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大梁子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西南矿集区内,矿体展布明显受构造控制。针对该矿床构造分级控矿规律与控矿构造组合样式不清的问题,基于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不同级别的典型控矿构造力学性质鉴定及不同期次构造筛分,厘清了控矿构造组合样式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成矿构造体系为印支晚期NE向构造带,在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矿床内形成的不同级别构造分级控制了矿床、矿体和矿脉的展布;形成不同尺度的控矿构造组合样式:矿床尺度的走滑为主断裂-褶皱构造组合、矿体尺度的为“多”字型、“入”字型及“黑色破碎带”构造组合。本研究为该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朝古元古代层控铅锌矿床属海底喷气沉积铅锌矿床。以地层对比与含矿层位为基础,以铅、硫同位素为重要信息,结合后期地质事件对矿床的影响与矿床主要成矿阶段的不同,将这类矿床划分4个类型:受变质沉积层控铅锌矿床(大栗子式)、受改造沉积层控铅锌矿床(张家堡子式)、变质热液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检德式)和岩浆热液叠生型层控铅锌矿床(青城子式)。从成矿氛围、矿体、伴生矿与共生矿、矿物组合、结构与构造、蚀变、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远景评价10个方面比较,发现它们每一项都是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点,证明了大类型的相同和小类型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分析蓬莱地区各矿山已有地质资料及近年来该区金成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蓬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蓬莱地区金成矿为一系列构造、岩浆活动叠加,中生代集中成矿的结果。蚀变、矿化分带与构造分带协调对应,呈现三位一体;矿床空间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断裂构造拐弯或交会部位赋矿,构造倾角变化部位赋矿,矿体尖灭再现、分枝复合规律,矿体侧伏规律;各种类型金矿床在时空分布和成因上密切相关,由于控矿条件和成矿环境的异同,形成不同类型矿床和同种类型矿床的组合。  相似文献   

4.
长平断裂带上构造与成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不同构造单元复合控矿和逐级控矿两方面。不同级别的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该区容矿构造主要为次级小断裂、层间破碎带及节理裂隙等类型。区内矿床(点)矿体普遍具有小角度侧伏规律。  相似文献   

5.
留仙庄空白区位于招(远)-平(度)断裂带中南段,道北庄子金矿东侧。招平带中南段已发现大、中型金矿3处,由南向北依次为夏甸、姜家窑、道北庄子金矿。通过收集分析已知金矿床最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总结招平断裂带中南段矿体控矿围岩、控矿构造、矿体赋存的基本规律,对留仙庄空白区进行远景预测,认为该区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麒麟厂铅锌矿床是云南省会泽矿区内的一个独立的特大型矿床,对该矿床10# 矿体的构造叠加晕特征进行了研究,以实现矿床的深部找矿突破。研究表明:麒麟厂铅锌矿床10# 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到下 为 As、Sb、Hg、Ba、F→Pb、Zn、Ag、
Cu、Cd、Ge→La、Li、Be、Sr、Bi、Mn、Co、Ni、V;在识别10# 矿体群空间叠加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叠加晕模式及其成矿指示,并以此对10# 矿体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提出了1个找矿靶位和2个成矿有利部位,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可应用于会泽矿区内矿山厂等其他矿床(段)的深部成矿预测,进一步表明构造叠加晕对沉积-热液强改造型矿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李梅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花垣矿集区北段,预测铅锌储量为300×10~4 t,是该区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该矿床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地层与构造的控制,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地层藻灰岩中。为获得该矿床的成矿年龄,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采用闪锌矿Rb-Sr定年方法,对主成矿期形成的闪锌矿单矿物进行Rb-Sr同位素组成测定,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464±12)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为0.97),成矿时代为中奥陶世,成矿早于花垣矿集区南段的狮子山铅锌矿床(成矿时间为(410±12)Ma)和柔先山铅锌矿床((412±6)Ma),推断在花垣矿集区范围内发生了郁南运动和广西运动导致的两期成矿事件,整个矿集区成矿时限跨度大约为70 Ma。李梅铅锌矿床成矿时代明显晚于赋矿地层时代,该矿床的形成可能与郁南运动形成伸展构造引起的构造热液活动有关。闪锌矿的~(87)Sr/~(86)Sr值为0.709 56~0.711 14,(~(87)Sr/~(86)Sr)_i值为0.709 380±0.000 018,成矿流体具有高于赋矿围岩的高Sr同位素比值,推断成矿物质应主要源自具有高~(87)Sr/~(86)Sr值和高Pb、Zn丰度的下伏寒武系石牌组和牛蹄塘组。  相似文献   

