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区广泛发育有下寒武统。利用ICP-MS方法系统分析重庆城口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多金属富集层、炭质粉砂岩以及硅质岩样品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稀土总量为111.41×10-6~184.13×10-6,平均为138.83×10-6,相对其他地区黑色岩系较低;LREE/HREE=2.49~3.44,LREE相对富集,HREE亏损;δCe=0.39~0.46,Ce呈明显负异常;δEu=0.84~1.10,Eu异常不明显。δCe,δU,V/Cr,Ni/Cr,V/(V+Ni)表明该区黑色岩系形成于缺氧环境;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相关图解、Cr,Sb,As,Bi的富集以及U/Th等反映本区黑色岩系非正常海水沉积产物,明显受热水沉积的影响,同时还存在火山活动的影响,火山活动可能为热水活动提供了动力及物质成分。  相似文献   

2.
东川大梁子铀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小型规模的沉积-改造型矿床,共圈定7个矿体,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及透镜体状产于昆阳群大营盘组(Pt_2d~2)黑色炭质板岩中,该矿地层控矿明显;后期改造主要表现为北东向F_2断裂活动,使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形成了工业矿床。  相似文献   

3.
广西373铀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73铀矿床是我国南方典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之一,主要发育一套黑色弱硅化泥岩、粉砂岩,硅化生屑灰岩及其过渡型岩类地层,矿床明显受断裂发育影响,铀矿化于次级断裂带中.通过系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3组不同期次脉体普遍亏损过渡元素Ti、Sc、Cr、Cu、Zn和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相对较富集Mn、Ni、As、Sr、Mo、Sb、Tl和U等微量元素.后期热液活动使脉体Ba、Sb、As和Mo等元素异常富集.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使得岩石普遍亏损过渡元素Sc、Ti、Cr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普遍富集Co、Ni、Zn、As、Sb、Mo、Cd、W、Tl、Pb、Bi和U,其中As、Sb、Mo、Tl和U尤为富集,富集系数平均达到100左右,U与W、As、Sb和Pb相关系数都在0.9左右,具有高度同源性,铀成矿与热液活动有关.典型剖面微量元素富集与硅化密切相关,当硅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微量元素富集出现反转,即随着硅化强度增加而富集能力反而降低.V/Cr、V/Sc、Ni/Co、V/(V+Ni)、U/Th、δU、δEu和δCe等特征元素比值反应铀预富集形成于缺氧的古海洋环境.高丰度的As、Sb和Ba等元素,以及U-Th关系图解和Zn-Ni-Co三元图解均显示热水沉积成因.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碳硅泥岩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铀预富集与热水沉积有关,铀成矿与热液叠加改造有关,后期热液沿运移通道上升进入储集空间,与铀预富集地层热液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4.
吴育平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65-1076
为深入探讨湘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沉积-构造环境,对三岔剖面黑色岩系进行了详细采样测试,并重点分析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不仅有机碳含量高,而且相比于北美页岩更富集V、Ni、Cr等微量元素。δ~(13)C_(org)及微量元素判别指标V/(V+Ni)、V/Cr、Ni/Co、δU、Ce/La、Ce_(anom)等特征的变化均反映牛蹄塘组沉积期水体属缺氧还原的浅水环境,且Mo/TOC与U_(EF)-Mo_(EF)协同模式表明沉积区当时为一局限海盆环境。稀土元素(REE)中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且北美页岩标准化分布模式呈近水平略微左倾状,结合元素比值特征和La/YbCe/Yb、La/Yb-ΣREE图解,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母岩以长英质岩石为主,但沉积过程也受到海底热液作用影响。同时,根据δCe、δEu的特征与K_2O/Na_2O-SiO_2图解,认为沉积区在早寒武世为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
