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云南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云南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概况,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防治工作作了系统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对云南省的地质灾害研究及防治工作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一篇关于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图编制方法探索的论文。基于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数据库,根据图面承载能力,用不同灾害类型之间数量比例和网格密度共同控制的方法,筛选出代表整体发育分布规律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点;用点状符号表达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点空间分布特征,线状符号表达崩塌滑坡泥石流时间分布特征,面状普染色表达崩塌滑坡泥石流发育数量分级特征;结合人们正常视觉感受,建立均衡的构图,选用协调美观的色彩,合理处置图上点、线、面各图层之间的冲突以及图层内部分级关系,编制集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图。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总结出唐山地区主要公路工程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和砂土液化,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要灾害。并根据灾害发育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大关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根据云南省最新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与风险评价工作在大关县域共发现地质灾害点567处,比2015年1∶50 000详查工作新增灾害点203处。包括滑坡299处,崩塌210处,泥石流56条以及地面塌陷2处。本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最新的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成果以及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信息量法对云南省大关县的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性的评价及分区。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大关县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概述了我国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扩张进程中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青海省突发性、局地性地质灾害事件频发。为积极应对地质灾害严峻形势,保障人民生活生产安全、巩固防灾减灾成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文章以1990—2019年青海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研究了30年间青海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及主要引发因素。结果表明:①灾害规模多为小型,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②时间上,多发生在5—10月;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地形复杂的青东地区西宁市和海东市。③降雨和开挖边坡是主要引发因素。④近年来,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增加趋势明显。研究结果对于今后一段时期青海省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处高原山地的云南省,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特别严重的省份之一,据调查统计,全省有灾害点20余万处,其中活动面积大于0.01kmz,或体识大于10×10~4m~2的大中型崩塌2752处,滑坡1716处,泥石流沟2379条。这些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破坏经济发展,阻碍广大山区脱贫致富的重大环境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951—1990年共造成7200余人死亡,16000多人受伤,1000多座桥涵、60多座水库、360多座水电站,几百万亩农田被淤埋或冲毁.近年来,虽然一些地区的灾害得到初步治理,但多数地区的灾害仍在持续发展。目前有31个地(州)、市、县政府驻地城镇、130多个乡镇驻地、150多个大中型厂矿企业、3000多个自然村、346km铁路、2220km公路,近1000座水库和电站。仍处于较严重的威胁之中。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禄劝县普福滑坡是我国典型灾难性滑坡之一,曾多次发生大规模滑动。本文回顾了普福滑坡的活动历史,分析了其形成条件。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由遥感多波段数据与DEM数据融合而成的三维影像图,指出普福滑坡实际上是一个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链,且再次发生大规模滑动的可能性很大,影响范围覆盖烂泥沟两岸大面积区域。目前最经济有效的减灾措施包括搬迁避让、群测群防、监测预报、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等。  相似文献   

9.
今年全国范围内气候较为异常 ,北方大部分地区严重干旱 ,南方部分地区却暴雨成灾 ,而诱发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是 ,7月份 ,陕西省安康地区秦岭和大巴山部分山区 ,在特大暴雨作用下 ,诱发大范围的突发性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此次突发性崩滑流灾害单体规模均较小 ,但数量众多 ,涉及范围极广 ,暴发时间集中 ,从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 ,由于广大山区居民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防避知识的缺乏 ,也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之一。为此 ,国土资源部环境司和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目前共同派出 6个工作小…  相似文献   

10.
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提取地质灾害的形态结构和要素组成、开展恶劣环境地区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等方面成为可能。基于空间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地图(DOM),对甘肃天水麦积区幅内各类地质灾害进行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调查,提出黄土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影像解译特征。其中,黄土滑坡以圈椅状地貌、滑坡壁阴影或白色条纹、滑坡周界在微地貌上表现出同一等高线的梯田不连续为主要解译标志;泥石流、崩塌解译侧重以灾害体轮廓、色调区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黄土区灾害解译而言,DOM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遥感数据源,且地质灾害解译准确率以泥石流和滑坡最高,崩塌解译准确率略低;而漏检率以滑坡最高,泥石流次之,崩塌最低。基于这一认识,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顺平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主要发育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四种类型地质灾害。基于该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采用GIS技术和信息量数学评价模型,选取坡度、起伏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河流的距离6个评价因子,对顺平县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高易发区面积约为125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7.5%,分散分布于西北部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密集发育崩塌灾害,少量发育滑坡、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面积约为200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0%,成片分布于西北部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少量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低易发区面积约为389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4.5%,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平原地区及西北部丘陵地区内的宽阔沟谷,沿古河道发育地裂缝灾害,个别地区发育崩塌、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12.
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是河南省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层不均匀沉降、沙埋等,其中地面塌陷灾害的危险性大,崩塌、滑坡灾害的危险性为中等,泥石流、地层不均匀沉降、黄土湿陷、沙埋等灾害的危险性为小级..同时针对典型的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对川藏交通廊道内道路工程的选定线及安全建设和运营提供科学决策及防灾减灾依据,在对拟建川藏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滑坡崩塌灾害进行系统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查明了川藏交通廊道康定至林芝段滑坡崩塌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潜在危害情况,结合已有川藏公路沿线崩滑灾害的危害特征和危害方式,对该段廊道内滑坡崩塌灾害的可能危害方式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归纳、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川藏交通廊道康定至林芝段共发育滑坡崩塌灾害488处,其中滑坡262处,崩塌(含溜砂坡)226处;对拟建道路工程存在潜在危害或影响的崩滑灾害共有148处,滑坡有89处,崩塌(含溜砂坡)59处。崩塌滑坡灾害对道路工程的危害方式主要有:(1)滑坡崩塌威胁隧道及其进出口安全;(2)滑坡崩塌推移、掩埋、损毁道路工程;(3)滑坡崩塌威胁站场、车站安全;(4)滑坡崩塌堵江断道、淹没道路工程;(5)滑坡崩塌转化为泥石流、洪水等灾害链危害道路工程;(6)崩塌、溜砂坡冲击、扰动、掩埋道路工程。  相似文献   

