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2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河北北部及辽宁西部一帶,前热河山地区域,中生代地层及火山活动甚为发育。东部义县、北票、阜新、黑山一帶,为我国东北著名产煤区域;中部朝阳、凌源、建昌、平泉等地,为广大油頁岩分布地帶。此等地区过去會經中外地质学者多次調查研究,并有  相似文献   
2.
蛇绿岩与大陆缝合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宗溥 《地质科学》1984,(4):359-372
从六十年代以来,被誉为“地球科学革命”的板块构造学说,引起广泛的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因为它能圆满地解释地球的主要面貌之间的动力学关系。板块构造的概念是近二十年来从各海洋区搜集的大量地球物理资料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在阐明洋壳(约200兆年)的构造比陆壳获得较大的成功。由于板块构造提供了一个全球动力学体系的框架,使人们对中生代以来的大陆演化的许多作用有所了解。对板块学说有兴趣的地质工作者,想根据均变论的原则,去解释古大陆的形成、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大陆碰撞构造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对青藏高原分布的蛇绿岩带的地质特征进行剖析,认为这些蛇绿岩是陆内裂谷环境产出的初始洋壳而不是大陆缝合线。然后对喜马拉雅山系的构造特征及其造山体制加以讨论,认为以喜马拉雅山系作为碰撞造山的样板并无地质事实的根据,而是一种想当然的臆说,后来也得不到参验。结论:碰撞造山带在大陆是不存在的,是看不到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陆内型造山作用:以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宗溥 《地质科学》1995,30(1):19-28
板块构造学说的大陆碰撞作用和槽台学说的地槽回返作用不能解释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成因机制。壳幔拆离构造导致陆内A型俯冲是陆内型造山作用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5.
成岩作用、埋藏变质作用与近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赵宗溥 《地质论评》1984,30(5):501-509
一、从沸石相说起要说明本文这个题目,沸石相是个突破口,因为它与成岩作用、埋藏变质作用和近变质作用都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几乎所有的变质岩石学都将沸石相列为最低级变质相,例如,都城秋穗(1973)《变质作用与变质带》书中的“沸石相”和H.G.F.Winkler《变变岩成因》书中的“浊沸石最低变质级”。现在看来,他们所依据的变质作用的概念和论点都是站不住脚的,包括1、“沸石相”的定义,2、“沸石相和埋藏变质作用”的概念,3、将沸  相似文献   
6.
变质地质学     
变质地质学是通过变质岩石学的研究来揭示地壳构造运动过程的学科。变质地质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变质岩石学发展的早期。但直到60年代初,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兴起,变质相系理论的提出和完善,以及双变质带的发现和研究(Miyashiro,A.,1973),变质作用的构造意义才逐渐有所揭示,并开始形成了变质地质学的一种基本思路。70年代中期以来,实验技术的迅速提高和物理化学理论应用的日趋成熟,使变质岩石学新的定量化资料大量涌现,推进了变质地质学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到80年代中期,对不同构造体制中热流变化的数学模拟和对实际变质作用过程PT演变路径的测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功地建立了变质作用PTt轨迹的概念体系(England,1984;Thompson,1984),从正演和反演两方面提供了认识和研究变质作用过程及其构造意义的全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震旦系质疑及有关上元古界地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5年全国震旦系讨论会,根据近年来地层、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的研究成果,认为南方震旦系和北方震旦系是上、下关系;并暂定南方震旦系(三峡层型剖面)称震旦系,北方震旦系(蓟县层型剖面)另建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与上述震旦系合称震旦亚界,归入上元古界。1976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和亚洲地质图的元古代地层图例,即根据此方案编制的。这个方案虽是过渡性的,它对确定我国震旦亚界的地层层序,推动前寒武纪地层的深入研究,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容讳言,对上述方案,有许多地质工作者曾表示不便反对,也不敢赞同。希望多做些工作,以求在实践中逐步统一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們已經廣泛地開展了地質礦産的勘探工作,無論那種有益礦物都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中所不可缺少的地下資源。现在的中國正和三十年前的蘇聯一樣,在工人階級成為我們國家政權的領導力量以後,礦産的勘探與開採纔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我們地大物博的祖國國土內,未經地質勘探的地方尚多,也就是我們所發現的礦產資源與地下埋藏著的相差還很遠。本文擬將在中國發現不算普遍而急迫需要的鉻鐵礦及其尋找  相似文献   
9.
赵宗溥 《地质论评》1948,13(Z1):83-94
自民国八年地质汇报第一号问世以后,中国地质工作突飞猛晋,同时报告及论文亦风起云湧,到现在若把这三十年来的文献资料涉猎一番,立可见到以前用过的几个地质时代和地层  相似文献   
10.
“印支运动”五十周年的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今年是佛罗马热(Fromaget,1934)的印支运动命名五十周年。这是由于在越南桑怒的三叠纪地层中发现前诺立克和前瑞替克两个不整合,被他称为是“最重要的旋回(主要运动)”,并形成“不属于华力西运动的印支褶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