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期检查建筑物主体的稳定性,了解变形,及时预报预测,消除安全隐患,尽可能减少损失是变形监测的主要任务。以一在建高端购物中心为例,阐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具体实施过程,分析沉降观测的数据,判断沉降速率,并探讨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从而进行建筑物沉降稳定性判断。  相似文献   

2.
选用拓展双曲线法、三点法和指数曲线法三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预测方法,以VC++为开发工具,通过MFC编程实现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的预测。并以新建哈尔滨西客运站工程Ⅱ标段DK919+950观测断面为实例,通过对实测工程数据的拟合得出了该断面的最优预测方法,为高标准铁路路基的沉降预测和铺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洁  郑伟  刘诚  唐世浩 《遥感学报》2021,25(10):2095-2102
随着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射,高频次和高时效的观测特性对于火点探测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基于Himawari-8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高频次观测特点,提出有利于火情初期火点判识的时序探测方法。与传统的极轨气象卫星遥感火情监测采用的上下文法不同,时序探测法判识火点的方法依据为探测像元亮温在观测时间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无云及无异常热源条件下,相邻时次中红外亮温差异较小,当前后时次亮温差达到3K时,可判识出火点,而上下文法的阈值均在6 K以上,时序法的火点判识阈值较上下文法明显降低,探测相应的亚像元火点面积减小一倍以上,从而提高了火情判识的灵敏度,实现火点早期发现。本文介绍了时序法火点判识方法,并以黑龙江桦川县的星地同步观测实验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时序法较上下文法在初发火点探测灵敏度方面有明显优势,时序法和上下文法的结合可提高气象卫星对火情发展过程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高速铁路沉降小量级、大波动的数据特点,针对路基的沉降结合实例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沉降预测方法,为今后高速铁路路基的沉降预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桥隧沉降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铁路线下桥梁、隧道结构不同,导致沉降规律差别很大,须分别进行研究。根据高速铁路桥隧沉降小量级、大波动的数据特点,对各种沉降预测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实例,探索出与桥隧沉降相适应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预测方法,为今后高速铁路桥隧的沉降预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FY-2C积雪判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三妹  闫华  刘诚 《遥感学报》2007,11(3):406-413
介绍了利用FY-2C资料进行积雪判识的原理,在阈值法基础上的辅助因子函数积雪判识方法以及相应的FY-2C积雪判识结果精度验证分析等。一般较为常用的卫星遥感积雪判识方法为简单阈值法,由于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很难客观反映下垫面条件差异对阈值选取的影响。以阈值法为基础,将所使用的主要变量以函数形式表达,以海拔高度、地理位置、季节、土地覆盖类型等作为阈值函数的变量,通过大量采样建立起多种阈值函数,从而实现随时空特点变化的阈值实时计算。该方法用于FY-2C积雪判识,较好地解决了FY-2C全圆盘范围内广大区域不同下垫面类型下的实时积雪监测。通过与NOAA-17人机交互积雪判识结果对比分析,该方法的积雪判识精度可达85%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高铁线路的平顺性,需对运营期高速铁路重点变形地段进行周期性沉降监测。高速铁路重点地段沉降监测具有监测点数量多、数据量大、周期性、长期性监测等特点。针对以上特点,本文利用C#语言调用Spire.XLS组件生成重点地段沉降监测数据纵断面沉降曲线图及上下行沉降趋势合成图等,对多期观测成果可视化输出。最后结合某高速铁路重点地段沉降监测数据实例,直观地展示了重点地段沉降变形量及变形趋势,为后期沉降数据分析及设备管理单位维修、养护线路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跨度钢制网架结构广泛应用于大型封闭场馆屋顶的建设中,为了解网架在施工的不同阶段和在使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的沉降变形情况,分析其安全稳定性,并及时加以维护,需要进行必要的定期沉降变形观测,但大跨度网架的搭建都比较高,与地面联系的通道一般只有梯子,水准仪及水准尺无法在其上面安放,由于其空间的特殊性,很难进行精密水准测量,本文提出一种观测方法解决该问题,即利用测角精度2"以内的全站仪通过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对网架进行沉降观测,并在实际工程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时对精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可以满足相关变形测量规范和网架设计方的要求。在该工程中作者运用了两个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研发的软件,给数据处理带来了便捷和准确,高程基准点的二等水准测量使用了"PLS软件"记录和严密平差,沉降变形数据使用了"BXZS软件"处理,计算单次和累计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并自动绘制"沉降量-时间"曲线图,直观地反映出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是分析沉降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某高速铁路北京至济南段地处华北平原,沿线经过的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对穿越不同地面沉降速率区段的高速铁路工程,沉降观测得到的桥墩沉降量是工程沉降与区域沉降的综合体现。由于地面沉降速率在空间上是不均匀的,本文对区分工程沉降和区域沉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沉降观测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多源卫星遥感数据源能为现场扑火指挥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空间信息。根据火点在中红外波段辐射率和亮温急剧增大的特点,利用10个时次的国内外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包括首次利用了NPP卫星数据),针对2016年3月18—19日发生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草原火灾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并采用高分数据提取了灾后过火面积。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卫星火点判识方法及阈值设定同样适用于青海高寒草地春季的火情监测;快速判识阈值的确定,可为日常火情实时监测业务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铁路桥梁架梁后许多沉降变形点沉降量级较小,变形曲线呈现"小量级,大波动"特点,观测数据中可能存在大量的随机噪声,对沉降变形分析产生干扰,影响预测结果的可信度,本文将Kalman滤波引入到高速铁路桥梁变形分析数据预处理中,建立基于Kalman滤波的动态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应用实例分析表明,基于Kalman滤波的动态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有所改善,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以某煤矿工作面内某点的沉降观测数据为依据,分别选取累计变形量、单次变形量以及日变形速率为建模元素获取建模序列,用c#对该点建立均值GM(1,1)模型,得到3种不同建模序列的沉降预测值.对比分析发现,单次变形量以及变形速率序列对建模数据预测优于累计变形量序列.而且若等周期观测,变形速率与单次变形量预测效果相同;非等周期观...  相似文献   

13.