8.
北江水铜矿床位于鲁西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内,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着重从构造、地层、岩浆岩等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利用矿区内最新施工的钻孔资料及物化探资料,对区内矿体的成矿规律、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型,铜矿体呈脉状严格受北江水断裂控制。区内铜矿体赋存岩性为黄铜矿化石英脉,矿体侧伏方向为NW 300°,矿体沿侧伏方向富集明显,且深部未封闭。区内NW向断裂是重要的导矿、控矿构造,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铜矿床,一般具有延深大于延长的特点。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指出了找矿方向为研究区西北部及矿体深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柳塘矿区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地质特征、矿石质量、成矿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该矿床赋存于上古生界石炭系下统石磴子组碳酸盐岩与燕山期酸性侵入岩的接触带及附近,为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联合控制。矿床类型、矿体分布、围岩蚀变种类均与岩体接触带、地质构造及控矿地层的分布密切相关,具有良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老厂矿区铅锌矿床中存在的闪锌矿脉和方铅矿脉的地质特征、单矿物特征元素、矿物包裹体成分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示踪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因不同。根据基底和盖层中矿化类型的不同、基底容矿构造被盖层沉积覆盖、花岗岩时代、基底不整合面上有Pb元素古次生晕存在的特点,表明基底和盖层中矿床的成矿时代是不同的。矿床中包括了加里东期沉积改造型闪锌矿床成矿系列和岩浆热液型方铅矿床成矿系列,华力西期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成矿系列。以上分属于不同时代的三个成矿系列的不同矿床.往往共同叠加在同一容矿断裂构造中.形成一种多时代、多来源、多成因的复合矿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陕西省旬阳县红花坪锌矿床的地质矿产勘查,已圈出I1锌矿体和一些单工程控制的规模较小的铅锌矿化体。已获得锌资源量7.43×104t;工程控制矿体长990m,斜深393m,矿体厚0.44~11.35m,平均厚2.65m,Zn含量0.96%~23.85%,平均6.14%;Pb含量0.01%~1.28%,平均0.13%。通过对红花坪锌矿床的矿体及矿物岩石特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年龄及成矿温度压力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该矿床为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谈起,进而着重探讨成矿构造对铅锌矿床的控制作用。矿化带的分布与断层破碎带一致;矿床产出于多种构造复合地段: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均受断裂的严格控制;铅锌富集好坏与断裂破碎程度、复合分支,产状缓陡变化及多期次活动等密切相关。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运用已知规律阐明构造特点,预测新矿床、寻找新矿体,有助于揭示铅锌矿产的形成过程和原理,对于找矿勘探及矿产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松桃-万山铅锌矿区与毗邻的湖南花垣渔塘铅锌矿床,同处滇黔成矿带和湘西-鄂西成矿带交汇部位,区内已发现粑粑寨、水源-代懂、嗅脑、卜口场等矿(床)点,其分布大致呈北东向10°~20°。根据产出类型的不同将铅锌矿床分为产于藻灰岩中铅锌矿床、产于蚀变白云岩中的铅锌矿床以及产于汞矿体间歇带中的铅锌矿床。NE向、NNE向断裂构造,藻灰岩和角砾白云岩以及蚀变白云岩,藻丘微相控制了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在对矿床(点)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化探异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勘查成果初步提出了木树-自坡、大坪、康金-小红岩地区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博白县石冠山矿区的地质特征、矿床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认为矿区内铅锌多金属矿体属海底喷流沉积—改造型矿床,在此基础上总结该类矿床的成矿模式与控矿因素,以期对该区寻找此类型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东沂源县水磨头褐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沂源县水磨头褐铁矿床赋存于刘家洞-水磨头断裂中,为小型褐铁矿矿床,矿区内矿体有呈脉状状产出;矿体规模较小,厚度、品位变化均匀。矿体长500m,平均厚度2.83m,控制斜深71.1m,TFe平均品位34.30%,品位变化系数15%,属品位变化均匀性矿体。断裂构造和围岩对成矿、控矿具有重要的作用,脉状矿体以充填作用为主。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范庄银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准的研究认为,范庄银矿与铁炉坪大型银铅矿床同处于一条北东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上,属构造蚀变岩型脉状矿床。该区又受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两侧拆离断层的控制,显示地质成矿条件的复杂性。本文在综合分析矿床成因的基础上,根据矿区成矿特征,划出了三个具有找矿前景的成矿靶区,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陕西凤县铅桐山铅锌矿床构造变形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笔者从矿区褶皱变形、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层滑断裂破碎带和矿体产出形态特征、含矿硅质岩特征、层滑破碎带铅锌元素分布、流体包裹体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矿床动力热液成矿特征,并提出了该矿床动力热液成矿模式。 通过动力热液成矿特征分析,本文结论是:构造动力作用不仅能形成一些变形构造,同时在适当条件下也能使破碎带金属物质活化转移并富集成矿,而且还能富集形成大型热液矿床——即动力热液形成矿床。这种新观点对认识该矿床成因和进一步找矿勘探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流体在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瑶山凸起西南缘平硐—旺石铅锌成矿带的地质背景极有利于流体的活动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据成矿环境、含矿建造、矿体和矿石特征、围岩蚀变、成矿温度等方面对比 ,该区在成因上具有MVT铅锌矿床的特点。诸多矿石组构如条带状、角砾状、皮壳状等的特征均表明该区矿床的形成与成矿流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其区域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进行研究,总结分析了区内金矿的成矿时代、空间分布规律、矿化垂向分带规律、矿床共生组合规律等,根据沉积作用、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等对金矿成矿就位机制及成矿作用影响分析控矿因素。研究成果提高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等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今后该区进一步的矿床研究和区域找矿工作提供依据,进一步拓宽成矿预测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近代成矿理论方法对建德铜矿床的控矿构造、成矿围岩、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模式和成矿时代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建德铜矿床赋存在一向斜构造倾没端,产于中石炭统黄龙组底部灰质白云岩和大理岩化白云岩中,经燕山中一晚期构造—岩浆活动富集成矿,为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为热液叠加型层控矿床,系燕山中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