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济宁煤田煤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研究煤中微量元素的意义,对研究区及采样方法作了介绍,在测试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济宁煤田煤中微量元素在各井田内的平面变化特征和微量元素在不同煤层、同一煤层中垂向上的分布变化规律,初步研究了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分析了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原因,为今后济宁煤田煤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准东煤田不同勘探区煤样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对准东煤田主要勘探区煤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国和世界范围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较系统对比.划分煤中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归纳各区内煤的常量与微量元素亲和性.较系统地揭示了准东煤田煤中微量元素丰度和赋存状态,对煤田大规模资源开发利用地球化学环境条件及煤中伴生元素工业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淮北矿区芦岭煤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系统采集了芦岭煤矿主采煤层8、9、10煤层各5个原煤样品,采用ICP-MS和ICP-AES测定样品中3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了不同煤层的元素分布特征,并与华北和中国煤以及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芦岭煤矿山西组煤层煤中微量元素含量要高于下石盒子组煤层;与华北和中国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芦岭煤矿主采煤层煤中主量元素Fe和微量元素U明显亏损,而微量元素Ga、Li和Pb显著富集;与地壳中元素含量相比,芦岭煤矿煤中亏损型元素较多。  相似文献   

4.
三种不同类型盆地煤中微量元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选择阜新盆地海洲露天矿,山西大同煤田煤峪口矿和朔县和平朔煤田安太堡露天矿三种不同类型盆地的矿区进行煤中微量元素的对比研究。初步阐述了断陷盆地,陆表海盆地和大型内陆争盆地煤中的微量元素特征,对比了这种不舅地煤中微量元素的差异,并提出了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泥炭沼泽形成时的沉积环境背景,泥岩沼泽相及盆地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5.
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渭北中阶煤中微量元素和残留烃的有机亲和性,提出了亲和系数的重要概念。发现微量元素在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中以及不同有机质之间有明显的分配规律。还阐释了渭北中阶煤中微量元素表现出不同于准噶尔低阶煤的和有机碳、S1高度关联的现象。认为这与不同成煤环境中微量元素不同的生烃催化效应有关,也与煤变质中其大分子结构中的芳香核缩合、官能团脱落以及成烃过程中微量元素在不同有机质中的重新“分配”、“迁移”有关,还与微量元素对不同成熟度的干酪根和轻重组分不同的烃类选择性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6.
贵州六枝、水城煤田晚二叠世煤的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六枝和水城煤田 10个煤矿主要可采煤层的 45个煤样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系统研究 ,概括了这两个煤田煤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丰度和分布特征 ;阐述了煤中微量元素的亲合性。这两个煤田煤中的全硫含量在受海水影响的煤层中较高 (最高达 7.5 % ) ,而在非海水影响的煤层中较低 ( 0 .3% )。六枝煤田的全硫含量明显高于水城煤田。Ca-Mn-Ge的平均含量在六枝煤田较低 ,而在水城煤田相对较高。在这两个煤田和不同的煤层之间 ,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较小。与世界烟煤中一般含量范围相比 ,这两个煤田的特征是 Mn,V,Cu,L i,Zr,Nb,Ta,Hf,T1,Th和 U的含量相对高。  相似文献   

7.
淮南张集矿区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采用ICP-AES对张集7个煤层144个样品微量元素含量测试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元素在不同煤层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张集矿区煤中元素B、Se和As含量偏高;不同煤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在9煤层中元素Ba和Cr含量最低,Mn、Zn、As和Se含量相对较高,可以利用这些元素分布特征来区别和划分相邻煤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准格尔串草圪旦5号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面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观测煤中矿物组成及形态特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 MS)方法测定煤中多种微量元素含量,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微量元素在煤中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5号煤中Li、Be、F、U、Hg 5种元素相对富集,含量高于研究区6号煤及中国煤中含量水平。5号煤中Li、F、Ga、Se无机亲和性强,Be、As、U为亲有机元素;Hg与硫含量显著正相关。各元素在煤中主要以有机结合态、无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赋存。  相似文献   

