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查明我国各产地软玉产地特征与矿物组成的内在联系,为软玉的鉴定和寻找矿床等提供基础资料。对我国14个软玉产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不同产地软玉的种类、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等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表明软玉矿物含量和种类因软玉矿床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部分软玉产地含有特殊矿物可区别于其他产地。在一定程度上软玉的化学成分反映了软玉的产地和品种,其中Fe~(2+)和Mg~(2+)的类质同象替代使FeO成为区分软玉产地和品种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系统对产自新疆和田的软玉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显微结构等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并与产自中国青海、辽宁、河南及韩国的软玉样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产地软玉样品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有一定的差异。和田软玉样品中含有镁质绿泥石,而辽宁软玉样品中含有较多的闪锌矿,青海软玉样品中有含Zr元素矿物的颗粒,河南软玉样品中有含La与Ce元素较高矿物的颗粒;对纯度较高的软玉样品,仅依靠主成分很难区分其产地,但依靠其微量元素成分却能起到较好的鉴别作用;和田软玉样品中透闪石的显微结构较致密,纤维尺寸要小于其它产地软玉样品的。以上信息对确定软玉的产地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的白色软玉组成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十分相近,但价值差异很大。太赫兹(terahertz,THz)时域光谱技术可以提供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构像等信息,光谱指纹特征信息可用于物质鉴别。利用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分别对新疆、韩国、青海和俄罗斯这4个产地的白色软玉进行了测试,将得到的时域光谱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计算后使用Savitzky-Golay(S-G)平滑处理进行降噪,得到4个产地白色软玉的0. 2~2. 5 THz频域内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研究表明,4个产地白色软玉THz光谱折射率存在数值差异;不同产地太赫兹特征吸收峰的存在形式不同,新疆、青海的白色软玉在2. 0 THz波段有1个突出的小型特征吸收峰,而韩国和俄罗斯的白色软玉在1. 5~2. 0 THz波段有1个宽大的吸收包络。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白色软玉产地识别方法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田玉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在中国古玉器中地位显著.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到清代,和田玉一直是中国古玉器的主要玉材;而和田玉又具有其他产地软玉无法比拟的颜色,具有独特的羊脂白色;用和田玉制成的玉器,是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主要载体,具有不可复制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软玉产地众多,但不同地区所产软玉的质量和价格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OXRD、SEM等先进测试仪器,对新疆和田、青海格尔木以及江苏溧阳三个国内主要软玉矿区的软玉样品进行了结晶度分析和微观形貌的观察,发现其微观结构不同是造成各地软玉质量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查明新疆玛纳斯、青海格尔木、江苏溧阳产软玉的矿物组成和了解其品质与矿物组成的内在联系,为软玉的鉴别与质量评价等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试方法对3个产地的软玉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从矿物成因特征、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玛纳斯、青海格尔木、江苏溧阳的软玉虽然均由透闪石组成,但其晶体中Mg与Fe的离子数量明显不同,玛纳斯碧玉中的透闪石含有更多的Fe,其化学成分十分接近阳起石的;玛纳斯碧玉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格尔木和溧阳的有所差别,形成于蛇纹石化超镁铁岩中,富含FeOT和MgO,而溧阳和格尔木软玉则产于中酸性火成岩与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中,其FeOT的质量分数较低。软玉的颜色、韧性和透明度主要取决于其形成的地质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7.
