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山地区域基于DEM地性线的控制纠正新方法,该方法以数字地形模型DEM为无几何变形的控制基准纠正卫星影像。阐述了提取沟谷、山脊、山峰和凹地区域的地性线的原理和算法,给出了山地区域基于地性线进行卫星图像几何精纠正实施步骤,进一步讨论了地性线提取、控制点采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山地区域,地性线的空间数量数倍于水系、道路等常规地图层;地性线来源于DEM,其空间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可以用于山地区域的卫星影像的严格控制纠正。用该方法进行几何纠正处理,几何误差能控制在一个像元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3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地铁调线调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基于此技术的点云数据获取的流程和断面数据提取的方法。以天津地铁三号线的一段区间调线调坡测量为例,同时使用3维激光扫描技术和传统技术进行调线调坡测量,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地铁调线调坡测量方法具有作业效率高、可靠性大、实用性强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地铁调线调坡测量。  相似文献   

3.
施工测量中经常要遇到测定建筑物的坡面线和坡脚线(即建筑物坡面与地面的交线),它们通常是用逐次试放(先估计某一点是坡面上的一点,然后测量其距离和该处高程,再计算它是否恰好位于坡面上,如果不在坡面上,则应再次试放,这样逐次接近,最后定出坡脚点)的办法测定的。但是在山谷水库中。由于地势陡峭,量距困难,而且量距时的方向亦很难掌握使之和建筑物轴线垂直。因此,采用逐次试放法是十分繁杂的。笔者在梅山水库坝垛上游坡面的测放工作中曾试用“固定视准面法”测定坡脚点和坡面线,颇觉简便准确。这里将笔者在梅山水库实地施测的情况简单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ArcGIS中地理处理可以通过Python脚本语言来具体实现.通过Python串联Arcgis的地理处理工具,实现工作流自动化完成,同时,实践批处理过程,解放人工的机械重复工作,提高效率,进而保证数据质量.现以地形图中示坡线的正确、严谨表达为实践案例,介绍了在ArcGIS下利用Python处理矢量数据,为矢量数据处理的高效、自动化提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点云扫描技术,以及点云数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地铁限界检测和调线调坡业务工作,提出基于点云数据在地铁限界检测及调线调坡设计自动化的研究内容,同时构建了系统的功能架构,以此来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通过该项研究,将进一步提升地铁限界检测及调线调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的坝坡放线方法,是用经纬仪沿坝坡斜平面扫描,扫描面与山坡及河床的交线,即是需要测设的坝坡线。本法与过去沿用的方法比较,仪器设站少,现场不需试算试放,其精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地图自动成图中斜坡坡面符号生成算法的基本原理,据此将斜坡分成梯形斜坡、矩形斜坡、倒梯形斜坡三种类型,并概括了他们的特点,介绍了已有的斜坡坡面符号生成算法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的斜坡坡面符号生成算法,对预处理后的上下坡脚线建立约束Delaunay三角网,根据三角形组合的不同特点,将三角形的组合分类成两种类型,依次寻找匹配点,最后生成斜坡符号线。此算法避免了斜坡坡面符号线相交等情况,亦可用于栅栏等地图符号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8.
基于飞机场特殊高边坡填筑施工放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大明 《北京测绘》2011,(1):70-72,62
填筑的高边坡不平行于飞机杨跑道纵轴线,由于有两个坡比,给施工放样样找点带来困难.建立空间平面方程,计算坡顶线的法向线坡比,编程计算施工放样,这种方法的效果是较明显的,工作简单、便捷、高效,放样数据计数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地铁隧道调线调坡断面测量中,详细阐述了基于此技术的测量作业流程,包括控制网的测设以及点云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等。以常州轨道交通1号线沿江城际站-科教城南站区间右线隧道断面测量工作为例,将三维激光扫描断面测量成果与人工实测成果进行对比,说明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保证测量精度,可满足地铁隧道调线调坡断面测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MapGIS下图切地质剖面自动绘制方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图切地质剖面方法较为烦琐,一般是在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的起点和终点,用尺量出平距,结合图面等高线计算坡角,以画出剖面的地形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剖面花纹,这样进行剖面绘制工作效率较低。因此,笔者就剖面绘制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成功地在MapGIS平台下实现地质剖面绘制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地图》1986,(2)
1.概述对于地形而言,除高程点的储存之外,最重要且最有用的信息是地形的山谷线和山脊线。事实上,它们是地表面的骨架,可视为地形的结构线。就几何学而言,这些线乃是地形起伏的最小值点及最大值点的轨迹。山脊是地形两坡的分水岭,其两侧地面下降,而谷底线的两侧是上升的。只有地形结构线信息存在,大多数地形描述才能达到高质量。例如,利用任一种已知的制图方法(地形测量、摄影测量、计算  相似文献   

