方法,比较适合于"北京一号"卫星的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