"韩国料"是目前软玉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新品种"玉石产品。对一批典型的"韩国料"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韩国料"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其常规宝石学特征以及红外光谱均与软玉的吻合;依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其鉴定名称可命名为"软玉"或"和田玉"。同时,有部分测试结果可作为该"韩国料"样品的产地鉴别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回顾与展望:软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地质学者不懈的研究,期间大致可分为开创和萌芽、大发展、总结和探索三个时期。通过努力,在软玉文化、物质组分、物理性质、矿物学特征、岩石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基于对软玉研究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软玉矿床学、成玉机理和质量评价三个方面的研究还存在极大的不足,是下一阶段软玉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宝玉石鉴定方法、偏光显微镜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江苏省溧阳县小梅岭玉矿的软玉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并与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软玉类玉器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溧阳软玉样品和庄桥坟遗址出土软玉类玉器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但后者的w(FeOT)明显高于前者的。庄桥坟遗址出土玉器样品的δEu普遍高于溧阳软玉样品的,大部分为负异常,为轻稀土亏损型,微量元素种类多;溧阳软玉样品的δEu为负异常,为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种类少,说明两种样品应不属于同一产地或同一成因性质。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玉器样品的化学成分与溧阳软玉样品的不同,这与当今考古界普遍认为良渚文化玉器来源于溧阳软玉的观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发现玉石和使用玉器有近万年的历史,而玉石雕琢技艺,是古人在漫长的生活与生产的发展过程中演变而成的。在数千年的玉石雕琢史中,中国玉石雕琢经历了从新石器时期的古拙,到唐、宋时期雕塑艺术的成熟,秦汉时期的粗犷豪放,明清时期精巧玲珑的演变历史。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玉文化传统的思想精髓。结合玉石雕琢技艺实际教学,从中国玉石文化的发展为切入点,对玉文化观念、玉雕的发展和繁荣进行了探讨,进而针对玉雕造型能力培养以及在玉雕、绘画、技法和加工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根据玉雕课堂教学情况,提出了对学生玉雕技艺培养与实训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软玉矿床类型及其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飞  余晓艳 《矿产与地质》2009,23(4):375-380
文章将中国11个产地的软玉(透闪石玉)矿床分为岩浆热液型和变质热液型两大类。其中岩浆热液型又根据侵入体的性质分为中酸性岩型、基性岩型、超基性岩型;变质热液型根据母岩特点分为碳酸盐岩型和蛇纹岩型,并从围岩和侵入岩体特征、矿体产状及大地构造背景等方面,对比分析了软玉矿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总结了各产地软玉的品种、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矿物学特征;简单分析了软玉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溧阳软玉的岩石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采自江苏溧阳小梅岭软玉矿区的软玉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扫描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定性和结晶度等分析,确定其主要为透闪石矿物集合体,并具有显微纤维、柱状及片状3种特征结构.将分析结果与新疆软玉进行对比,发现溧阳软玉普遍显示出透闪石含量稍低、透闪石纤维(片晶)定向性良好以及结晶度偏高的特点,这与溧阳软玉矿区动力改造相对较弱密切相关;溧阳软玉显示出ALK含量(>0.51)高于新疆等其他产地(普遍<0.46)的特点,这与其成矿母岩含碱量偏高关系密切.成矿地质条件的不同是造成溧阳与新疆两地所产软玉在上述岩石矿物学特征上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溧阳软玉透明度高、油润度不足、工艺加工性能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和田玉的名称、文化、玉质和矿床类型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田玉是我国的传统玉石,有悠久的历史.和田玉有丰富的玉文化内涵,开拓了玉石之路,是我国历代宫廷玉器的主要玉料,为中国玉器的辉煌做出了贡献.和田玉属于透闪石玉,其玉质有其特点.矿床属中酸性侵入岩与白云石大理岩的接触交代型,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软玉"提出距今约一百多年历史,尚存在一定问题,建议采用透闪石玉取代"软玉".  相似文献   

14.
