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当前静压桩做为基础处理的常规手段得到普遍应用,但在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影响桩身质量的缺陷处理方法却没有统一的规定,探讨和研究静压桩的缺陷补强方法是静压桩施工中的重要课题。介绍了静压桩受横向力折断后采用桩管内灌注钢筋混凝土桩心补强加固处理的成功案例,为静压桩的缺陷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位于长江南岸堤圩区某变电所综合楼地基上部为厚层淤泥土,设计采用静压钢筋泥凝土预制桩。试桩的基桩静载荷试验全部满足设计要求,而工程桩静压载荷试验有50%的基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分析了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影响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的施工因素、群桩的时间效应和群桩的挤土效应等,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处理,满足了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静压预应力管桩桩端湿陷性土层持力层的施工技术。由于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没有提供桩端湿陷性土层的有关资料,在大量静压预应力管桩成桩且经静荷载检测均满足设计要求后,随着成桩时间的延长,成桩桩头发生自行下沉,在对桩作静载复测,确证此时桩的承载力不再满足设计要求,因而发现桩端持力层为湿陷性土层,并经复勘验证。这时对桩端湿陷性土层的加固施工存在诸多限制,这种特殊条件下,采取了针对性的施工操作、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工程桩基采用设计与施工一起投标且施工中出现了一部分断桩,对该静压桩工程中的静载荷试验和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如何保证静压桩的质量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静压桩这种方法处理软地基,不仅造价低、工期短,而且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有保障.  相似文献   

5.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工艺和静压桩工艺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各自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经过反复实践,先采用长螺旋钻机取土引孔后,再实施工静压桩处理的方案,如此施工方案,既可以保证桩身质量和单桩承载力,又能有效地消除静压桩的挤土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6.
锚杆静压桩安全施工技术及运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锚杆静压桩安全施工技术,包括锚杆静压桩的作用机理、工艺流程及安全管理要点。锚杆静压桩采用的是与主体建筑物连在一起的独特的传力系统“逆作法”施工方法,用于倾斜建(构)筑物的纠偏限沉,老建筑物加层改造的基础处理,软土地基加固,钻孔灌注桩等钢性桩的承载力补强处理中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本文还就锚杆静压桩的运用实践,举例就这安全施工法及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对指导今后锚杆静压桩的施工安全将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按复合桩基设计锚杆静压桩处理地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韬  毕兆云  高大钊 《岩土力学》2004,25(7):1171-1174
基于复合桩基设计理论,针对一采用锚杆静压桩处理烂尾楼地基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基础的承载力与沉降随锚杆桩数量的变化,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同时,讨论了锚杆桩施工后桩与土体的荷载分担和基础整体安全度。分析表明:采用复合桩基的设计理论,可以减少地基处理需要桩数,节约经济投入。  相似文献   

8.
预制桩静压施工技术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土地基中应用预制桩静压施工法,效果显著,自制的静力压桩机满足了施工工艺要求。从实际施工中总结出了钢筋混凝土方桩的制作工艺和预制桩静压法施工要点及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9.
焦国富 《安徽地质》2006,16(4):298-300
水泥深层搅拌桩是进行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介绍了水泥深层搅拌桩施工中试桩、施工准备、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及要求、施工控制、质量检验等控制环节。  相似文献   

10.
周军怀  李向阳  柴卓 《探矿工程》2018,45(11):56-59
坑式钢管静压桩是解决既有建筑物因软弱土层地基产生沉降变形的一种技术方法。针对山西北化关铝化工有限公司质检楼地基沉降变形及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采用坑式钢管静压桩进行加固处理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坑式钢管静压桩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总结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施工后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坑式钢管静压桩施工对软弱地基加固效果良好,可成功地解决软弱土层产生的地基沉降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11.
顶管施工中管道受力性能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魏纲  徐日庆  余剑英  王众 《岩土力学》2005,26(8):1273-1277
对顶进过程中管道纵向与环向钢筋应力及管土接触压力进行了现场测试。实测数据分析表明,管节开始顶进时轴力随顶进距离增大而增大,顶进到一定距离后,基本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管顶和管底的内侧钢筋受拉,外侧钢筋受压;管节两侧的内侧钢筋受压,外侧受拉。钢筋混凝土管道可看作柔性管道。环向钢筋受力很小,但变动较大。管土接触压力随管道的顶进一开始缓慢上升,到一定距离后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注浆对管顶接触压力影响较大,注浆后压力明显减小,可取为上覆土重;对左右两侧接触压力影响较小。注浆前左右两侧跟管顶压力相差不大,注浆后则要明显大于管顶压力。  相似文献   

