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印度洋之旅     
我们的大洋航行船舶在大洋上航行,虽然每天有事可做,但总起来说大洋航行是枯燥的。你想,一艘船在大洋里孤零零地航行,四处远眺,海天相连,什么都没有,而且几天、十几天都是这样周而复始的单调。大洋航行生活工作也有陆地生活所不能体味的地方,那就是我们每天享受的大洋赋予我们的新鲜纯净、带有海洋味道的潮湿的陆地鲜有的舒适新鲜空气;还有一种景象也是令人感到新奇,有时能看到成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为对付盟军发明了一种音响水雷。在这种水雷上装有音响接收器,一旦声波振荡强度达到指令值,就会自行爆炸。由于所有的舰船航行时,推进器都会发出声响,只要船只靠近水雷,水雷就会立即爆炸。希特勒下令将这种水雷布设到大西洋某海域,据说盟军的运输船和潜水艇经常要从那里经过。布雷船队趁着黑夜悄然出航,他们来到指定的海域布  相似文献   

3.
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E1 Ni(?)o时期,世界各大洋东边界流区也大幅度增暖,而各大洋赤道西部海域和副热带高压中心区域的海温下降。这种现象发生在强火山活动影响开始减弱,赤道槽南移填塞以后。  相似文献   

4.
李津军 《海洋世界》2001,(5):34-34,3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为对付盟军发明了一种音响水雷。在这种水雷上装有音响接收器,一旦声波振荡强度达到指令值,就会自行爆炸。由于所有的舰船航行时,推进器都会发出声响,只要船只靠近水雷,水雷就会立即爆炸。希特勒下令将这种水雷布设到大西洋某海域,据说盟军的运输船和潜水艇经常要从那里经过。布雷船队趁着黑夜悄然出航,他们来到指定的海域布下水雷后,便躲在附近一座小岛上观察,以为完全可以看到好戏了,盟军舰船和潜艇准会钻进雷阵,被炸得肚皮开花。  相似文献   

5.
姬渊  付春龙  毛丽  严然  汤钟 《海洋测绘》2021,41(1):75-78
为解决单景遥感图像上航行船只航向的自动提取问题,研究了船只尾迹遥感特征和基于尾迹遥感特征的提取方法.对海上航行船只尾迹的形态特征和统计特征研究表明,湍流尾迹在遥感图像上出现概率高且特征稳定,其图像表现以条带状特征为主.考虑到湍流尾迹的线性特性,采用Randon变换算法进行了可以表征航向的尾迹提取.通过对10幅尾迹图像提...  相似文献   

6.
尚可 《海洋世界》2013,(7):20-21
如今在茫茫大洋上航行的船只主要依靠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确定所处的方位,也就是当地的经纬度。而在太空时代到来之前,众多航海家驰骋四海时所依赖的设备,除了罗盘之外就是六分仪了。顾名思义,六分仪的主体就是一个扇形框架,扇形的弧度是60°,也就是圆周的1/6。主要部件由一块固定的半反射玻璃(地平镜)、一块可活动的镜子(指标镜)、望远镜以及活动臂组成。它可以精确测定天体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从而推算出地理坐标。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海洋中的水是咸的。因此,凡在海洋中航行或捕鱼的船只,都必须带足淡水,否则,人的饮用水就会发生困难。现在,有些船只上有了海水淡化设备,可以将咸的海水转化为甘甜的淡水,但对大多数船只来说,这些还是奢  相似文献   

8.
大洋环流对大气及海洋本身的状况有着巨大的影响.就西太平洋而言,起源于热带区域的南北赤道流,在大洋的西边界形成强化的西边界流,并带着巨大的热量和水汽输送给亚热带的海洋和大气,影响着它们的热动力状况;强大的西向流使海水在西边界堆积,从而导致横贯大洋的逆流和赤道潜流.而东向流又将西部的暖水带往大洋东部,使  相似文献   

