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冬 《地球》2012,(1):104-105
翡翠,又称翡翠玉、翠玉、硬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颜色呈现为翠绿色(称之翠)或红色(称之翡)。翡翠主要是由硬玉、绿辉石和钠铬辉石组成的达到玉级的多晶集合体。  相似文献   

2.
许是 《地球》2011,(2):102-104
翡翠,又名翡翠玉、翠玉.硬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颜色呈翠绿色(称之翠)或红色(称之翡),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由硬玉、绿辉石和钠铬辉石组成的达到玉级的多晶集合体。翡翠是一种最珍贵、价值最高的玉石,被称为“玉石之冠”。国际珠宝界称之为“东方之宝”。  相似文献   

3.
由于翡翠评估本身具有现实性、市场性、预测性等特性,传统的评估方法过于依赖评估人员的经验,主观随意性大,难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科学、公正。针对翡翠价格与其质量因素之间的复杂、不确定关系的特性,我们提出利用特尔斐法来判定各权重之间关系,从而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各质量因素之间的权重,以减少由于评估人员主观因素造成评估结果的偏差,使评估人员运用此方法能够迅速、准确、公正的对翡翠估价前期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刘奎峰 《地球》2012,(1):102-103
观石是一种修养,赏石是一种文化;石头若有千奇百怪种,心灵就有五彩缤纷画;一块石头,一种语言。石头种类繁多,举不胜举,钻石、翡翠、玛瑙、美玉皆是人间佳话,也有形容美人如玉一说,以石喻人,以人喻石,分量着实不轻。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6,(10)
正2004年,一种新玉种在云南发现,被云南省观赏石协会名为"黄龙玉"。黄龙玉是继新疆和田玉和缅甸翡翠之后发现的最优质的玉种。也是从那年起,"龙陵黄龙玉雕"逐渐广为人知。从无到有,从贱到贵,从无人问津到备受追捧,黄龙玉,这个曾被当成铺路石的新兴玉种,用十二年的时间,历经波折,终以其优秀的玉质和优美的色彩实现了华丽的蜕变。到如今,已有700余件黄龙玉作品获国内外奖项。近日在云南龙陵开  相似文献   

6.
地表不规则地形的存在往往会引起地震波的散射,进而产生局部地震动放大或衰减的现象.虽然地形效应最早在异常地震记录中被发现,然而利用地形影响台阵记录到的地震动数据却少之又少.基于1992年在我国台湾翡翠河谷上观测到的六条地形影响台阵记录,利用线源SH波入射下非对称V形河谷地震波传播解析理论,模拟得到了河谷台阵各点的地震动,...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9)
正翡翠颜色丰富、色泽艳丽、质地坚韧、产出稀少,素有"玉石之王"的美誉,自古以来深受东方人的喜爱。近年来,一种看上去是黑色、强光照射下却呈墨绿色,商业上俗称"墨翠"的翡翠,以其深邃的颜色、细腻的质地、搭配独特的款式,短短几年就在市场上风靡起来。"墨翠"与我们常见的翡翠在成分上有很大差异。常见的翡翠,即传统意义上的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矿物集合体,而墨翠的主要组成矿物是绿辉石,但考虑到"墨翠"的宝石学和  相似文献   

