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1977,3(3):6-7
在灌区尤其在高水肥的西安市郊区,小麦倒伏严重地影响着小麦的高产稳产。为了解决小麦后期的倒伏问题,从1973年开始,便大面积推广了矮秆小麦即矮丰三、矮丰四和矮秆早的种植。 矮秆小麦能抗倒伏,这已为生产实践所证明。在灌区正常年份,一般可获得600斤以上的产量,最多可达1,000多斤。倒伏问题解决了,但是矮秆小麦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青干发生。在同样的天气下,高秆小麦没有青干或青干甚微,而矮秆小麦青干严重,如1974年减产率达30%左右,所以青干问题就成为矮秆小麦进一步发挥增产潜力的主要障碍。 为了解决矮秆小麦的青干问题,我们从1975年5月下旬对行距同为7寸的矮丰和阿勃小麦进行了小气候对比观测和防御干热风的试验,并对郊区普遍进行了调查,初步摸清了矮秆小麦易青干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干热风是我省小麦生育后期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年十有八、九到小麦生育后期要发生“西南火风”的逼热情况,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年份达20%以上。为避免或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1974—1977年我省着重就石油助长剂预防小麦干热风的作用和效应进行调查,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石油助长剂增产效果一般为10%左右,起到了“有灾抗灾,无灾增产”的作用,目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矮杆小麦易于青干的试验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乳熟期前后,通过对矮秆小麦、高秆小麦两种株高类型的小麦田间小气候进行对比观测试验,分析矮秆小麦容易发生青干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志超 《气象》1975,1(10):14-14
几年来,忻县地区一些农业生产先进单位的经验证明,给小麦浇好越冬水,是防止冻害、安全过冬并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 忻县地区的广大贫下中农有“麦收八、十、三场雨”的多年经验。就是说,如果在农历八、十月和来年三月各有一场透雨,小麦就能获得好收成。这三场雨,最关紧要的是十月这场雨。如果没有这场雨,小麦越冬往往发生冻害。经验证明,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6,(2):12-16
干热风(群众又称西南风、火风、旱风等)是我区小麦生育后期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发生频繁,影响范围广,对小麦生产危害很大。为坚决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夺取小麦丰收,我们对小麦干热风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现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6.
干热风是我省小麦生育后期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年十有八、九到小麦后期要发生“西南火风”的逼熟情况,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年份达20%以上。为避免或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1974~1977年我省着重就石油助长剂御防小麦干热风的作用和效应进行调查、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石油助长剂增产效果多数为10%左右,起到了“有灾抗灾,无灾增产”的作用,目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干热风是济宁地区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称为“西南火风”,有时风力并不大。这种风在我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时小麦正处于乳熟到黄熟期,遇到这种风后,易造成小麦秕粒减产。因此,群众有“麦到芒种,不熟自死”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泾惠灌区(泾阳、三原、高陵)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地势平坦,灌溉历史悠久,有深厚的垆土层,保水、保肥性能好。小麦生育期间:大于或等于3℃的活动秘温1835.2℃,总日照时数1376.8小时,总降水量227.1毫米,是我省主要的小麦产地之一。该地区小麦亩产目前在500—800斤的基础上还能不能提高?潜力有多大?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仅从气象角度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77,(4):13-15
小麦夏秋播是我省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新生事物,是小麦大幅度增产的一项战略措施。过去,我省旱地小麦栽培都是作为小春作物,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习惯上均在9或10月播种,4、5月收获。在整个生育期中要遇到三种不利的气象条件。第一是播种前后,正值干季开始,由于雨水稀少,使麦苗不齐不壮。第二是霜冻害,早播的冬小麦当重霜来临时,正值拔节孕穗期,易受严重冻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5,(5):32-32
干热风(有些地区也叫做“干旱风”、“热风”、“火风”等)是发生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广大麦作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区从1950—1972年的23年中,有7年发生了严重的干热风危害,使小麦减产20%以上。因此,如何防御干热风的危害,就成为我区小麦生产中的重大课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区广大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在三  相似文献   

11.
关于“麦收八十三场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收八十三场雨”这是在我们运城地区广泛流传的一句农谚。它的意思就是说:阴历八月、十月和次年三月这三个月的雨水好,各有一场透雨,小麦丰收是十拿九稳;若这三个月雨水不好,则小麦就要减产,甚至出现歉收。所以,长期以来我地广大群众把“八十三场雨”看做是夺取小麦丰收的关键,并称之  相似文献   

