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北塘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的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 分析了北塘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从有机碳含量(TOC)、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S1+S2、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Ro)等方面对古近系烃源岩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北塘凹陷东三段、沙一段和沙三段是本区的烃源岩层段, 其中沙三段烃源岩生烃指标最好, 是本区的主力烃源岩层段.烃源岩的模拟结果表明: (1)北塘凹陷的烃源岩门限深度为2 390 m, 门限温度为94.2℃, 进入生烃门限的时间约为25~28 Ma; (2)北塘凹陷沙三段的现今地层温度为140~160℃, Ro达0.9%~1.4%, 正处于生油高峰期; 沙一、二段的现今地层温度为100~140℃, Ro达到了0.75%~1.0%左右, 已进入中等成熟阶段; 东营组的现今地层温度为80~100℃, Ro为0.45%~0.75%, 处于低-中等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2.
海相高演化烃源岩总有机碳恢复系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5000余块海相烃源岩样品筛选结果的基础上, 根据90余块不同类型未成熟-成熟烃源岩的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 并与自然演化剖面相结合, 对烃源岩有机质的变化规律及其恢复系数进行研究.海相优质烃源岩在未成熟-低成熟阶段(Ro < 0.8%) TOC (totalorganiccarbon) 变化不明显, 在成熟阶段中晚期TOC残余随成熟度增加逐渐降低, 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变化又不明显.高成熟-过成熟优质烃源岩TOC原始一般Ⅰ型最高降低40%, 恢复系数1.68;Ⅱ1型最高降低32%, 恢复系数1.48;Ⅱ2型最高降低24%, 恢复系数1.32.低有机质烃源岩(一般指0.3% < TOC < 1%) 随TOC变低, 降低幅度和恢复系数均逐渐变小, 当0.3% < TOC < 0.5%时, TOC原始恢复系数约1.2, 当TOC < 0.3%时, TOC原始恢复系数接近1, 可以不进行恢复.固体沥青和高有机质页岩(TOC > 30%) TOC原始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也不需要进行恢复.海相烃源岩(0.3% < TOC < 30%) 自然剖面生烃潜量的减少和模拟生排烃量的增加与TOC残余的减少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灰岩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灰岩能否生烃及生烃潜力有多大,目前研究较少.通过岩石热解、总有机碳测定、干酪根碳同位素及有机显微组分的测定实验,同时结合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综合评价了灰岩烃源岩,并分析了其生排烃特征.结果显示:从有机质丰度角度,本溪组为差的烃源岩,山西组为差-一般的烃源岩、太原组为一般-好的烃源岩;从有机质类型角度,本溪组为Ⅲ型,山西组以Ⅲ型为主同时混有少量Ⅱ2型,太原组为Ⅱ2-Ⅲ型;从有机质成熟度角度,本溪组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太原组及山西组均处于高成熟阶段.根据排烃门限理论,认为Ro为1.6%时,天然气大量生成.考虑到灰岩烃源岩的特殊性、成熟度及其排烃特征,综合认为太原组灰岩可以成为天然气的有效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沙湾凹陷下组合油气资源丰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被证实是凹陷内主要的油气来源。然而,由于烃源岩埋深较大、勘探程度低,烃源岩类型、热演化以及生烃史尚不清楚,制约了下组合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本研究基于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认识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基本特征,利用盆地模拟恢复烃源岩热演化以及生烃演化史,在此基础上对油气成藏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湾凹陷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平均有机碳含量(TOC)为0.82%,生烃潜量(S1+S2)为5.32 mg/g,为中等烃源岩,平均成熟度(Ro)为1.27%,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热演化模拟显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于晚三叠世晚期进入生烃门限(Ro=0.5%),晚侏罗世—晚白垩世达到生油高峰(Ro=1.0%)。白垩纪末期,有机质热演化进入了高成熟演化阶段(Ro>1.3%)。沙湾凹陷超深层储层经历多期油气充注,油气的多期混合以及断层活动的不均一性造成不同层位多种相态油气藏共存。研究认识为准噶尔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过程和机理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洪水庄组页岩是燕辽裂陷带的主力烃源岩层,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而辽西拗陷的洪水庄组研究相对薄弱,对烃源岩发育特征和生烃潜力等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该区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和勘探部署工作. 