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祁连山的早志留世地层主要为笔石页岩相,分布面积广,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早志留世地层的良好地区之一。1956~1958年间,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质队在玉门市南的肮脏沟—旱峡,测制了第一条详细的志留纪地层剖面,建立了早志留世晚期的三个笔石带。1958年以后,甘肃省地质局两个区测队在北祁连山全面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测制了志留纪地层剖面约51条,采集了大量的笔石化石。1964年穆恩之、张有魁发表了青海祁连县二道沟下志留统剖面,剖面中含有早凡伦中期的带化石Demirastrites triangul atus(Harkness)。  相似文献   

2.
吉林伊通桃山早志留世笔石地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桃山笔石产地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郊,属伊通县景家台及莫里青公社管辖。地层以前统称为呼兰群,地质时代的归属一直没有定论(表1)。1977年,吉林省地质局区调六分队于该地首次发现笔石,并经初步研究,定其时代为早志留世,始建桃山组。后经槽探揭露,发现53个笔石层位,采集标本达1,300余块,鉴定为18属50余种(不包括新种)。  相似文献   

3.
秦岭地区早和中志留世的笔石分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傅力浦 《地质论评》1980,26(2):106-111
西北区志留纪笔石地层在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前后只有祁连山和大巴山作过系统工作。祁连山由穆恩之等建立了早志留世中晚期3个笔石带,大巴山由卢衍豪建立了早志留世早及中斯6个带,霍世诚则分为8个带。对于秦岭,在区调工作中采到一些笔石仅早志留世初期的标本可以定种,收在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里。  相似文献   

4.
取自圆包山组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作LA-ICP-MS U-Pb定年,获得两个数据年龄区间:409~431Ma(峰值420Ma)和458~488Ma(峰值488Ma)。圆包山组底部发育的笔石化石和420Ma的锆石峰值年龄将圆包山组的时代限定为早志留世后,通过与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认为圆包山组时代为早志留世至早泥盆世。对圆包山组中发育的沉积构造进行古流向分析,认为圆包山组物源区位于杭乌拉北西方向。结合区域岩浆演化资料分析,圆包山组物源区为呼和套尔盖地区。在圆包山组中还检测到继承锆石,新元古代分布于559~952Ma,中元古代分布于1011~1460Ma,古元古代分布于1629~2490Ma。从前人对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塔里木板块以及南蒙古微板块的相关锆石年龄结果总结发现,华北板块与周围板块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没有或者很少有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的锆石年龄记录,阿拉善地块也缺少1.0~1.2Ga锆石年龄记录。综上,认为研究区在古生代构造位置属于南蒙古微板块南部的一部分,元古代物源来自塔里木板块。另外由碎屑锆石年龄在地层中分布特征来看,研究区在早泥盆世后隆升作用明显,构造活动性增强,受到塔里木板块影响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5.
西北区志留纪笔石地层在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前后只有祁连山和大巴山作过系统工作,祁连山由中国科学院〔1〕建立了早志留世中晚期3个笔石带,大巴山卢衍豪<2>建立了早志留世早及中期6个带,霍世诚〔3〕则分为8个带。对于秦岭,在区测工作中采到一些笔石仅早志留世初期的可以定种,收在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里〔4〕。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加强了对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郁南县连滩镇大尖山的下志留统连滩组岩性主要为深灰色页岩,含丰富的笔石化石。通过对连滩组笔石化石的系统采集与研究,鉴定出6属12种,分别属于(1)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2)Demirastrites convolutus带;(3)Monograptus sedgwickii带。研究区连滩组笔石化石组合与湖北宜昌龙马溪组、西秦岭南带安子沟组、陕南宁强龙马溪组、四川城口双河场组、北祁连山肮脏沟组和东秦岭东段张湾组的笔石化石组合可以进行对比,表明研究区连滩组的地质时代为早志留世埃隆期。  相似文献   

