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以下问题作了论述:现用基本参考系的局限性,VLBI在建立准惯性参考系上的作用,射电源星表的进展,射电源星表误差来源的分析和考虑,综合射电源星表建立的需要,光学、射电和空间天体测量星表联系的必要性,用中国VLBI网进行天球参考系工作的一些初步考虑。  相似文献   

2.
本论述了利用GPS卫星的射电与光学定位实现参考系连接的基本方法,并对参考系连接的精度作了分析,探讨了中国VLBI网利用GPS卫星进行参考系连接的可能性。章认为以VLBI、CCD技术为观测手段,利用GPS卫星可使射电参考系与恒星参考系在0.″01甚至更高的精度上得到连接。  相似文献   

3.
空间VLBI与天文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小工 《天文学进展》1998,16(3):177-186
介绍了空间VLBI的精密定轨及其在天文地球动力学应用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指出因为空间VLBI的时延和时延率观测量同时涉及到射电参考系、动力学参考系和地固参考系,所以特别适合于参考系的直接连接工作.对为评价参考系连接的精度而发展的协方差分析理论也作了介绍,还分析了将时延和时延率资料用于精密定轨时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特殊天体Geminga的发现、证认、定位和距离测量等工作,详细综 了近年来有关Geminga低频射电辐射和高能辐射的观测进展以及人们对这些结果的理论解释。Geminga是否代表一类没有射电辐射的射电脉冲星(辐射能由转动能量而来的非吸积型脉冲星),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以前人们在高于103MHz的射电波段对Geminga做过多次高灵敏度观测,都没有测到有意义。以前人们在高于103MHz的射电  相似文献   

5.
快速射电暴是近几年观测到的一种在射电波段短暂出现的高能天体物理爆发现象。它们的光变曲线通常表现为单个脉冲轮廓,持续时间一般为若干毫秒,大部分峰值流量密度可达到央斯基量级。对快速射电暴研究概况进行了评述,系统描述了快速射电暴的观测进展,介绍了已提出的快速射电暴前身星物理模型及快速射电暴在天体物理领域中的应用等,也对快速射电暴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周晓伟  吴德金  陈玲 《天文学报》2023,64(3):34-210
射电辐射机制,尤其是射电暴发现象的相干辐射机制,是天体物理中最复杂、争议最多的电磁辐射机制.由于受到多重物理因素相互牵连的复杂影响,相干射电辐射机制的理论研究存在很大的难度,长期以来在等离子体辐射和电子回旋脉泽辐射这两类相干辐射机制间争议一直不断.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将粒子数值模拟方法应用于相干射电辐射机制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的粒子模拟研究工作及其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对现存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国际天球参考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1998年1月4日起IAU采用的天球参考系的定义,以及它与以往采用的光学天球参考架FK5的关系。介绍了国际天球参考系在射电波段的实现过程,其稳定性的维持方法和它与依巴谷星表之间的关系。重点描述了影响国际天球参考架稳定性的物理因素-河外射电源的结构及其变化,射电源喷流的视超光速现象和由银河系盘星和大质量致密晕的引力透镜效应引起的视自行等。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天文学会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天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天文学会联合举办的“地心参考系度规及其应用”专题讨论会于1994年9月14日至18日在上海天文台佘山25米射电观测站举行。易照华任该讨论会的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黄为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部队院校研究所七个单位共2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代表中35岁以下的青年天文工作者占了近一半,给整个会议带来了青春的活力。地心参考系度规及其应用研究是当前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的前沿课题。特别是自90年代初以来由法国物理学家Damour,德国天文学家Soffel…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在21周太阳峰年中,耀斑脉冲相期间高分辨率的地面射电微波和空间硬X射线的联合观测结果。评述了X射线和射电之间的关系及其理论的进展,并对22周峰年有关这方面的发展趋势作了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相对论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及最近的进展作了统一的和连贯的叙述,以便为射电天文研 究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基础材料。 在类星体和星系核的射电天文的观测研究中,已经揭示出那里存在着相对论运动效应(在0.1—10pc尺度范围内)。而在更大尺度上,例如最近在天鹅座A的西北射电瓣内测到了~60kpc长的射电喷流中,流动也可能是相对论性的。因此不论在小尺度还是大尺度的射电现象的研究中,都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这些年来,在河外射电天文学中经常要利用相对论流体力学的研究结果,有些工作直接是为射电天文而进行的。本文的目的就是根据这种需要(特别是什对射电喷流的研究的需要),对有关的相对论流体力学研究的基本结果,加以统一的和连贯的叙述,以便为射电天文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自1979年以来云南天文台太阳射电天文仪器、技术和方法以及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太阳射电天文学的历史,从早期的失败到1942年Hey对太阳射电波的偶然发现为止.文中讨论了太阳射电研究在米波-十米波、千米-百米波和厘米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同时讨论了与射电爆发共生的耀斑的观测以及用等离子体辐射和回旋同步加速辐射对这些观测所作的解释。从空间对与Ⅲ型爆发有关的等离子振荡和一维电子速度分布的测量,业已证实了用等离子体辐射对观测所作的解释。Ⅲ型爆发的米波-十米波射电日像仪测量和千米-百米波的飞船测量表明,Ⅲ型电子束流是沿着浓密的日冕流和沿着阿基米德螺旋轨道运动的。在厘米波段利用角秒分辨率的大天线阵对活动区和射电爆发所作的高空间分辨率观测,表明了它在观测日冕磁场、了解冕环的物理性质、测量耀斑附近磁场结构,从而在研究太阳耀斑起源方面有着巨大的威力.  相似文献   

