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铀的改造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造成矿是铀成矿的一种主要作用。这种矿床产于富铀地质体(包括富铀沉积岩、富铀花岗岩)内或其附近,受区域性大断裂旁的次级张性构造控制。矿石物质成分与富铀地质体相似;成矿是发生在影响该区最晚的一次造山运动晚期;成矿作用与富铀地质体中铀的含量和存在形式、造山运动及产铀岩石的物理性质有关。单个铀矿床的规模取决于铀的来源、整矿条件、造山运动发生的时间和运动的次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世界重大内生铀矿床的成生条件、大地构造空间定位规律及其含矿建造类型,表明内生铀矿床矿化作用始终是成矿区长期发育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相关联的岩浆作用、构造-交代作用及其他地质作用的最终环节。长期发育的再生花岗岩化作用形成铀的专属建造组合,为后续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潜在金属源,是形成大型和超大型铀矿富集的最重要先决条件之一;放射性地球化学专属花岗岩类杂岩体发育区内发生的构造-岩浆或构造活化作用亦对铀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拟定了作用于一定地质空间内重合发生的内生铀成矿作用的历史-地质模式:预成矿作用-构造-岩浆及构造矿前活化作用-成矿阶段。拟定的模式还适用于地壳中长期堆积形成的其他元素矿床的新区预测。  相似文献   

3.
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是成矿预测的重要基础.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在系统收集与综合整理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地质演化及其对成矿作用制约关系,地质建造组合及形成环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与成矿密切的地质建造及其组合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包括建造组合、构造环境等控制成矿作用以及指示成矿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圈定找矿远景区,提出地质找矿工作的具体部署建议等.编制工作程度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异常图、地球化学异常图、地质物化探综合异常图、遥感影像图(包括蚀变找矿信息图)、以构造建造为主要内容的成矿地质背景图、成矿远景区划与工作部署建议图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铀矿床类型以及铀成矿条件等论述了康滇地轴南段不同类型的铀矿化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则。康滇地轴上的铀矿化主要出现在砂岩建造、碳硅泥岩建造、花岗岩体和火山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而且与每次大的构造活动旋回有关。铀成矿主要发生在前晋宁期、晋宁期、澄江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后出现的高能氧化环境所产生的红层,往往成为富铀地质体和铀源体,铀经活化迁移而富集成矿。构造活动形成的地层不连续面是铀成矿的重要位置。丰富的铀源、良好的热源和有利的构造是区内铀成矿的条件,三者一致配合才有成铀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铀成矿作用的基本条件是地壳表层富铀体(层)经各种地质改造作用形成铀元素的相对富集。因此分析研究一个地区铀源体(层)的形成和发育情况以及其分布规律将有助于查明这一区域铀成矿远景。华北地台由数个构造层所组成,其基底约90%由太古代变质岩系组成,10%由早元古代变质岩系组成。地台上覆中、晚元古代、古生代盖层建造及中、新生代的上迭建造都是基底构造层的改造产物。因此基底构造层的岩石建造组合、变质和混合岩化  相似文献   

6.
夏毓亮  林锦荣 《铀矿地质》1998,14(5):274-281
本文对沽源-多伦盆地火山岩类和花岗岩类进行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铀成矿条件的系统研究。确定了该区张家口组、花吉营组火山岩类均属早白至世产物,其形成年龄为125—135Ma。指出本区花岗岩浆活动有前海西期、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不存在文献中提到的自北而南分布的3条东西向海酉期花岗岩浆活动带。本文还指出该区区域铀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的特点,同一矿床铀成矿作用的叠加是形成富铀矿体的前提。该区火山岩类钠含量较低,对铀成矿不利。然而,在不利的地质背景中局部存在利于铀成矿的地段和岩性,应作为今后重点的找矿对象。  相似文献   

