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面临边界不规则、碎片化和绵延广等难题,而利用实景三维的真实、立体、时序化特性,可有效辅助边界内业校核分析和预标注等工作。本文以实景三维的尺度特征为研究视角,从数据采集精度、表达内容、覆盖范围3个方面,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对工作底图的尺度要求,分析了其与实景三维尺度特征的关系,并提出多尺度实景三维模型融合应用思路。以重庆市照母山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为例,分析了多源多尺度实景三维数据在不同环节的应用情况,有效提升了勘界定标工作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为持续进行红线监测监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淼  杨伯钢  杨旭东  崔亚君  陈娟 《北京测绘》2021,35(10):1235-1239
生态保护红线是一种新型区域生态管控制度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存在边界不规则、生产建设用地扣除偏差、精度和现势性不足等问题,基于遥感影像和GIS技术,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校核技术路线,制定了5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的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指标体系;提出了多源数据融合、三条控制线协调、红线边界优化、勘界定标、数据建库等数据管理和更新技术流程,并阐明生态保护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可为其他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校核、优化和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RS和GIS的山区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与保护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遥感(remote sensing,RS)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发展,对大区域生态环境的监测与生态服务功能快速评估技术日益成熟。提出生态保护效益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分割阈值情景下的生态保护效益系数,当得到最大生态保护效益系数时,划定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将方法应用于典型的山地区域四川省万源市,对其进行3项生态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快速评估,在归一化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分析生态保护效益系数,最后在最优生态保护效益系数的情况下划定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结果显示,研究区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面积为2 651. 99 km2,占总面积的65. 4%;其中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高于800 m,坡度范围为[15°,35°)的区域,管理部门应加大该区域的保护力度。该方法可为山地区县级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与生态红线划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北京市2015、2017及2019年三期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内地表覆盖空间变化特征,并在全局及局部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从空间上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修复显著、生态破坏显著区域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9年,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用地整体处于流出状态,且各类变化斑块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效应,15个区域为人类活动密集区,其中雾灵山及周边山区、松山及玉渡山保护区、南海子公园、密云水库、怀沙怀九河、泃河平谷段(西南段)等6个地区为生态破坏显著区域,建议对其加大监管力度;生态修复显著区域为京密引水渠密云段,其他8个区域均为人为破坏及修复活动共存区域。本文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设美丽北京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适用于全国其他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内地表覆盖变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边界处理是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生态保护红线从栅格形式的生态评估结果落实到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块上,也称为红线的“落图”过程,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要流程,也是红线精准落地和有效管控的必要条件。本文以沁河源区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基于地表覆盖、土地利用两种数据分别对生态功能极重要区红线进行落图。结果表明:两种数据均适用于红线边界处理,并且联合应用时处理结果更佳;沁河源区生态功能极重要区栅格面积为877.87 km2,联合应用两种数据处理后的红线矢量面积为877.7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51%;研究结果可为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态红线是指为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和维护的国土空间边界线。结合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确定生态红线区分类体系,建立了一套以地理国情数据为基础、基于多源数据的生态红线及监测方案。随后应用该方案,选取江苏阳澄湖重要湿地为监测区,提取该区域2005年以来生态红线覆盖现状,开展监测区统计分析与评价工作。研究表明,阳澄湖重要湿地自2005年以来随人工用地增长、自然景观持续下降,导致生态指数下降,且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应冻结生态红线保护区范围内人工用地开发活动,对自然地类加大保护力度,从而维护该区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精准落地、服务国土空间规划问题,该文基于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实践,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视角,提出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指标,分析了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校核前后边界规则程度、地表覆盖以及与自然保护区协调程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校核后边界复杂程度降低;房屋建筑区、构筑物、人工堆掘地、铁路与道路、种植土地均有所减少,荒漠与裸露地表基本没有变化,林草覆盖、水域明显增加;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分区面积都有所增加。在今后生态保护红线动态更新过程中要全面掌握空间规划需求,推进“多规合一”实施,实现全市“一张图”。  相似文献   

8.
