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雪山矿段各地层岩性不同,其地表生长的植被种类不同且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分析认为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地层岩性风化后的土壤酸碱性不一,而不同植物喜好不同酸碱度的土壤,从而形成不同地层分布的植被种类不同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在沙河街组沉积期为北陡南缓的箕状断陷湖盆,凹陷内可进一步细分为陡坡带、缓坡带、洼陷带及中央背斜带。在沙河街组成岩演化过程中发育了多种类型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压溶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等。不同构造区带成岩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压实作用总体表现为早期压实影响较大,后期较小,但不同构造区带差异明显;胶结作用在不同构造区带碳酸盐胶结胶物含量不同。不同粘土矿物在不同构造区带含量及转化深度不同;溶蚀作用在不同构造区带发育深度不同,从而导致次生孔隙带发育深度均明显不同。不同构造区带成岩作用的差异性导致不同构造区带成岩相带类型、特征不同。详细研究这种差异性对于寻找岩性油气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迅 《地球学报》1988,10(1):33-47
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或同一构造形迹的不同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成矿地球化学条件,其形成的矿床和矿化类型也不同。换言之,成矿物质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决定了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它们表现出不同的集散、迁移和转化规律。 把结构面性质与地球化学现象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力学性质构造形迹所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区分不同的构造地球化学形迹。我们的工作步骤是:第一,鉴定构造地球化学形迹;第二,划分构造地球化学类型;第三,确定构造地球化学体系;第四,探讨构造体系控矿的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广义来说,城市始终在进行着功能、形态的迭代与更新。可以说,所有城市都在持续更新,但不同时期、不同城市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资源和要素基础不同,城市更新的施政重点也不同。不同城市城市更新的社会经济语境不同,城市更新的内涵、运营特质也有所不同。建于十多年前甚至于更早期的商业、百货、办公建筑,  相似文献   

5.
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滞后时间分析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政友 《水文》2011,31(2):42-45
利用地中蒸渗计多年资料,对不同岩性、不同埋深的蒸渗计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滞后时间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埋深、不同岩性的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滞后时间随着降水特性、前期含水量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时间段,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滞后时间与地下水埋深符合乘幂关系,并推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任峤 《西北地质》2009,42(1):95-104
通过对尚店油田的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分析,对比不同储层岩石类型和储层展布特征,分析了不同储层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以及不同储层在组成、结构、构造、四性、地震剖面上的不同反映,以及不同储层的成因和特点,指出岩石组构对油气采出的影响。由于储层成因的不同,引起岩石组构和微观特征的不同,这些不同在今后油田开发中尤其是老油田目前产量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应引起重视,可为今后油田实施开发措施和制定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莉琼  李浩  刘启东  张明 《地球学报》2009,30(3):404-412
陈堡油田是高邮凹陷东南部吴堡断阶带上的断块油田, 由陈2和陈3两个断块构成,其油气来源和运移路径一直存在多种推测。本文在分析吴堡断裂带断层形成特征, 以及陈堡油田的原油组成和成熟特征基础上, 明确了断层构造对陈堡油田烃源岩的演化、油气运移路径和成藏时期的控制作用。陈堡油田两断块上下层段原油成熟度不同是由于油气充注时期不同以及油气运移路径不同所致。刘五舍次洼烃源岩不同时期形成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吴堡断裂系统的分布以及不同时期断层的活动强度影响断层封闭性, 导致不同时期油气运移路径不同。不同成熟度的油气从刘五舍生烃中心通过与吴①断层相交的羽状小断层先后向吴①断层做“切入式”运移汇流到吴①断层面,再通过不同路径运移到陈堡油田不同储层中形成油气藏。陈堡地区不同断块的油气经历了“同源不同期、同期不同路”的运移过程。  相似文献   

