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海兔,又叫海蛞蝓。当它静止不动时,就像一只蹲在地上的小白兔,古罗马人便将其称为"海兔"。后来人们觉得这个名字生动形象,于是沿用下来。但在日本人们却又把它称为"雨虎"。实际上,海兔并不是哺乳动物,而是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类,是一种与海螺同族的贝类。海兔虽然与海螺是同族,但是在它们的背上却看不到坚硬的壳,这是因为它们的贝壳薄而透明,覆盖在外  相似文献   

2.
MALDI-TOF质谱技术研究海兔神经连索外表层的多肽组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厦门蓝斑背肛海兔(Notarcusleachiicirrosus)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缺少腹神经节。杂斑海兔(AplysiajulianaQuoy &Gaimard)和美国加州海兔(Aplysiacalifornia)的CNS均有腹神经节。生物质谱技术研究表明 ,美国加州海兔和厦门蓝斑背肛海兔的CNS的神经连索外表层含有丰富的多肽组成 ,部分多肽表现出转移特性。  相似文献   

3.
流动的海水可以为海藻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对其生长和繁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的生理生态学模拟实验,大多忽略了这一重要的环境因子.大型海藻虽然被认为是第4类"蓝碳",但关于其固碳能力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可以调节流速的大型海藻固碳能力测量系统,既可以测量大型海藻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对无机氮、无机磷的...  相似文献   

4.
海兔海兔属软体动物。在头上有一对前触角及一对嗅角,全身色泽艳丽,在水中扇动着外套膜,翩翩起舞。壳已退化,遇敌能分泌粉红色麻醉液,雌雄同体。  相似文献   

5.
海兔(Aplysia)又称“雨虎”,属于腹足纲的海产软体动物。它不仅是名贵的海味珍品,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海兔体内含有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延长癌症患者的寿命,可望作为抗癌剂。海兔生平海兔体呈卵园形,体长约20~30cm,大者可达40cm。头上有一对小眼和二对触角。前面一对较短,有触觉作用,称前触角;后面的一对较细长,起嗅觉作用,称嗅角或称背触角。当二对触角向上竖起,简直同兔子的耳朵无二。静止时卷曲着  相似文献   

6.
海中之兔     
海兔耸起两只耳朵,外形像兔子,只是没有毛而已。它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类。日本人称它“雨虎”。海兔头上长着两对分工明确的触角,前面一对稍短,专管触觉;后一对稍长,专管嗅觉。海兔在海底爬行时,后面那对触角分开成“八”字形、向前斜伸着,嗅四周的气味,休息时这对触角立刻并拢,笔直向上,真像兔子的两只耳朵呢!  相似文献   

7.
海洋里也有兔子,可它与陆地上的兔子不一样,既不会蹦达,也不会跳跃,而只能在泥沙的海底象蜗牛那样慢慢爬行。在水汪汪的海底,当它静止的时候,头部即伸出一对“搜集情报”用的触角,仿佛陆生兔子的一双耳朵,蜷曲的身体也活象一只趴在地上的免子,因此,海洋生物学家们把它定名为“海兔”。其实,海兔并不属于哺乳动物的兔类,而是海洋里的一种软体动物。它与贝类中的牡蛎、蛤蜊倒是本家。它的外壳只因天长日久而退化,变成一片薄薄的角质层,被肉体包裹在外套膜里。海兔也有许多种,其中以蓝兔、肛海兔最为常见,成熟时体  相似文献   

8.
漂浮海藻与海藻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系是海藻生物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以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全部海藻为对象划分的生物地理单元,具有相对稳定的温度性质、物种组成和边界范围,且区系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然而,长期以来海藻的区系研究仅以定生的底栖海藻为研究对象,对于漂浮海藻则没有明确的定位。近年来世界各地漂浮海藻造成的藻华频发,在一些海域漂浮海藻已成为周期性存在,同时分子技术的发展为海藻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追溯、比较漂浮海藻及其与定生海藻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漂浮海藻对于认识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藻分布、适应与进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结合漂浮海藻的特点和海藻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探讨漂浮海藻与海藻区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型海藻(Macroalgae)依据光合色素的不同而分为红藻(Rhodophyta),褐藻(Phaeophyta)和绿藻(Chlorophyta),它们是海洋环境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大型海藻可以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也可以作为饲料转化为动物性蛋白.同时,大型海藻还是重要的药源生物.近年,我国科学家仅利用海带就成功得开发出了PSS、肾海康和甘糖酯等多种药物.此外,由于大型海藻是自养生物,对改善近岸富营养化水域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形成了大型海藻育苗、栽培、加工到精加工的产业集群[1].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2006年中国海藻养殖业产值为52亿美元,居世界首位[2].2008年,我国大型海藻养殖产量为150.3万吨(干质量),占我国海水养殖总量的11.5%,养殖面积9.4万ha,年产值近400亿元,提供近100万劳动力就业岗位,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3].  相似文献   