内容提要 373铀矿床是我国南方典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之一,主要发育一套黑色弱硅化泥岩、粉砂岩,硅化生屑灰岩及其过渡型岩类地层,矿床明显受断裂发育影响,铀矿化于次级断裂带中。通过系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三组不同期次脉体普遍亏损过渡元素Ti、Sc、Cr、Cu、Zn和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相对较富集Mn、Ni、As、Sr、Mo、Sb、Tl和U等微量元素。后期热液活动使脉体Ba、Sb、As和Mo等元素异常富集。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使得岩石普遍亏损过渡元素Sc、Ti、Cr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普遍富集Co、Ni、Zn、As、Sb、Mo、Cd、W、Tl、Pb、Bi和U,其中As、Sb、Mo、Tl和 U尤为富集,富集系数平均达到100左右,U与W、As、Sb和Pb相关系数都在0.9左右,具有高度同源性,铀成矿与热液活动有关。典型剖面微量元素富集与硅化密切相关,当硅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微量元素富集出现反转,即随着硅化强度增加而富集能力反而降低。V/Cr、V/Sc、Ni/Co、V/(V+Ni)、U/Th、δU、δEu和δCe等特征元素比值反应铀预富集形成于缺氧的古海洋环境。高丰度的As、Sb和Ba等元素,以及U-Th关系图解和Zn-Ni-Co三元图解均显示热水沉积成因。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碳硅泥岩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铀预富集与热水沉积有关,铀成矿与热液叠加改造有关,后期热液沿运移通道上升进入储集空间,与铀预富集地层热液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6.
夏家店金矿床位于扬子板块早古生代被动大陆北缘的柞水—山阳盆地内,其赋矿黑色岩系的岩性主要为浅红色硅质岩、蓝灰色蚀变硅泥质岩、灰黑色薄层碳硅质板岩、土黄色泥质板岩和黑色碳硅泥质岩。黑色岩系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SiO2,并在硅质岩中含量最高,其中大离子亲石元素及成矿元素明显富集,如Sr、Ba、U、Cu、Zn、V、Au和Ag等元素含量均较高,是地壳丰度的几倍到几十倍;硅质岩样品总体呈弱负Ce异常、弱负异常或正Eu异常,泥质岩类显示Ce、Eu负异常,而少数碳硅质岩样品则表现出Eu的正异常,它们的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曲线均为向左缓倾。结合黑色岩系的岩石学特征和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参数比值和判别图解,研究表明夏家店黑色岩系的成岩物质来源具有多样性,其下部的硅质岩主要为热水沉积的产物,随着海水及陆源物质的逐渐加入,在热水沉积逐渐向正常沉积所转化的过程中,形成碳硅质岩与泥质岩。夏家店金矿床赋矿黑色岩系形成于大陆边缘深水半深水滞留缺氧盆地环境,属扬子板块被动陆缘裂陷沉积区。夏家店金矿床赋矿黑色岩系超常富集Au、Ag、Ni、Cu、Zn、V和Ba等元素,黑色岩系可能是该矿床的重要矿源层。  相似文献   

7.
安徽石台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色岩系成因复杂,且与多金属元素成矿密切相关。对安徽石台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富集Ag、V、U、Mo、As、Sb等多种金属元素。且在这套黑色岩系地层剖面中,其中部碳质页岩的金属元素富集程度比其它岩性的富集程度明显偏高。微量元素组成及相关元素比值显示这套黑色岩系形成于海相热水沉积作用,代表了一种非正常海水沉积。沉积环境由早期缺氧的还原环境逐渐向后期的半还原-氧化环境演化,反映早寒武世安徽下扬子海由海侵向海退的逐渐过渡。  相似文献   

8.
北秦岭庙湾组黑色岩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方法对北秦岭大荆区奥陶纪—志留纪庙湾组黑色岩系岩石的稀土元素及V、Ni、Cr、U、Th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岩石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 Eu异常值δEu为0.63~10.61(绝多数大于1.54)多呈正异常, Ce异常值δCe为0.65~1.02(平均为0.893) 异常微弱且有正负差异; U/Th值为0.38~4.07, w (V)/w (V +Ni)值为0.38~0.93以及w (Ce)/w (La)值为1.27~2.17。将这些特征值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 并利用La/Yb-Ce/La和La/Yb-REE判别图解判别后, 认为北秦岭区庙湾组黑色岩系形成于活动陆缘一种干燥缺氧较深浅海环境, 黑色岩系形成过程中有热液作用参与。  相似文献   

