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骆辉  李俊建 《华北地质》2002,(4):240-245
Au、Ag、Pb、Zn、Cu、Co是辽东裂谷最主要的金属矿床,产于辽河群的不同层位.矿床成因至少可分沉积—变质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和接触交代成因三类.成矿受含矿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控制.矿源层是成矿前提,构造—岩浆活动是成矿必要条件.构造—岩浆活动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地区.  相似文献   

2.
骆辉  李俊建 《华北地质》2002,25(3):240-245
Au、Ag、Pb、Zn、Cu、Co是辽东裂谷最主要的金属矿床,产于辽河群的不同层位.矿床成因至少可分沉积—变质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和接触交代成因三类.成矿受含矿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控制.矿源层是成矿前提,构造—岩浆活动是成矿必要条件.构造—岩浆活动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地区.  相似文献   

3.
Au、Ag、Pb、Zn、Cu、Co是辽东裂谷最主要的金属矿床,产于辽河群的不同层位。矿床成因至少可分沉积-变质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和接触交代成因三类。成矿受含矿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控制。矿 源层是成矿前提,构造-岩浆活动是成矿必要条件。构造-岩浆活动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地区。  相似文献   

4.
Au、Ag、Pb、Zn、Cu、Co是辽东裂谷最主要的金属矿床 ,产于辽河群的不同层位。矿床成因至少可分沉积—变质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和接触交代成因三类。成矿受含矿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控制。矿源层是成矿前提 ,构造—岩浆活动是成矿必要条件。构造—岩浆活动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地区。  相似文献   