10.
于 2007年11 月~20008年10月对青岛太平角岩石潮间带鼠尾藻附植动物进行了连续12个月的逐月采样调查,并根据蜈蚣藻、角叉菜、扇形叉枝藻、海蒿子和叉节藻等海藻生长期的不同而在不同月份对其分别进行了采样,研究了附植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所有海藻样品共鉴定出附植动物16个类群.鼠尾藻附植动物的年平均丰度为606 ind/g dwt algae,优势类群为线虫和桡足类,其次是腹足类和多毛类.鼠尾藻附植动物的平均丰度最高值出现在4月,最低值出现在7 月 .鼠尾藻附植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为282× 103 μg/g dwt algae,最高值出现在6月,最低值为2月.其他海藻附植动物的类群数、丰度、生物量均低于鼠尾藻.海藻附植动物的优势类群及其丰度和生物量在不同月份和不同海藻之间均显著不同.相对于海水理化因 子季节变化的影响,不同海藻生长型形态的复杂性及同一种海藻随生长周期而发生的形态变化对附植动物的区系组成和季节动态的影响能占居更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区系是海藻生物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以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全部海藻为对象划分的生物地理单元,具有相对稳定的温度性质、物种组成和边界范围,且区系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然而,长期以来,海藻的区系研究仅以定生的底栖海藻为研究对象,对于漂浮海藻则没有明确的定位。近年来,世界各地漂浮海藻造成的藻华频发,在一些海域漂浮海藻已周期性存在,同时分子技术的发展为海藻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追溯、比较漂浮海藻及其与定生海藻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漂浮海藻对于认识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藻分布、适应与进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结合漂浮海藻的特点和海藻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探讨漂浮海藻与海藻区系的关系,认为:(1)以海藻区系的标准尚难以对漂浮海藻进行明确定位;(2)漂浮海藻具有作为海藻区系之间联系途径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海藻中碘的化学种态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化学分离结合中子活化法研究了海带、网翼藻、海黍子、松藻、石莼、礁膜和江篱7种海藻中总碘及水溶性碘、有机碘、I-和IO3-等不同形态碘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藻中碘及其化学种态差别较大,海带中碘含量最高,达734×106(湿重),且99.2%的碘为水溶性碘.其他几种海藻中碘含量较低,且水溶性碘仅占16.5%~40.8%.海藻浸出液中碘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占浸出总碘量的61.0%~92.7%,其次为有机碘占5.5%~37.4%,IO3-含量最少,仅占1.4%~4.5%.该研究结果提示不同海藻的富碘机制可能不尽相同.从食用的角度看,其中碘的生物利用度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兔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兔科(Aplysiidae)是一类有经济价值的后鳃软体动物。人们很早就了解了它的食用价值,许多地方的渔民都有食用这类动物的习惯,如南太平洋博腊博腊岛(Borabora I.)的居民常以Dolabella teremidi Rang作食品;社会群岛(Society Is.)和友爱羣岛(Friendly Is.)的居民喜爱生食海兔;在朝鲜也有熟食这类动物的习惯。 我国福建(厦门、东山)也有个别渔民捕食蓝斑背肛海兔Notarchus (Bursatella)leachii cirrosus Stimpson , 但如食用过多则易引起头痛、眼睛失明等,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海兔卵群的干制品俗称“海粉”,在日本俗称“海素面"。除供食用外,据说还可做医药用。福建厦门渔民养殖蓝斑背肛海兔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广东沿海渔民近年来也养殖黑斑海兔Aplysia (Varria) kurodai (Baba)生产“海粉”,销售于国内外各地。 对于我国海兔科的种类以往仅有一些零星记载,据我们所掌握的文献统计,记载分布我国的种类有:朱仲嘉报告1种;李国藩报导1种;张玺报告1种;张玺、齐钟彦报告了4种;蔡英亚报导1种;Sowerby报告的2个新种;Stimpson报告1个新种; Pilsbry报导4种;高桥定卫(Takahashi)报告1种;马场菊太郎(Baba)报告5种;Eales报告5种。在上述文献中,李国藩的Aplysia kuropdei (Baba)是Aplysia (Varria) kurodai Baba之误,Takahashi的Aplysia punctata (Cuvier)是Aplysia ( Varria) kurodai Baba的同物异名。Baba的Aplysia hirasei (Baba)是Aplysia ( Varria) oculifera Adams & Reeve 的同物异名。Baba 的Aplysia sibogae Bergh是Aplysia (Aplysia) juliana Quoy & Gaimard 的同物异名。Stimpson 的Notarchus cirrosus Stimpson,朱仲嘉的Notarchus (Bursatella) leachii leachii Blainvelle var. freeri (Griffin),蔡英亚、张玺、齐钟彦等的Notarchus (Bursatella) leachii freeri(Griffin),都是Notarchus (Bursatella) leachii cirrosus Stimpson的同物异名。Sowerby的Aplysia orientalis是Aplysia (Pruvotaplysia) parvula M?rch的同物异名。总结上述情况,报告过分布在我国的海兔种类实有5属、9种和1亚种。  相似文献   