14.
正链状地质灾害是指崩塌、滑坡体遭遇地震、强暴雨后迅速转化成滑坡或山洪泥石流的灾害,具有分布广、灾发性和破坏性强等特征。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灾害现象往往具有连发性或链状性,并形成地质灾害链。在高山地区,暴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链较为常见,具有高位、高速、远程、气浪,以及隐蔽性及容易链状成灾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长白山天池及邻区火山地质和次生火山灾害的编图结果,从岩性、断裂、地形地貌和水系等方面,分析火山喷出物的地质特征与这些火山物质所导致的次生火山灾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崩塌发生在柱状节理发育的硬质岩中,多期火山喷发以及伴生的地震活动剥蚀掏空坚硬岩层间的松散堆积体,使岩体失稳发生崩塌,局部陡崖地貌在地震影响下亦会发生崩塌灾害。软质岩和松散堆积体受流水侵蚀,河谷下切,河流两岸斜坡前缘形成开阔的滑动空间,火山地震引起山体变形,斜坡岩体结构遭到破坏发生滑坡灾害。火山先期喷出的碎屑物和崩塌滑坡产生的碎石是火山泥石流的重要物质来源,火山喷发或强地震引发的洪水灾害以及地形地貌对火山泥石流的形成、搬运和分布范围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种类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西南中、高山地区;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石易于破碎风化的地区、暴雨中心地区以及深切割的高山、中山地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分布面积32.7 km2.西南地区有102个市、县、区(镇)遭受到滑坡、崩塌的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滑坡、崩塌灾害频次明显增多、危害加大.其防治对策包括开展城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城市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实现地质灾害的动态预测和监测;开展城市地质灾害预警示范调查研究,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预誊系统;加强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17.
滑坡(土体和岩体滑动、也包括泥石流和崩塌等)是丘陵和山区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大多数山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滑坡,在有些地方一年可以发生几次,甚至几十次。滑坡灾害的特点是:发生的频度高,分布的地域广,造成的灾害严重。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突降强暴雨引发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1481人死亡,284人失踪。如何把对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工作的重点放在灾害之前,  相似文献   

18.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之一。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及地裂缝五种。其中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灾害点分布较广且个体规模小,稳定性较差。此次通过对区内地质灾害诱因及分布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原则,将滇中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及一般防治区三个大区,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手段,结合MapGis,研究了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发现本区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冰湖以及堰塞湖。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斜坡地质灾害是本区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占到总灾害数量的95.3%。在此基础上对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初步研究,发现本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在空间上的分布并非均匀,而是具有丛集性的特点。滑坡灾害主要发育在隆子和朗县。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的有米林、隆子和洛扎3县,而崩塌则主要集中在隆子县。研究发现,本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地形坡度以及土地类型关系密切,其中修康群、日当组和念青唐古拉群是本区的易滑地层。涅如组由于面积大,其中发育的滑坡较多,但是滑坡的发育率只略高于本区的平均水平。统计表明,16~30的坡度范围是滑坡最容易发生的。大于45以上的坡段很少发生滑坡。灌木林和天然草地这两种土地类型滑坡发育率最高。对于泥石流,研究表明,涅如组中泥石流发育面积最大,发育率也最高。泥石流发育的最适宜坡度也是16~30这样一个坡度范围。冰川和永久积雪区则最易发生泥石流。崩塌发育与地层类型、坡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崩塌主要发育在涅如组中,并且集中在坡度大于60以上的陡坡段中。这些初步成果的取得,是以后进行该区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1998 年江西省鄱阳湖水系流域因暴雨链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主要致灾因素的分析以及对防灾减灾三项重要工作的论述,启示人们:共同行动起来,预防世纪型灾害再现,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