5.
试论金山金矿成矿特征与成矿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金山金矿成矿控制作用,指出金山金矿的形成与富集主要受含矿变质建造和韧性剪切带控制。含矿变质建造作为金的矿源层,为成矿准备了物质基础;韧性剪切作用促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并构成矿质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含矿变质建造中的碳质成分则在成矿过程中起着对金的吸附和还原沉淀作用。最后,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条裂谷的递进演化与王屋山地区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条—王屋山地区前寒武纪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形态的分析后,反演出中条裂谷的递进演化过程,认为王屋山地区在中条裂谷和区域地壳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极为有利的成矿条件:①形成多层含矿建造;②通达地幔的深大断裂提供了丰富的矿源和成矿空间;③频繁的岩浆活动补充了矿质并提供了成矿热能;④剥离断层系统进一步提供了扩容空间;⑤以活化转移为主要机制的强烈变形变质作用对已形成的含矿建造(矿源层)进行改造。因此,王屋山地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姜峰贤 《矿床地质》2010,29(3):529-540
依据构造控矿为成矿主因、矿源层是物质基础,将五台山绿岩带金矿划分为3种主要类型:与次级褶皱有关的条带状铁建造型金矿床、与剪切变形有关的变质中酸性火山沉积岩型金矿床、与剪切变形有关的变质砾岩型金矿床.这些不同类型的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明显.五台山绿岩带的区域性倒转复式向斜构造制约了含矿带呈NEE向展布,大型紧闭褶皱转折端控制了矿床的定位,与紧闭褶皱伴生的剪切变形及次级褶皱控制着矿体的规模、形态和产状,剪切裂隙控制着金矿脉的分布和金矿化的局部富集.紧闭褶皱倒转翼部(近转折端)的剪切变形是五台山绿岩带金矿构造控矿的普遍规律.矿源层是物质基础,而经历了紧闭褶皱及伴生的剪切变形带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才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靶区.文章以构造控矿理论为指导,重点剖析了典型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深入探讨了控矿构造对矿床定位、规模大小、矿体形态、富集程度的制约,认为褶皱与剪切变形不仅在于控矿,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成矿作用,进而总结了五台山绿岩带金矿构造控矿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8.
产于广宁地区浅变质砂页岩中的大量硅质岩,以往一直被认为属海相沉积或海底热水沉积,并作为震旦系顶部的标志层和该区Au,Ag成矿作有的矿源层。研究表明,硅质岩是受NE向古水-赤坑断裂控制,呈不同方向切层或顺层产出的硅化带;围岩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尾寒武纪和震旦纪,硅质岩的K-Ar年龄为288Ma,其形成与海西期强烈岩浆活动有关,物质来源可能为花岗岩和围岩;硅化带经历了韧性剪切变形,成为石英超糜岩,其形成过程并未矿化,也不具有作为矿源层应有的矿质含量,但它是寻找燕山晚期Au矿的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9.
山东牟乳金矿带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东牟乳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东缘活化区。区内荆山群和胶东群变质绿岩建造是金矿化的矿源层。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为北北东、北东向构造。金矿床主要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壳深部和后期大气降水的加入。对矿带成矿演化机理的研究表明,金矿形成经历了 3个阶段:①新太古至古、中元古代金初始矿源层形成阶段;②中元古代末期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金再富集阶段和③燕山期构造─流体─金成矿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0.
山东鲁西地区绿岩带地层总体金背景值较高,是金矿形成的矿源层.无论是保存相对完好的绿岩带还是被TTG改造后的花岗-绿岩带,均有利于金矿形成.已知金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均与韧性剪切带有关,韧性剪切带是形成绿岩型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强烈韧性变形和破碎并富含绿岩带残留体的TTG岩系与金成矿关系密切.中生代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有利于进一步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1.
建阳水吉矿区风山林层控银铅锌矿成矿机制及演化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分析研究了省内建阳水吉矿区凤山林层控银锌矿的成矿机制及演化过程,总结了这一组水沉积变质-岩浆气液叠加改造再造型层控矿床组合成因模式;在大陆雏形裂谷构造环境下经热水沉积形成银铅锌(硫)矿源层-上元古界龙北溪级中上段(Pt3l^2 3)母含矿建造,深源名模式年龄为946-814百万年;经区域变质期间“多”字型塑性流动褶皱作用,矿质二次迁移富集形成矿石铅模式年龄为695-483百万年的含矿层(A)型;具“走滑转换构造”性质的燕山期控矿“S”形断裂构造,是导生含矿中基性脉岩(浆)热源体-生矿建造和决定矿质再次叠加改造成矿(B型)及再造成矿(C型)的关键。从中提出了“三造一体”的成矿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石炭系阿羌岩组为本区的矿源层.灰绿色糜棱岩化强蚀变安山岩、英安岩夹中层状大理岩的绿岩组合是本区的主要含矿层位,矿体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层控特点,是本区最具找矿意义的地层.从矿区地层岩性、变质作用、岩浆作用、脆-韧性变形作用等主要控矿因素综合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活动和沉积作用,后经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的改造,形成绿岩带中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型金、铜、铁矿床,同时经脆-韧性变形,具有构造蚀变岩型金铜和磁铁矿型金铁铜共生的特征,区域变质、岩浆热液、韧性剪切共同作用促使了本矿床的形成.认为本矿床属于多型共生的多元矿床.  相似文献   

13.
山西五台县东腰庄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腰庄金矿为五台山区典型的绿岩带型金矿,成群成带顺层展布于鸿门岩组中下部,具明显的层控特征.金矿化严格受台怀-李家庄同斜倒转复式向斜与李家庄-大草坪韧性剪切带控制,故其又是一个较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床.东腰庄金矿成矿作用具有多机制和多期性.成矿模式可概括为:火山-沉积-区域动力变形变质-褶皱转折端扩容成矿-韧性剪切带扩容成矿-改造叠加富集成矿.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五台中期,并严格受该期形成的李家庄-大草坪韧性剪切带控制.主要控矿因素是矿源层、热动力和构造,其中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构造-变质热动力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地区.  相似文献   