为揭示辽西拗陷洪水庄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油气保存条件,以辽西拗陷凌源地区辽凌地2井和3条剖面的洪水庄组样品为对象,进行了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辽西拗陷凌源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型,局部含Ⅱ2和Ⅲ型;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1.15%~2.26%,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部分样品过成熟,综合评价为中到好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好. 凌源地区以洪水庄组为生油层,可构成2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且处于有利储集相带,显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北部秀水盆地辽法D1井白垩系义县组上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及烃源岩厚度等特征分析表明,义县组湖相泥岩在盆地内分布广泛,厚度较大,为秀水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义县组烃源岩TOC在1.37%~8.61%之间,平均值为3.70%,为中等-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Ro值较高,分布范围1.08~1.20,指示热演化达到成熟-生油高峰阶段,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定边地区长7段烃源岩的分析,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3.22%,生烃潜量均值为12.8 mg/g,氯仿沥青“A”均值为0.55%,可以划分为较好-好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利用有机岩石学分析、热解分析,并结合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分析,发现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有机质以菌藻类生源为主,并伴有部分高等植物生源。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Ro值介于0.42%~0.76%之间,并且热解Tmax也主要集中在440~455 ℃之间,并且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甾、藿烷异构化参数说明烃源岩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度阶段。根据饱和烃中甾藿烷参数、三环萜烷参数、伽马蜡烷指数、β-胡萝卜烷相对含量以及姥植比参数特征,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沉积环境为湖相淡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辽宁北部秀水盆地辽法D1井白垩系义县组上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及烃源岩厚度等特征分析表明,义县组湖相泥岩在盆地内分布广泛,厚度较大,为秀水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义县组烃源岩TOC在1.37%~8.61%之间,平均值为3.70%,为中等-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Ro值较高,分布范围1.08~1.20,指示热演化达到成熟-生油高峰阶段,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烃源岩演化与油气成因复杂,采用岩石热解、色谱-质谱、碳同位素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对该区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及其成烃演化特征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有机类型差异显著,烃源岩有机碳、生油潜量(S1+S2)分布范围分别为0.43%~12.89%(均值2.84%)、0.52~77.24 mg/g,烃源岩质量可从低熟时的“极好”级别降低至高成熟时的“中等-差”级别(Rc≈0.54%~1.93%);有机质类型可从低熟时的Ⅰ-Ⅱ1型变化为高成熟时的Ⅱ2-Ⅲ,指示对高-过成熟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与生烃潜能评价需要进行评价参数的适当恢复。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显著:姥鲛烷相对于植烷有微弱优势,Pr/Ph值分布范围为0.92~1.81(均值1.22),指示弱还原的湖相沉积环境;C27-、C28-、C29-规则甾烷呈斜直线型分布;C28-规则甾烷丰度偏高(C28/C29-规则甾烷均值为0.96)、升藿烷系列丰度偏低、伽马蜡烷发育,反映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咸化和/或水体分层的原始沉积环境。油-油、油-源对比表明,芦草沟组原油主要来自芦草沟组烃源岩。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深浅层不同成熟度芦草沟组烃源岩均有发育,该区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具有寻找不同埋深油气藏的重要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石热解、饱和烃色谱-质谱、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凌源-宁城盆地小庄户剖面蓟县系洪水庄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综合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蓟县系洪水庄组有机碳的含量分布在0.42%~2.65%,平均值为1.46%。应用Pr/n-C17与Ph/n-C18的相关关系及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判断其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1型.镜质体反射率Ro主要分布于0.62%~0.81%之间,平均为0.73%;岩石热解参数Tmax主要为429~447℃,平均值为440.44℃,指示洪水庄组烃源岩属于成熟演化阶段。