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基岩组合形成的微地貌形态特征的获取是大比例尺遥感解译岩石地层单元的基础,关键是提高遥感影像及地形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在西南岩溶区填图试点项目中,通过无人机航空遥感平台(UAV)获取了工作区0.2 m分辨率的高精度遥感影像、高密度的点云数据以及0.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影像与DEM叠加建立工作区三维地表模型,实现了区内微地貌形态的高清晰度真三维再现,真实客观地描述了区域地表微地貌特征,促进了不同基岩上形成的微地貌特征的精细化研究,提高了遥感数据的解译程度。解译过程中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建立工作区不同岩石地层单元的微地貌、颜色及植被等方面的解译标志,基于三维地表模型实现了对工作区岩石地层单元的识别。   相似文献   

2.
邱兵  肖尧  王义喜 《四川地质学报》2011,(3):344-346,363
某大桥位于贵州省中部一岩溶槽准谷内,上覆第四系土层厚3~12m,下伏基岩为灰岩和白云岩,地下水埋深0~2m,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以中等风化基岩作为地基持力层,设计86根桩,桩间距3~10m,施工期间,由于反复抽排地下水导致场地周边出现多处岩溶塌陷。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形成机制,并对类似工程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岑巩县大榕滑坡发生于2012年6月29日, 属于大型平缓堆积层滑坡。其主体堆积区斜坡坡度8~20, 主滑区基覆界面倾角4~11; 下伏基岩中存在强风化层; 2009年以来, 有持续人工弃土堆积于左侧汇水区。结合滑坡特征及三维数值分析可见, 大榕滑坡是由持续人工弃土堆积和强降雨共同诱发产生, 弃土堆积区首先局部失稳, 导致坡脚破坏而逐步引发滑坡整体失稳; 滑面位于下伏强风化层中。结合典型案例, 总结了大型平缓堆积层滑坡结构特征, 强降雨是必要诱发因素; 失稳时, 局部往往带动下伏基岩失稳。  相似文献   

4.
受地壳内部持续运动和沉积、风化等自然动力及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影响,活断层微地貌形态往往比较复杂,传统测量方法较难快速、高效地获取大范围内精细化的活断层微地貌形态,激光雷达扫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活断层微地貌的精细化与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以川西理塘毛垭坝盆地北缘的正断层崖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LiDAR获取活断层微地貌高精度点云后,经过点云配准、滤波、重采样和三角构网处理后,建立了0.0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和真彩色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层崖地貌特征,并获取了正断层错动两期最新地貌面的精确垂直位错量。研究结果表明,地面LiDAR技术是精细测量活断层微地貌形态和量化相关地貌特征参数的有效手段,提高了活断层微地貌形态测量的精度和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5.
映秀至汶川公路距“5.12”汶川地震震中最近,地震崩塌灾害最重.经过震后三年的详查,借助航片、3D激光扫描及岩体结构精细描述,对公路沿线典型地震崩塌的斜坡破坏部位、微地貌特征、坡度、坡体结构、岩体结构和地层岩性进行研究,运用DDA对八度区典型斜坡体发生崩塌的破坏机理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崩塌部位受控于岩体结构和基岩强风化层,同时,微地貌与发震断裂的位置关系造成的斜坡放大与地震背坡效应对崩塌影响明显.地震崩塌有拉裂-滑移、震动-溃散、震动-抛射三类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甘肃嘉峪关讨賴河大峡谷省级地质公园位于嘉峪关市西南约20km的讨赖河冰沟口一雄关段。为发源于祁连山中段的黑河一级支流讨赖河出山后,在河西走廊中段山前倾斜平原地带切割出的一条长约40km、深度30—80m、宽度10m—30m的"U"字型大峡谷。峡谷蜿蜒、狭窄,"S"型河曲发育;两岸陡峭,土林微地貌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常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难以解释储层的分布发育情况。元坝地区位于岩溶古地貌的岩溶斜坡区,微地貌对岩溶储层分布起到控制作用,其中岩溶残丘是岩溶斜坡上最有利于岩溶储层形成的微地貌单元,且发育于岩溶残丘顶部的铝质泥岩有利于气藏的保存。运用"印模法"、地震反射结构分析等方法,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地貌分析,采用基于匹配追踪时频分析的低频能量增强油气检测技术,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古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方法,降低了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8.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DAR)可以直接获取地表高精度三维信息,载有LiDAR设备的飞机可深入到震后交通遭受严重破坏的重灾区,快速对大范围区域进行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为灾情信息获取与评估以及震后救援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对获得的海地雅克梅勒(Jacmel)地区震后LiDAR点云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通过提取建筑物矢量,生成数字地表模型(DSM),探索了震后建筑物信息提取及三维建模方法,创建了真实可量测的三维建筑物模型。结果表明,由于雅克梅勒地区距离震中较远、建筑物破坏程度较低,震后大部分建筑物完好,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震区建筑物三维重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朱学亮  邵生俊  沈晓钧  邵帅  刘小康 《岩土力学》2022,43(10):2735-2743
