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红河断裂带大型右旋走滑运动定量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卫航片解释、野外地质调查和相关年代学研究与综合前人已有资料分析,阐明了红河断裂带作为一个整体自中新世以来大规模右旋位错的地质依据,论述红河断裂带在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探讨了红河断裂带后期大规模右旋走滑运动与青藏高原隆升间的某些相关性。研究表明:中新世以来,红河断裂带大规模右旋走滑运动在北段区主要表现为尾端拉张伸展——构成典型的滇西北裂陷盆地区,且自中新世经上新世至第四纪,伸展型盆地由西北向东南扩展;中段区为典型的右旋走滑变形区,燕山晚期花岗岩体、上新世煤盆及礼社江水系均显示为同步右旋位错。上新世以来右旋位错量达30~32km;南段带内由山前水系右旋位错和断裂谷内右旋“撕裂”变形为主要特征。从中新世经上新世至第四纪,与山体快速隆起相伴的断陷盆地有从东南向西北扩展的趋势。根据地质研究结果,并结合区内K-Ar、FT和SEM测年资料分析,可以初步认为,红河断裂带大型右旋走滑运动开始于8~7Ma,强烈活动于5Ma±。  相似文献   

2.
通过卫航片解释、野外地质调查和相关年代学研究与综合前人已有资料分析,阐明了红河断裂带作为一个整体自中新世以来大规模右旋位错的地质依据,论述红河断裂带在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探讨了红河断裂带后期大规模右旋走滑运动与青藏高原隆升间的某些相关性。研究表明:中新世以来,红河断裂带大规模右旋走滑运动在北段区主要表现为尾端拉张伸展---构成典型的滇西北裂陷盆地区,且自中新世经上新世至第四纪,伸展型盆地由西北向东南扩展;中段区为典型的右旋走滑变形区,燕山晚期花岗岩体、上新世煤盆及礼社江水系均显示为同步右旋位错。上新世以来右旋位错量达30~32km;南段带内由山前水系右旋位错和断裂谷内右旋"撕裂"变形为主要特征。从中新世经上新世至第四纪,与山体快速隆起相伴的断陷盆地有从东南向西北扩展的趋势。根据地质研究结果,并结合区内 K Ar、FT和SEM测年资料分析,可以初步认为,红河断裂带大型右旋走滑运动开始于 8~7Ma,强烈活动于5Ma±。  相似文献   

3.
韩勇  陈美华 《地学前缘》2005,12(1):181-181
矿物及其所处环境的发展演化历史往往是以形成结构缺陷的方式记录在矿物内部。金刚石形成于地幔深部,天然金刚石中的位错组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金刚石的地质成因直至地幔岩石圈性质及演化等重要问题(郑建平等.1994)。但迄今为止,对天然金刚石中位错的了解主要建立在一些间接实验和理论推测的基础上,由于得天然金刚石制备成透射电镜薄膜试样极其困难.从而缺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其位错形态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对产出在花岗岩基底中的6722铀矿床长英质隐爆碎屑岩地质构造行征进行了研究,并与我国在相似地质条件下进行的地下核爆炸试验产生的地质效应作了对比,类比计算出形成该隐爆碎屑岩体的爆炸能量(TNT当量)。采用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TEM)研究隐爆碎屑岩中花岗岩角砾内石英的显微裂隙构造,光性特征及自由位错的类型和密度并与基底花岗岩(大富足花岗岩体)中的石英进行对比。综合研究阐明的类型和密度,并与基底花岗岩(大富足花岗岩体)中的石英进行对比。综合研究阐明6722铀矿床隐爆碎屑岩的形成机制届于一种在高温(>400℃ )条件下由瞬问爆炸而产生的脆性变形作用,同时引起石英中位错退火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帕米尔东北缘的活动断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卫星遥感图像的详细地质解译分析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与地貌观察,对帕米尔东北缘山前与印度-亚欧大陆碰撞相关的活动断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指出,NW-NWW走向的断层主要表现为南倾逆冲断层,并伴随有强烈的右旋走滑分量。流经活动断层带的水系显示出右旋累积位错:小水系的水平位错量为4.0-20.0m,大河流的水平位错量达8-12km。沿断层带的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也显示出一致的水平位错,位错量为8-12km。这些证明表明,帕米尔东南山前的NW-NWW走向的断层很可能开始于上新世末期至早更新世早期(2.2-3Ma)。研究结果首次厘定了帕米尔东北缘山前与向北逆冲相伴随的右旋走滑速率在第四纪期间达4.0-6.8mm/a。根据与现代地震活动相关的活断层分析,推测帕米尔东北缘山前7级以上地震重复周期为1000a左右。  相似文献   

