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透岩浆流体作用与矿田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的角度对矿田构造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矿田构造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的观点。根据这个模型,矿田构造是近场应力场与远场应力场强烈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场应力场由岩浆成矿系统而不是远场应力场派生,因而不能由矿田构造反演区域构造,但可以从区域构造限定矿田构造。矿田构造常有岩脉和热液脉充填,因而是可识别的。利用构造统计学方法,可以根据岩脉和/或热液脉的分布密度图(或等值线图)预测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吸收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文章系统总结了紫金山矿田的典型矿床类型及特征,探讨了早白垩世伸展构造背景下该矿田成岩成矿作用与北西向上杭—云霄成矿带的关系,并建立了早白垩世(145 Ma~)到晚白垩世早期(~92 Ma)紫金山矿田成岩成矿作用的时空格架。研究认为由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体系的影响,早白垩世以来(145 Ma~)紫金山矿田总体上受北西向上杭—云霄深断裂多次活化作用的控制,依次经历了145~120 Ma伸展初期小规模的岩浆—成矿活动、125~110 Ma短暂的岩浆间歇期、110~92 Ma幔源物质大规模参与的岩浆活动及相应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Mo-Ag)多金属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3.
相山铀矿田的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存在争议,为进一步探讨相山铀矿田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本文对相山铀矿田西部的居隆庵铀矿床和北部的沙洲铀矿床中的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及矿石的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含较多热液成因萤石的居隆庵铀矿床中,从新鲜围岩到蚀变围岩到矿石,Zr、Hf含量先降低再升高;而在含少量热液萤石的沙洲铀矿床中,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和矿石的Zr、Hf含量基本一致。鉴于富F流体易汲取岩石中的Zr、Hf,因此,这两个矿床中不同类型样品Zr、Hf含量的不同变化趋势,可能与居隆庵铀矿床的成矿流体富F、而沙洲铀矿床的成矿流体相对贫F有关。这两个铀矿床中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其各自的新鲜及蚀变围岩的稀土配分曲线形态相似但又存在差异,说明每个矿床的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和矿石之间的稀土元素既具有继承性、又受到不同性质的流体的影响。居隆庵铀矿床中矿石显示Eu负异常,可能主要是继承了围岩的Eu负异常;沙洲铀矿床中矿石Eu显示弱负异常至弱正异常的特征,可能与围岩中斜长石因热液蚀变作用而释放出的Eu的进入流体有关。基于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及矿石的U和REE研究,推断居隆庵铀矿床成矿流体中U和REE均以F的络合物形式迁移;但沙洲铀矿床中铀矿石品位较低,可能是与流体中相对贫F有关。  相似文献   

4.
粤中长坑-茶山矿田共有17个内生金属矿床(点),选择了位处矿田北部的长坑金银矿床、矿田中部和南部的横江和茶山多金属矿床进行重点研究.结果发现,位于矿田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成矿元素的上述三个矿床,自下而上均呈现Cu→Zn→Pb→Ag→Au的分带规律.进一步的研究尚发现,围绕已出露和未出露的两个花岗岩体,矿田的区域成矿...  相似文献   

5.
相山铀矿田矿石有用共生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火山岩型热液铀矿田,其发育碱交代型铀矿化和酸交代型铀矿化两种矿床类型。笔者通过对该矿田主要酸交代型铀矿床的物质组分研究,发现其矿石中富含Th、Mo、HREE、Y等多种有用组分,且含量普遍可达综合利用品位;有用组分主要以独立矿物、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主要赋存于铀矿体的矿化中心带富矿石中,与铀为同空间富集。因此认为,相山铀矿田酸交代型矿床的矿石中,Th、Mo、HREE、Y与铀密切相关,矿物具有共生关系;应重视Th、Mo、HREE、Y等有用组分的综合利用评价。  相似文献   

