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质与资源》2011,(4):309-309
<正>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组首次完成了规范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系列的建设工作.在自主开发的GeoMAG、GeoTOK、GeoPEX三大软件支撑下,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已完成全国30个省(区、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础地质图件编制及数据库建设,煤炭、铀、铁、铜、铝、铅、锌、金、钨、锑、稀土、钾、磷等13个矿种(组)的潜力评价成果图件编制及数据库建设,相关图件和数据库的全国汇总工作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积极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综合研究,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的要求和精神,国土资源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根据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山东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要求对提交的各预测矿种成果图件及对应的文档附件进行集成汇总。根据山东省实际,利用集成软件GeoPEX和数据库软件MS SQL Server ,对16种矿产的信息集成技术方法进行探讨。通过投影转换、图件导入、文档导入等模块,建成规范化的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信息集成数据库,以方便对成果进行管理、维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左群超 《地质通报》2015,34(12):2334-2351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2006—2013年)是目前中国最系统、最全面、最权威的一次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形成了大量创新性成果。通过研发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应用软件及关键方法技术,全程提供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使该项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全程信息数字化、预测处理GIS化、预测结果定量化、预测定位精准化、成果规范化与集成化,建立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研制、开发、应用与数据集成的方法技术体系。简要介绍该方法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同行交流,使之进一步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5.
郭庆银  蔡煜琦  朱鹏飞 《铀矿地质》2012,(6):327-329,334
以全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及资料为基础,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技术要求和思路制定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技术路线和操作流程,在规范铀矿资源潜力评价、确保成果的质量和规范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由熊盛青、范正国、张洪瑞等主编的《中国陆域航磁系列图(1∶5 000 000)及其说明书》,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磁测资料应用"项目系列丛书之一,是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继2004年《中国及其毗邻海域航空磁力ΔT异常图(1∶5 000 000)》出版的全国性图件以来的又一力作,已  相似文献   

7.
正由熊盛青、范正国、张洪瑞等主编的《中国陆域航磁系列图(1∶5 000 000)及其说明书》,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磁测资料应用"项目系列丛书之一,是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继2004年《中国及其毗邻海域航空磁力ΔT异常图(1∶5 000 000)》出版的全国性图件以来的又一力作,已由中国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系列图以截止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朱裕生 《中国地质》1999,(11):31-33,23
无论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还是“成矿预测”、“总量预测”、“成矿区划”,其目标、任务、采用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编制的图件都是相似的,都可纳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范畴。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以成矿地质理论为依据,应用有关技术方法,在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地区对潜在矿  相似文献   

9.
付锦  赵宁博  裴承凯  李新春 《铀矿地质》2012,(6):388-392,408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化探数据应用研究是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了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以下简称放射性水化)资料和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水系沉积物)完成了几十个预测工作区和上百个预测区的化探预测评价工作。本文介绍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化探数据应用研究的技术流程、数据处理、化探图件编制、地球化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和预测评价的内容。该成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技术,在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今后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水师 《中国煤炭地质》2011,(8):I0001-I0001
《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是国土资源部重大专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通过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摸清我国煤炭资源现状,运用新的地质理论,多种技术手段和多元地学信息集成研究方法,以聚煤规律和构造控煤作用研究为切入点,对我国煤炭资源潜力开展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11.
王登红 《地质学报》2019,93(6):1189-1209
自工业4.0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开始以来,关键矿产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2017年底,特朗普以总统令的方式要求美国对35种危机矿产实现"自给",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于关键矿产的关注度。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矿产资源的自给能力远不如美国,不但大宗矿产需要大量进口,锂铍铌钽等稀有金属的对外依存度也是居高不下,而中国社会对于这些"小矿种"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美国。因此,加强对关键矿产的调查研究与找矿勘查已经迫在眉睫。在当前形势下,为了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为了国民经济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出将9种稀有金属、17种稀土金属、8种稀散金属、6种稀贵金属、3种稀有气体矿产、12种关键黑色和有色金属矿产和8种非金属矿产及铀作为中国的关键矿产。这8个大类41个矿种(组)与美国的35个矿种(组)大致对应。自2011年以来,中国以稀有稀土稀散金属(三稀)矿产为重点开展了调查评价工作,在成矿理论、潜力评价、找矿突破、环境保护、物理选矿、找矿方法、分析测试、矿政管理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尤其是通过对四川甲基卡及可尔因等地的找矿工作,新增资源储量相当于10个大型锂辉石矿床,为川西大型锂矿资源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但是,我国铌钽铍等长期短缺的稀有金属仍然没有取得找矿突破,以往探明的资源往往品位低、难选冶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资源属于"呆矿";即便是以往具有优势的锡、锑、汞等有色金属也已经开始进口,湖南锡矿山等世界闻名的大型超大型矿床纷纷进入资源枯竭阶段,接替资源难以为继,需要高度重视。建议在加强已有矿山深部找矿的同时,不但要继续攻克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的难题,还要对非常规的、新类型的关键矿产资源(如沉积型锂矿)加强研究、勘查与开发利用的攻关,从关键矿产的关键应用方面寻找突破口,让关键矿产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关键矿产”尚无统一的定义,本文解释为“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必需的或者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的矿产,包括稀土、稀有金属和稀散金属以及铂族元素、稀有气体和小部分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用量一般不大(全球年需求量一般不超过20万t),但具有资源本身的稀缺性、空间分布的局域性和原材料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对于一个国家的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经济提升、国家安全、人类健康乃至于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包括新能源领域中所必需的锂以及将来可能取代锂的铷,医学领域中的镓,军事与民用领域都不可或缺的铀、锂、铍等。石油、煤、铁、铜等大宗矿产也具有战略性意义,但一般作为基础性矿产资源而不纳入战略性关键矿产。  相似文献   

