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土地基新老路堤搭接的岩土工程问题和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汉兵  饶锡保  陈云 《岩土力学》2004,25(Z2):321-324
结合武汉绕城公路,针对软土地基上新老路堤搭接中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处理对策,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原位监测成果进一步说明了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土工格栅增强新填路堤刚度、结合面开挖反坡和控制路堤填筑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长板-短桩工法处理高速公路深厚软基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厚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是目前软土地区公路或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技术难点之一。本文在分析排水固结法和深层搅拌法的原理与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运用长的塑料排水体与短的水泥搅拌桩相结合(即长板一短桩工法)的技术方法。结合路堤荷载和地基条件,提出该技术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机理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某拟建高速公路高填土路基为软土地基,地面标高低,地下水位高,工程地质条件差,需要对高填土路堤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本文分别对5m、8m高的粉煤灰和灰土路堤进行路基抗滑稳定性分析和沉降验算。  相似文献   

4.
方含辉 《中国岩溶》2003,22(4):276-281
浙江台州高速公路为主要由淤泥、淤泥质粘土、淤泥质亚粘土组成的软土地基,经过预压法、轻质路堤法、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等方法的综合处理,效果明显。在填筑过程中,使路堤保持稳定;在预压阶段,加速了地基的沉降,缩短了预压期;在路堤与桥头衔接部位,减少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沉降;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中,增强了路堤的整体性能,提高了软土地基的力学强度,保证了全路段投入运营后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黎冰  高玉峰 《岩土力学》2006,27(Z2):795-7999
基于车辆荷载的特点和我国车辆普遍超载的现状,采用将车辆荷载简化为静荷载的拟静力计算方法,以4个工程实例分析了路堤高度对由车辆荷载引起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车辆荷载引起的软土地基沉降量随路堤高度的降低呈指数关系增大,增加路堤的高度是减小该沉降量的有效方法。在某一路堤高度范围内,高速公路可能存在一个最佳路堤高度,低于或高于这个最佳路堤高度,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地基沉降量都大于最佳路堤高度下的地基沉降量,这个最佳路堤高度存在与否以及其具体高度与车辆荷载大小和地基土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马彦  徐炬平 《安徽地质》2005,15(2):153-156
沿河、沿湖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而软基路段往往是制约工期和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具体分析沿江、沿湖地区高速公路软土特征,对排水固结、堆(超)载预压、水泥搅拌桩复合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等常用软基处理方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Laplace变换解双层地基固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辉  缪林昌  高健康   《岩土力学》2005,26(5):833-836
连云港地区的软土是海相淤泥和淤泥质土.在连云港软土地区修筑高速公路时,通常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处理方法使路基强度和变形满足工程的要求.该类软土压缩沉降量大,排水固结缓慢,地基稳定性差,造成高速公路建设中及建成后工程问题频繁出现.从江苏海相软土的工程实例出发,将经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后的高速公路路基简化为双层地基,借助Laplace变换求解了二级加荷下的双层地基一维固结问题,为克服对固结方程进行Laplace逆变换的困难,在Laplace逆变换中运用Stehfest算法进行数值求解,该双层地基固结沉降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南昌南新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实际资料为例,论述了本区软土地层的成因,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引用了软土百分率(n),加权侧阻力(f)和加权变形模量(Es)等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指数(M)法进行地基质量分区和评价,并总结了本区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处理软土地基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黄必良  王剑锋 《岩土工程师》2003,15(2):42-44,54
本文探讨了砂井预压法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及实际处理效果,主要结合一个工程背景具体分析了砂井处理前后路堤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改善情况,以及在不同场地地质和荷载条件下砂井预压对于加快地基早期固结沉降和减少工后沉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动态观测在软土地基路堤填筑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建勤 《岩土力学》1999,20(1):74-78
为了确保软土地基上修筑高速公路路堤的安全稳定,采用砂井预压排水固结法对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进行处理,并对地基土的变形进行动态观测,通过观测结果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控制标准以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进行加固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施工工艺等,并以图表的形式对加固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这种方法值得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海相软土工程特性及处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根据连云港地区历年来多项工程的地质资料,并与我国部分沿海地区软土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了连云港海相软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特征,特别是抗剪强度特性、固结变形特性和蠕变特性,并总结了该地区海相软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介绍了适合于海相软土的地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在高压缩性软土地区,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及计算方法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确定软土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振冲碎石桩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祖浩  卿忠先 《岩土工程师》2002,14(2):53-54,23
对目前振冲碎石桩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设计和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以广珠准高速铁路软土路堤试验粉喷桩处理段的变形及孔压测试数据为基础 ,对用粉喷桩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沉降、基底横向差异沉降、边桩变形、孔压分布规律及固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曾宪暖 《探矿工程》2004,31(7):17-18
结合广东省某水厂沉井工程,介绍在软土地基中施工沉井时为防止突沉和超沉而采取的措施,并对沉井制作、下沉及封底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公路软基处理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事后调整和盲目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仿真设计的方法,实现了对软土路基施工的动态设计。该方法利用仿真计算,对路堤以及每一阶段的填土高度、速率进行设计,制定每一阶段的加载方案,并进行监测,利用监测数据对计算参数进行修正后代入仿真计算中对加载方案以及路堤设计进行调整,实现动态过程;重点解决了整个动态仿真设计的实现流程、软土强度增长的计算、参数修正方法等问题,使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动态设计和及时调整加载方案成为可能;该方法使施工监测控制由事后控制模式变为事前控制模式,有效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该方法已应用于某高速公路软基施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基及其路堤的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林 《岩土工程技术》2003,(5):276-280,293
通过对地基沉降、路基本体变形的观测 ,研究分析了软土地基不同处理措施的地基沉降规律 ,并就地基沉降对改良土路堤变形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软土地基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中,传统的瑞典条分法由于对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作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最终的计算结果过于保守。对软土地基加筋路堤的加固机理和破坏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传统分析方法对加筋俸的加筋作用估计不足,据此,在充分考虑加筋体的加筋作用下,基于瑞典条分法提出了新的稳定性分析计算公式,通过实例验证该法比较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20.
用反压护道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是保证路堤及堤坝稳定常用的工程措施之一。而目前较常使用的极限平衡法在对有反压护道的路堤及堤坝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时,其结果及搜索到的滑动面位置和形状与实际差别较大。通过强度折减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有反压护道的路堤的稳定性,并与极限平衡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强度折减法的分析结果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利用早期得出的复杂荷载作用下路堤的填土极限高度计算公式,实现用填土极限高度控制路堤的稳定性。最后,以工程实例验证了强度折减和填土极限高度判断有反压护道路堤稳定性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