6.
赣杭铀成矿带大洲矿田层状火山熔岩型铀矿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孟才 《铀矿地质》2001,17(2):90-96
本文全面总结了大洲铀矿田成矿地质背景及铀矿特征,分析了溶浸采矿条件,论述了大洲铀矿田溶浸采矿的可行性,并指明应用溶浸采矿技术重新评价赣杭铀成矿硬岩型铀矿资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独山锑矿田位于扬子古陆西南缘与雪峰山隆起的嵌接部,是华南锑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厘清该矿田锑矿的成因,在总结区域上典型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石英Rb-Sr定年、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并结合前人的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从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探讨了成矿作用。分析测试得到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189±3.2)Ma,表明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成矿流体属H2O-Ca2+-Mg2+-SO42-(F-,Cl-)-CO2体系,具有低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弱酸性、还原-弱氧化等特征,主要为来自深部岩浆水、在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特征,下寒武统和上震旦统地层可为成矿提供部分物源。研究表明该区矿床应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充填型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位于铜陵地区狮子山矿田的朝山金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少有的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成矿与白芒山辉石闪长岩有关,绝大多数金矿体产于白芒山辉石闪长岩与中三叠统南陵湖组灰岩的接触带上.辉石闪长岩中三个角闪石单矿物样品的40Ar/39Ar激光阶段加热分析给出了很好的坪年龄,年龄值介于139.7±0.3~138.3±0.6Ma(2σ),代表白芒山岩体冷却到500~550℃(氩同位素在角闪石中的封闭温度)的年龄.根据角闪石40Ar/39Ar年龄和前人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142.9Ma)以及Ar同位素和U-Pb体系在角闪石和锆石中的封闭温度,计算出白芒山岩体冷却速率大约为100℃/Ma.由于氢同位素在角闪石中的封闭温度与朝山金矿的成矿温度非常接近,因此,上述40Ar/39Ar年龄可以代表朝山金矿的成矿年龄.白芒山辉石闪长岩具有富碱、高钠、准铝质、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点,其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6598~0.707460,εNd(t)=-7.78~-8.12)与铜陵及邻区同时代或稍晚时候的辉长岩和玄武岩非常相似.以上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暗示白芒山辉石闪长岩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和地壳混染作用.矿石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 6.2‰~ 9.3‰)呈偏离零值的塔式分布,富集34S,可能是岩浆硫与中石炭统和/或中三叠统膏盐层混合的产物.矿石中脉石矿物方解石的C-O同位素与矿区三叠系海相碳酸盐明显不同,而与地幔原始碳酸岩相似,反映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是CO2的形式)的来源以深源为主,与含矿岩体成因研究得出的认识一致.对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及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特点的分析认为,朝山金矿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的构造背景;强烈的岩石圈伸展及玄武质岩浆底侵为铜陵矿地区大规模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学环境,也为成矿作用带来了丰富的热能、流体及金属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9.
薛春纪  陈波  贾志业  张兵  万阈 《地学前缘》2011,18(1):149-165
新疆西天山斑岩型矿床面临找矿攻坚,重要铜钼矿化研究十分必要.近年在毗邻莱历斯高尔钼矿新发现3571铜矿,构成重要铜钼矿田.研究认为,莱历斯高尔-3571铜钼矿田形成于准噶尔洋壳向南俯冲在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东北缘形成的早石炭世陆缘弧环境中.矿田内强烈角岩化的志留系粉砂泥岩中侵入了花岗闪长斑岩小岩体群,伴随陆缘弧构造-岩...  相似文献   

10.
云南白秧坪-华昌山矿带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云南白秧坪-华昌山成矿带位于兰坪-思茅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成矿带的北段,成矿以中生代海相过渡到陆相的碳酸盐岩建造、碎屑岩建造夹火山岩建造为基础,喜马拉雅期构造推覆及热液改造为主导作用。对矿带内矿田地质和控矿构造的调查表明,本区的层控加热液改造型矿床与成矿构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红花沟金矿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沟矿区变质岩遭受了三期韧性变形(D1、D2、D3)和多期脆性变形的改造。含金石英脉产于D3期伴生的韧性剪切带中。矿脉的分布、产状和形态严格受成矿期构造运动及构造形态的控制。中生代D3期韧性剪切带再度活动,形成本区主要成矿期。构造的继承性活动控制了矿化的多期次富集。  相似文献   

12.
关于构造体系多级控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3.
桃山矿田铀矿化围岩蚀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桃山铀矿田为我国著名的花岗岩型铀矿田,通过对桃山矿田不同类型铀矿化的围岩蚀变在不同地段和不同标高进行系统采集岩矿样品,磨制薄片、光片,进行认真观察、研究,并结合宏观地质观察和研究,旨在查明桃山矿田与铀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类型、范围、组合、期次、发育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桃山矿田围岩蚀变与铀矿化的关系,树立找大矿、找富矿观念,挖掘与铀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找矿信息,进而为进一步找出铀矿富集规律、缩小普查勘探的范围、提高找矿效率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对岩石围岩蚀变以及近矿围岩蚀变水平分带、垂直分带性等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该矿田铀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类型、范围、组合、发育程度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最后阐述了围岩蚀变与铀矿化的关系,并认为红化(赤铁矿化)应早于铀成矿期,为铀成矿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富矿主要与萤石化、硫化物化、硅化、绿泥石化、水云母化、碳酸盐化等密切相关,且近矿围岩蚀变种类越多、强度越强,则铀矿化越富。  相似文献   

