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重点介绍了重选-浮选联合工艺对硫化镍浮选尾矿进一步处理,对其中有价金属回收的验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为资源的回收与利用上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某金矿生物选矿采用重选+浮选流程进行.生物重选试验表明,金精矿回收率从常规重选的55.9%提高到65.3%.重选尾矿生物浮选时,对常规浮选试剂丁基黄药做了补加生物试剂,或部分替换,以及全部替换试验.实验室上述试验结果证明,生物选矿对金矿是可行的,并具无污染、安全、降低成本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选厂最终产物一般有三种:硫化矿物浮选石英尾矿,阶段混合浮选水力旋流器含金沉砂再浮选的最终尾矿,水力旋流器的最终溢流。溢流产率约有50%,并且含金量较高。 在分析研究尾矿含金的粒级分布时,可以明显看出(表1),在阶段混合尾矿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开发利用尾矿生产建筑用砖,替代传统粘土砖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开发利用尾矿,有利于矿山环境治理,促进循环经济利用、保护耕地,还能减少地质灾害的形成。在为老矿山开辟新出路的同时,还增加了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5.
通过综合分析张马屯铁矿尾矿基本特性,对张马屯铁矿尾矿进行了铁尾矿砖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张马屯铁矿尾矿,采用压制成型法,可以制备出MU10等级以上的建筑用砖,颜色一致性好,铁尾矿砖为灰色,抗冻性良好。认为利用尾矿制备建筑用砖是一条很好的尾矿利用途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桦甸地区金矿选厂尾矿资源调查,对尾矿中金铜铅锌等有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分析,为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目前除部分企业将前期的浮选尾矿作为"二次资源",工艺改为全泥氰化再开发利用外,尾矿利用情况处于空白。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对低品位镍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段磨矿、细度-0.074mm 85%、先反浮选脱泥、脱泥后的尾矿进行粗选,两次粗扫选、三次精选流程;浮选药剂采用碳酸钠、2^#油、CMC、硫酸铜、丁基黄药、J-622;试验指标为:原矿镍品位0.18%、浮选精矿镍品位3.15%、浮选尾矿品位0.11%、反浮选产品镍品位0.19%、精矿镍回收率39.17%。该研究结果为该矿石的可选性评价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矿尾矿是砷污染的重要来源,不同冶炼工艺形成的尾矿中砷的赋存状态有很大差异,不同的砷形态会直接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确认砷的存在形态是修复砷污染场地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浮选法和生物氧化法两种不同浸金方法的尾矿,采用pH计和氧化还原电位自动测定仪测量尾矿的物理性质(pH、氧化还原电位),采用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尾矿的矿物物相和主要成分,电子探针分析砷的存在形态。表征结果表明,浮选法尾矿和生物氧化法尾矿的物理性质都会因堆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Eh、pH和零电荷点都大致相同,pH≈8.5,样品零电荷点(pHPZC)大约为8.5。由于两种尾矿都属于碱性环境,因此在修复方法的选择上也受到限制,如只适合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电动修复法就不适用于这两种尾矿,修复试剂的选择也以碱性物质和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为主。浮选法尾矿的主要矿物类型为石英、白云石和黏土矿物,化学主要成分是Si和Al,尾矿呈灰白色,其中砷的含量约为754μg/g左右,主要以毒砂(FeAsS)形式存在;而生物氧化法尾矿的主要矿物类型为石膏,化学主要成分是Fe、Ca和S,尾矿呈红棕色,其中砷的含量约为26350μg/g,主要以毒砂(FeAsS)和五氧化二砷(As2O5)形式存在。两种浸金工艺每一道工序的不同,都会造成两种尾矿在矿物相、主要成分和其中砷存在形态上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尾矿原位修复工作时,应考虑不同浸金方法对尾矿堆置环境和砷存在形态的影响,从而选择出一种更加合适、廉价、高效的修复方法和试剂。  相似文献   

9.
以程潮铁尾矿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该铁尾矿回收硫粗选作业过程中各药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由此确立了各因素对硫粗精矿回收率影响的显著程度。通过预测铁尾矿回收硫的理论回收率以检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对现场药剂制度进行优化,改善浮选条件提高选矿指标。结果表明,浮选时间和2#油用量是影响粗选回收率的显著因素。粗选最佳条件为浮选时间为10min,2#油用量为40×10-6,硫酸铜用量为200×10-6,丁基黄药用量为120×10-6,在此条件下,可获得品位为49.64%,回收率为79.78%的硫粗精矿。  相似文献   