7.
西藏东部江达地区的早奥陶世地层,系四川省地质局第三区测队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开展昌都幅一比百万区域地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的。笔石化石是1967年,胡兆珣等在江达青泥洞发现的,1970年姚兆奇等又在该地采集了笔石标本。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群早志留世笔石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黎敦朋  樊晶等 《地质通报》2002,21(3):136-139
首次在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山白干湖地区原划奥陶系祁漫塔格群浊积岩下部层位中发现Monoclimacisgriestoniensis(Nicol),Monograptuspriodon(Bronn),Monograptussp.,Streptograptuscf.becki(Barrande),Torngni-graptuscf.arcuatus(Barrade)早志留世笔石化石组合,表明祁漫塔格群除有奥陶纪地层外,还包含有早志留世地层。  相似文献   

9.
广西玉林早泥盆世笔石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啸风  姚肇贵 《地质论评》1984,30(5):416-424
广西玉林新桥以西分布着一套灰黄色、灰白色、黄褐色泥岩夹砂岩和粉砂岩地层,厚度达千米左右,其顶底均为断层所截(插图1)。过去依据其中产Monoclimacis vomerinus(Nicholson)等笔石,定其时代为中晚志留世。 1979年底至1980年初,广西区调队姚肇贵等同志在原樟木北均塘至桃子岭“中上志留统”剖面及其附近地层中采获许多笔石,经穆恩之等和笔者研究多为早泥盆世属种。为了填重起见,笔  相似文献   