13.
全国射电天文研究及技术方法的进展研讨会于1999年11月8~12日在厦门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共有来自我国各个天文台、站的52名代表,发表论文35篇。大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就射电天文研究和技术方法进行了内容广泛的研讨。这是我国自成立射电天文专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地面VLBI网和空间VLBI计划的概况和进展。并评述了这些计划对射电天文技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自1979年以来云南天文台太阳射电天文仪器,技术和方法以及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张冰  乔国俊 《天文学进展》1996,14(4):315-331
在本文中先简要介绍了80年代以来射电脉冲星方面的观测进展,然后详细介绍了射电脉冲星的第一手观测资料,包括空间分布,传播特性,时间特性,脉冲轮廓与偏振以及频谱特性等,并详细综述观测资料对我们提供的信息及给我们的启示,为理论模型的建立和检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太阳米波和分米波的射电观测是对太阳爆发过程中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现象研究的重要观测手段。米波和分米波的太阳射电暴以相干等离子体辐射为主导,表现出在时域和频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Ⅱ型射电暴是激波在日冕中运动引起电磁波辐射的结果。在Ⅱ型射电暴方面,首先对米波Ⅱ型射电暴的激波起源问题和米波Ⅱ型射电暴与行星际Ⅱ型射电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其次,结合Lin-Forbes太阳爆发理论模型对Ⅱ型射电暴的开始时间和起始频率进行讨论:最后,对Ⅱ型射电暴信号中包含的两种射电精细结构,Herringbone结构(即鱼骨结构)和与激波相关的Ⅲ型射电暴也分别进行了讨论。Ⅲ型射电暴是高能电子束在日冕中运动产生电磁波辐射的结果。在Ⅲ型射电暴方面,首先介绍了利用Ⅲ型射电暴对日冕磁场位形和等离子体密度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其次,对利用Ⅲ型射电暴测量日冕温度的最新理论进行介绍;最后,对Ⅲ型射电暴和Ⅱ型射电暴的时间关系、Ⅲ型射电暴和粒子加速以及Ⅲ型射电暴信号中包含的射电精细结构(例如斑马纹、纤维爆发及尖峰辐射)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有关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旋转射电暂现源是McLauglin等人在2006年采用单脉冲搜寻技术,对Parkes射电望远镜多波束脉冲星巡天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发现的一类特殊天体。该类天体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射电宁静状态,偶尔发射特征宽度为毫秒量级的脉冲信号。对其进行长期脉冲到达时间观测发现,其具有类似于脉冲星到达时间特性,但目前还不清楚该天体和脉冲星之间的具体关系。综述了近10年来射电以及其他波段的观测研究和理论模型方面的进展。在射电观测方面,主要介绍观测认证技术(包括零色散滤波、DM搜寻、阈值设定、匹配滤波和效果图检验等)、到达时间以及偏振方面的观测研究进展;在其他波段方面,主要介绍X射线、光学以及近红外波段的观测研究进展。在相关理论模型方面,主要介绍远距离的脉冲星模型,物质与脉冲星磁层相互作用模型以及脉冲星磁层辐射带模型等研究进展。最后将对射电暂现源观测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阐明参考系、参考架及其历史重大进程的基础上,对几种重要的、最新规范的参考系/参考架(质心天球参考系和地心天球参考系、国际天球参考系、国际地球参考系、太阳系动力学参考系等)的定义、实现和特点作了评述和分析,并对最新规范中与参考系、参考架有关的某些新概念的定义和新模式的应用(自2003年开始贯彻),如:天球中介极(CIP)、天球历书原点(CEO)、地球历书原点(TEO)、地球自转角的新定义、岁差-章动新模式的应用,作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收集了142个射电类星体(28个射电宁静类星体、114个射电噪类星体)、43个核占优型射电类星体、82个瓣占优型射电类星体和80个Seyfert星系的样本,基于Logistic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红移和热光度、黑洞质量、5 GHz射电光度、爱丁顿吸积率、核主导参数R的关系进行研究,拟合出相应的演化曲线,得到如下结论:(1)射电类星体的演化是从射电噪类星体(RLQ)演化到射电宁静类星体(RQQ),当演化到一定阶段射电类星体过渡到Seyfert星系;(2)核占优型射电类星体(CDQ)和瓣占优型射电类星体(LDQ)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随红移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