生态功能红线作为生态保护红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起到关键作用。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需要以准确、客观的地表空间数据为依托。本文通过在试点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中的应用实践,探讨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具体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中的服务模式、技术流程以及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鄂州市生态环境矛盾和生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红线原理和目标,提出较为完整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及连续性,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安全。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灾害危险评价等3方面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展开生态适宜性分析。在GIS与RS支持下,创建了鄂州市网格空间属性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最终完成生态适宜性评价,将鄂州市划分为红线、黄线、蓝线、绿线等4个区域,同时,叠加整合已有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并将红线区划分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明确重点保护方向,确定生态红线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如何利用Excel表格快速计算物化探规则测网的设计点位,并将计算成果输出为全站仪或RTK数据。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高效、准确。  相似文献   

11.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的战略要求,为保证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精准落地,本文在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边界优化校核研究,在整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地形图数据、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林业小班数据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对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校核内容进行创新性的分级分类,提出了对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如何科学构建生态保护红线区监测体系并实现动态监测,是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落地"的关键性命题.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分布和管控要求等特点,构建了以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以及相关部门专题数据为主要驱动的海南生态保护红线动态监测指标体系,能支撑海南省自然资源管理和监测,持续服务于海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为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确立土地管理的数量红线、质量红线、生态红线;实施空间管控战略,推动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土地利用格局;划定城乡发展边界,推动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城乡发展格局;还应强化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维护权益、保护生态,形成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14.
生态红线区是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基于遥感技术建立生态红线区长时间动态监测与定量评价体系对区域生态系统演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1988-2017年8期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以遥感生态指数(RSEI)为评价指标,结合时序分析方法对南京市陆地生态红线区近30 a的生态环境时空格局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生态红线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振荡上升趋势,RSEI均值由1988年的0.611上升到2017年的0.696;但各类型的生态红线区增长速率与幅度各异,森林公园增长最快,生态公益林次之,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相对较慢,变化幅度较大的是森林公园与生态公益林,最小的是自然保护区。②生态红线区面积占比74.24%的区域呈现环境质量上升(改善)趋势,其中极显著增加、显著增加区域占比达到4.00%和3.86%;各类型生态红线区中环境改善面积占比最高的是自然保护区,达到93.65%;森林公园变化的显著性水平最高,有4.48%的区域表现为极显著增加,4.12%的区域表现为显著增加,自然保护区变化最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与空间管理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安全格局的定义、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现状、生态安全格局优化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目前及未来生态保护用地面积比例,并提出了国土生态安全的空间管制策略,主要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域根据主导生态功能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新增生态保护用地以实现生态功能的落地,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统筹各类自然保护地。研究成果可为保障我国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对AutoCAD的二次开发,实现了道路红线抹角拓宽的自动化计算,提高了建设用地钉桩测量中内业计算的效率。文章中对道路红线抹角拓宽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介绍了其程序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划分生态红线区地类以及对各地类的特征进行深入探索,试图从微观角度探讨生态红线本质的含义,为生态红线的具体划定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依据。本文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区域地貌单元特征,提出了生态红线区地类,并将其具体划分为生态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公共绿地五大地类。生态红线区地类的划分对今后生态红线的划定具有实践意义,可作为划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有多大的锅摊多大的饼.各地应立足省情和资源禀赋条件,以节约集约用地倒逼经济转型发展.”7月10日上午,在部机关召开的部分国土资源厅(局)长中央党校学习情况汇报座谈会上,姜大明部长如此强调.他指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充电和加油,有利于大家更加深刻理解和贯彻党中央的要求,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党的十八大作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国土资源管理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他强调,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近期,要依据二调成果数据,适时调整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规划规模等,有序推进“三线”划定,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有多大的锅摊多大的饼,各地应立足省情和资源禀赋条件,以节约集约用地倒逼经济转型发展.相关内容敬请读者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河口近岸海域生态敏感红线的划定、落地与制度建设等值得深入思考与分析。通过总结分析相关研究,本研究建议在河口近岸海域划定生态敏感红线时,应合理选取水质、沉积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可以代表区域生态敏感性的指标因子构建区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GIS、RS等技术实现敏感红线的最终划定。在生态敏感红线落地时应考虑整合多源数据集,建立专属GIS数据库,弥补监测空白、完善监控系统,制定陆源关键污染指标控制等内容。在建设生态敏感红线管控制度方面应包括生态恢复法律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公共参与制度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控制基标在地铁建设中的作用和测设步骤,总结了铺轨基标归化改正计算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计算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同时在VB6.0环境下编程,实现了归化改正点位的自动判定以及改正值的自动计算,介绍了编程原理,并提供了流程图及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