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小行星     
1.在组成理论天文学的各种问题中,小行星运动的研究占了很大的地位。小行星是在两个世纪分界的时候发现的(1801),在那时,牛顿提出的基本问题——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解释太阳系内天体运动的一切特点,已经差不多被18世纪的伟大数学家们的劳动完成了,古典天体力学的基本输廓,已被拉普拉斯建立起来。小行星的发现,由于它们的运动同太阳系其他成员有很大的区别,给天体力学的发展提出了完全新的问题,而且是一种新的刺激物。  相似文献   

2.
1、牛顿利用开普勒三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伽里略逝世的那一年(1642年)牛顿出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的一个农民家庭。1661年,牛顿18岁时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这里遇见了讲授自然科学知识的数学教授巴罗,在他的引导下牛顿步入了科学的大门。在此期间,牛顿阅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尔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里略的《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以及胡克的《显微图》等书籍,基本上掌握了当时的数学物理知识。1665年初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6月剑桥因瘟疫流行而停课,牛顿因此回家乡住了二年多时间。从1665~1666年的两年时间里,宁静的生活使牛顿对在剑桥所研究的问题有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在这里他孕育成  相似文献   

3.
“恒星天文学之父”李良牛顿逝世之后,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及他发现的“经典物理”定律征服了太阳系,即人们知晓了行星、卫星,管星几乎完全服从牛顿的运动定律。后来的许多年名天文学家们期望能“测量全部天空”,查明宇宙总体细构。在此时代背景下,终于出现了一位杰出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天体力学范畴除包含经典天体力学外,还包括天文动力学和星系动力学(其中不用统计力学)。现代天体力学的研究课题可归纳为三类:①具体天体的运动理论,其中的天体包括经典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月球,天然卫星,大行星,小行星和彗星,还有人体天体,双星,聚星和星系;②天体力学在地学和空间科学中的应用以及天体力学与其他学科或天文学分支的边缘领域中的课题;③天体力学的基础理论课题。 最后提出,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天体力学与其他学科或天文学分支的边缘领域,以及三体问题的定性和分析理论,有可能在近期内获得较快进展。  相似文献   

5.
广义相对论是继牛顿万有引力理论后,在强引力场、强动态时空区域更精准的引力理论,大量的天文观测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在逻辑体系上不相容,广义相对论还存在时空奇点的理论问题,宇宙学中还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引力本质问题等.在使用Yunes等人提出的Einstein-aether理论修改引力波模板的基...  相似文献   

6.
二阶后牛顿光线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衍香  须重明 《天文学报》2003,44(4):382-389
近来相继提出一系列的空间天体测量计划,要求考虑在多参考系中二阶后牛顿部分对光线传播的贡献,也就是说,必须讨论在最近完成的扩展的DSX体系下的二阶后牛顿(2PN)光线方程.DSX体系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用来讨论对N个任意形状和组成、自转可变形物体的一套完整的一阶后牛顿(1PN)天体力学理论.在此建议采用迭代的方法来推导2PN光线方程.从度规和Christoffel记号出发推导太阳系中的2PN光线方程.当忽略掉更高阶的项时,2PN光线方程将回到在很多教科书中广泛出现的1PN光线方程.利用这套方程就可以计算太阳系的光线传播.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文学会天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1月1-5日在浙江省温州瑞安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和测绘系统的全国各地15个单位的37名代表。该会议得到瑞安市府和科委的大力支持和赞助。瑞安市副市长周正野、科委主任吴承宽同志出席了会议开幕式。这次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包括22届IAU大会介绍、学术报告和中国天体力学的发展方向专题讨论三方面内容。参加22届IAU大会的代表黄天衣向大家介绍了22届大会的概况,特别是与天体力学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研究热点和组织…  相似文献   

