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季稻抽穗期的低温危害,是造成后季稻产量不稳不高的重要原因。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气象工作者对后季稻抽穗扬花期的秋季低温危害规律,做了不少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长期以来未能得出较确切和客观的低温危害指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现有条件出发,于1977年在浙江天目山地区进行了一次水稻抽穗开花期低温危害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农谚为线索,采用多张概率图作为综合因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试作了危害后季稻的秋季低温预报指标,希望通过这些指标能比较早而准确地预报出秋季低温到来的迟早,供领导部门参考,以便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低温带来的危害。本指标已在实际中使用四年,预报与实况均符合,取得了一定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7,(4):34-34
我站利用《气象科技资料》1976年第3期附刊所提供的环流资料,试做秋季低温预报,初见效果。具体做法是以本站9-10月第一次出现连续两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0.0℃作为秋季低温,这种情况出现对后季稻的扬花、授粉有不利影响。我们用500毫巴西太平洋月平均副高面积指数1-5月份之和作横座标,上一年9月份亚欧平均经向环流指数作纵座标,对秋季低温出现日期作点聚图,在图上画出等日期线,发现这个图有很好的规律性(二十二年中仅1966年一年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4.
对后季稻减数分裂期冷害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熙文 《气象》1983,9(5):19-21
水稻的低温冷害是中纬度地区产米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极大,这方面的研究已引起普遍的重视。我国自种植双季稻以来,后季稻低温冷害的研究也十分广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我国后季稻抽穗开花时,正值秋季冷空气逐步加强南侵的时期,容易遭受低温危害,影响水稻正常孕穗开花,增加空壳率,造成减产。我们根据1953—1975年23年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种植区的秋季低温(亦称“寒露风”)出现早晚的环流背景和前期环流特征及其预报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指出,同年三月东亚槽的强弱和前一年10—12月我国东南沿海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位置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寒露风出现早晚有较好的关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8,(2):26-28
我们曾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冷”早晚是影响后季稻安全齐穗期重要气象因子之一。但是,夏秋热量的高低会引起后季稻齐穗期的早与晚,也直接威胁齐穗期的“安全”问题,其中特别是8、9两月的热量条件,温度高,齐穗期能提早,遇到低温的可能性较小;温度低,齐穗期推迟,容易遭遇低温危害,引起后季稻空壳秕谷,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县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1975年全县种植36万多亩后季稻,平均亩产513斤,涌现了一批亩产较高的单位。据调查有26个大队亩产超过600斤,98个生产队亩产超过700斤。 后季稻生长发育是处在由高温到低温,日照由长变短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万州为例对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春季和秋季低温,春季、初夏、盛夏、秋季和冬季绵雨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低温和绵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春季低温有加重的趋势,而秋季低温则明显减轻;除盛夏绵雨没什么变化外,其它季节绵雨均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樊高峰  毛裕定  苗长明 《浙江气象》2005,26(1):47-48,F003
2004年秋季,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继夏季遭受严重的高温干旱后,秋旱又有抬头,并不断加强.秋季受一个热带气旋登陆影响,一个台风外围影响.两次强降水使浙东南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另外寒潮低温及大雾对农业、交通也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逐日的地面气温数据以及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逐月的海冰密集度数据,并通过气候百分位法统计了逐月的极端低温事件日数,分析了1979-2016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北半球的极端低温事件与秋季(9-11月)北极海冰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挑选了典型年份探讨了秋季北极海冰对极端低温事件可能存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极端低温事件与秋季关键海区(波弗特海、楚科奇海、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海冰面积变化密切相关,其中亚洲北部区域冬季的极端低温事件与秋季关键海区的海冰面积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青藏高原区域、非洲北部区域和北美东北部区域冬季的极端低温事件与秋季关键海区的海冰面积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典型年份冬季北半球极端低温事件极度异常时的大气环流进行分析后发现,当秋季关键海区海冰异常偏少时,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其东部偏北风加强,使得欧亚大陆北部的气温偏低,极端低温事件偏多;冬季冰岛低压偏强,其南部的西南风加强,将低纬度温暖的空气带到了非洲北部区域,使其冬季气温偏高,极端低温事件偏少;高层异常反气旋主要位于格陵兰岛附近,其下沉气流不利于形成极端低温天气而导致北美东北部区域极端低温事件偏少。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台湾大多数水稻田实行一年两熟制。前季稻二、三月间播种,六月底或七月初收获,后季稻七月播种,十月底或十一月初收获。一般前季稻平均产量比后季稻高25—30%。许多试图缩小两季产量差异的尝试均未获成功。许多调查者把差别原因归之于气候,然而在台湾至今未进行过任何有关气候因素与水稻产量关系的定量分析。水分供应和能量收支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气候参量。在台湾,早稻仅占  相似文献   