7.
诸广—贵东大型铀矿聚集区富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位于南岭中部的诸广—贵东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发育有数十个铀矿床,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诸广岩体南部和贵东岩体东部。区内富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富铀矿在诸广、贵东两岩体内的集中分布和一系列有利于铀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表明,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型铀矿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之一,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岭中部的诸广一贵东地区,区内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数十个铀矿床,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花岗岩型铀矿在诸广、贵东岩体内的集中分布与区内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该区花岗岩型铀矿所具有的成矿规律和一系列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来看,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通过对钱家店铀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钱家店铀矿床为典型的同生沉积后生叠造复成因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矿床定位受晚白垩世姚家期辫状河道洼地、晚白垩世嫩江期末至古近纪构造反转隆升剥蚀构造窗及浅层含氧含铀水与深部油田还原性流体交替混合地球化学障等地质因素控制。矿床成矿作用历经了同生沉积成矿、油田流体叠加成矿和含氧含铀流体叠加成矿3个阶段。矿床形成年龄为96±14 Ma、67±5 Ma和40±3 Ma。在总结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钱家店铀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江西相山铀矿田构造-岩浆演化及其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研究了相山铀矿田的构造、火山沉积及岩浆岩期后热液成矿作用,提出了矿田地质演化及其铀成矿规律等方面的一些新认识。从145 Ma以来,相山铀矿田的地质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和与之相对应的3套构造(主要为断裂)体系及2期成矿作用:(1)火山盆地和火山机构形成阶段,是铀成矿的奠基阶段;(2)东、西两部分差异抬升剥蚀阶段,形成的断裂走向总体为SN向,相对应的是早期铀成矿阶段;(3)红盆形成阶段,主要形成NE向断裂带,相对应是晚期铀成矿阶段。第2阶段的构造体系叠加改造第1阶段的构造体系而形成早期铀成矿作用。第3阶段的红盆构造体系对前2阶段构造体系的叠加改造而形成晚期铀成矿作用,晚期成矿作用的强度和规模都要超过早期成矿作用。这3套构造体系相交的降压空间,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为大型断-坳复合型沉积盆地,复杂的盆地演化和充填作用形成了盆地有利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控制了盆地大规模铀成矿作用,开展盆地构造-充填特征研究是深化盆地铀成矿机理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文章通过对松辽盆地构造-充填特征研究,总结了成盆动力学机制,初步恢复了原形盆地形态与特征,查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与盖层建造类型。研究表明,松辽盆地主要经历早白垩世裂谷(断陷)与晚白垩世坳陷两个主要成盆阶段,形成下断上坳的充填结构,在垂向上发育三套上红下黑的成矿建造组合。将盆地中-新生代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其中古新统—始新统(E1—E2),盆地在挤压背景下发育全区隆升剥蚀,深部成矿流体大规模渗出改造成矿,是盆地的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12.
从构造演化—岩浆作用—成矿流体系统将火山岩-花岗岩型铀矿作为统一体开展成矿作用研究。在总结华南热液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铀时空分布特征,结合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从动力学过程阐述了成矿物质来源,并进而分析了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作用过程。认为早寒武世富铀地层是华南热液型铀矿最本质的铀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是岩浆水和降水混合的产物,岩浆作用形成了成矿物质的"汇"区,燕山期伸展或向伸展过渡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岩浆作用,促成了成矿热液系统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的发生,随着岩浆作用物质-能量场的减弱,华南热液型铀矿成矿作用终止。  相似文献   

13.
简叙辽东地区太古宙绿岩带地质背景,并结合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阐述,提出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前寒武纪主期性。讨论太古宙富铀钾质花岗岩相关的太古宙残留体内构造-蚀变岩控制铀矿的观点:提出古韧性剪切-破碎断裂带、太古宙基底岩体顶上凸起带之凹洼中的"突触"与碱交代岩等三位一体的构造空间和构造-蚀变岩定位层间-不整合破裂带关联-碱交代热液型铀矿的成矿模式,并且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围岩蚀变清楚,铀成矿谱系反映为初贫后富-叠加再造成矿的矿物组合;以复杂-叠加、脉络清楚的太古宙绿岩带构造环境相关的铀矿聚集区为例,探讨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并认为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矿体埋藏深、隐伏性强、盲矿体多,潜在的找矿前景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4.
赣杭构造带若干铀矿床的同位素年龄研究及铀源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赣杭构造带几个有代表性的火山岩型铀矿床进行了U-Pb同位素体系研究,证明铀源主要来自富铀的火山岩系。铀成矿作用研究表明不同的矿化类型发生的年代不同,可划分3期:碱交代型铀矿化年龄为110—120Ma;绿泥石-硫化物型铀矿化年龄为90-100Ma;硅质脉型铀矿化年龄为75Ma。在同一铀矿床中铀的成矿作用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点,这是寻找富铀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诸广铀成矿区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文通过对诸广地区内生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系统论述了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对本区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诸广地区存在富铀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流体与下地壳富铀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混熔交代;成矿作用受晚中生代伸展裂陷构造——深源热流体演化机制控制,形成中高温热流体充填成矿的高品位脉型矿化和中低温热流体交代成矿的较低品位碎裂蚀变岩-微脉浸染型矿化。  相似文献   