12.
刘祖盛 《探矿工程》2011,38(8):76-79
洞冲里隧道进口处于Ⅴ级围岩地段,该地段地质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隧道设计在山体的一侧;由于设计未曾考虑偏压的影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隧道边、仰坡面开裂、滑动现象,洞内已经浇注完毕的二衬混凝土出现了开裂、错台;现场监控量测的数据出现拐点,通过研究分析确定为侧压力所致。根据现场的情况经过多个方案的分析、评价、对比后采用了地表斜向注浆长管棚施工方法解决了侧压力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考虑注浆压力的顶管施工引起土体变形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管施工引起周围地层变形的计算预测是顶管施工中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地层的沉降变形与顶管施工的几个环节有密切的联系,如:①顶管姿态与开挖面土压;②顶进与换管;③注浆过程等。理论分析应考虑这几个施工中的关键因素。针对上述施工影响因素,提出了考虑注浆压力的顶管施工的地层移动的计算方法。用Mindlin的位移解分析模拟开挖面土压、顶进与换管过程中的侧面摩擦力的变化引起的位移;以Sagaseta的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位移模式分析姿态控制、土体损失等引起的变形;将圆孔扩张的Verruijt解拓展到三维,用于计算注浆压力引起的位移与变形。结果表明,考虑注浆压力的变化,可以得到更为合理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钻杆因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抗腐蚀性好、低磁等优点,在深井与超深井钻探作业中备受关注。在深井与超深井钻进中,铝合金钻杆需要承受巨大的内外压力,因此有必要对钻杆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外压力进行计算与试验,对自行研制的φ147 mm铝合金钻杆进行了静水内、外压试验与弹性力学理论计算校核,7075铝合金钻杆在内压69.51 MPa时持续加压20 min,没有发生泄漏现象;最大抗外压值为107.4 MPa。2024铝合金钻杆在内压48.65 MPa时持续加压20 min,没有发生泄漏现象;最大抗外压值为72.3 MPa。试验表明,铝合金钻杆抗内、外压性能良好,从而保证了铝合金钻杆在深井及超深井钻进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顶管施工对土体影响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对顶管工程的现场试验,得到了顶管施工对土压力,孔隙水压力,水位以及深层土体位移和地表位移的影响,从中得出了顶管施工对土体扰动的大小及其扰动范围的规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原因,为顶管工程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层压力和大直径套管抗挤压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上覆地层压力和粘土吸水膨胀对套管挤压以及大直径管受外挤力失稳破坏的计算方法。解决了现场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璋 《探矿工程》2009,36(11):72-75
帷幕注浆在建井时应用于封堵地下水涌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用于封堵地层中气体涌入危害仅见个别实例。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用水力学安全厚度的计算方法,研究了煤矿巷道开挖碰到含高压瓦斯、H2S气体构造破碎带的情况,首次将管棚支护技术与帷幕注浆法相结合,确保安全掘进的技术措施。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四川龙滩煤矿+450回风石门的掘进,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8.
崔爱明  刘海良  熊伟 《探矿工程》2012,39(5):65-67,70
华为廊坊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厂房采用了PHC管桩基础,这是PHC管桩在廊坊地区的首次应用。简要介绍了该工程PHC管桩的施工方法、PHC管桩基础的特点以及桩基检测结果。实践证明,PHC管桩基础在廊坊地区不失为地基处理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钻孔桩桩底压浆技术是向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和围岩土体内压入一定量水泥浆,使桩底沉渣和桩底一定范围土体孔隙内充满水泥浆液,经物理、化学作用使其强度大幅提高,从而实现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提高。结合高铁钻孔桩桩底压浆施工实践,介绍了2种压浆工艺过程,阐明了提高压浆工效、保证注浆质量关键技术措施实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熊勃  隆威 《探矿工程》2005,32(12):30-32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铺管施工中经常产生的卡管、摆管不顺等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在扩孔头与拉管头之间加上铁罩、选择最优泥浆压力等解决方法,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