8.
徐强  吴敏  宦长明 《江苏地质》2018,42(2):175-186
国内外相当多矿床产出的构造位置,特别是富矿体的产出位置处在不同走向,或不同性质与类型,或不同规模序次的构造交会部位。根据不同走向构造的规模大小、性质、序次及活动的先后顺序及其与岩浆活动的紧密程度,可划分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矿床。分析国内外不同构造交会部位的成矿实例,结合多年来的找矿实践,认为构造交会部位是成矿,甚至成富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表条件下土壤冻结、融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琦 《地下水》2009,31(4):27-29
土壤温度是土壤热状况的综合表征指标,以深耕休闲裸地作为对照,分析了不同地表条件下土壤的冻融过程。结果表明,土壤的冻融作用具有阶段性,不同冻融阶段,土壤具有不同的冻结、融化特点。不同地表处理条件土壤的冻结、融化特点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监测地下介质污染问题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地下介质不同污染模式的电性分布特征,给出了不同的地电模型。针对不同的地电模型,利用2.5维有限元正演模拟的方法计算出了不同监测装置形式下的异常分布特征,并给出了针对不同污染模式的最优监测装置形式和异常分析方法。同时模拟分析了对于不同污染程度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大量的钻井岩芯观察、地震剖面解释、测井资料分析,详细研究了东营组层序划分和特征,共划分出了两个长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的地层对比,各层序在不同地区发育程度不同是由于当时的古地理背景不同以及后期构造抬升剥蚀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分别建立了东西和南北向的层序地层格架模型,不同时期各中期旋回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2.
围压下构造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测量系统,对不同煤质及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围压增加构造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不同煤质和不同类型构造煤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煤的结构,气体压力,气体成分等因素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陆相断陷盆地相控油气特征及其基本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相是沉积地层内沉积物(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由宏观到微观分为4个层次,即构造相、沉积相、岩石相和岩石物理相.不同层次地质相的控油气作用具有不同形式的表现.研究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内不同的构造单元、不同的沉积相控制着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不同的构造单元和不同的沉积相的储油气层的临界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埋藏深度增大而...  相似文献   

14.
不同粒级土壤中镉铅汞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种不同质地的土壤样品分为3种不同的粒级:自然状态、砂粒和粉黏粒,分别研究了这3种不同土壤在3种不同粒级时对镉、铅、汞的吸附特点。结果表明,镉、铅在粉黏粒土壤中的吸附大于在自然土壤和砂粒土壤中的吸附,而汞却表现出相反的结果,其在砂粒土壤中的吸附远远大于在粉黏粒土壤和自然土壤中的吸附。3种不同质地的土壤对镉、铅、汞的吸附与分粒级土壤的吸附表现出了相似的吸附特性。同时,镉在3种不同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铅在3种不同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吸附符合Henry方程,而汞在3种不同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5.
典型地物后向散射特性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和C波段FM-CW制式陆基微波散射计测量了不同极化、不同入射角以及不同方位向和不同时间的典型地物后向散射系数,包括裸土、冻土、草地和玉米等。首先介绍了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根据不同的散射机制,将地物分为以面散射为主和以体散射为主两大类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各种地物在不同入射角、不同极化状态和不同时间的散射特性,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同时还结合相应的地物散射模型,定量研究了后向散射系数随地表参数的函数关系,反演得到了不同地物的地表参数,并对比实测数据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数据和实测不同岩土类型波谱测试数据,以实测不同土体反射光谱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对不同沉积环境、不同粒级组成的松散土体类型进行识别。研究发现,ASTER数据721波段组合能够有效识别不同土体类型,在凸显不同土体类别的效果最好;ASTER数据的平方根拉伸及标准分段拉伸对不同土体类型的区分效果最好;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主成分变换,发现遥感数据图像信息量得到有效集中,增强了图像的层次感,能够有效增强图像信息。  相似文献   

17.
对岩土工程概率取值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土工程中的许多规范,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概率取值,不同规范的概率取值对象、取值保证率不同,计算结果不同。探讨了岩土工程概率取值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岩土体为地质灾害的活动主体。地质灾害的孕育、发生和成灾等,都是岩土体的不同活动形式的反映。不同岩土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及水理性质,其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也不同。在进行灾害预测评价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岩土体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汤冰 《湖南地质》2010,(11):20-21
CORS可以理解为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自动地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GPS观测值。  相似文献   

20.
秦岭造山带属于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造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带复合组成,具复杂时空组合关系,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大陆造山带,故对其研究一直热度不减。本文从秦岭造山带中各种中酸性岩的Zr、Hf地球化学行为入手,通过对比不同时代、不同岩性中Zr、Hf的含量及Zr/Hf比值,分析Zr、Hf,在不同时代、不同SiO2含量的岩浆中的特性及演化规律,以此探讨秦岭造山带中岩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