介绍高速铁路桥梁沉降变形的规律及沉降预测的判定标准,结合某高速铁路桥梁沉降观测资料,分别用规范双曲线法、修正双曲线法、三点法、Asaoka法和GM(1,1)法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比较预测沉降量与实测沉降量的残差并计算各模型的曲线回归相关系数,对比得出适用于高速铁路桥梁沉降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多期桥梁沉降变形监测数据预处理、观测数据粗差剔除方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代表性沉降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大桥沉降形变进行预测的方法,并在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沉降变形监测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论可为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预测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利用MTSAT-2静止气象卫星数据开展了中国区域的雪盖监测研究,结合MODIS雪盖产品及站点雪深观测数据对判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首先,根据MTSAT-2静止气象卫星数据特点,进行角度效应校正及多时相数据合成,以减少云对图像的影响;其次,根据多个雪盖判识因子建立中国区域雪盖判识算法;最后,对比分析2011年1月份MTSAT-2和MODIS雪盖判识结果,并使用站点观测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研究表明:(1)MTSAT-2雪盖判识受云影响比例约30%,MODIS雪盖产品受云影响比例约60%,MTSAT-2去云效果明显。(2)无云情况下,MTSAT-2雪盖判识和MODIS雪盖产品判识精度均高于92%;有云覆盖时,MTSAT-2判识精度约65%,优于MODIS雪盖产品35%的判识精度。(3)MTSAT-2静止气象卫星在保持高积雪判识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更有效减少云对雪盖判识影响,实时获取更多地表真实信息。该研究对中国区域雪盖信息准确监测、气候变化研究以及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建筑物变形监测手段的多样化,本文通过两种精密电子仪器在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对比分析出所测建筑物最大沉降量为1.93mm,观测期间平均沉降速率0.003mm/d,最大变形值为0.23m。与传统方法对比说明了这两种监测方法应用在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稳定可靠、精度高、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天津市全市域沉降监测一、二等水准数据的特点,基于FME搭建了一套水准数据检查、异常探测、分析的模板,解决了水准测量因外业数据量大、繁杂,以及对比检查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基于FME开发了水准数据自动提取、数据标准化模板,快速高效地为平差计算提供了标准数据;基于平差输出文件提取了闭合环并计算了环闭合差是否超限;基于FME搭建了任意两期沉降格网自动生成、沉降异常点探测、沉降等值线、沉降速率等值线自动生成模板等应用,提高了沉降计算、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根据国家高速铁路规划的部署,在杭州至南京之间修建时速为350 km/h的客运专线。由于高速铁路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沉降观测。二、沉降观测的目的和内容沉降观测是高速铁路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通过沉降观测,可以监测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的沉降定位情况,不但可以为今后的无砟轨道铺设提供参考数据,确保准确性,而且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营。二十四局南昌建设公司标段起于DK220+914.285,终于DK238+488。线路长约17.6 km。整个标段几乎全部为桥,只有一小段路基。沉降观测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通过布设形变监测控制网,按照相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工程建设的整个周期都需要通过变形监测来掌握变形体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工程的安全性。监测网的稳定性分析是变形监测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基准点是监测网的起算依据,若使用错误的基准会导致整个监测网数据不可靠。针对沉降监测采用不同稳定点作为起算基准导致观测点数据失真的情况及传统沉降监测网稳定性分析方法迭代次数多、解算效率低的现状,探讨了沉降监测网基准点稳定性整体评价与逐点检验方法,提出了稳定基准点自动搜索方法,并以MATLAB为开发环境设计了稳定基准点自动搜索的程序算法,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自动搜索方法的高效率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焦广彦  王涛 《北京测绘》2015,(5):102-105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的工作重点是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进行沉降观测的时候要保证水准基点的稳定。为了保证建筑物在沉降过程中变形观测成果的正确性、连续性、可比性,结合工程实例利用平均间隙法及F分布整体检验法对沉降监测基准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有一些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