10.
姜波  李俊锋  张渊 《世界地质》2004,23(3):309-312
经对尾矿中绢云母试验研究,确定尾矿中回收绢云母的工艺采用先粗选后浮选的方法,同时加入捕收剂BK,抑制剂B—1和B—2,使绢云母的纯度达到98%,尾矿中绢云母产出率为6%。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业地质背景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农业的实际应用出发 ,就农业地质背景的概念、实际应用、归类、系统内容、资源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在此基础上将农业地质背景划分为成土地质背景和区域地质背景两大类 ,并对其系统内容作了归结 ,初步确立地貌背景、地质体背景、构造地质背景、地球化学背景以及水文地质背景等为区域农业地质背景的系统内容 ,并针对各系统的不同特点就其开发和应用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目的和侧重点等作了初步阐述或讨论 ,最后还就农业地质背景研究和工作方法、应用类型、资源价值和开发利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彭少麟  赵平  任海  郑凤英 《地学前缘》2002,9(1):217-226
在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对热量梯度驱动下自然植被生态系统连续带的生产力变化进行模拟 ,对反映植被组成结构特征的生活型谱的变化 ,以及在全球变化平均温度可能增加的情况下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在这一样带中 ,从南到北地带性植被有北热带季节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模拟在温度增加 1℃的情况下生产力的变化 ;由南部的北热带季节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增加约 1%到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增加约 5 %~ 6 %,显示出生产力增加强度随纬度增大具一定相关关系。植被的物种结构变化比生产力变化缓慢得多。对样带的森林植被的生活型谱进行分析 ,表明其存在着 8种主要的生活谱结构类型。在平均温度增加的情况下 ,不同生活型谱结构的生态系统分布呈现向北扩展位移的趋势。在农业生态系统的格局中 ,在平均温度增加的情况下 ,南亚热带水稻三熟将不会季节太紧而有可能进行大面积三造生产。中亚热带双季稻连作一年三熟受低温影响减少。北亚热带一年二熟季节上有保证。暖温带许多地方能有二造收成。温带和寒温带的生产面积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总  相似文献   

13.
王琳 《地下水》2014,(6):19-20
地下水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近年来随着地下水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它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还危害着人体健康。通过对辽宁省海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超采状况的研究分析,提出完善节水制度建设以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达到保护海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崔涛 《地下水》2010,32(5):56-58
通过对WRDMAP项目G2A案例研究两个示村基线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石羊河流域具有代表性区域农业投入与种植等综合现状,以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基础数据来探讨当地农业生产用水问题,为水资源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业节水与种植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滹沱河流域降水量对黄壁庄水库径流量及石津灌区引水量影响,及其对引水量利用效率及地下水开采量影响分析表明,降水量与水库径流量、引水量和弃水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与引水利用效率成负相关。渠灌区农业地下水开采受降水量影响不明显,多年地下水位在潜水强蒸发带区间波动;井灌区以开采地下水灌溉为主,并受到降水量的明显影响,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趋势。由此不同变化趋势,提出渠灌区适度开采浅层咸水与渠水混合灌溉,扩大渠灌面积,减少井灌区面积,对缓和井灌区地下水位下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奎  魏纲  徐日庆 《岩土力学》2010,31(5):1564-1568
为了研究预制桩施工时桩上浮规律,对温州某工程桩施工时桩上浮现象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通过检测发现,桩上浮与施工距离、施工顺序密切有关;桩日施工数量越多,桩终压值越高、桩周土质越硬,桩上浮越大;桩不同贯入长度引起的毗邻桩上浮量存在不同,而桩贯入速率对毗邻桩上浮速率影响不大;桩预钻孔、释放孔以及遮帘可以有效减少桩上浮。此外,文中还提出复压值与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土层特性、桩长度以及桩持力层有关,可根据地区经验取值。  相似文献   

17.
宋子德 《云南地质》2010,29(1):64-68
大营街-常里温泉区机井密布,开发过度,导致地下水位急速下降。直排废水危及人类生态及作物生长等环境地质问题,综合研究后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解决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举足轻重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破坏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9.
贵州都匀牛角塘氧化锌矿石的浮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刚 《贵州地质》2002,19(4):249-252
作者简述了都匀牛角塘氧化锌矿石的物质成分及其特性,介绍了浮选试验的工艺流程及指标,由于合理地解决了浮选顺序、氧化矿的硫化及矿泥的不良影响,分选效果较好。文中初步分析了以上几个主要工艺因素对选别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试验证明,施用沸石长效多元素复混肥可以抗旱、提高产量、改善生态环境,为发展我省绿色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将起到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我省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