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9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中国侏罗纪腕足动物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我国侏罗纪腕足动物群的研究工作是近几年才开始的。1907年,H.Hayden,在西藏岗巴县龙马附近中侏罗统巴柔阶(Bajociall)的龙马灰岩,记述有Rhynchonella quardpricata,R.variabilis,R.sp.,Tereblatula cf.ventricosa等。Reed(1924,1927)描述过Brown采自云南保山县柳湾中侏罗统巴通阶(Bathonian)的小咀贝类Burmirhynchia praestans var. adjudicata, B. praestans var.luchiangensis, B. praestans var. conjurata, B. pra-  相似文献   
2.
喀喇昆仑—唐古拉区海相侏罗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喇昆仑—唐古拉地层分区的北界沿塔什库尔干、泉水沟、可可西里山、玉树一线;南界沿班公湖、改则、奇林湖、索县、类乌齐一线。区内侏罗系发育,大致呈近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以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眉岩为主,间有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沉积,最大厚度可达5,000—6,000米,构造线方向大体与山脉走向一致,为北西西—南东东向,为我国海相—海陆交互相侏罗系重要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拉萨地区晚二叠世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拉萨地区的二叠系,是李樸等(1955)在拉萨以北林周县洛巴堆首次发现,并采得Neoschwagerina等,证实属于下二叠统,命名为洛巴堆层。1974—1975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旁多县西乌鲁龙区马驹拉一带,发现较好的下二叠统剖面,但未见上二叠统。根据岩性特征和所含化石,科考队将下二叠统自上而下划分为:  相似文献   
4.
关于藏北班戈、申扎地区白垩系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班戈地区 藏北班戈地区的白垩系相当发育,西藏地质局的同志们曾多次进行勘察,中国科学院(1976)也观察和采集过化石,但对地层时代的认识,存在着不同意见。1980年作者等在班戈多巴一带,对西藏地质局第四地质队测制的郎山组、多巴组的剖面,进行了再观察,对地层时代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西藏东部江达地区的早奥陶世地层,系四川省地质局第三区测队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开展昌都幅一比百万区域地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的。笔石化石是1967年,胡兆珣等在江达青泥洞发现的,1970年姚兆奇等又在该地采集了笔石标本。  相似文献   
6.
通常人们一直认为阿木岗(戈木日)群是所谓“羌塘地块”的前寒武纪或前泥盆纪基底,曾发现古生物化石的“中泥盆统”查桑群和“下二叠统”鲁谷组等是其上的晚古生代盖层沉积。本次工作在阿木岗群和鲁谷组中分别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在查桑群中发现二叠纪中-晚期放射虫化石组合。结合野外实际考察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喜马拉雅地区(我国境内)地层研究的新认识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正> 1966—1968年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科学考察,为喜马拉雅地区(我国境内)的地层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1973—1976年,在西藏科学考察中,又获得比较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料。本文在上述工作和所获新资料的基础上,概要地介绍喜马拉雅地区(我国境内)地层研究的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西藏昌都“妥坝煤系”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妥坝煤系”一名为李璞(1955)所创,系指西藏昌都妥坝附近二叠纪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李璞根据其中所产的腕足类和植物化石,认为该煤系地层的时代属晚二叠世。这套煤系地层不整合于安山岩流之下,但未发现其下伏地层。盛金章在“中国的二叠系”一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