综合评价认为,凌源-宁城盆地蓟县系洪水庄组具有良好的生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参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但对其各层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并未开展研究。通过采集山西组和马家沟组烃源岩样品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山西组4个泥岩样品的残余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54%~2.31%,均值为1.65%,总烃[(S1+S2)]含量分布范围为0.12~0.46 mg/g,均值为0.34 mg/g,泥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潜力较强; 马家沟组泥岩残余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09%~0.33%,均值为0.17%,(S1+S2)含量分布范围为0.03~0.17 mg/g,均值为0.12 mg/g,评价为非—差烃源岩。对比宜参1井天然气中甲烷(CH4)和乙烷(C2H6)碳同位素含量,δ13C113C2倒转的天然气主要为煤成热解气,混入了少量δ13C2轻的油型气,其中煤成气主要来自于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混入的少量油型气可能主要来自于上古生界太原组优质海相烃源岩。查明奥陶系马家沟组的生烃潜力及油气来源不仅可以认识奥陶系产层的油气生成和组成特征,同时对气田的形成模式、资源前景及勘探部署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不同干酪根类型的低熟烃源岩作为剖析对象,从干酪根类型、干酪根中有机硫含量、可溶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对烃源岩活化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Ⅱ1和Ⅰ干酪根活化能分布范围窄,Ⅱ2和Ⅲ干酪根活化能分布范围宽,干酪根平均活化能Ⅲ>Ⅱ2>Ⅰ>Ⅱ1;有机硫含量高的干酪根平均活化能低,有机硫对烃源岩生烃起催化作用;可溶有机质的存在影响烃源岩平均活化能的大小和分布特征,可溶有机质分布在活化能低值区间,对烃源岩生烃起催化作用;烃源岩黏土矿物中伊/蒙混层含量高,平均活化能高;伊利石含量高,平均活化能低,伊利石对烃源岩生烃起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于低勘探程度的小型断陷湖盆,寻找有效烃源岩对于勘探方向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天草凹陷新钻井的大量分析测试资料,对主要勘探层系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的纵横向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阐述了沉积环境变化对有效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巴音戈壁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等—好的级别,以巴音戈壁组二段有机质丰度最高(w(TOC)平均为1.1%);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且巴音戈壁组二段的Ⅱ1型有机质丰度最高,属于腐殖腐泥型;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整体达到了低熟-成熟阶段,巴音戈壁组二段为成熟的烃源岩,具备较高的生烃能力;巴音戈壁组有效烃源岩下限为w(TOC)=1.0%,有机质来自高等植物和水生生物的混合源,且低等水生生物贡献比例稍大;巴音戈壁组沉积期为高盐度和还原的沉积环境,盆内藻类勃发和盆外适当的陆源有机质输入是湖盆水体较高古生产力和较好有机质类型的必要条件,持续稳定的缺氧环境为有机质的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这是巴音戈壁组有效烃源岩形成的两个关键条件。天草凹陷南次洼比北次洼更适合有效烃源岩的发育,且发育的有效烃源岩具有更高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六盘山盆地白垩系马东山组生烃潜力不明、烃源岩演化不清等问题,依据岩心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数据,对宁固参1井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进行了研究,评价了马东山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结果表明:马东山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低,类型主要为Ⅱ2型和Ⅲ型,热演化程度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以生油为主。该研究结果对六盘山盆地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生烃潜力评价、预测油气有利区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石西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部,目前发现区块内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查清其烃源岩发育情况及控制因素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等采集石西区块内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的烃源岩样品,利用Leco CS-200、Rock-Eval 6、ICP-OES、ICP-MS等手段对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炭质泥岩中总有机碳(TOC)、生烃潜力(游离烃+热解烃,即S1+S2)、氢指数(HI,热解烃×100/总有机碳)的平均值分别为4.50%、0.52‰、829.16‰,煤中总有机碳(TOC)、生烃潜力(S1+S2)、氢指数(HI)的平均值分别为61.53%、4.41‰、723.02‰。V/(V+Ni)、Ni/Co、V/Cr、δU、Sr/Ba、Sr/Cu等值显示优质烃源岩沉积时期为气候温暖湿润,盐度较高的弱氧化—还原环境,从本溪组到山西组沉积过程中,沉积水体的还原性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古生产力指标(NiEF、CuEF)表明山西组古生...  相似文献   

16.
