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长江流域3次全流域灾害性洪水事件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世纪长江流域曾出现上游洪水7次,中游洪水16次,下游洪水7次,其中有3次是全流域性洪水,分别发生在1998、1954和1931年。1998、1954和1931年梅雨期开始前(3~5月),长江流域降水比常年偏多。进入梅雨季以后,先后出现两场持续性暴雨:第1场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场暴雨造成中下游河流的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出现局地洪涝;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又出现1场持续性范围广的暴雨,雨水只能作为地面径流汇集到长江干流,造成很高水位的洪流。第2场持续性暴雨使长江上下游强降水时段在7月下旬重合,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与来自上游的洪水在8月初至中旬遭遇,造成长江中下游灾难性的大洪水。1998、1954和1931年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与东亚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有联系。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活动异常导致7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梅雨期持续到7月底,有利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环流条件在7月下旬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降水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江流域 (102°E以东) 125个站的实测降水资料, 分析了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统计特征, 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 特别是和1931、1954年等特大洪水年份进行了较全面的对比.结果表明,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强降水主要分为4个时段; 总降水量的分布成不对称的鞍型场; 上、中、下游地区异常频繁的、特别集中的强降水是造成长江持续高水位和特大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999年6月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联盟(IFRC)发布一份报告,告诫人们由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正在递增,威胁着经济脆弱的国家。每年的“世界灾害报告”报道说,在过去6年内,因遭受洪水和地震而要求援助的人数从每年50万人增加到每年5500万人以上。去年因遭受自然灾害要求援助的人数远比遭武装冲突要求援助的人数多。报告中写到,干旱、洪水、滥伐森林和土地使用问题使2200万人流离失所。IFRC估计,因遭受自然灾害而死亡的人数中96%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欲得到该报告全文,可与美国红十字会联系:POBox3…  相似文献   

4.
1995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辽宁人民悲痛难忘的日子。罕见的暴雨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无情地袭击了辽宁大地,几十万灾民无家可归,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对正在向富裕之路迈进的广大农村和大中型企业密布的城市,是一场无情的挑战。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近2万人失踪及数十万人受伤,倒塌建筑物难以计数,灾区范围超过10万平方公里(图1),波及陕西、甘肃、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市,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6.
1998年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天气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1998年夏季(6-8月)天气图及部分资料的分析,对引起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大到暴雨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发生、发展是在一定环流形势下中低层中尺度系统活动频繁而造成的。还提出了1998年夏洪峰降水的两种环流模型,即副高西进低槽东移型和副高稳定且切变线上有西南涡活动型。并指出:当这两类暴雨环流型出现越频繁,暴雨出现次数越多时,长江流域易涝;反之,则长江流域易旱。  相似文献   

7.
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分析了2003年淮河流域6~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统计特征以及降水雨情、水情特征,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历了7次强降水过程,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1991年同期,但低于1954年梅雨期;2003年淮河流域降水的突出特点是: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和突发性强;水情特点是:洪峰逐次递减;造成淮河流域全线超警戒水位的重要原因是:2003年春季降水偏多、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以及淮河中游下段河床剖面倒比降。  相似文献   

8.
1998年与1954年长江洪水的对比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998年与1954年长江流域雨情、水情、灾情和生态环境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虽然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水情严峻、灾情严重,但流域降水总量比1954年少,最大洪峰流量也不及1954年。1998年长江洪水致洪因素复杂,首先,这是一次组合型洪水,雨情和水情的时空变化特殊;其次,长江流域数十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也难逃其咎。最后是由1998年长江洪水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气象》1977,3(8):2-2
今年5月30日晚,湖南湘潭、湘乡、双峰、衡山四县交界的地区,下了一场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估计在330毫米以上。雨势之大如同倾盆倒水,洪水之猛超过了当地1931年和1954年的大水。74岁的老农周桂福反映说,“我一生只见过三次大水,1931年农历四月十三日和1954年五月二十七日两次大水,都没有今年这次来的猛。  相似文献   

10.
1防汛服务1996年7月28日,径河出现了20年以来的最大洪水。省气象台于7月26日和27日作出了陕西省西部局地有暴雨的预报,并向省防汛办及有关领导汇报了团甘肃的平凉、庆阳等地出现了大暴雨,本省境内径、洛、渭河将发生险情的重要情况。对此,省台、咸阳和渭南局进行了准确、及时的服务,使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及时抢救了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1996年8月3~4日,受8号台风的影响,陕西省防汛重点区域“二华夹槽”地区遭受暴雨洪水的袭击。渭河南山支流多处决堤,1.3万ha农田被淹,310国道交通中断。省气象台于7月30日将…  相似文献   

