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做”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验就是一种重要的地理实践活动。学习地理,需学习地理实验原理知识与地理实验方法和技术内容,确立地理实验观念,培养地理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家富 《地理教学》2012,(22):44-46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中,地球运动、天气气候等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对地理现象和信息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建立过程,是一种对地理现象中所蕴涵的本质特征的感悟。学生要想掌握相关概念和规律,就需要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调动和运用各种知识”去剖析表面现象,解读有用信息,理解知识本质。  相似文献   

3.
胡永泉 《地理教学》2014,(15):57-58
英国学者R.J.约翰斯顿在《哲学与人文地理学》中说:"科学的功能……就是建立普遍规律来概括所论科学关注的经验事件或客体的行为,从而使我们将关于孤立的已知事件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对未知做出可靠的预测。"地理科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地球表面的地理事实、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并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做出科学的预测。因此,归纳推理是地理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曾卉妍 《地理教学》2014,(21):25-26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必要载体。"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文综试题都注重对区域的考查,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地理是研究整个地球或行政分区的自然地理(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等)和人文地理(民族、人种、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发展等)的地理学科分支。如果按部就班进行传统式教学,从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  相似文献   

5.
章彦芳 《地理教学》2012,(15):62-62,26
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而且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体现了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魏洁英 《地理教学》2012,(11):32-33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涉及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地理学科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地理实验的教学最为薄弱。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进一步深入和深化,我国的地理教育逐渐重视地理实验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沈新荣 《地理教学》2014,(13):18-20
一、相关概念介绍"可视化教学"是指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利用"可视化教学资源",如实物、模型、图像、视频、软件等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有利于增强地理事物的直观效果,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加深其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地理事物的特征、差异及成因,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知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金子兴 《地理教学》2014,(22):25-27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一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之一。该章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本章出现有许多的概念,而概念是构建学科逻辑体系的起点,是清晰有序呈现知识的必要条件。厘清这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对教材中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余平 《地理教学》2014,(15):7-10
从地理学科定义出发,从区域、差异、选择三个方面对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体系进行反思,从学科本质的视角还原学科核心内容。构成"区域"的要素具有其内在的秩序,"差异"是地球表面地理事象运动变化的原因,"选择"致力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中学地理水土流失实验开展方面的文献,从水土流失实验设计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效果和实验设计的实施等方面总结了既有研究的成果,同时发现既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即对开展实验的科学原理研究不足,对水土流失实验的定量研究较少,且较少关注实验实施的效果。指出进行水土流失实验乃至其他相关中学地理实验应该注意的研究方向:加强对地理实验背后原理依据的研究、尽快建立地理实验的评价体系、关注实验本身的科学性研究和加强对实验平台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高中地理学科内容当中,地理方位判断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之一。由于初中阶段地理学习要求较低,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同时读图能力、空间思维和判断能力也较差,使得在学习该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难题。"地理方位"应用部分侧重考查地球表面物体运动朝向、地球表面两点距离、时间、日出日落方位和影子朝向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而掌握这些知识的前提条件是对地理方位的准确把握。因此,探讨如何准确判断地理方位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尚炜 《地理教学》2008,(8):14-17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在其自然地理部分,即地理1中,列有“宇宙中的地球”一项。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几条内容标准与活动建议可知,这部分内容是在宇宙大背景下认识地球,并为以后学习地球四大圈层交互作用而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奠定一些必要的天文学和地质学的基础,这对于深入学习地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现已出版投入使用的四个版本的课标实验教科书地理1中,对此都设有专章。  相似文献   

13.
历年来,多元化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广东地理高考更彰显特色,不仅图像新颖丰富,更重视地理探究。命题趋向是"记"考的少,"想"考的多;"结论"考的少,"过程"考的多。更加注意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4.
印娟 《地理教学》2014,(21):40-4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在教材的编排上重视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紧密联系社会和学生的体验,在内容板块中选择了古今中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并在课本中适时安排"活动",引导学生就某地理现象、事实或者原理进行探究,通过活动的探究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让活动贯穿课堂"的响亮口号,在现有课时的限制下,每章节的"活动"板块,是全盘利用还是有所选择?活动与问题研究能否相结合?设计怎样的探究活动才能更好的为课堂服务呢?  相似文献   

15.
陈宣良 《地理教学》2013,(22):42-44,37
各地高考卷的地理试题中,有明显的取材偏好,如2013年重庆卷中地球上水的相关知识选择题有4题16分,综合题二个大题中只有一个小题不是水的知识外,其它48分都是对水的知识进行考查。而纵观2013年各地文综卷的地理题,取材“偏爱”大气环境知识还是非常明显的。考察这些高考试题的特点,对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还是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兴起与实验地理学新方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虚拟地理环境是一个可用于模拟和分析复杂地学过程与现象,支持协同工作、知识共享和群体决策的集成化虚拟地理实验环境与工作空间,是地理学研究的虚拟实验室,可为现代实验地理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文阐述虚拟地理环境和实验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当前进展,探讨虚拟地理环境与虚拟地理实验对现代实验地理学研究的意义,并分析当前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存在的误区.虚拟地理环境的兴起与发展为地理过程表达、地理知识获取、地理问题求解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实验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从野外考察与观测、室内物理模拟及地理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拓展到虚拟地理环境平台下的虚拟地理实验.  相似文献   

17.
褚军 《地理教学》2013,(18):22-24
正一、实验教学探究的操作过程(一)实验探究设计的原则1.实验探究的主题能有效体现教学主题,难点知识所选取的实验主题能直观有效地体现地理现象,突破学生传统认知和思维的困难,或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运用等具体的能力。依据"地球运动"的实际教学内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3种类型、5个实验教学探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是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科学具有地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升综合思维素养水平是非常适合的。本文以地球公转运动知识理解为例,借助天球坐标的知识,多角度切入,对地球公转运动进行解析,有助于学习者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有助于高阶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球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作为地球运动参照物的日月星辰又与地球相距甚远,因而难以据此直接观测地球运动。当前虽然不乏较为准确地表现地球运动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但由于其制作技术和呈现方式多为二维形式,学生难以从中获得三维感受和亲身体验。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应当为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  相似文献   

20.
廖芳 《地理教学》2014,(13):21-23
一、背景依据1.借鉴专家的经验之谈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认为:"学生和教师眼下所处的地方是应当作为出发点和拓展思维视野的一点。"[1]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知识也应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通过紧密联系学生所在区域的乡土地理案例,组织学生学习,并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思维能力,是专家学者对教育者提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