9.
贵州二叠系茅口组顶部锰矿沉积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遵义、纳雍营盘等地含锰岩系沉积特征及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锰矿体形态主要以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具有角砾状构造、递变层理等,常夹硅质岩和凝灰岩,具有热水喷流沉积构造特征。锰矿层位于玄武岩之下,夹于茅口组灰岩顶部,说明锰矿成矿在玄武岩喷发之前。含锰岩系中的矿物组合有浸染状黄铜矿,黄铁矿,重晶石,天青石,菱锰矿、钙菱锰矿、锰方解石、黄铜矿、蓝铜矿、褐铁矿、绿泥石、石英及其他碳酸盐岩矿物等,这些矿物组合与热水沉积矿物组合类似。对含锰岩系进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同位素分析测试表明,含锰岩系富集As、Co、Cu、Cr、Mo、Ni、Pb、U和V等元素,Fe/Ti、(Fe+Mn)/Ti及Al/(Al+Fe+Mn)比值,Fe-Mn-(Cu+Co+Ni)×10三角图解等均显示锰矿属于热水沉积成因。锰矿石碳同位素值δ~(13) C介于+4.17‰~-18.53‰,氧同位素δ~(18) O介于-6.98‰~-10.05‰显示,碳同位素组成具有热水沉积特征。含锰岩系稀土配分曲线与峨眉山玄武岩稀土配分曲线类似,表明锰矿成矿物质来源与峨眉地幔热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白云鄂博群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白云鄂博群位于华北地台北缘,是一套中—新元古代裂谷沉积的产物。尖山组和比鲁特组是其中主要的黑色岩系。对以上两组中的碳质页岩和板岩的Au、Ag、As、Ba、Co、Cu、Hg、Mn、Mo、Ni、P、Pb、V、Zn、U、B、Sb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通过元素含量特征、w(V)/w(V+Ni)、w(Zn)-w(Co)-w(Ni)三元图、稀土配分曲线、w(Ce)/w(La)、Ce和Eu异常、w(La)/w(Yb)-w(Ce)/w(La)和w(La)/w(Yb)-w(ΣREE)图解等方法对其沉积环境特征进行了探讨。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显示白云鄂博群黑色岩系以富亲铜元素和亲石元素、贫亲铁元素为特征,其中富集Hg、B、As、Mn、Sb、Au、Ag、Pb、P、Ba、U、Mo等多种元素;较高的w(B)反映了黑色岩系沉积于盐度较高的水体中;高的w(V)/w(V+Ni)、w(Ce)/w(La)反映了黑色岩系形成于缺氧的沉积环境中;黑色岩系中Hg、Sb、Ba的富集和w(Zn)-w(Co)-w(Ni)图解中投点大部分靠近热水沉积区域指示了黑色岩系中有热水沉积物的参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Ce和Eu异常及w(La)/w(Yb)-w(ΣREE)和w(La)/w(Yb)-w(Ce)/w(La)图解投点在两岩组中的不同特点表明尖山组沉积物以陆源沉积为主,有少量热水沉积物参与;而比鲁特组中热水沉积组分所占比例较大,形成时海水较深。  相似文献   