10.
西准噶尔吾尔喀什尔山北缘志留纪地层主要发育滨-浅海相碎屑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以往资料将其划分为中—上泥盆统。该区原划为上泥盆统塔尔巴哈台组的一套地层中发现大量早—中志留世化石,结合岩性组合特征,将该套地层划为早—中志留世恰尔尕也组。该组化石的发现对吾尔喀什尔地区早—中志留世生物组合特征、志留纪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环境及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阿拉善北部杭乌拉地区圆包山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420±3 Ma和419.6±3.6 Ma)以及圆包山组底部层位发育的笔石、头足类化石,认为圆包山组形成时代并非早志留世,而是泥盆纪.圆包山组中发育的大量沉积构造及其岩性特征,表明了圆包山组为典型的半深海-深海浊积岩沉积,但鲍马序列发育不完整,主要有AE、ABE、ADE和ABDE等序列组合,并划分了内扇、中扇和外扇三个沉积亚相.研究区位于阿拉善地区北部,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部分,是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间的关键部位.早古生代硅质岩岩石特征表明,研究区在早古生代处于一个被动大陆边缘的稳定大地构造背景.自晚古生代开始,研究区的大地构造活动性开始增强,逐渐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变为活动大陆边缘,并形成了巨厚的浊积岩.根据浊积岩中槽模、沟模等沉积构造确定了物源区为研究区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并根据浊积岩岩性、沉积特征以及砂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晚古生代早期的浊积岩形成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活动大陆边缘,并同时受岛弧作用的影响,导致浊积岩具有岛弧物源区属性.结合圆包山组中碎屑锆石特征及其年龄可以进一步确定圆包山组物源区位于研究区北部Gobi-Altai构造带.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境内的早志留世笔石地层仅分布于西南部淅川一带,不仅笔石丰富,而且还有许多其它门类的化石产出,是一套典型的混合相沉积。1957年,马杏垣、邓永高在本区胡家泉一付家营测制剖面,采得零星的笔石化石,方确定志留系的存在。1958~1961年间,北京地质学院在本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测制了后凹—岭上志留系剖面(图1),获得一些笔石化石,但对含笔石地层的时代归属问题仍没能给予恰当的解决。1978年以来,河南地质科学研究所王德有等在豫西南开展地质工作,使本区早志留世笔石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时空演化的重要地区,也是天山造山带与兴蒙造山带对接的关键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工作条件的制约,该地区研究程度相对薄弱,晚古生代地层格架混乱且矛盾。根据近年来在该地区完成的1∶5万区调成果,通过晚古生代地层的区域分布、物质组成、时代归属等方面的系统梳理,并结合构造-岩浆配置和造山带结构的认识,重新建立了内蒙古北山地区黑鹰山地层分区晚古生代地层格架。重新划分和厘定出志留纪—泥盆纪雀儿山群红尖山组、碎石山组、清河沟组和圆锥山组,石炭纪绿条山组、白山组及二叠纪双堡塘组、金塔组,明确了雀儿山群为雀儿山陆缘弧环境形成的火山-沉积组合,包括晚志留世—中泥盆世红尖山组岛弧火山岩和碎石山组-清河沟组弧内盆地碎屑岩组合,以及晚泥盆世圆锥山组岛弧火山岩组合;石炭纪绿条山组、白山组形成于沟-弧-盆体系中,以红石山-百合山结合带为界南北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绿条山组北区为低成熟度的弧间盆地北缘滨浅海碎屑岩沉积,南区为成熟度较高的弧间盆地南缘滨浅海-半深海碎屑岩沉积;白山组北区为晚石炭世继承岛弧火山组合,南区为石炭纪陆缘弧火山组合。双堡塘组和金塔组为后碰撞-碰撞后的裂谷盆地沉积,具有下部碎屑岩、上部火山岩的二元结构,化石组合指示其时代为早—中二叠世。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中部大黑山、南楼山、八道河子、官马一带广泛发育晚三叠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分布面积860km~2。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区测队(1960)曾将该火山岩置于侏罗系上统小岭组。吉林省地质局直属专业综合大队(1970)把其归属于侏罗系上统苏密沟组。吉林省地质局吉林地质大队七分队在贺家屯、常山屯幅1/5万区调中建立了玉兴屯组和南楼山组,二者接触关系不清,前者据化石资料归属于侏罗系下统;后者据全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定为侏罗系中统。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地质局合办队(1979)在双河镇幅1/5万区调中,据岩体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甘新交界地区 3条石炭系和二叠系代表剖面的观察 ,结合多年调查东疆地层的资料积累 ,认为 :1)因绿条山组岩性组合及所含生物群与东疆的东古鲁巴斯套组相同 ,甘新交界地区绿条山组分布区是北塔山地层小区石炭系的南延部分 ,应从黑鹰山地层小区分出 ,甘新交界地区的中南部普遍缺失杜内期沉积 ;  2 )阿齐山—康古尔—雅满苏火山岛弧带与博格达—哈尔里克火山岛弧带的构造造山历程不同 ,彼此的兴衰转换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  3)甘肃北山石炭纪生物群与天山一级地层区的生物群相似 ,具有特提斯区系和西伯利亚—北美区系相互交会、混生的过渡性质 ;  4 )来自兴蒙海槽的早二叠世海侵 ,未波及北疆地区 ,而是经由北山、红柳河谷地 ,终止于库姆塔格沙垄以东的狭小区域 ,根据雅满苏西大沟阿瑟尔期类化石的发现 ,推断至今从未发现早二叠世类化石的北山 ,主要原因是调查程度较低 ;  5 )在金窝子金矿、2 10金矿及 2 30矿脉附近找到许多早二叠世生物化石 ,对仅根据一个同位素年龄数据 ( 36 1.1Ma)建立的“金窝子组”提出质疑 ,否定区内存在泥盆纪地层 ,认为金窝子金矿围岩地层的时代是早二叠世 ,不是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6.
谭志远 《地质与勘探》2022,58(4):875-886
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和镜下薄片观察,于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和镜下薄片观察,在川南柏香田剖面早志留世石牛栏组下部发现一套风暴沉积,具有侵蚀底面、砾屑层、粒序层理、丘-洼状交错层理、沙纹层理以及风暴与平静天气形成的沉积物互层等风暴沉积特征。理想风暴沉积序列由6个沉积单元组成,根据剖面不同沉积单元间的排列组合,将其划分为4种风暴沉积序列,各序列间存在一定继承性,由下向上表现为远源型风暴向近源型风暴的转变、风暴强度逐渐增强的过程。结合更靠扬子东南缘的深水剖面重力流沉积的缺乏,可以推断早志留世石牛栏期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碳酸盐缓坡。结合风暴的形成机制以及石牛栏组风暴沉积的发育特征可知(尤其是正粒序层理和典型丘状交错层理):研究区早志留世处于中低纬度的古地理位置,可为上扬子区古气候及古扬子海盆演化提供依据;上扬子区早志留世同期异相地层存有争议,风暴沉积特征为石牛栏组、小河坝组、罗惹坪组等地层提供等时性对比标尺;川南早志留世石牛栏组沉积环境意见不一,风暴沉积为其碳酸盐岩缓坡环境提供证据资料。通过总结前人对风暴岩物性认识,结合上扬子区同期地层油气地质条件,可提供油气勘探新途径。川南柏香田剖面早志留世石牛栏组下部发现一套风暴沉积,发育侵蚀底面、砾屑层、粒序层理、丘-洼状交错层理、沙纹层理以及风暴与平静天气形成的沉积物互层等风暴沉积特征。理想风暴沉积序列由6个沉积单元组成,根据剖面不同沉积单元间的排列组合,将其划分为4种风暴沉积序列,各序列间存在一定继承性,由下向上表现为远源型风暴向近源型风暴的转变、风暴强度逐渐增强的过程。结合更靠扬子东南缘的深水剖面中重力流沉积的缺乏,可以推断早志留世石牛栏期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碳酸盐缓坡。结合风暴的形成机制以及石牛栏组风暴沉积的发育特征可知(尤其是正粒序层理和典型丘状交错层理):研究区早志留世存于中低纬度的古地理位置,可为上扬子区古气候及古扬子海盆演化提供依据;上扬子区早志留世同期异相地层存有争议,风暴沉积特征为石牛栏组、小河坝组、罗惹坪组等地层提供等时性对比标尺;川南早志留世石牛栏组沉积环境意见不一,风暴沉积为其碳酸盐岩缓坡环境提供证据资料;总结前人对风暴岩物性认识,结合上扬子区同期地层油气地质条件,提供油气勘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雄华  章泽军 《江西地质》2000,14(4):256-258
江西修水地区下志留统新开岭组中上部笔石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带:①Pristiograptus cyphus--Monoclimacis带;②Pristiograptus gregarious带;③Monograptus带。通过与其它地区同期笔石带对比,发现本区笔石动物群属扬子区和江南区的过渡类型,并且早志留世早期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间断。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的要求,实现扬子区与江南区奥陶纪晚期—志留纪早期生物地层精时对比,选取位于江南斜坡带的湖南益阳南坝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对志留系底部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笔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剖面内五峰组岩性为黑色页岩,与上覆周家溪群下组整合接触,地层连续无沉积间断。通过连续不间断采集笔石标本,在研究剖面共识别出笔石6属8种,包括: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Normalograptus elegantulus,Nor.mirnyensis,Metabolograptus persculptus,Neodiplograptus parajanus,Neo.guantangyuanensis,Petalithus hamus,Streptograptus cyclodontus。依据获取的笔石标本,初步识别出Metabolograptus persculptus带和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确定研究剖面时代为晚奥陶世赫南特期—早志留世鲁丹期。  相似文献   