黄土边坡中竖直裂隙的发育往往会对边坡稳定产生影响。相对于平面应变机制,建立三维破坏机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更能接近实际边坡失稳情况。基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考虑预先存在竖直裂隙的三维黄土边坡不同破坏机制(坡面破坏、坡脚破坏和坡底破坏),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及其无量纲临界高度值γH/c表达式,采用随机搜索法得到了临界高度的上限解。分析了约束宽度、边坡坡度、内摩擦角以及裂隙深度对三维竖直裂隙黄土边坡临界高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坡脚破坏机制,临界高度值随着裂隙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减小至临界裂隙深度 (δ /H)min后,裂隙深度的增加不再影响临界高度值;临界裂隙深度随着坡度β 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内摩擦角φ 的增大而减小。当约束宽度B/H<0.8时,大多数破坏机制为坡面破坏。当约束宽度B/H=0.8、内摩擦角φ =10° 及约束宽度B/H=0.6、内摩擦角φ =15° 时,边坡的破坏从坡面破坏机制逐渐过渡到坡脚破坏机制。存在竖直裂隙的黄土边坡比完整边坡具有更小的临界高度,约束宽度及内摩擦角会对三维黄土边坡破坏机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广超  何富连 《岩土力学》2016,37(6):1721-1728
确定合理的区段煤柱宽度及巷道支护型式和参数,对于提高资源回采率和巷道安全性及实现综放开采高产高效意义重大。以王家岭煤矿20103区段运输平巷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分析了不同煤柱宽度下围岩主应力差、变形及破坏演化规律,认为合理煤柱宽度为6~10 m,并结合实际地质和生产条件确定试验巷道煤柱宽度为8 m。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钻孔窥视方法综合确定基本顶断裂线位于距采空区约7 m处,认为由于综放沿空巷道围岩性质结构和应力分布沿巷道中心线呈明显非对称性,将引发煤柱侧顶板严重下沉和肩角部位煤岩体错位、嵌入、台阶下沉等非对称破坏特征,靠煤柱侧顶板及肩角部位是巷道变形破坏的关键部位。在此研究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以高强锚梁网、不对称锚梁、锚索桁架为主体的综合控制技术,详细阐明了具体支护措施的控制机制,并进行现场应用。工程实践表明,8 m煤柱宽度合理,该支护技术能够保证窄煤柱沿空巷道围岩稳定,并已在王家岭煤矿大面积推广应用,对类似工程条件的支护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岩潜山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覆盖Bongor盆地主要潜山构造带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近百口基岩钻井的岩心资料和系统解释成果为基础,对基岩储层的特征、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开展岩心观察和镜下分析,明确了Bongor盆地基岩以花岗岩、正长岩和二长岩等岩浆岩和混合花岗岩、片麻岩等变质岩为主,基岩储集空间以破碎的粒间孔、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为主。主要潜山带上的基岩钻井揭示潜山储层纵向上具有分带性,位于潜山顶部的风化壳和破碎带储集条件好,向下进入潜山内部储集条件逐步变差,平面上基岩储层分布广泛,但非均质性强,不同构造部位储层厚度和品质差异较大。通过对潜山构造带的构造恢复和地震、测井、岩心综合研究,明确Bongor盆地潜山储层主要受古构造位置、基岩岩性与矿物成分及构造活动的影响。位于构造高部位的潜山较低部位潜山基岩储层更为发育。长英质矿物较铁镁质矿物脆性强,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沿着裂缝发生溶蚀而形成孔洞,富长英质矿物层段比铁镁质矿物层段储层品质更好。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主要断裂带附近构造裂缝发育,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与主要裂缝方向接近,有利于裂缝的张开与保存。基岩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潜山目标评价和钻前储层预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植被覆盖率地区遥感矿化蚀变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遥感图像上识别出的围岩蚀变信息往往是一种弱信息。地表植被和第四系覆盖的干扰,增加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难度。为了研究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分别选取内蒙古西部戈壁荒漠基岩裸露区(温根地区)、中北部中覆盖草原区(达来庙地区)和东北部高覆盖森林草原区(颇格鲁山地区),利用TM数据进行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基岩裸露地区,利用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均能较好地提取出矿化蚀变信息;在中覆盖草原区,利用掩膜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矿化信息效果比较好;在高覆盖森林草原区,利用掩膜技术和抑制植被信息方法对遥感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再利用比值-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提取部分矿化蚀变信息。这些方法对今后在类似地区开展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维裂隙间距对砂浆材料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刚性伺服试验机和声发射仪器,研究了预置三维裂隙间距对砂浆材料力学特性的影响,总结了含裂隙试件的破坏过程。综合分析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和声发射数据可知,含三维裂隙试件的破坏主要由预置裂隙扩展、贯通造成,破坏过程可以分为微裂纹萌生、预置裂隙起裂、扩展、贯通几个基本阶段,试件最终破坏型式为单斜面剪切破坏。裂隙间距d与椭圆形裂隙长轴2c之比(d/2c)在0~1范围内,随着d/2c值增大,试件起裂应力σi和峰值强度σp有降低的趋势。当d/2c值从1/3增至2/3时,σi和σp发生突降,可见此范围为影响强度的敏感区间。d/2c值为1的试件σi和σp最低,相对完整(无预置裂隙)试件分别降低了22.48%和18.60%。裂隙间距不同的试件σi和σp之比变化范围为83.1%~78.9%,且随d/2c值增大,σi/σp有下降趋势。