8.
首先引入“天体力学(Celestla]mechanics)”这一术语的是法国著名数学家、天文巨匠拉普拉斯。他的全名为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marquisdeLaplace),因研究太阳系稳定性的动力学问题而被誉为法国的牛顿和天体力学之父。他和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格朗日以及勒让德(Adrien—MarieLegendre)并称为“三L”。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经过一定过程,不仅在于新事物有着诸多不完善,不能彻底否定旧事物,旧事物中也存在很多比较合理的成分,而且旧事物已经深入人心,要将人们观念中旧的部分转变为新的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日心说代替地心说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这个过程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公元1543年,科学巨人哥白尼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天文学革命的开端。在这部巨著中,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地球作为一颗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宇宙体系,批判了古代天文学以地球为中心、太阳绕地旋转的地心说。在随后的一百五十多年里,伽利略的观测发现、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逐步证实了  相似文献   

10.
标量张量理论是目前为止最成功的相对论性引力理论之一,经受住了已有实验和观测的检验.随着实验和观测精度的提高,理论将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为此将该理论的可观测效应计算到二阶后牛顿近似非常必要.标量张量理论的二阶后牛顿近似结果已经由Xie等人给出.为得到有质量粒子在弱引力场中的偏转情况,利用二阶后闵可夫斯基近似下的度规解得到了粒子的测地线方程,并通过迭代的方法求得在非束缚条件下,粒子在弱引力场中的轨迹的解析解.进一步利用此结果计算了粒子在弱引力场中的偏转角(与光线的偏转角不同)并与前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太阳风最早的实验观测来自于对彗星彗尾的观测。在1943年,霍夫迈斯特(Hoffmeister)发现离子彗尾的方向与彗核和太阳连线方向(径向)有一个系统的且通常小于5度的偏离,起初天文学家们试图用太阳光的光压来解释这一偏离,但光压太弱,不足以造成这么大的偏差。另一个早期使人们费解的现象是在一些彗星中观测到的所谓“断尾事件”,即在彗星的彗尾中有时会观测到彗尾有很明显的不连续性(见图1)。为了解释霍夫迈斯特的发现,德国天体物理学家比尔曼(Biermann)于1951年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在2000年的决议上以两个互相等价的相对论N体多参考系理论——Brumberg-Kopeikin体系和Damour-Soffel-Xu体系为基础,构造了严格且自洽的一阶后牛顿(1PN)的局部参考系和全局参考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坐标变换规则。回顾了IAU2000决议关于参考系理论的核心内容,并指出该参考系理论的主要优点和理论不足。结合决议发表前后国际上对相对论参考系理论的一系列扩展研究,详细总结了在二阶后牛顿推广、参数后牛顿化以及太阳系非孤立引力系统等方面对参考系理论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未来的理论研究发展以及对实际天体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李良在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定律发现之后,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问题自然地摆在人们面前:行星为什么会这样运动呢?换句话说,是什么力量驱使行星绕太阳万古奔波呢?当时开普勒曾指出,太阳发出具有磁性的发散物,这种发散物以切线方向的力将绕日旋转的行星...  相似文献   

14.
MOND理论和暗物质模型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杨  赵文  韩金林 《天文学报》2003,44(4):375-381
从理论上探讨在地球引力系统内,修正动力学的引力理论以及暗物质模型的预言.着重研究修正动力学(MOND)的引力理论中一些常用的模型,对其中一个最简单模型,给出了球对称情况下引力势的一般表达式,计算了地球引力场中这些模型预言的卫星角速度,发现不同模型给出的角速度是不相同的,并且将这些值分别与牛顿理论的角速度值相比较.虽然这些模型的角速度与牛顿理论角速度的差异都很小,但简单模型的差异更大一些.对于月球作为卫星的情况,目前的技术有可能对这个角速度差进行实际观测.最后估算暗物质模型中月球绕地球运动角速度所受到的影响,证明它远远小于MOND理论的效应.由此对这个角速度差的观测,就构成检验MOND理论与暗物质模型的一个判据.  相似文献   

