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流体构造动力学及其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流体构造动力学是介于流体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之间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 ,主要研究由流体的温度和压力等物理状态及其变化、流体的迁移与运动和流体与岩石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等物理与化学过程所引起的构造作用和动力学机制 ,研究内容涉及流体与构造的关系、流体的构造作用方式、流体构造类型与动力学成因机制。对流体构造动力学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介绍了流体构造动力学的一些研究进展 ,并指出流体是地壳运动、造山作用及岩石的褶皱和断裂等构造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20世纪构造地质学的发展历史,以上世纪100年构造地质学论文占地质学论文的比重变化,讨论构造地质学在整个地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变化。对板块构造、大陆动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等研究领域,并在构造分析、岩石变形机制与流变学特征、造山带的推覆构造与晚造山伸展垮塌作用、大型走滑断层与压入一挤出构造、活动构造与自然灾害等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3.
流体是地球的重要物质组成,其构造作用与动力学是地质力学与构造学重要的研究方向。流体构造动力学是介于流体地质学、地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文章介绍了流体构造动力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流体的构造作用方式及构造类型与特征,总结了近年来在流体构造动力学与成矿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主要有提出液压致裂的新动力学机制、发现斑晶堆积构造并指出斑岩是岩浆房中部分结晶残余岩浆再侵位的产物及发现并厘定构造混积岩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指出流体作为构造作用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组织者,不仅对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及其沉淀与就位的空间进行开拓,更重要的是作为载体运移、富集成矿元素并为最终成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及其成生演化的基础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应用地质学理论尤其是构造地质学理论解决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中与构造现象和构造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二者的研究目的虽然不同 ,但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相同的 ,即都是地质构造 ,所研究的又都是地球变化过程中的构造变动及其各类效应。文中讨论了构造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之间的基本关系 ,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对工程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深部构造、浅部构造以及表层构造动力学特征与区域地壳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构造结构面、构造应力场与岩土体稳定性的关系 ;活动构造与工程建筑安全性的关系以及地质构造与崩滑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陆构造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德威 《地球科学》1995,20(1):10-18
大陆动力学与全球动力学是当代地学的重在前沿领域。本文在研究青藏高原与周缘盆地的同步演化规律和综合前人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大陆构造的10个基本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层流构造模式,其内容包括:(1)深部层流导致浅部隆陷;(2)层流隆陷构造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3)大陆层块结构与地温场,应力场的关系;(4)层流构造的阶段发展与复合叠加;(5)层流构造的深部过程及动力学源,特别强调指出应当区大分陆隆  相似文献   

6.
地幔柱构造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航寿 《铀矿地质》2009,25(4):193-201
地幔柱构造理论是近年来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新热点,是当今地球科学——地质学、构造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环境学和气象学等许多学科关注和研究的前沿领域。它的形成和演化及动力学观点被称为继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后的第3次地学浪潮,引起了中外地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地幔柱构造研究现状作了概略介绍,以期在铀矿地质领域内引起关注.起到传递信息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无论是从广义构造地质学乃至整个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应用需求的角度,造山带和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一直是、也将仍然是固体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人们通过对造山带和盆地两个相对独立构造单元的系统研究,分别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并在造山带和盆地的类型、结构、构造及其  相似文献   

8.
变质地质学     
变质地质学是通过变质岩石学的研究来揭示地壳构造运动过程的学科。变质地质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变质岩石学发展的早期。但直到60年代初,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兴起,变质相系理论的提出和完善,以及双变质带的发现和研究(Miyashiro,A.,1973),变质作用的构造意义才逐渐有所揭示,并开始形成了变质地质学的一种基本思路。70年代中期以来,实验技术的迅速提高和物理化学理论应用的日趋成熟,使变质岩石学新的定量化资料大量涌现,推进了变质地质学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到80年代中期,对不同构造体制中热流变化的数学模拟和对实际变质作用过程PT演变路径的测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功地建立了变质作用PTt轨迹的概念体系(England,1984;Thompson,1984),从正演和反演两方面提供了认识和研究变质作用过程及其构造意义的全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构造地质学堪称"地质学中的哲学"。可分为中小尺度的"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近年来,中小尺度的"狭义"构造地质学研究已不局限于单个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而是表现为:①广度上,区域构造分析正在与年代学、三维反射地震、GPS观测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构造事件和过程的定量化厘定、盆地构造的数字化描述、地壳形变的全空间长期实时监测;发展构造建模(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技术;应用地球物理的成果丰富构造变形研究的实例;②深度上,探寻构造变形的流变学机理,并从若干研究点上认识深部地壳的构成、韧性变形带及相关构造作用的过程和效应。大地构造学研究正在新的知识体系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推动下深入到地幔范围以及大陆构造领域。认识板块构造作用下壳幔物质的循环过程,追溯大陆构造分裂与拼合的演化历史,探索新的岩石圈—地幔动力学模式和"板块"运动模式。当前的构造地质学具有以技术、产业和社会需求、人才为导向的发展特点。学科的发展要求我们把握新技术、新资料,适应经济产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需求,加强年轻一代地质人才的培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书讯     
《中国煤炭地质》2014,(6):9+25+29