8.
从全球板块系统来看,中国大陆周边板块活动是其地壳运动的主要外部力源,明确周边板块与中国大陆间较精细的三维几何接触方式对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基于研究区域地震活动参数,引用Hayes等在2009和2010年提出的Slab1.0模型,对其进行改造以适用于研究缅甸弧俯冲带处欧亚大陆与印度板块接触的几何产状.其次,沿缅甸弧俯冲边界带截取了166个剖面,依次考察各剖面的震源深度分布情况,对其进行线性平面与非线性曲面拟合,定量地给出了缅甸弧俯冲带东向俯冲的三维几何产状及俯冲范围.最后,针对缅甸弧俯冲带上6个典型剖面的震源深度分布情况,并联合震源机制解和地质构造背景讨论并初步给出了该俯冲带可能的动力作用模式.本文企望为研究中国大陆与周边板块边界几何接触方式提供一个初步方案,并为板块间的动力作用及相关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
缅甸弧作为印度板块的东边界,印度板块在此俯冲到缅甸板块之下.缅甸弧代表了主喜马拉雅碰撞带与安达曼弧的转换地带,是特提斯构造体系正向碰撞和侧向走滑的转换部位.同时缅甸弧地震带是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源地震集巾的地区之一.中国川滇及西藏东部的地震活动可能与缅甸北部的地震带有密切的联系,这里显然受到了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东侧,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是我国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省份之一. 2011年云南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情较重.201 1年对云南造成灾害的破坏性地震共4次(1次为邻近中国边界的缅甸地震),最大地震为3月24日缅甸7.2级地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西南及缅甸部分地区7级以上强震的分布及震前中强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得出:1.强震发生之前中强地震在空间上呈现两种分布形式,一种分布于极震区端点的延长线上,另一种则散乱地分布于震区附近;2.中强地震断层面积出现峰值点的当年及次年将在云南、四川发生7级以上强震;3.云南与缅甸强震的发生在时间上存在着交替性,即缅甸强震的活跃期是云南强震的平静期;4.云南与缅甸中强地震的发震频次与强震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缅甸境内中强震频度高于云南,则未来强震在云南发生;当云南境内中强震频度高于缅甸,则强震将发生在缅甸。  相似文献   

12.
西藏南部上白垩统大洋红层岩石类型有碳酸盐岩、泥质岩和硅质岩. 碳酸盐岩又细分为红色有孔虫颗粒灰岩、红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红色含微体生物泥晶灰岩、红色泥晶灰岩、红色-杂色内碎屑砾状灰岩等类型; 泥质岩主要为红色页岩; 硅质岩有红色放射虫岩、红色(含)放射虫硅质岩、红色硅质岩. 红色页岩沉积环境为碳酸钙补偿面(CCD)之下、受浊流影响的下斜坡/盆地相; 而红色灰岩为远洋沉积环境下由先成的较浅水上斜坡红色灰岩层通过滑移、滑塌沉积在下斜坡页岩内. 野外观察、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漫反射数据表明, 细小的、分散状出现的赤铁矿是导致藏南上白垩统大洋红层呈现红色的根本原因, 赤铁矿不是碎屑来源的, 而是同沉积期-成岩早期阶段的产物. 无论是红色页岩还是红色灰岩, 都以出现高含量Fe2O3和低含量FeO为特征, 铁主要以三价形式出现, 指示了一种氧化条件. 藏南大洋红层沉积时期, 在东特提斯洋上斜坡-下斜坡-盆地环境下广泛出现高含量溶解氧的氧化条件, 导致该条件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冷、洋流活动和海洋-大气氧通量改变.  相似文献   

13.
对缅甸东部掸邦地块二叠纪-三叠纪灰岩样品进行了饱和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及反向场退磁曲线、三轴等温剩磁的系统热退磁、磁化率-温度曲线等岩石磁学测试分析,试图通过岩石磁学方法识别缅甸掸邦地块二叠纪和三叠纪灰岩样品中的磁性矿物种类、含量等信息,为研究样品中主要磁性矿物所携带的特征剩磁分量的磁化年龄等性质提高可靠的基础,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掸邦地块及滇缅泰地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古地理位置等提供有力的证据.结果表明缅甸掸邦地块二叠纪和三叠纪灰岩样品中的主要磁性矿物为磁铁矿,或磁铁矿和针铁矿的组合,少部分三叠纪灰岩样品显示有赤铁矿、磁赤铁矿和针铁矿的组合.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7,(1)
<正>入冬以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遭遇新一轮雾霾,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3个城市在2016年12月16日启动了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12月20日在红色预警启动第四天,多位专家、环保组织参与了主题为"被忽视的柴油污染"沙龙,共同呼吁中国尽快制定和实施全国清洁柴油机行动计划,以加快中国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7,(11)
<正>澳大利亚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36735公里,中部以荒漠居多,真正的绿色是四周环海地带。而把这一圈绿色翡翠串成澳洲大陆一个巨大项链的,就是一条全长14500公里的金线、当之无愧雄踞全球最长国道之首的环澳公路,统称"澳大利亚一号公路"。这条传奇海岸线路几乎涵盖了所有悉尼以北最美的风景,大海、小镇、雨林、滑沙、野生动物等各种"澳式独有体验"。如果开汽车沿着一号公路环行澳大利亚走一圈,大约需要20多天的时间。其不同区  相似文献   