可见裂隙间距越大,从起裂应力到峰值应力的承载空间越大,这对工程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8口重点井共计55.89 m长基岩段岩心的观察,统计了岩心裂缝的产状、类型、频数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岩相学、物性以及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在岩心裂缝标定测井资料的基础上,拾取基岩裂缝发育处的测井响应特征,构建对裂缝响应更为灵敏精准的新参数曲线,识别出昆北16口井基岩段247个裂缝,最后在裂缝识别的基础上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昆北基岩具有垂向分带特征,顶部为原地堆积物理风化而成的残积段,厚度0~60 m,裂缝类型以差异风化缝为主;中部为部分风化基岩段,厚度40~180 m,该段厚度在区域上变化较大,主要发育节理缝和溶蚀孔缝,是基岩中孔缝发育物性最好的储层部位;底部为新鲜基岩段,仅存在极少数的构造缝。计算裂缝分布参数表明,裂缝密度和裂缝发育率随着井点与断裂距离的逐渐变远都呈减小趋势,但裂缝密度这种减小的反相关性明显低于裂缝发育率,分析认为这可能与裂缝密度受断裂以外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影响带调查与建筑场地避让宽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Ms8.0级地震沿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形成长度约270km的地表破裂带,破裂带垂直和水平位移一般为1.0~5.0m,最大可达9.8m。在地表破裂带附近,建筑物破坏严重。笔者系统调查了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地表破裂的垂直和水平位移以及地震地表破裂影响带宽度,并采用物探测试方法对部分影响带宽度进行了验证。统计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影响带宽度主要集中在16~60m,影响带宽度(D)与垂直位移(H)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即D=10.11H+16.0。对于逆冲性质为主的地震地表破裂而言,上盘影响带宽度与下盘的比值一般为3:1~2:1,据此可确定地表破裂带上、下盘的避让带宽度。笔者根据现场调查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上盘避让宽度下限一般不应低于15m,下盘避让宽度下限不应低于10m。本项研究对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场地选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库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斜倾顺层基岩滑坡较为发育。本文以重庆石柱龙井滑坡为例,详细分析了大型斜倾顺层基岩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理和破坏模式、并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滑坡在四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龙井滑坡位于扬子准地台石柱向斜北西翼,体积约1.42×106 m3,主滑方向162°,前缘发育两个次级滑坡;(2)受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和降雨等因素影响,滑坡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变形方式主要为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和局部鼓胀变形;(3)滑坡同时处于暴雨和前缘次级滑坡滑动条件下,稳定性为1.03,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易沿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17.
广西某铅锌矿矿区出露地层有元古界板溪群、古生界寒武系和新生界的第四系。具有三个含水岩组: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基岩裂隙含水岩组和火成岩风化裂隙含水岩组。采用水文解析法对矿区涌水量和疏干范围进行预测,PD625开采系统的正常涌水量1675m3/d,影响带宽度为424m。SJ1明竖井开拓系统的正常涌水量676m3/d,影响带宽度为92m。  相似文献   

18.
峡门子风景区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铁厂沟镇,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三类,勘查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受地形地貌、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所控制。为查明勘查区内地层电性特征及空间变化规律,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进行地热勘探,在物探工作正式开展前,对发射源位置、AB极长度,发射距离及电流大小进行了提前部署,同时利用美国ZONG公司生产的GDP-32Ⅱ多功能电法工作站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在勘查区布置CSAMT勘探线4条,勘探线间距200 m,点距40 m,总点数100点,剖面总长度4km,进行数据处理及反演计算,结合勘查内地质、钻探等资料初步推测出区内A号剖面高阻区域存在一明显的低阻异常,可能存在充水破碎带,而低阻异常区域存在一定的深度和宽度,该位置可能为富水位置;B号剖面130-220号点之间,在高阻区域存在一处明显的低阻异常带,可能由两侧断层错断引起,而低阻带存在一定的深度和宽度,深度在500~900 m(标高)左右,宽度介于30~60 m范围,可能为富水位置。该研究结果为该区域地热地质勘查项目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山东地质》2009,(11):76-76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大峡谷全长446km,宽度为6~25km,平均宽度16km,谷底宽度762m,最大深度1740m,平均谷深1600m,总面积2724km^2,大峡谷因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而得名,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20.
海南戈枕成矿带峨麻岭矿区以钻代槽勘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洪波 《地质与勘探》2015,51(3):573-578
针对槽探施工面临的环境破坏及深度局限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以钻代槽技术新方法,并在海南峨麻岭矿区进行试验。通过在槽探拟施工区域,根据产状或覆盖层情况,布置间距小于10m的钻孔,获取基岩,来完成对矿体的评价。结果表明,获取的岩石样品资料可以很好地与槽探实物资料相吻合,证实了以钻代槽勘查技术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