16.
在采用渗出成矿新思路进行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时,对盆地中提供铀源的黑色富铀有机质建造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文章在系统梳理松辽盆地烃源岩特征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富铀有机质建造的产出层位、分布规律与铀含量的研究发现:松辽盆地区域上分布上、中、下3套富铀有机质建造,分别与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底部、嫩江组底部烃源岩对应,其中上部富铀有机质建造对盆地中北部铀成矿作用的影响大,而盆地南部主要受下部富铀有机质建造的制约;松辽盆地铀工业孔空间多产于具有深大断裂沟通的富铀有机质建造铀含量高值中心区边缘,表明富铀有机质建造对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化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推断黑色烃源岩不但为铀成矿提供了一定的还原物质,而且可能是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重要的潜在深部铀源。该研究可为以红杂色建造为主的姚家组、四方台组等主攻层位的渗出成矿预测提供“下黑”成矿要素的支持,更好地指导松辽盆地渗出型砂岩型铀矿的勘查。  相似文献   

17.
埃利康铀矿区在其成因、规模和地理位置上都是独特的自然现象。作为收集40余年的研究资料,对其地质位置和形成历史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埃利康铀矿区在中阿尔丹前寒武纪构造和中生代构造中的位置,对最大的含矿断裂-南带进行了详细探讨。同时还运用了与研究题目有关的阿尔丹地盾的最新科研成果。最后把埃利康矿区的金-铀矿床与古老地盾和太平洋成矿带一些其他热液铀矿床进行对比,并指出中生代成矿期在铀成矿作用总演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成矿特征及若干值得重视的成矿环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裕生 《中国地质》2003,30(4):337-342
研究和发现更多的成矿环境和岩石建造,有助于扩大找矿领域,提高找矿成效。笔者试从中国的区域成矿特色出发,提出近期应注意的几种地质成矿环境。中国区域成矿的主要特征是:①古陆边缘矿床集中;②多重成矿作用发育;③叠加和改造成矿显著;④热液矿床丰富多彩;⑤有机成矿和无机成矿的复合;⑥矿床形成后变化与保存条件复杂。具有较大成矿潜力、可能有所发现的地质环境和岩石建造有:①黑色岩系;②暗色岩系;③复合沉积盆地;④古湖盆区与构造—岩浆带的复合;⑤叠加成矿的多种形式;⑥构造体制转折期与转折部位;⑦地球化学块体的成矿潜力;⑧深部探矿和矿化垂直分带。论文最后提出找寻新矿床的若干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非卢菲里安地区以铜钴资源闻名于世,同时也赋存一定的铀矿资源。铀成矿作用分别与大陆裂谷及盆地成岩期(876~823 Ma)、早期洋盆形成或大陆碰撞期(720~652 Ma)、卢菲里安变质高峰期(550~530 Ma)相对应。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的多期次热流体,从基底及加丹加超群富铀岩石萃取铀元素并在构造发育的区域富集成矿为其主要的成矿模式,其变质基底或班委乌卢基底可能提供了铀物质来源,热流体为载体,断裂及穹窿构造则提供通道与空间。含铀矿体多受地层及构造双重控制,围岩褐铁矿化及方柱石化对找矿具有指示意义。研究区内铀矿成矿条件较好,下罗安群受断裂及逆冲推覆构造影响强烈且蚀变较为发育的区域为有利的找矿前景区。  相似文献   

20.
鹅公山火山盆地是赣杭构造火山岩带铀多金属矿产较丰富的火山盆地。在整理前人勘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铀、金、银成矿地质特征,从火山盆地成矿元素聚集、构造、岩浆活动、围岩蚀变、隐爆作用及幔源物质等方面对火山盆地铀多金属矿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中生代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及其作用,为火山盆地火山—潜火山热液型铀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文章建议加强隐爆角砾岩与成矿关系及幔源物质参与成矿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