9.
依托中国“大洋一号”第20和第21调查航次,分析测定了东、西赤道太平洋4个站位的颗粒态生物硅浓度及其粒级结构。结果显示赤道太平洋采样站各层位颗粒态生物硅(PBSi)总浓度分布范围为5~65 nmol/dm3,东赤道太平洋的调查站位颗粒态生物硅的总浓度平均值达46 nmol/dm3,是西赤道太平洋的近3倍。PBSi的粒径结果显示在东赤道太平洋调查站位0.8~20 μm粒径颗粒是PBSi的主要来源,其平均贡献率高达64%;而在西赤道太平洋2种粒径的生物硅贡献率相当。营养盐分布对PBSi的浓度及粒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硅质泵”的组成结构,是控制大洋生物泵运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确掌握大洋上的波浪状况,对于船舶的安全、经济航行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到目前为止,作为获取大洋上波浪情报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海洋船舶测报,其状况仍然是航行在世界各大洋上的船舶驾驶员以目视观测为主而得到的波浪数据,这种目测数据的精确度因人而异,很难被认为是一种正确的数据而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为了获取正确的大洋波浪观测数据,人们进行了多种尝试。例如,利用人造卫星遥感观测波浪,作为船用的波浪观测仪器已经投入实用的有 Ducker 式波高计,此波高计的原理是通过测定航舱水压的变化换算而得到波高,必须在停航状态下才能进行观测,所以难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赤道β平面近似下的线性化正压扰动方程组,引入约化重力加速度后,得到了赤道驻波异常的解析解,给出了此解的计算结果,并与实际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流场异常复EOF分析的模态做了比较,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赤道驻波异常的模态1,其流场异常在整个大洋为半波,呈一致的纬向流;流场异常在热带大洋中部最大,并向赤道南北两侧迅速衰减,...  相似文献   

12.
黑潮——一支世界著名的大洋強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世界大洋的海流图,在北太平洋赤道与付热带区域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顺时针转动的环流系统映入我们的眼帘。这就是由北赤道流-黑潮-黑潮延续体-北太平洋流-加利福尼亚流共同组成的付热带环流。黑潮位于大洋的西部边界,它以流幅窄、流速强、厚度大著称,成为这个大环流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黑潮是与大西洋中的湾流齐名的世界大洋两大强流。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大海中的沉船、礁石、点滩、特殊深度、各种废弃桩柱、沉雷、沉弹、垃圾堆积物等海底突起物,都是威胁舰船航行安全的障碍物。其中,那些在海图上注有“疑存”、“疑位”、“概位”等不明性质的障碍物,对舰船的活动影响更大。因此,探清海区内的各处航行障碍物,详细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图形处理开发软件包(MGS)显示各种形式的地图数据,并在底图上标绘出海上井架及障碍物符号;可以查询海上井架平台、渔礁障碍物精确的位置信息、属性信息和概率分布,可为舰船航行、布雷和登陆等任务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浅滩、礁石和渔船等复杂环境下可疑船只目标运动跟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动态窗口法的无人船目标跟踪运动规划方法。首先,根据目标船只的状态和障碍物位置,自适应选择目标跟踪制导律,同时采用最近会遇点方法优化采样空间。然后,将航行危险度评价因子加入动态窗口法目标函数,以此评估碰撞危险度。最后,对有限时域内的推演轨迹...  相似文献   

16.
船舶监控系统中实现了船只航迹线的动态绘制,发过程中涉及到偏转角度算法和距离插值两个核心算法,视化表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能够根据船只航行方向动态显示航行轨迹,程序开系统开发实践表明,这两个算法的合理应用在航迹线可  相似文献   

17.
张峰  李四海  刘金 《海洋测绘》2008,28(3):68-71
在船舶监控系统中应用3S技术,实现了船只航迹线的动态绘制,系统能够根据船只航行方向动态显示航行轨迹,程序开发过程中涉及到偏转角度算法和距离插值两个核心算法。实践表明,这两个算法的合理应用,在航迹线可视化表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陈广喜 《海洋世界》2007,(10):48-49
2001年12月,在我国东海海域专属经济区内发生了日本海上警卫队舰船追击并用炮击沉一艘可疑船只的事件,轰动了国际社会。2002年4月,日本政府竟不顾国际舆论的谴责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海图现势性是指海图对陆地、海洋地貌和航海要素的客观反映程度,是海图生命力的体现,海图上反映的越是接近当前客观实际,其现势性就越高,反之越差。海图是舰船航行的眼睛,能否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海洋和陆地航海要素变化的信息反映到海图上,直接关系到舰船航行的安全,也关系到海图的生命力和出版单位的信誉、荣辱、兴衰。  相似文献   

20.
吴德星 《海洋学报》1995,17(3):9-17
多年现场观测揭示,在大洋深层许多区域存在出人意料的高能区,诸如在赤道1000~3000m深度间存在着东西流向随深度交替变化的急流,本文提出连系不同密度水体输运的局部浮力振荡所产生的波动以及关连的能量辐射和沿赤道产生的局部能量辐聚是形成赤道深层急流的主要动力机制.本文结果还揭示,铅垂向湍粘系数和湍扩散系数的大小与赤道深层急流的结构和强度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对应大的铅垂向湍粘系数和湍扩散系数,急流强度减弱且其纬向相干尺度和铅垂尺度增大.另外不同周期的浮力振荡产生不同结构和强度的急流.振荡周期越长,急流的核心位置离东边界越远、沿赤道的相干尺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