9.
赣东北晚二叠和晚三叠煤的微量元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赣东北晚二叠世和晚三叠世煤的微量元素对比研究,阐述了这两种类型煤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特征。通过煤质特征,矿物学和元素的组相关性分析,概括了引起这两种类型煤常量和微量元素之间差弄的地质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准格尔串草圪旦5号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观测煤中矿物组成及形态特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orphological feature(ICP-MS)方法测定煤中多种微量元素含量,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微量元素在煤中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5号煤中Be、F、U、Hg元素相对富集,含量高于研究区6号煤及华北煤中含量水平。5号煤中F、Se无机亲和性强,Be、As、U为亲有机元素;Hg与硫含量显著正相关。元素在煤中主要以有机结合态、无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为主要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丁振华  郑宝山  庄敏 《矿物学报》2005,25(4):357-362
利用低温灰化(LTA)、X衍射粉晶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连续浸取实验等方法研究了贵州燃煤型砷中毒地区煤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赋存状态。结果发现:不同元素在高砷煤中的赋存状态不同;同一元素在高砷煤中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可同时以可交换离子、碳酸盐结合态、硅酸盐结合态、硫化物和有机质结合态中几种形式存在;元素的赋存状态与元素的自身性质如元素(或离子)半径、电负性等和成煤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辽宁北票地区煤中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辽宁北票地区煤中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 ,将研究区煤中微量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与世界范围煤的微量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发现北票煤中的Cr、Co、Ni、As、Sr、Y、Zr、Ba、Ta、Sc具有较高的富集 ,而Sn、U具有较低的富集 ,这种差异可能主要与聚煤区域的地球化学背景有关。计算了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系数 ,得出北票地区煤中稀土元素总量较世界范围稀土元素总量的平均值偏高 ,且煤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十分相似 ,表明在成煤期间陆源物质供应相对稳定。煤中矿物主要为高岭石、石英及方解石及少量的伊利石 ,并对其中的地质成因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3.
潘集煤矿二叠纪主采煤层中微量元素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淮南煤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端 ,发育了华北地区二叠纪含煤岩系中层位最高的可采煤层。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 (INAA)测试了淮南煤田潘集煤矿二叠纪主采煤层 13个样品的 36个微量元素的浓度分布 ,并对其共生组合特点、地球化学特征及稀土元素配比模式作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煤中不同微量元素显示出不同的亲和性质。元素Br,As ,Sb ,Ni和Co等趋于在煤中富集 ,其中Br的有机亲和性最大。元素Na ,K ,Rb ,Th ,Hf,Zr ,Ta和REE则在煤层与顶底板接触带的碳质泥岩中富集 ,表现出与细粒陆源碎屑物更强的亲和性。其它元素倾向性不甚明显 ,但Fe ,Ca ,Sr ,HREE等元素在海水影响强度增大的煤层中含量增加。元素As,Cs,Ni,Fe和Ca在煤层中含量变化较大 ,其变异系数大于 1,其它元素则相对稳定 ,表明同一矿区煤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受其它地质作用明显叠加影响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本区煤层稀土元素配比模式与华北其它地区C—P纪煤基本类似 ,普遍存在Eu亏损现象。 ∑REE在煤中分布范围为30× 10 -6~ 95× 10 -6,在顶板泥岩中超过 2 0 0× 10 -6。煤层中部 ∑REE降低 ,HREE相对富集。聚类分析表明 ,元素As ,Se ,Ag和Fe关系密切 ,这与煤中黄铁矿等成岩矿物有直接关系 ,泥炭沼泽演化期间或之后海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会促使这  相似文献   

14.
枣庄煤田太原组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黄文辉  杨起 《现代地质》2000,14(1):61-68
采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山东枣庄煤田晚古生代太原组高硫煤层中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 ,用数理统计方法取得了高硫煤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分布范围、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用逐步聚类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 ,并用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了不同煤岩组分的微量元素浓度 ,在此基础上结合形态硫分析结果和沉积相分析结果 ,讨论了高硫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因素、聚集机理和成因背景 ,指出受海水影响的沼泽沉积环境不但对煤中形态硫的分布和含量有控制作用 ,同时对煤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和共生组合特点也有影响。太原组高硫煤中的微量元素按其成因可分成两组 ,一组是陆源碎屑富集型 ,其含量直接与煤中灰分产率呈正相关关系 ;另一组为盆地内部沉积 -生物作用富集型元素 ,海水的入侵和盆地介质的停滞还原条件和陆源碎屑物质输入量的减少最有利于沉积 -生物作用型元素的富集 ,并以有害元素 Cu、As、 U、 Pb、 Mo、 Sr和 Co的富集为特征。煤中黄铁矿及其他硫化物是许多有害元素的重要载体 ,充分凝胶化的富氢镜质体比其他组分承载和吸附有更多的有害元素。深入研究不同煤层的有害元素的有机亲和性有利于指导煤的合理利用和采用有效的有害元素的去除措施 ,以利于煤的有效和洁净利用  相似文献   