14.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铜金多金属矿田。本文选择狮子山矿田中的几个典型矿床进行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矿床的控矿构造和赋矿岩石、矿体和矿石、蚀变和矿化等地质特征,确定了矿床成因类型;深入研究了侵入体与矿床矿体的时空关系以及主要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氢-氧、碳-氧、硫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成矿金属元素(铅)及其化合元素(碳和硫)的来源;结合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确定了不同矿床类型间的成因联系,建立了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模式,为狮子山矿田边部和深部及铜陵矿集区及其邻区的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据此建议在铜陵矿集区以往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要找矿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寻找由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和浅成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5.
相山铀矿田成矿古水文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山矿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热液铀矿田。该矿田产于中生代相山火山岩盆地古水热系统之中,是水热系统中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查明当时的古水文地质条件对于研究矿床成因、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相山地区的地质基础资料、构造演化历史和古气候条件,运用构造-古水文地质分析法,对该矿田进行了古水文地质分期、分区,分析了古地下水的补给区、排泄区和径流途径,并对成矿古水热系统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成矿带萨亚克大型铜矿田地质特征、矿田构造与成矿模式。萨亚克铜矿田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唯一的以矽卡岩型铜矿化为主的大型铜矿床,产在萨亚克地堑复向斜内。该矿田包括几个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网状脉矿床和一系列石英脉型矿脉,构成了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个端元形成的成矿系列,但以矽卡岩型为主。矿床主要位于中石炭世灰岩与晚石炭世花岗岩类的接触带上,具有独特的矽卡岩型Cu-Au-Mo矿化组合,成矿时代为海西中晚期,根据本研究进行的锆石SHR I MP定年结果,主要与次要成矿期年龄分别为335±2Ma和308±10Ma。金属矿床主要赋存在地堑复向斜内局部发育的鞍状背斜顶部,部分富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岩浆活动的控制。闪长岩与铜矿化作用的关系最为密切,铜含量可高达1%以上;其次,花岗闪长岩与铜矿化的关系也较为密切,铜含量可达0.2%以上。萨亚克矽卡岩型铜矿田铜保有储量约为57.5万吨。  相似文献   

17.
阐明逆冲推覆构造地理分布,较全面论述逆冲推覆构造地质特征,系统概括逆冲推覆构造对铀成矿作用。逆冲推覆构造不但形成了导、运、移、储完备的三维立体构造网络系统,而且使贯通基底的构造复活,诱发次火山岩浆侵入,形成了岩性差异明显并具多层岩性结构的“立交”式岩层构造组合,创造了有利于成矿的一个封闭、半封闭的地质环境。推覆体下隐伏构造是岩浆侵入、矿液运移的良好通道和存储空间,致使深部成矿热液在局部富集形成矿体。矿化部值一个足富集于次火山岩接触带产状变化或形态变异处;另一个是富集于隐伏逆掩断层与基底NE向构造交汇的复合部位。  相似文献   

18.
粤北下庄铀矿田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庄铀矿田出露的中生代鲁溪岩体、下庄岩体和帽峰岩体、分水坳岩体是南岭地区贵东复式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区岩体主量元素显示出富硅、富碱、过铝质-强过铝质等特征,w(K2O)/w(Na2O)〉1,在w(K2O)-w(SiO2)图解中大部分样品落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少部分样品落在钾玄岩系列,表明岩体富碱。铝饱和指数ASI=1.02~1.30,为过铝质-强过铝质岩石系列。w(CaO)/w(Na2O)值为0.07~0.74,表明岩体原岩为变泥质岩和变砂岩,是重熔作用的产物。根据主量、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分析,粤北下庄铀矿田处于后碰撞的构造环境,岩体为后造山花岗岩。在lg[CaO/(Na2O+K2O)]-SiO2图解中样品全部落在伸展区域,也表明岩体形成时粤北地区处于伸展拉张的后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江西临川地区相山铀矿田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山铀矿田是中国最大的、与火成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目前该矿床的后备资源出现危机,因此开展矿田构造研究,为深部及其外围找矿提供科学指导迫在眉睫。在野外观测分析和节理、擦痕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利用构造解析法、共轭剪节理分析法、断层擦痕反演模拟法及X光岩组法等,通过吴氏网投图分析和计算机的反演计算,确定了相山铀矿田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变形特征及其主应力方向;并根据构造变形叠加关系及其成岩时代的确定,推断了应力作用的期次和时代。为此,将相山铀矿田的构造应力场划分为3期6个阶段,包括:成矿前的基底变形和早期火山活动阶段,早期矿化蚀变和第一、第二主成矿阶段,及其成矿期后阶段,矿体局部被错断;并深入分析了不同阶段构造活动及其铀成矿特征,探讨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变与铀成矿作用关系,认为两者具有一致性特征,进而指出了区域富大矿体产出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20.
赣南黄沙铀矿区内发育的辉绿岩脉与铀矿化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但其岩石成因研究薄弱,影响了对铀成矿过程的认识.对辉绿岩进行了岩相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与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辉绿岩具有贫硅、贫碱、贫镁、Na2O>K2O、较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REE/HREE=2.81~2.97)、弱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