16.
陈立德  付虹 《地震研究》2007,30(1):14-17
研究区包括安达曼弧、缅甸平原和云南地区三个部分。对安达曼弧7级以上地震与缅甸、云南7级和6.8级地震的群体与个体的相关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安达曼弧、缅甸平原M≥7.0地震与云南M≥6.8地震在群体上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一一相关。云南有4个地震活跃期,但安达曼弧与缅甸平原却只有3个,缺失第3活跃期。研究区强震活动从板缘向板内逐渐减弱,三个地区最大震级分别为8.7级、7.8级和7.7级。安达曼弧与缅甸、云南7级地震的个体相关概率分别为33%和27%,平均30%左右,缅甸与云南的个体相关概率为43%。最后对云南的地震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王福泉 《地球》2012,(6):104-105
1985年金秋时节,中国地质博物馆迎来了新中国第一个宝石(学)陈列室的诞生。新宝石馆就坐落在北京西四中国地质博物馆三楼北大厅。新馆建成至今已有27年。回首往事,思绪万千,特记一二,以资纪念。新馆陈列面积220余平方米。展出中外百余种高中档珠宝玉石标本,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珍珠、翡翠、欧泊、碧玺、橄榄石、方柱石、石榴石、绿松石、青  相似文献   

18.
青藏块体与相关区域7级地震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明  徐辉  张勇 《内陆地震》2002,16(3):260-265
对 191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等区域的 7级地震与青藏块体 7级地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青藏块体 7级地震的发生不是孤立的 ,与缅甸转换构造区和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的 7级地震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关联性 ;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时间上的成丛性、空间上的迁移性及丛内迁移的有序性 ;大部分地震丛以缅甸转换构造区或滇西南地区 7级以上地震为牵头地震 ,沿两条路线向南北带及西藏地区迁移 ,具有较为完整的活动图像。该结论对区域地震形势的判定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6,(1)
正荟萃宝石精品,闪耀璀璨异彩。12月18日,2015年北京璀璨珠宝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召开,不仅有凯特王妃同款蓝宝石、稀有珊瑚、翡翠等众多极品珠宝展品华美亮相,更有来自国内珠宝驰名品牌首饰、中国台湾展团独具中国风特色的珠宝红珊瑚,以及泰国,印度,阿富汗展团华丽展出的红蓝宝石和彩色宝石等,精彩纷呈,看点多多。  相似文献   

20.
缅甸弧及其周围地区的震源机制和现代应力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鸿吉  秦建业 《地震学报》1994,16(4):463-471
缅甸弧是喜马拉雅碰撞带和印度尼西亚弧的转换地带。缅甸弧及其周围地区震源机制的详细分析表明, 该区存在影响现代应力场的两种因素:其一是印度板块的整体运动, 主要产生SSW-NNE向的压缩应力;另一个是欧亚板块在印度地盾边缘的仰冲, 主要形成NEE-SWW向的压缩应力以及与主构造线近于垂直的张应力。从西藏高原深部向缅甸地区的物质运移促成了这种仰冲。因此, 上述两种效应有共同的力源, 即印度板块的NNE向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