13.
幕阜山西南缘黄柏山稀有金属伟晶岩密集区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幕阜山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集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与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一一大队在总结区域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的基础上,于2019年度在幕阜山西南缘黄柏山地区新发现稀有金属伟晶岩密集区一处。区内伟晶岩呈现出良好的铌钽锂成矿性,易于开采、分选及运输,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区域伟晶岩具较高的岩浆分异演化程度,且呈现出较为清晰的稀有金属矿化分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据矿床分布特点,将武平地区与晚侏罗世侵入岩有关的的钼矿(化)分为石英脉型钼多金属矿和云英岩型钼钨矿2种类型,并据成矿地质特征,结合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其控矿因素,提出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Odors occupy a leading position among air quality issues of growing concern. Odors can be emitted from different economic sectors, from industrial to agricultural, including waste treatment activities.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odor emissions, a standardized indicator has not still been defined to include odor impact into methodological tools such as Life Cycle Assessment. In this sense, some proposals can be found in current literature. Considering these approaches, the present work proposes the Odor Impact Potential, an indicator to be used in Life Cycle Assessment or in wast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benchmarking. A simple method is reported to calculate the Odor Impact Potential value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data: chemical analysis of odorants or olfactometric determinations. Data obtained in a previous work for an industrial scale anaerobic digestion plant have been used to present an example of application. Additional Odor Impact Potential calculations from other published data (thermal waste treatment plant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re also included. The aim of Odor Impact Potential is not to replace parameters such as odor emission rates, odor concentration, or odor emission factors but to use those values to calculate the odor-derived impact in Life Cycle Assessment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铁矿资源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5~2008年,笔者等先后开展了“我国大中型铁矿山资源潜力调查评估”和以大中型铁矿山为重点的“我国铁矿资源潜力数据库建设”项目工作。本文根据全国大中型铁矿相关资料和近年铁矿勘查成果,对我国铁矿资源的潜力和找矿空间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铁矿资源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科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驱动科学范式推动地球科学研究发生了变革。作为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现代矿床学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的流通和共享是发挥其资源价值的关键。文章介绍了中国“地质云”与全球矿产资源储量动态评估数据库、澳大利亚深部地球探测计划AuScope、美国矿产资源在线空间数据库、国际经济地质学家学会(SEG)Geofacets数据库、美国标准普尔公司SNL Metals&Mining数据库等国际主要矿床数据库的情况;同时,列举了应用大数据思维和人工智能方法在区域成矿规律、矿床成因机制、矿床类型判别、资源潜力评价、战略咨询等方面取得的若干重要进展。文章提出,未来在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平台下,整合全球海量矿床数据,建设开放、共享、统一的矿床大数据平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菱镁矿成矿规律及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菱镁矿是中国的优势矿种之一,具有资源量丰富、分布比较集中、成矿类型较单一、品质优良等特点。文章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菱镁矿的成矿规律,建立了全国菱镁矿的预测类型谱系,分析总结了沉积变质型菱镁矿、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风化淋滤型菱镁矿以及湖相沉积型菱镁矿的典型矿床特征,并分别建立了成矿模式。文章划分了7个菱镁矿的成矿区带,分别对各带的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斑岩型铜矿床品位一吨位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1997年全国矿产储量数据库”资料,对全国72个斑岩型铜矿床建立了品位模型、吨位模型以及吨一品位联合模型。模型类型包括频率直方图、累积频率分布图以及双对数坐标表示的理论分布模型。分别总结了该类型铜矿床的品位及吨位分布的典型数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onference on Resource Assessment Techniques of IGCP Project 98 in Loen, Norway, 1976, the importance of mineral and energy inventories is demonstrated by their long-term objectives which aim at the solution of problems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ineral and energy reserve and resource assessments, estimates of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supply analysis, future land-use planning, and national mineral policy. Prior to establishing a mineral and energy inventory it is essential to clearly define both th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objectives, because they control the scope of an inventory and determine the approach to and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data base. Only then can questions be answered as to the kind of data required, the advantages of regional-versus commodity-based inventories, the necessity of computer-processable data files, the availability of a user-oriented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usefulness of conducting a pilot project. Examples are given for simple and complex types of mineral and energy inventories. The “Mineral Deposit Inventory” of the Institute for Geo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Hannover,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serves mainly as an inform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 whereas the mineral inventory of “Project Manitoba”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forms the base for reserve and resource assessment as well as land-use planning of that province. For developing and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like, mineral and energy inventories are appropriate tools in planning new exploration activities and decisions on future national mineral policy. Used by the Regional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Centers of ESCAP and ECA, 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s in Asia and Africa, these tools could be of great advantage and mutual benefit t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those regions.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rrelation Program (IGCP) Project 98: “Standards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Resource Studies” held at Taita Hills, Kenya, November 8–15, 19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