15.
To study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1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trace elements in the coals of the Permian Period from the Huainan coalfield, Anhui province, China, borehole samples of 336 coals, two partings, and four roof and floor mudstones were collected from mineable coal seams. Major elements and selected trace elements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OE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and hydride generation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HAA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bundances, distribution, and modes of occurrence of trace element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clay and carbonate minerals are the principal inorganic constituents in the coals. A lower deltaic plain, where fluvial channel systems developed successively, was the likely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Permian coals in the Huainan coalfield. All major elements have wider variation ranges than those of Chinese coals except for Mg and Fe. The contents of Cr, Co, Ni, and Se are higher than their averages for Chinese coals and world coals. Vertical variations of trace elements in different formations are not significant except for B and Ba. Certain roof and partings are distinctly higher in trace elements than underlying coal bench samples. The modes of occurrence of trace elements vary in different coal seams as a result of different coal-forming environments. Vanadium, Cr, and Th are associated with aluminosilicate minerals, Ba with carbonate minerals, and Cu, Zn, As, Se, and Pb mainly with sulfide minerals.  相似文献   

16.
陕西渭北聚煤区原煤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陕西省渭北主要煤田主采煤层中的As、Pb、Hg、Cd、Se、Cu、Sr、Ba、B等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渭北原煤中Hg、Se、As、Pb、B含量明显高于地壳平均值,呈富集状态;Co、Cd与地壳平均值接近,Cu、Zn、Sr、Ba等元素均亏损。太原组和山西组由于成煤环境不同,煤质和原煤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太原组煤的友分和硫分均较山西组煤高,原煤中As、Hg、Se、Pb、Zn、B的合量明显高于山西组原煤,而山西组原煤中V、Cr、Cu、Mn、Ba的含量别明显高于大原组原煤。统计分析表明,As、Hg、Se、Pb、Cu等亲硫元素与铁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它们的赋存形式可能与煤中黄铁矿有关。  相似文献   

17.
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是地球化学和能源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地球化学制图对深刻理解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尚缺乏中国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图。通过对中国煤炭样品中1 167个Be、1 315个Co、1 406个Cu、1 191个Mo、1 247个Th 和1 390个Zn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测算中国煤中Be、Co、Cu、Mo、Th 和 Zn 的平均含量,并利用ArcGIS技术绘制中国煤中Be、Co、Cu、Mo、Th、Zn的含量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地图。结果表明:中国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跨度大,数据分布呈正偏性,不符合正态分布特征;中国煤中Be、Co、Cu、Mo、Th和Zn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0、5.53、21.36、2.19、7.35和30.02 mg/kg;各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分布格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物源区母岩、热液作用、水运移作用等,其中热液作用是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异常富集的典型特征。研究成果可为煤中微量元素研究和环境管理提供直观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燃煤过程中有害元素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煤中有毒、有害元素经燃烧之后的存在形式与去向,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热解释放行为及其转化机理;强调煤中无机组分为主要存在许多有毒、爱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来,然后再分异扩散到各种燃烧产物之中,地民人体廷民危害;指出今后研究不仅限于煤中有毒、有害元素的形成机理,更应侧重对燃烧产物中毒、有害元素的分异与去除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与试验,力求使燃煤对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几个主要煤产地煤中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采用原煤直接溶样和使用ICP-MS方法对我国平朔,大同,六盘水和唐山几个主要煤产地煤的微是元素进行了检测,报道了这几个主要煤产地煤中51种微量元素含量,并对基含量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与海水有关的过渡相沉积环境中的煤的Li,Be,Sc,Ti,V,Zn,Cu,Ga,As,Se,Y,Zr,Sn,Pb,Th,U和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内陆湖泊沉积环境中的煤的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