正大别山北麓晚古生代杨山煤系以强变形高煤级为特征。作者在详细研究区域地质背景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对杨山煤系煤的变形变质作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划分了特殊地质环境下高煤级煤的变形变质类型,提出了应力降解机质和应力缩聚机制,揭示了煤化作用与构造-热作用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研究内容涉及煤化作用因素、煤岩变形机制、构造地球化学等煤地质学领域和构造动力学领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share of documents of structural geology and tectonics in the GeoRef system over 100 years in the last century, and the historical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31 years) and domestic (16 years) document counts of various topics in structural geology and tectonics, the position of structural geology and tectonics in the geosciences is evaluated and the major advaces in fields of plate tectonics, continental dynamics and global dynamics are reviewed. Our attention mainly focuses on the advances in studies of structural analysis, de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rheology of rocks, contractional tectonics and late- and post-orogenic extensional collapse in orogens, large-scale strikeslip faults and indentation-extrusion tectonics, active tectonics and natural hazards. The relationships of structural geology and tectonics with petrology and geochronology are also discussed in terms of intersection of scientific discipline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geology and tectonic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高文泰先生的研究领域涉及煤田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承担了第一次全国煤田预测的学术指导工作,为新中国煤炭资源勘查和煤炭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煤田地质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先生积极倡导将板块构造理论应用于煤田地质研究领域,强调板块构造格局对中国煤田分布的控制作用,这从战略上指出了找煤方向;重视构造地质与煤田地质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中国煤变质特征和有关煤岩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强调构造格局和构造作用对煤变质的影响;注重加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提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体系,并在找煤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高先生重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煤田构造研究学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油气系统与油气系统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冲龙  何光玉 《地球科学》2000,25(6):604-611
“油气系统”实际上就是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这个概念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是石油地质学家从系统科学角度所看到的、研究对象与抽象模型相复合的、具有层次结构的新型地质实体.因此, 它应当适合于整个油气地质单元序列, 而不应当被局限于某一个层次的单元中.“油气系统”的研究方法, 应当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考虑到油气成藏过程存在非线性特点, 以及当前盆地模拟和油气成藏模拟普遍存在的缺陷, 尝试引进系统动力学的思路与方法, 提出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并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 初步建立了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体系.系统动力学模拟的结果可提供对盆地和凹陷进行资源预测、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学分形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扇形沉积体的分形研究为例,针对分形理论在地学应用领域中存在的一系列值得注意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如分形的层次、尺度及线性无标度区、分维数测定方法的选择、分形动力学与分形重构、构造分形Ds与结构分形Dt的关系、分形模拟和预测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强调指出,在地学领域中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非线性数学方法基础之上的扮形动力学模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油藏形成动力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随着高新科技不断引入石油勘探与开发,油藏地质研究必须改变过去定性推理的方法,必须建立全新的定量化机理性研究机制。从揭示油气藏在沉积盆地中所受到的各种营力作用及其在多种营力作用下形成、演化或消亡全过程及油气水分布模式出发,提出建立油气藏成藏动力学和油藏地质模型的设想;以研究油藏构造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油藏形成的控制因素,得出油藏形机理和成藏模式,为油气勘探开发提出一套新的研究与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造山带动力学研究中的数值模拟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值模拟为造山带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量化工具,但即使研究人员根据造山带不同的动力问题进行针对性模拟,也很难对各种模型的优劣进行判断。文章在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学者运用数值模拟研究中国造山带动力学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造山带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及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及趋势进行了展望。与国外造山带研究相比,中国复杂造山带的数值模拟研究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强洋—陆俯冲模拟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的对比力度。运用多场耦合以及高精度模拟和高级求解方法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是造山带动力学模拟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油气系统研究中最新发展起来的油气系统动力学方法;在与常规油气盆地模拟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系统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了评价,指出系统动力学模拟可较好地解决目前油气盆地模拟中存在的许多关键问题,是研究油气系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花岗伟晶岩结构结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康 《地学前缘》2012,19(4):165-172
在地质流体演化方面,花岗伟晶岩位于花岗岩与热液石英脉的过渡位置,对其结构的实验研究对理解火成岩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花岗伟晶岩被认为是花岗岩浆平衡结晶、缓慢冷却的结果,但近年来的一系列结晶动力学计算和实验发现伟晶岩在过冷却状态下快速生长,其结构主要受到结晶动力学参数的制约,F、B、P等助熔剂和H2O是影响这些参数的主要因素,富助溶剂的硅酸盐水溶液可作为伟晶岩的结晶介质。但由于快速淬火式实验设备的弊端,这些实验只能由淬火后的实验产物估算各类结晶动力学参数,只能以易淬火成玻璃的含水硅酸盐熔体作为结晶介质,只能静态地研究某一过冷却度下的结晶动力学状态。近年来,最新式热液金刚石压腔已经定型,可以模拟包括富助溶剂硅酸盐水溶液在内的各类伟晶岩结晶介质,能够在控制冷却速率的同时原位观测和微束分析晶体生长的动态特征,是模拟伟晶岩结构的理想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