青海软玉与新疆软玉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青海软玉与新疆软玉较系统的比较研究,总结出青海软玉与新疆软玉的异同点,为青海软玉的市场定位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为软玉矿床的找矿与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水线"是青海软玉的重要特征,分析青海软玉"水线"的结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水线"的地质成因及鉴别软玉的产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显微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电子探针测试等方法对青海软玉"水线"的结构特征及矿物组成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水线"处的矿物组成均为透闪石。在偏光显微镜下,根据"水线"处的颗粒与主体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和排列有序度,将青海软玉"水线"分为三种类型:"水线"处的颗粒较主体矿物颗粒的粗大,长约25μm,宽约4μm,排列杂乱;"水线"处的颗粒近平行排列,长为10~20μm,宽约2μm,与边界呈近90°夹角;"水线"处的颗粒细小,长约10μm,宽在0.5~1.0μm之间,边界清晰。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测试结果显示,"水线"处的透闪石呈长纤维状平行排列,并有针状、粒状透闪石颗粒穿插其间,总体定向性优于主体矿物的。  相似文献   

16.
包裹体特征在宝石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石中的包裹体是宝石产出环境特征的再现,它是宝石鉴别的关键,可以解决人造宝石与天然宝石的鉴别,可以作为鉴别宝石真伪的可靠手段。在研究不同成因类型的宝石包裹体和不同产地的宝石包裹体,以及天然宝石与仿制品中包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包裹体分类,并列举了不同类型包裹体特征鉴别宝石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分析技术对国内外软玉进行主量和微量元素测定,并分析软玉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的差异与玉矿成矿机理和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软玉依据成矿机理不同可以分为2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软玉由花岗闪长岩和白云石大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主要化学成分偏向于透闪石,但是少数样品受地质环境影响会变为阳起石;第二种类型的软玉由镁橄榄石与中-低温热液交代作用而成的蛇纹岩再同围岩(大理石或白云石)接触交代蚀变而形成,主要化学成分接近甚至已转化为阳起石。第二种类型的软玉比第一种类型的软玉含有更多的Cr、Co、Ni等过渡金属元素。两种类型玉石的微量元素含量上的差异可为主要成分为软玉的中国古代玉器的玉料来源判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台湾软玉的喇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台湾软玉的喇曼光谱研究彭明生李迪恩殷小玲(中山大学宝石矿物材料所,广州510275)关键词软玉喇曼光谱台湾新疆的和田玉与台湾花莲地区软玉(又称台湾玉)是中国玉的代表,闻名于世界。谭立平教授对丰田地区软玉进行过系统研究,并将此玉分为3类:普通软玉、猫眼...  相似文献   

19.
龙溪软玉矿床地质及物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云 《矿产与地质》1993,7(3):201-205
龙溪软玉矿产于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具有与瑞士Scortaseo软玉、澳大利亚Cow-ell软玉和新疆和田玉相似的地质产状与岩石成因,明显有别于世界上其它大部分与超基性、基性岩有关的软玉矿床,如阿拉斯加、不列颠哥伦比亚、加利福尼亚、西伯利亚、日本和新西兰等地的软玉以及台湾软玉、新疆玛纳斯的碧玉.  相似文献   

20.
祖母绿是一种名贵彩色宝石,其产地来源对祖母绿价值的评定具有重要影响。祖母绿的产地鉴别因而成为宝石实验室的重要技术,也是宝石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祖母绿的包裹体、谱学特征和化学成分是常用且关键的产地鉴别信息,但随着祖母绿产地研究数据的积累,传统的产地鉴别方法备受挑战。文章系统整理和归纳分析了全球各产地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包裹体信息、谱学特征和主微量成分数据,在综述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系统阐明了目前祖母绿产地鉴别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不同产地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和包裹体特征,划分了紫外-可见光-近红外(UV-VIS-NIR)光谱类型,揭示了各产地祖母绿的成分指纹信息,并以案例的形式阐明区分祖母绿常见重要产地的方法。全球尺度的对比虽然表明不同产地祖母绿包裹体种类多数雷同、光谱趋同、成分含量范围重叠明显,但也从包裹体出现频率、UV-VIS-NIR光谱样式类型、重水吸收样式和成分投图参数的选择上提供了产地鉴别的新思路。综上所述,文章旨在促进祖母绿鉴别技术的发展,为祖母绿的产地溯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