11.
1.美国中南部——大雨、洪水暴雨使得克萨斯州发生了洪水,在圣安东尼奥,从6月1日到6月19日降水量已经达到了300毫米.伴随着37.5米/秒大风的热带气旋Bonnie袭击了阿瑟港附近得克萨斯州的东部海岸,造成这一地区150-300毫米的大降水和3人死亡.  相似文献   

12.
地震与月象     
地震与月象祁翔强烈的地震,是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最惨重的一种自然灾害。据统计,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死于地震的人数达260多万人,约占多种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8%,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即达146.8万人。50年代以来,地震给全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新疆渭干河流域特大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7月下旬,渭干河流域发生了有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通过对洪水前期水文要素、天气形势及实测洪水过程的分析,初步揭示了洪水成因及特性,并对洪水重现期、成灾原因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6月,江西省自然灾害总体发生程度略轻于常年同期。受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自然灾害主要以暴雨洪涝、雷电、风雹、山体滑坡、泥石流为主,低温冻害和大雾等也有发生。全省先后遭遇5次强降雨袭击,呈现历时短、强度大、对流性强的特点,造成的损失较重。雷击灾害损失严重,死亡75人。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辽宁省气象局原气候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顾节经民志提前2~3年成功地预测出1994年和1997年两次厄尔尼诺的发生。并预测下次厄尔尼诺将在2001年发生。顾节经潜心研究太阳黑子对厄尔尼诺和辽宁省旱涝灾害的影响多年,他利用近期50多年的气候资料分析出:①太阳黑子11年活动周期峰谷年的前后一年内出现厄尔尼诺在90%以上;②太阳黑子从谷值年增到峰值年一般是3~5年,中间不出现厄尔尼诺;③太阳黑子从峰值年降到谷值年一般是5~8年,中间一般要出现一次厄尔尼诺;④因为太阳黑子谷值年附近都有厄尔尼诺相对应,所以厄尔尼诺在太阳黑子…  相似文献   

16.
1986年以来,长江流域的极端强降水出现了显著增加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量的增加,既是极端降水强度增强,也是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增加的结果。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变化主要发生在东南部和西南部。趋势分析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流域上游极端降水事件峰值提前到6月份出现,与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峰值出现的时间几乎同步,这必将加大遭遇性洪水发生的机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洪水的频繁发生,与长江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冷春香  陈菊英 《气象》2003,29(6):7-11
计算了 1 998年 6~ 7月和 2 0 0 1年 6~ 7月 50 0hPa高度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日变化指数 ,对比分析了 1 998年和 2 0 0 1年长江流域梅汛期 ( 6~ 7月 )平均北半球大气环流场和西太平洋副高的逐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长江流域梅汛期的旱涝与副高强弱和东西位置关系密切。在副高平均脊线偏北的情况下 ,副高长期偏东偏弱 ,长江流域不易产生强降水 ,易少雨干旱。副高异常偏西与伊朗高压打通时 ,长江流域也不易产生强降水。只有当副高平均脊线偏南的情况下 ,副高西伸到 95~ 1 1 5°E范围时 ,长江流域易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和趋势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年以来,长江流域的极端强降水出现了显著增加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量的增加,既是极端降水强度增强,也是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增加的结果。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变化主要发生在东南部和西南部。趋势分析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流域上游极端降水事件峰值提前到6月份出现,与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峰值出现的时间几乎同步,这必将加大遭遇性洪水发生的机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洪水的频繁发生,与长江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与海温异常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IAP/LASG GOALS模式对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与太平洋和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观测的全年海表温度,模式能再现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暴雨,模式也能再现观测的1998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异常的基本特征。设计了一系列不同海区和不同时段的海温异常的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印度洋海温异常是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的主要因子;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温异常与西太副高的异常有更紧密的关系;夏季海表温度异常对1998年长江流域暴雨和西太副高异常的作用与冬春海温异常的作用相比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20.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与我国大震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志刚  刘晓东 《高原气象》1995,14(2):226-231
通过对1949-1979年中国7.0级以上地震与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的相关分析指出,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与我国大震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强(弱)对应我国7.0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弱(强)。我国大震的活跃期大致在太阳黑子周期双数周的M+1年到下一个M年,这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明显减弱。我国大震活跃、西北太平洋台风次数减少和克尔尼诺事件大致同期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