15.
一些作者提出Her X-1的35天开关周期是由中子星的自由进动引起的。对这个模型我们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将理论结果和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 (1)Hcr X-1的35天周期的光变曲线的理论值与观测(Jones & Forman,1976)不符。 (2)在这个模型中脉冲宽度和强度随35天周期有很大的变化(见图4和图5),也与观测不符(如Gruber等人1980年的观测)。 (3)Parmar等人(1985)报道他们没有发现预期的Her X-1的X射线辐射35天周期的变化,这也同中子星自由进动的模型不一致。 Pravdo等(1977)建议观测到的X射线脉冲是由产生于中子星表面附近的、对称的辐射束经汤姆逊散射而形成。我们用强磁场中的汤姆逊散射理论所作的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与观测相符。  相似文献   

16.
学术活动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天体力学前沿课题研讨会”经南京大学天文系、江苏省天文学会积极筹备,于1988年5月24日至27日在浙江省建德县召开。来自科学院和高校等8个单位的代表21名。他们都是活跃在我国天体力学各领域的专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7.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在1991年和2000年分别通过了关于相对论天文参考系的重要决议。特别是2000年的决议,以两个互相等价的相对论N体多参考系理论:Brumberg-Kopeikin体系和Damour-Soffel-Xu体系为基础,构造了严格且自洽的一阶后牛顿(1PN)的局部参考系和全局参考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坐标变换规则。IAU2000决议发表后的10多年里,已经开始应用在一些高精度的天体测量数据处理模型中,但是其工程化应用还没有得到广泛实现,特别是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天文观测或者空间探测计划中。因此有必要对IAU的相对论天文参考系理论做一个系统的解读。首先介绍了IAU在1991年给出的一个简单的相对论参考系决议;随后在第3章和第4章详细讨论了Brumberg-Kopeikin理论和Damour-Soffel-Xu体系;接着,详细给出了IAU2000年大会关于相对论参考系的决议内容;最后,讨论了IAU2000决议的工程化应用、近10多年来的理论发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江苏省天文学会于1989年8月1—6日在浙江嵊泗联合举办了“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和大地测量中的相对论问题”(Relativity in Astrometry,Celestial Mechanics and Geodesy)研讨会。来自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大地测量和天体物理领域的专家3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相对论时空观,相对论参考系和相对论天体力学三个专题作了系统综述和讨论,并结合科研工作进展就VLBI,激光测距在测地工作中应用所需考虑的相  相似文献   

19.
邓雪梅 《天文学报》2011,(5):445-44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今的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已经能够近距离探测太阳系内的一些天体,精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例如,激光测月(LLR)的精度已经达到了3 mm,正在向1 mm迈进;激光测卫(SLR),如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LAGEOS)的测轨精度已经达到了0.5 mas;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的精度已经好于0.1 mas;对于未来的两个空间探测计划,全天天体测量干涉仪(GAIA)和空间干涉测量任务(SIM)都有望达到μas的精度.面对当前和未来如此高的精度要求,一方面已经认识到牛顿力学体系已经无法适用于高精度的天  相似文献   

20.
5.科学史上最著名的传说之一是关于牛顿的:苹果落在他头上使他悟出了:使物体落向地面的力与使月球环绕地球以及行星环绕太阳的力是相同的。他将这一认识用众所周知的万有引力定律确定下来。此定律描述了两物体间的重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以及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比例。见等式:F_G=G Mm/R~2其中 G 称为万有引力常数。在地球表面各地,引力通常是不同的,这是由地球半径的微小不同引起的。地球自转也会产生某些影响,但这与半径的影响相比就要小得多了。简而言之,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其表达式如下:g=GM_T/R_T~2这里 M_T 为地球质量,R_T 为其平均半径。我们在举起物体时能“感觉”到它的重量,这是由于我们正在施加一个与引力反向的力。下面有两个问题。下图中的球代表地球,四个人位于地球表面,分别处于北极(A)、南极(C)、巴西(B)和新几内亚(D)。他们每人手持一石块并将同时松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