14.
哀牢山金矿带原生金矿床的类型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哀牢山金矿带位于红河、哀牢山构造变质带的西亚带.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不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矿床受地层(上志留统、中-下志留统金厂组矿源层)、岩性(浅变质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岩)、多期活动的压扭性断裂带(哀牢山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和矿源岩(超基性、基性、中-酸性岩浆岩)成矿条件控制.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基础上,经过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而富集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藏南多层位金锑含矿建造特征及其控矿因素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表明,成矿带内主要矿床(点)的赋矿地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发育时代和藏南印支和燕山两期伸展运动的构造背景相对应。含矿沉积建造可基本分为碎屑岩型和硅质岩型两类,分别代表裂陷(谷)盆地内的浊流或喷流沉积相。深部来源的矿质可能是产生区域性成矿作用的主要矿源,而地层来源的Au、Sb则起辅助作用。变质核杂岩的空间结构以及拆离构造的发育型式和含矿建造关系密切,它们往往构成有利的容矿和导矿构造。此外,喜山期岩浆活动和含矿建造的发育也存在时空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岩浆作用对区域内生成矿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生成矿过程中,岩浆作用不仅可以直接提供矿源,而且可以借助于其特有的热力场、化学力场和动力场,活化周围地质体中的矿质元素和多种成矿前构造,形成新的有利成矿构造,驱使活化的矿质元素迁移而为成矿间接提供矿源.这些影响对后地台阶段的内生成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Ar-Ar同位素计时、稳定同位素示踪、石英位错观察、差异应力计算和热水沉积岩研究等,探讨了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机制。NW向无根揉皱石英脉含Au 0.5×10~(-6)~4×10~(-6),矿化元素组合为Au+Cu+Pb+Zn,Ar-Ar坪年龄232.58±1.59Ma;NE向石英脉含An大于4×10~(-6),可达37.2×10~(-6),Au为主,Ar-Ar年龄为131.91±0.98Ma。研究表明:①泥盆纪热水沉积岩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矿源,成矿热液水以岩浆水为主,从矿质富集到成矿至少经历了印支期挤压推覆、韧性剪切→印支晚期—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②印支晚期和燕山早期(即韧性构造变形向脆性变形的转换期)是本区金矿成矿的高峰期;③多期成矿作用叠加、多次脉动式构造活动的“应力泵”作用是该超大型金矿床成矿的主因。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台北缘绿岩带与金矿演化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北缴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绿岩带分布广泛。与国外典型绿岩带对比,具有趣镁铁质岩石不发商、变质深、构造变形强烈、个体面积小等特点。这是由于华北地台活动性较大之故。绿岩带中金矿分布甚广,按成因类型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变质热液型、混合岩化热液型、岩浆热蔽型和叠生型等。构成以绿岩建造为原始矿源层的多时代、多种成矿怍用、多种成因类型相伴产出的成矿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19.
小西弓金矿产于敦煌岩群的低绿片岩相变质岩层中,受NWW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二云母征岩不仅是矿源层,而且还是赋矿围岩。成矿流体主要是印支期岩浆期后含金热液,还包括少量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淋滤韧性剪切带内岩石中的Au元素并在有利的部位成矿。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葫芦沟剪切带韧性和脆-韧性剪切构造变形的构造岩和显微构造特征,在对韧性剪切动力变质和脆-韧性剪切动力蚀变等成矿作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后者叠加于前者的剪切带动力成矿模式,并将该矿床的形成过程归纳为4个主要成矿阶段:I、矿质储备阶段-原始矿源层形成;Ⅱ、矿质活化、运移阶段——区域变质和热动力分异导致金活化、迁移,形成初级衍生矿源层;Ⅲ、韧性剪切动力变质成矿阶段——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使金活化、迁移;并局部富集形成高级衍生矿源层;Ⅳ、脆-韧性剪切动力蚀变成矿阶段——脆-韧性断裂的动力蚀变成矿作用的叠加,金等元素富集并成矿,形成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