12.
易静 《四川气象》2003,23(3):39-40
以万州为倒对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春季和秋季低温。春季、初夏、盛夏、秋季和冬季绵雨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低温和绵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春季低温有加重的趋势,而秋季低温则明显减轻;除盛夏绵雨没什么变化外。其它季节绵雨均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气象》1977,3(3):21-21
秋季低温是本地区危害连作晚稻正常抽穗、开花的灾害性天气之一。研究秋季低温发生的气候和天气规律,及早作出预报,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连作晚稻安全齐穗,是气象工作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一环。我们在分析秋季低温发生的气候规律的前提下,根据1951—1974年的地面气象资料,对秋季低温的预报工具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序列区间划档及其频数累计法使用结果介绍如下: 预报对象:日平均气温<20℃连续≥3天的初日,简称秋季低温。 预报对象分级:二级,即9月28日及以后为偏迟,9月27日及以前为偏早;四级,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4.
严济远  朱静燕 《气象》1984,10(9):26-27
一、前言 1978年上海的盛夏期(7月12日—8月25日)少雨,总雨量仅68. 0毫米,比常年偏少105.1毫米,而温度则比常年偏高0.7℃,后季稻亩产量高达732斤。1980年上海盛夏多雨,总雨量高达478.5毫米(仅次于1941年),比常年多305.4毫米,温度偏低-1.6℃,后季稻亩产只有362斤,比1978年少370斤。1978和1980年盛夏期的气候实况表明,上海后季稻产量的高低和盛夏期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因盛夏季温度高低与降水多寡呈反相关,故后季稻的产量与盛夏期降水多寡有关。因此,了解上海盛夏期异常降水年出现的特点,对于探讨上海农业的“稳产高产”和耕作制度的改革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初,我国南方水稻区对籼型杂交稻秋季低温危害的农业气象指标研究表明,低温指标的区域性很强,即使同一品种,生态条件不一样,低温危害指标亦不一样。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即使同一低温指标,年际间危害程度亦大不相同。本文试图以温黄平原二县一市资料,统计分析历年来秋季低温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提出了秋季低温危害的气候指标,为合理安排播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喜温作物,生长后期对温度特别敏感.研究表明:秋季当温度降至10-12℃以下时,对大豆籽粒成熟影响很大. 以石河子地区为例,绝大多数年份复播大豆能正常成熟,但也有的年份,由于冷空气入侵较早,≥10℃的终日提前出现,使大豆的籽粒形成后期处于1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从植株的外部形态上虽然很难看出有什么明显的受害症状,但实质上已受害.这种低温可称之为延迟性低温冷害.笔者通过分  相似文献   

17.
秋季低温对南召县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低温对南召县水稻生产的影响主要是显著降低结实率和产量.对水稻生理机制及品种、播期等分析结果表明,迟播、品种、密播、裁插过稀、偏施氮肥及土质较差,是秋季低温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地膜覆盖早育秧、适当早播、合理选用品种、足肥稀播、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及喷施激素等措施,可减轻其危害程度,促进南召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秋季北极海冰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海冰资料、中国地面气候资料、环流特征量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秋季北极海冰变化对中国冬季平均气温、日气温变率以及异常低温天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多年中国冬季常为暖冬;异常偏少年中国冬季常为冷冬,且异常低温天气出现频率更高,常发生低温灾害事件。秋季北极海冰通过影响后期的北半球极涡、东亚冬季风和西伯利亚高压进而影响中国冬季的平均气温,且通过影响冬季异常强西伯利亚高压的出现频次,影响中国冬季异常低温天气的发生频次。合成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年的冬季,中国以北亚欧大陆高纬度的偏北风较强,且中国及其以北的中高纬度地区空气异常偏冷,导致极地和高纬度的冷空气易向南爆发,造成中国冬季气温偏低,异常低温天气频发。  相似文献   

19.
水稻气候生产力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稻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杂交水稻种植区18省165站30年逐旬光温整编资料,模拟并分析了早、中、晚稻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原因;利用模糊聚类分析,进一步对我国水稻种植区域作了气候生态类型区划,结果早季稻划分为七个类型区,中季稻和晚季稻可划分为六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20.
在水稻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杂交水稻种植区18省165站30年逐旬光温整编资料,模拟并分析了早、中、晚稻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原因;利用模糊聚类分析,进一步对我国水稻种植区域作了气候生态类型区划,结果早季稻划分为七个类型区,中季稻和晚季稻可划分为六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