19.
<正> 广西钦州地区的志留纪地层早在1959年张捷芳即已报道,除新建立的上志留统防城组外,下志留统和中志留统均沿用广东西部的地层名称,分别称为连滩组和文头山组(穆恩之,1962)。钦州地区的泥盆纪地层是近年来发现的,汪啸风(1977)曾经作过报道。1977—1978年,广西区测队在玉林地区发现了泥盆纪含笔石及竹节石地层,部分标本送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笔者等于1980年4—5月在钦州县那丽公社及小董公社,和玉林县樟木公社及南江公社等地测制剖面,采集化石。现将几点地层上的看法,简报如  相似文献   

20.
新疆色帕巴衣地区志留纪柯坪塔格组岩性以片理化泥岩和中厚层长石石英细砂岩为主,生物化石较少,缺少时代依据。该地区柯坪塔格组中段底部泥岩中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笔石化石,计有5属5种,并有2个相似种和8个未定种,这些属种为Glyptograptus perscuptus带常见分子。初步确定,该区柯坪塔格组时代为早志留世(兰多维列世)鲁丹阶—埃隆阶。根据笔石化石及岩石组合特征分析,柯坪塔格组中段沉积环境以陆棚相为主,水体能量较低,利于笔石化石保存;上段为近滨相沉积,水体能量较高,不利于笔石化石的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