6.
试论矿物晶体解理应力——以辉钼矿、黑钨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行祯  李佩兰 《地质论评》1986,32(4):331-338
本文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述,研究了辉钼矿和黑钨矿的解理面及解理裂缝微结构特征。二次电子象显示其解理面表现为各种组态的解理台阶和解理裂缝。解理的微结构表明:矿物晶体解理实属穿晶脆性断裂。断裂过程可分为解理裂缝成核、解理裂缝扩展和裂缝穿晶分离三个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的机制均为位错滑移成攀移的结果。晶体中解理位错的塞积和消毁过程所产生的各种解理应力,系源于晶体的内热应力和外应力(地质的或人工的)。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首先介绍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及各河段枢纽的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区岩性以砂岩、板岩为主 ,地层褶皱强烈 ,活断裂发育 ,地表覆盖厚 ,地质条件相对复杂。讨论了西线工程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如地应力和岩爆、软岩蠕变、突水、碎屑流、活断层的突发性位错及高地温灾害等 ;一期工程的地质问题主要集中在深埋长隧洞和引水明渠方面 ,其中 ,输水明渠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边坡稳定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相似文献   

8.
胶东东部区域上处于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东端,是中生代的走滑逆冲构造带.进行超微构造研究有利于解决岩石的变形机制问题.应用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进行了胶东东部走滑逆冲构造带显微构造及超微构造研究.研究认为主要走滑逆冲剪切带的石英位错亚构造以线位错为主,并常见位错环、位错弓弯、位错壁、位错列、位错网及亚晶粒等构造型式颗粒等.石英超微位错构造总体反映的是中温或低温塑性变形环境;石岛剪切带、荣成剪切带、牟平剪切带的平均古差异应力值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跟温度呈反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祥文  金振民 《岩石学报》2006,22(7):1810-1816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超高压石榴橄榄岩中石榴石、橄榄石及透辉石的超微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石榴石、橄榄石及透辉石中的大部分区域都没有位错,在局部区域发育高密度位错及位错壁。石榴石局部区域的位错密度达到1.34×109/cm2以上,滑移系以1/2<111>{110}为主。在石榴石中发现一部分熔融条带,条带由熔体和磁铁矿球粒构成,在附近的石榴石基体中有高密度的小位错圈。橄榄石局部区域的位错密度达到2.64×108/cm2以上,并发育杆状钛铁矿和含铬钛磁铁矿出溶体。透辉石局部区域发育有位错壁,在部分位错壁部位形成了微裂隙。透辉石内部存在类“多边化”区域,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小角度差。分析认为该石榴橄榄岩加入俯冲板片之后,在超高压变质峰期及早期快速折返阶段发生了较强的塑性变形,在石榴石、橄榄石及透辉石中形成了高密度的位错、位错壁及亚颗粒。在折返过程中,该石榴橄榄岩曾经发生了减压部分熔融和静态重结晶,导致石榴石、橄榄石及透辉石中大部分区域的位错消失。石榴石中部分熔融条带得以保存,表明在发生减压部分熔融和静态重结晶之后所经历的折返过程非常迅速,具有很高的抬升速率及降温速率。  相似文献   

10.
理塘断裂带沙湾段展布于四川西南部的木里河流域,处于理塘断裂带的南东尾端,为左旋走滑运动性质。文章在航空照片判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研究发现,该断裂段的断错地貌现象主要集中分布在绒龙沟-沙湾的木里河东岸坡麓地带,表现为断层陡坎、断塞塘、断错冲沟、河流阶地及洪积扇等。由5个地点的断裂位错值和位错开始的年代学(TL和14 C)测试结果,估计的该断裂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1±0.3mm/a。在该断裂上开挖的3个探槽资料表明,该断裂段存在史前强震的地质记录,最晚一次强震的发生时间介于1310±90~950±30aB.P.之间,强震所导致的垂直位错量约0.5m, 同震水平位错1.30~1.45m左右。根据同震位错量及断裂长度估计的地震震级为7.0级左右。  相似文献   