14.
大型海藻的遗传育种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栽培要求的不断增长,大型海藻的遗传育种逐渐成为海水养殖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大型海藻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及品种的作用和研究简史进行了整理.就大型海藻的主要育种途径及工作,如:育种目标、种质资源、选择、引种、自交、选育、突变、杂交和杂种优势,纯系育种与细胞融合、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大型海藻遗传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勘误     
<正>《海洋与湖沼》2013年第6期P1681—P1704夏邦美、王广策、王永强的文章"三沙市南海诸岛底栖海藻区系调查及其与其它相关区系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第1683—1686页的"三沙市南海诸岛底栖海藻名录"由于在印前排版过程中格式转化不当出现错行。此错误与作者无关。有关部门已向作者深深致歉!为此,特将正确的"三沙市南海诸岛底栖海藻名录"刊登如下。有关网站的电子版本也将及时进行替换。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和把握国内外大型海藻开发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助力我国提升大型海藻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文章以检索到的全球大型海藻专利数据为基础,对国内外海藻专利申请数量的年度变化、地区分布、专利类型、机构属性、申请人排名和技术领域分布等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我国和国外的申请数据差异;通过分析国内外海藻养殖技术、海藻食品加工技术、海藻医药技术以及糖类及其他有用物质提取技术等领域的技术专利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提出我国海藻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以及推动我国海藻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藻产业是以大型海藻为主的新兴产业,目前全球的海藻生产量正逐年攀升中,其中大型海藻生产量占全部藻类的99%,而热带经济大型海藻近年来逐渐成为大型海藻养殖业的主流对象,极大地促进藻类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以热带经济大型海藻麒麟菜、江蓠与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长茎葡萄蕨藻为例,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热带经济大型海藻的养殖现状并对主要养殖种类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热带大型海藻的应用前景及其价值,以期为热带经济大型海藻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资料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海藻多糖是从海藻组织中提取的高分子聚合物,其生物活性好、安全性高。我国海藻多糖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概述了海藻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并综述了海藻多糖在化妆品中补水保湿、抗氧化、美白、抑菌、修复皮肤屏障和防紫外辐射的功效,对海藻多糖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13,(2):2
这是美国一只海獭在今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抱着一颗心型玩具传达"爱意"。美国生物学家最近称,海獭在将来有可能帮助抵御气候变化,在专家看来,海胆吃海藻,而海獭吃海胆,有助于海藻茁壮成长,使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当海藻死亡的时候,它会把大气中的碳拖入海底,所  相似文献   

20.
经济海藻繁育、养殖及综合利用是海洋农牧业及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在海带、紫菜、裙带菜及龙须菜的繁育、养殖关键技术等方面成功取得突破,为这些海藻的产业化提供坚实的保障,为我国成为世界海藻大国奠定了基础。海藻养殖产业为人们提供了食品、藻胶及其它丰富的产品,这包括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妆品及药物等。海藻养殖产业也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氮和磷,为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海藻繁育、养殖及综合开发的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对当前我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海藻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对海藻研究发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适应海藻产业从量向质的方向转变,同时兼顾生态环境效益,为我国海藻研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