孙吴-嘉荫盆地上白垩统太平林场组烃源岩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吴-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为该区重要烃源岩层位。应用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太平林场组暗色泥岩进行分析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暗色泥岩显微组分中腐泥组+壳质组含量丰富,具倾油性;有机碳平均为0.648%,氯仿沥青“A”为0.015%,总体达到中-好级别烃源岩标准;碳同位素、有机元素分析和有机显微组分分析显示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2和Ⅲ型;Ro的分布范围为0.55%~0.92%,平均值为0.78%,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低熟-成熟。太平林场组暗色泥岩为低熟-成熟的中-好级别烃源岩。  相似文献   

17.
羌塘盆地北羌塘坳陷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分布广、厚度大的黑色泥岩,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北羌塘坳陷东缘巴贡组黑色泥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集了石油沟地区61块浅井岩心和64块手钻柱塞样品,开展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技术分析,对烃源岩生烃潜力、沉积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巴贡组黑色泥岩TOC分布在0.06%~5.81%之间,整体为一套差―中等烃源岩,部分达到优质烃源岩标准;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以混合型有机质为主;Ro分布在0.95%~1.90%之间,处于成熟晚期至高成熟阶段。(2)巴贡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适中,生烃潜力大。(3)巴贡组烃源岩与上覆雀莫错组底部砂砾岩形成“下生上储”的源储组合,为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巴贡组也是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层系。这套烃源岩对北羌塘坳陷东缘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研究区露头烃源岩样品进行Rock-Eval热解模拟实验、干酪根镜鉴、镜质体反射率、族组分分离、单体烃碳同位素等分析,对北羌塘盆地光明湖地区侏罗系白龙冰河组烃源岩有机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白龙冰河组烃源岩以碳酸盐岩为主,有机碳含量0.01%~1.21%,平均值为0.39%,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含量70%~92%,平均值为80%,以Ⅱ1型为主,主峰碳、(nC21-/ nC22+)轻/重比及Pr/nC17-Ph/nC18的相关图均表明有机质来自低等水生生物,有机质类型较好;镜质体反射率最小值1.409%,最大值2.423%,平均值为1.909%,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总体较高,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丽水凹陷作为东海陆架盆地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凹陷,其勘探程度较低,近年来钻探成果较小,因此亟需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烃源岩岩石热解实验,饱和烃气相色谱及饱和烃色质分析,对丽水凹陷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丽水凹陷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存在少量的Ⅱ_1及Ⅱ_2型。月桂峰组烃源岩处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灵峰组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多数明月峰组烃源岩成熟度较低。根据烃源岩热解参数S_1及有机碳含量(TOC)的关系确定月桂峰组有效烃源岩w(TOC)下限为0.7%,灵峰组有效烃源岩w(TOC)下限为1.0%,明月峰组有效烃源岩w(TOC)下限为0.9%。生标参数显示丽水凹陷烃源岩有机质具有混合来源特征,沉积于海陆过渡环境中。有效烃源岩平面分布预测显示,丽水凹陷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较为局限,丽水凹陷西次凹的东北部为有效烃源岩的集中分布区。月桂峰组及灵峰组烃源岩具有较大的产气潜力,应加大丽水凹陷西次凹东北部的气藏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20.
泾川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烃源岩发育情况尚不明确。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烃源岩测试及元素地球化学资料,对长10—长7烃源岩进行评价,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影响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烃源岩以长73泥页岩为最好,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为主,TOC为 0.42%~29%;长10—长7泥岩有机质以Ⅱ2型为主,平均TOC含量低于 2%;Ro为 0.47%~1.08%,有机质基本已成熟。长10—长7烃源岩形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弱还原弱氧化的淡水介质条件,水深相对较浅。古生产力、沉积速率及水介质环境影响烃源岩发育。热水活动促进了古生物的繁盛,P、Cu含量及 P/Ti值越高,有机质 TOC含量越高。(La/Yb)N值越高,沉积速率越低,有机质越富集。Cu/Zn值越高,V/Cr值越高,Th/U值越低,水体还原性越好,有机质丰度越高。总之,热水活动提高了古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沉积速率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还原性较强的水介质条件可使有机质得到良好的保存。陇县一带烃源岩因受陆源植物输入的影响,且形成环境不利,烃源岩品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