12.
张宏铭 《气象》1986,12(7):40-43
一、开展土壤水分预报服务的意义 农田土壤水分是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农业气象条件之一,它对各项田间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能否取得良好作业质量也有密切关系。土壤水分状况,俗称墒情。在自然条件下旱作农田的水分供应,往往与作物需水有矛盾,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农业区,如我国北方各省区,由于降水量少、变率大,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土壤含水量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尤其是春季,群众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有的年份春夏连早,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收成。如北京地区小麦生育期间除自然降水外,还要灌溉2—3次才能得到较好的产量。而在多雨的南方,雨多固然对水稻生育有利,然而对小麦  相似文献   

13.
廊坊地区干热风指标的确定及其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剑非  张增福 《气象》1979,5(9):28-29
河北省廊坊地区小麦生育后期的一个主要农业气候问题,就是在灌浆期间常遇干热风天气,引起小麦干尖、黄叶、枯熟、秕粒,轻则减产10%,重则减产20—30%。据调查,由于地理位置、土壤、生产水平的不同,在干热风来临时,全地区三片九个县小麦受害情况有很大差别。本文仅就干热风指标的确定和区划两方面提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魏绍安 《气象》1976,2(10):21-21
今年我区小麦苗期生长很好,但越到生育后期就越差劲,主要原因是4—5月份遇到了连阴雨天气而造成严重减产。当地群众说:“麦收三条沟”,即用开沟降低地下水位来防止小麦湿害。外地也有这样的好经验。 淮南稻区麦田要不要起沟排涝防湿害?起沟的效果如何?今年我们结合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四川省145个气象台站1981~2013年连续人工观测资料,对34种天气现象发生日数和概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除极光外,四川省共观测到33种天气现象,露和轻雾日平均发生频率大于40%;雨和阵雨日平均发生频率大于20%;结冰、霜和雷暴日平均发生频率大于10%。露、霜、结冰、雷暴、闪电、大风、积雪、雨、阵雨、雨夹雪、雪11种天气全省各站均有发生,而雨凇、雪暴、吹雪、龙卷仅在个别站点发生。液态降水、雾、轻雾、霾、浮尘、烟幕、露均是盆地内多于高原,而混合降水、固态降水、扬沙、沙尘暴、吹雪、雪暴、雷暴、霜、大风、结冰、积雪、冰针、龙卷、尘卷风则是川西高原多于盆地。   相似文献   

16.
话霜冻     
霜冻是指气温突然下降到低于作物生长的最低温度以下造成的冻害现象,群众叫“黑霜”。我县晚霜日期平均出现在三月二十八日,最早三月二十三日可结束,最迟三月十八日结束。渭河川道一带是历年晚霜冻害最严重的地区,正如群众说的,“积雪高山,霜打平川”。晚霜冻害是小麦的主要威胁之一。三月底到四月上旬为小麦拔节期,最易受晚霜的冻害,特别是冬春雨雪少有干旱的年份,危害比较严重,二十年中62年、69年、70  相似文献   

17.
为塔里木灌区产业调整,发展红地球葡萄生产的气候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阿拉尔市气象局1961-2003年气象资料,计算了灌区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气候指标并与参考文献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了灌区栽培红地球葡萄的气候适应性。结果表明:灌区红地球葡萄生育期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10℃活动积温、无霜期、各生育阶段的温度,降水量等气候条件符合其生长发育的要求。灌区在生长发育阶段的气候条件适宜红地球葡萄栽培。春季的倒春寒、沙尘暴、扬沙天气和秋季的冷空气活动、降水天气对红地球葡萄的产量、品质有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喷洒草木灰水防御干热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顷麦浪,丰收在望。这时,如果突然刮起又干又热的西南风或偏南风,连续几天功夫,就会使小麦叶片凋萎卷缩,麦芒炸开,穗子发灰,籽粒干瘪,产量下降,丰收就成了“风收”,群众把这种受害后的小麦籽粒,形象地比喻成“雀舌头”,千粒重大大降低,可减产10—40%。 干热风为什么对小麦生育后期会产生这么大的危害呢?小麦从灌浆到成熟阶段,植株体内物质的合成、转化和运输都很活跃,在这个时期如果遇到了干热风,在高温、低湿和风综合影响下,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川东南小麦产量形成与气候生态条件的关系入手,对川东南小麦低产的气象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前期和后期的湿害、中期的干旱、整个小麦生育期间的光照不足是川东南小麦低产的主要气象原因,少数年份中期的低温、冻害和后期高温对小麦产量也有一定影响。据此,提出了与气候特点相适应的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20.
鲁中山区东北部丘陵地区霜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朐县1980-2008年29年间作物生育季节3—11月的所有“黑、白”霜观测记录,对鲁中山区东北部丘陵地区霜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鲁中山区东北部丘陵地区霜冻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即霜冻危害较重的季节在3—4月份;霜冻类型以辐射霜冻为主;霜冻发生的气候特征与当地地形地貌密切相关;从而为鲁中山区东北部丘陵地区霜冻的预测预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