12.
云会才  李启高 《北京测绘》2012,(4):49-51,78
阐述了极坐标法在山体边坡爆破测量中的应用。包括在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306标段施工边界线、坡顶线、坡底线和坡的开挖线的放样,炮孔深度的测算等。极坐标法在山体边坡爆破测量中对工程的施工既起到了保障和检校的作用,又起到了对工程施工降低成本费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源数据的拼接型房屋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结合房屋矢量数据、航空影像和点云数据的拼接型房屋(由平顶房、人字型和四坡型房屋组成)自动三维重建算法。算法重点研究了基于点云数据和影像特征提取的拼接型房屋屋脊线检测,并利用其对拼接型房屋组成的模型进行拆分;对于人字型和四坡型房屋组成模型,结合矢量数据和屋脊线,利用几何约束条件自动寻找房屋组成模型的屋檐线,从而获得拼接型房屋组成模型的完整分割;最后通过点云数据的屋顶平面解算其组成房屋模型的参数,最终实现整个拼接型房屋的三维重建。实验数据证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拼接型房屋的几何模型自动重建。  相似文献   

14.
山区坡谱信息熵与水土流失地形因子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以县域为统计单元的坡谱研究较少,且难以满足区域尺度上水土流失地形因子指标的选取等问题,该文采用数字地形分析方法提取山区各县域的坡谱和坡长坡度因子(LS因子),并探讨坡谱信息熵与LS因子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地貌的差异决定了各县域坡谱曲线的差异,具体可分为L型、S型和钟型。坡谱信息熵变化范围为1.709~2.667nat,反映了地形起伏由平缓到强烈的变化趋势;LS因子平均值介于2.72~18.61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流失量的大小。坡谱信息熵与LS因子关系拟合良好(R2=0.963 6,P0.05),结论可为坡谱信息熵在区域水土流失地形因子的建立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以县域为统计单元的坡谱研究较少,且难以满足区域尺度上水土流失地形因子指标的选取等问题,该文采用数字地形分析方法提取山区各县域的坡谱和坡长坡度因子(LS因子),并探讨坡谱信息熵与LS因子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地貌的差异决定了各县域坡谱曲线的差异,具体可分为L型、S型和钟型。坡谱信息熵变化范围为1.709nat~2.667nat,反映了地形起伏由平缓到强烈的变化趋势;LS因子平均值介于2.72~18.61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流失量的大小。坡谱信息熵与LS因子关系拟合良好(R~2=0.963 6 P0.05),结论可为坡谱信息熵在区域水土流失地形因子的建立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以县域为统计单元的坡谱研究较少,且难以满足区域尺度上水土流失地形因子指标的选取等问题,该文采用数字地形分析方法提取山区各县域的坡谱和坡长坡度因子(LS因子),并探讨坡谱信息熵与LS因子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地貌的差异决定了各县域坡谱曲线的差异,具体可分为L型、S型和钟型。坡谱信息熵变化范围为1.709nat~2.667nat,反映了地形起伏由平缓到强烈的变化趋势;LS因子平均值介于2.72~18.61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流失量的大小。坡谱信息熵与LS因子关系拟合良好(R~2=0.963 6 P0.05),结论可为坡谱信息熵在区域水土流失地形因子的建立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严密推算公路缓和曲线段内,外边线长度,从而精度计算在缓和曲线上设置超高缓和段扣线和外边线的设计纵坡和任意点的横坡,解决了几种超高过渡方式的竖向精确勘测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铁主体施工完毕后为了对线路进行调线调坡,需要对地铁隧道进行断面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可高密度采集空间三维点云数据等特点,为地铁断面测量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基于Leica Scanstation 2扫描仪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采集步骤和数据处理流程,阐述了基于点云数据的地铁断面测量方法,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断面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高密度、高精度的隧道断面能够满足地铁调线调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一种动态绘制任何形状的无交叉法线坡面线的新算法,用以克服传统手工绘制复杂坡面线及原有自动化技术的不足。并证明基于"实交点定理"及其"补充定理"的算法是生成无交叉坡面线的充分条件。进一步说明使用该算法可以动态绘制地形图所需要的任何形状的法线自然(加固)斜坡、崩崖、陡崖、陡石山、堤岸等图式符号。最后,通过三组试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分析算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过去由于栅格数据结构占有统治地位,从地形数据中搜索坡线的方法均是基于栅格的。近来,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很快,为更加有效地处理矢量结构的数据,必须建立基于矢量的处理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地形坡线搜索的矢量方法。在等高线数字化后形成了两个关联地形数据文件,等高线属性表和点位坐标文件。任意给定地面上的一个点作为地势走向的起点,可由柯西-什瓦茨定理识别出最速下降的连续线段。利用加利福尼亚的Idyll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