11.
对矿物中位错和位错增殖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军  郑辙 《矿物学报》2001,21(3):397-400
本文主要以前人的实验结果为依据,从理论角度分析和讨论了有关位错的几个问题。指出通过测量矿物的位错密度值计算得到的外应力只能是矿物变形过程中所受峰值应力的下限,位错的运动速度随着外施应力和温度的增高而加快,从奥洛旺方程的位错速度与应力的关系出发,提出了矿物晶体中位错随外应力增加而非线性增殖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运用Walgraef-Aifantis的反应扩散动力学分析模型,讨论了位错花样这种典型耗散结构系统的形成,失稳及其特性,探讨了矿物中的位错花样及成因,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主要造岩矿物中位错分解及其流变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系统地综述了有关长石、橄榄石、石英和辉石等主要造岩物中位错分解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位错分解的流变学意义。为了方便读者,本文开始还扼要地介绍了一些位错分解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4.
矿物中位错的柏格斯矢量b反映了矿物发生变形时所经历的条件,对它的精确测定为构造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定量依据。本文用会聚束电子衍射的方法对石英位错进行了测定,同传统的双束法相比较,此方法更为简单和方便。  相似文献   

15.
平南幔源包体中橄榄石的显微构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南玄武岩中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平衡温度为930~980℃, 平衡深度为59~74km, 包体中橄榄石的扭折带滑移系多为(010) [100], 但也有(001) [100]的滑移系类型; 斜方辉石的滑移系为(100) [001], 它们均为高温低应变速率下的滑移系, 说明该区的上地幔主要是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经历了塑性变形作用.橄榄石位错组态多样, 有自由位错、位错壁、位错弓弯、缠结、{110}滑移带, 反映了上地幔的塑性变形特征.根据位错壁的大小估算, 上地幔差异流动应力为24.5~42.1MPa, 流动速率为2.93×10-17~8.36×10-16s-1, 有效粘度为1.72×1023~2.80×1024 Pa·s, 特征与中国东部新生代上地幔较为一致, 反映同处于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6.
1970年通海地震的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四昌  刘百篪 《地质科学》1978,13(4):323-335
一、前言197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峨山、建水三县交界地区的曲江河谷发生了7.7级地震,震中位置是:东经102.6°;北纬24.1°,震源深度约为13公里。震中烈度10度强。  相似文献   

17.
 应用超高压电子显微镜对太湖及其附近的五通组石英岩中的石英晶粒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在自由位错密度、位错壁、亚晶粒和出熔构造等特征上存在着明显差别。据此推论,太湖和其附近地区的五通组石英岩曾遭受过不同的应力作用历史,太湖的标本曾受到高应力的瞬时高压影响。因此,太湖环形构造可能与小天体的撞击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关于工程地震实践若干问题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本文介绍和讨论了有关工程地震实践中的某些成果和问题:(1)考虑近源地震动饱和的衰减场模式及其转换;(2)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地面运动和不同核法规对人工设计时程合成的技术要求对比;(3)水利水电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4)以金沙江中下游地区为例介绍地震设防区划和设防区划图系;(5)从科学性和工程可接受性, 以工程法规为基础提出工程活动断裂的定义、断裂活动性工程分类和地震断错形变工程评价。  相似文献   

19.
用弗氏台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唐巴勒超基性岩体中碎斑状纯橄岩及糜棱岩化斜辉橄榄岩内主要造岩矿物──镁橄榄石的组构与超微构造进行了研究,两种手段所获结果基本一致。它们的位错组态各具特色;碎斑状纯橄岩内的幔成镁橄榄石表现出位错列特征,根据单根位错及位错列得出的布氏矢量为α[100],滑移系为(010)[100]。在糜棱岩化斜辉橄榄岩内的幔成镁橄榄石表现出典型的多层结构,而且滑移方向明显,测定的速线方向为[211],进一步还形成了许多出溶物。它们的位错密度、应力或活动性表现出前者小于后者,根据中粗粗幔成镁橄榄石及细粒重结晶或微粒变晶壳成镁橄榄石的组构特征分析它们的滑移系,前者为(010)[100],后者为(010)[001]。再结合它们的赋存部位及其形成机理分析,北部与南部,深部与浅部或幔成与壳成矿物的组构或组态特征存在差异是理所当然的。这些特征之研究,对于分析铬铁矿等矿产的成矿与找矿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起志  孙继光 《矿物学报》1990,10(4):356-359
本文利用透射X射线衍射形貌术研究辽宁天然金刚石晶体缺陷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晶体中存在有位错、亚结构及包裹体等缺陷。从这些研究中可以找到辽宁天然金刚石成矿时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