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以地理国情监测为背景,充分利用各时期已有的测绘成果,结合万州区城镇化进程监测,通过确定其监测内容与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FME、RS技术进行多源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提取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可快速、无损地处理海量的地理国情数据,为典型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多源地理国情信息整合方面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地理空间信息》2015,(5):13-15
针对多源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提出基于FME Desktop和FME Server的监测信息整合提取方法,实现了在线实时整合提取多源地理国情监测信息,为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的基础上,武汉市开展了地理国情动态监测。本文结合武汉市国情监测项目实施过程,对地理国情监测方案的流程框架进行了阐述,针对重要技术难点进行了探讨,为将来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以保证其按时、快速、高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4.
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包括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和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两大方面。从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目标出发,提出通过建立空天地众源动态观测网络,实现众源数据动态获取和观测,开展基础性、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建成地理国情信息时空数据库,在其基础上开展时空分析与数据挖掘,进行网络化地理国情信息发布与服务,形成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支撑体系和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质量,本文以辽宁省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实践为依托,对地理国情监测时期与地理国情普查时期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同时对影响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与总结。参考地理国情监测的相关技术设计与规范,结合笔者参与的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案,为今后地理国情监测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面向典型地理国情监测,提出了监测信息提取处理、分析发布的技术流程方案;从监测数据源分析、监测信息整合提取、监测信息统计与分析、监测信息管理、监测成果制作、监测成果发布展示6个方面研究了典型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分析发布技术框架建设。针对城市发展变化监测专题,以重庆市万州区为实验区,搭建了典型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分析发布集成平台,验证了该技术框架的可行性,为典型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冯存均 《测绘通报》2016,(1):121-124
开展水土流失遥感监测,对水土流失情况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地理国情监测框架下,利用多源多时相多分辨率异构数据,综合利用各类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形成了一套准工程化的水土流失分布提取及统计分析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某县级研究区;同时将高分辨率彩色航片、各类基础测绘等数据应用于水土流失变化驱动力分析,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未来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工作的开展,地表覆盖、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等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也将为水土流失监测提供更直接、更丰富的数据支撑,进一步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8.
元数据是一种描述数据,根据地理国情监测生产过程,记录形成整个生产项目的元数据.本文依据《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生产元数据技术规定》(GQJC02-2018),结合测区实际情况,整理出了一套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元数据制作方法,保证了辽宁省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今后常态化国情监测元数据的制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2017年和2018年湖北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验收工作中形成的包含了地表覆盖与国情要素错误的"监测成果错误数据集"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和ArcPy对数据进行要素提取、整合,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中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质量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评价了成果总体质量变化趋势,为对持续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进行有效质量控制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地理国情监测过程中遇到的信息采集涉及行业广、种类多、工作繁琐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路线,并详细探讨了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信息的获取方式。对于基础地理信息采集时地理国情及地表覆盖分类中存在的特殊道路、特殊河流、特殊房屋信息难以采集的情况,给出具体采集办法,提高了采集效率和采集精度;规范地理国情监测框架要求的其他部门、行业信息采集标准,并针对数据量大、类型复杂、调用部门多等问题,提出以云数据库存储数据,解决了后期数据库需多次扩展问题。通过分析与研究表明:此技术路线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采用此技术路线可有效采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数据整合。  相似文献   

11.
《测绘》2016,(6)
本文在地理国情进入常态化监测的大背景下,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研究并提出了数据整合、转化等技术方案,使其能够应用于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与评价工作。该方案为拓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领域、改进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方法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对测绘成果数据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FME Server、ArcGIS、Flex、 ENVI for ArcGIS为技术手段,基于试点应用项目,开展了地理国情信息的分析整合、变化检测、统计分析与发布展示等研究,为今后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行性方案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张继贤  顾海燕  鲁学军  侯伟  余凡 《遥感学报》2016,20(5):1017-1026
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大数据时代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方向,其发展迫切需要顶层设计与新型技术的支撑,需要建立一种灵活、高效、低成本的大数据处理模式与服务方式。本文以地理国情监测与大数据研究相结合为切入点,阐述了地理国情大数据的分类及特点,提出了云计算环境下地理国情大数据研究架构,并从地理国情大数据存储、处理、挖掘、应用服务4个方面探讨了地理国情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思路。本文将有助于地理国情监测的生产方式与服务模式变革,推动地理国情监测的广泛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董春  白少云  叶剑 《测绘科学》2015,40(7):54-57
地理国情监测除获取基础地理信息之外,更加关注社会专题信息,因此,需要将基础地理信息与社会专题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该文根据最新的地理格网国家标准文件,按照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和统计分析要求,制作地理格网文件,并以川西城市群人口数据为例,生成了人口格网化专题地图,为接下来的综合地理国情信息的统计分析与评估给予了一定的启示,促进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1.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 统筹国内外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能力,获取满足要求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光学遥感数据、SAR数据、机载LiDAR数据等,为开展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重要地理国情信息全国性监测和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提供数据. 2.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 整合、分析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专业部门数据,开展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地理界线等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形成重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构建统一时点、标准一致的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基于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进行地理国情普查信息统计分析与汇总,为重要地理国情信息全国性监测和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地理国情普查中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是测绘地理信息面临的又一新的重大发展战略,既是对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提取和加工,也是与其他专业部门业务数据的融合和集成。地理国情普查主要针对我国陆地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要素,分为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127个三级类,在数据库中共有34个层,其数据具有分类全、涉及面广的特点,不同于传统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需要最大程度地整合、利用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源。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地理国情普查的多源异构数据整合解决方案,从其技术路线、技术实现等方面分析其实现细节。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更新需求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省级基础地理信息和地理国情监测指标体系及其数据,得到其要素与属性的对应关系;从更新指标确定、要素匹配、变化识别、图形与属性更新等方面设计了一套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的技术路线;并以水系为例进行了实践。该方法不仅为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提供了思路和技术支撑,而且提高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外业调查与核查是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可帮助内业解译,更好地完成工作。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地理国情监测外业调查与核查工作的具体内容,从北京市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制定了一套面向北京市的地理国情监测外业调查与核查的技术方案,保证了北京市国家基础性监测和市情专题性监测的合理有效开展,为今后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外业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法,并结合郑汴一体化城市扩展监测,对地理国情监测的总体结构、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开展常态化、业务化地理国情监测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面向地理国情监测,以自然保护区监测为突破口,分析自然保护区监测内容,研究自然保护区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专题信息建模、多时态信息动态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构建保护区多层次、多尺度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实现保护区动态监测系统,形成动态标注、动态漫游、动态矢量等多种动态表达方式。该系统的建立为自然保护区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所形成的监测内容、关键技术和动态表达方式对地理国情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