11.
唐云凤  伊海生 《中国地质》2011,38(2):451-461
斗南锰矿是滇东南地区大型的沉积型锰矿床,对其沉积成因的研究可反映滇东南地区沉积型锰矿床的成矿模式。笔者对采自斗南锰矿床的条带状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锰矿石物相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对锰矿石中锰矿类型与氧化还原界面关系的探讨,提出了由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氧化还原界面波动所控制的沉积型锰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滇东南大庄锑矿床地处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个旧褶皱束,锑矿体主要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上段及下三叠统永宁镇组下段破碎带及次生破碎带硅化含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矿体明显受断层的控制。文章对大庄锑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土壤化探异常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并认为锑矿矿石类型主要为方解石-辉锑矿型,围岩蚀变主要表现为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及绿帘石化等;硫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深部物源区,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矿床成因类型为受断裂控制的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斑岩型矿床是云南省重要矿床类型之一,文章结合近年采相关的研究成果资料,对宁蒗-祥云地区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了论述,对在云南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找矿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牛 《地质与勘探》2012,48(2):237-249
[摘 要]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位于川滇元古宙铜多金属成矿带之滇中一带,是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和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新近勘查开发的一个资源产地。本文重点报导了矿体特征、矿石岩石学矿物学特征,矿物生成顺序与共生、交代关系等矿床地质特征,并从这些实际材料出发,通过综合类比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初步讨论。研究表明,人占石铜矿床赋存于青龙山组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岩中,系在中元古界裂谷环境的海盆沉积碳酸盐含矿层经变质成矿作用之后,在晋宁期又叠加了热液改造富集,可以归属于“东川式冶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矿床,使东川地区原始含矿层位在继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陡山沱组“四层楼冶之后,又增加了青龙山组一层,丰富了东川成矿模式内容,为本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藏拉诺玛铅锌矿与云南金顶铅锌矿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以其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和业已显现的巨大找矿潜力,日益受到地学界的重视。本文则对同处在该构造带北段昌都盆地内拉诺玛铅锌矿和南段兰坪思茅盆地内金顶超大型铅锌矿作一对比,研究其中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并依据区域成矿的理论进行类比,进一步探讨拉诺玛铅锌矿的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滇东南老寨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聪 《地质与勘探》2011,47(2):261-267
老寨湾金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著名的"滇黔桂金三角"内,是云南迄今为止唯一进行详查并大规模开发的"卡林型"金矿.现已探明矿床规模为中大型,目前,矿山已建成云南省首座吨金矿山,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特征进行了分析,推断矿床成因为后期热液改造形成,属沉积型后期热...  相似文献   

17.
杨平  马亚雄  白磊  曹显光 《世界地质》2015,34(1):135-141
利用云南1∶50万布格重力异常图,以24×24 km2内49网格点求取布格重力异常均值△g,用公式HM=34.8-0.062 8△g,反演获得莫霍面深度,绘制1∶200万云南莫霍面等深线图,把云南1 800多个金属矿床(点)投绘在图上,总结出云南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壳幔定位7条规律。并发现云南壳幔界面主体呈近南北向的复式地幔坳陷,其中发育有8条次级地幔坳陷带、10个地幔波台区。次级幔坳带及波台区控制了云南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生成、展布。  相似文献   

18.
王小六 《地质与勘探》2019,55(S1):343-350
随着贵州西部地区毕节、威宁、赫章等地玄武岩风化壳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点的发现,广泛分布于川滇黔三省的峨眉山玄武岩成为一个新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重点找矿远景区。本文初步探析了云南宣威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条件,结合赣南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经验,提出了云南宣威地区快速圈定稀土矿找矿靶区的思路。通过云南宣威地区某项目找矿实践,在区内共圈定4个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靶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9.
梁河锡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河锡矿床是滇西锡矿带西亚带的主要的矿床类型之一。该矿床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前缘的腾冲一梁河弧形构造的转折部位,东邻三江构造带。通过对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与喜山期的花岗岩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喜山期深部花岗岩浆,矿床属于与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0.
云南镍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硫化镍矿以铂钯矿的伴生镍为主,主要分布在大理-弥渡、金平、元谋-永仁-牟定;硅酸镍主要在墨江-元江,蛇绿混杂岩型硫化物镍矿,是云南一大特色。与成矿有关的主要是华力西期,次为加里东期岩体,其产出与深大断裂有关。找矿方向应应以富宁、金平及景东东山-红河底玛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