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学亮  邵生俊  沈晓钧  邵帅  刘小康 《岩土力学》2022,43(10):2735-2743
黄土边坡中竖直裂隙的发育往往会对边坡稳定产生影响。相对于平面应变机制,建立三维破坏机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更能接近实际边坡失稳情况。基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考虑预先存在竖直裂隙的三维黄土边坡不同破坏机制(坡面破坏、坡脚破坏和坡底破坏),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及其无量纲临界高度值γH/c表达式,采用随机搜索法得到了临界高度的上限解。分析了约束宽度、边坡坡度、内摩擦角以及裂隙深度对三维竖直裂隙黄土边坡临界高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坡脚破坏机制,临界高度值随着裂隙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减小至临界裂隙深度 (δ /H)min后,裂隙深度的增加不再影响临界高度值;临界裂隙深度随着坡度β 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内摩擦角φ 的增大而减小。当约束宽度B/H<0.8时,大多数破坏机制为坡面破坏。当约束宽度B/H=0.8、内摩擦角φ =10° 及约束宽度B/H=0.6、内摩擦角φ =15° 时,边坡的破坏从坡面破坏机制逐渐过渡到坡脚破坏机制。存在竖直裂隙的黄土边坡比完整边坡具有更小的临界高度,约束宽度及内摩擦角会对三维黄土边坡破坏机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各主要大陆区域都利用各种地质材料和代用指标开展了晚中新世以来陆地植被当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研究[1~3],其中来自青藏高原南部巴基斯坦Siwalik地层的研究结果最为引人注目,来自成壤碳酸盐[2]、动物化石[3~5]、土壤有机质[6]、陆生高等植物来源正构烷烃碳同位素[7]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该区域7 ~5Ma期间存在一个由C3植物占据优势地位到由C4植物占优势地位的明显生态转型.驱动机制方面,印度次大陆7~5Ma之间发生的从C3植物占据优势地位到由C4植物占据优势地位的生态转型,最初被认为是由于青藏高原隆升所导致的亚洲季风开始或者一次显著加强所驱动的[2];随后,Cerling等[3,4]的研究结果认为这一显著的生态转型事件可能具有全球意义,因此认为一个全球性因素,如在此期间的大气CO2浓度的显著下降,可能是其驱动因素;最新的研究结果[14]则表明大尺度的水文条件变化可能是其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小径偏斜技术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康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5):117-118,121
黄陵矿区二号井田R49孔在井深392.63m处发生粘钻事故,部分钻具滞留孔底,为减少报废进尺,补取煤心,在后续工程施工中采用了小径偏斜技术.根据该孔特点及井深层位,制作了符合施工要求的偏心楔,并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下到指定位置.在偏斜钻进时选用硬质合金钻头.根据需要分段调整了转速、钻压、泵量等钻进参数.为避免偏心楔在孔内发生位移和转向,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和技术手段,保证了偏斜钻进既绕过事故钻具终孔,又补取了煤心,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技术及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小康  田智生 《探矿工程》2016,43(7):89-91,110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工业快速发展、提高优质洁净能源的自给能力和水平,以及降低大气污染、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好页岩气井在钻遇破碎地层后的井身结构优化设计,就能够大幅度提高钻效,节省钻探成本,缩短勘探周期,从而促进页岩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本文结合页岩气井的生产实践,就页岩气井钻遇破碎地层后井身结构的优化设计问题,特别是开次、选用孔径、套管规格及其下入深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恢复兰坪盆地古近系云龙组的沉积环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对兰坪盆地古近系云龙组的石膏、灰岩、膏泥、泥岩和砂岩共计13件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根据各岩性中微量元素的蛛网图和m(Cu)/m(Zn)、m(Sr)/m(Cu)和m(Sr)/m(Ba)比值特征及Sr元素含量等恢复沉积环境及古气候。结果表明:石膏、灰岩、膏泥、泥岩和砂岩均有富集Rb、Pb、Zr的特征;石膏和膏泥形成于干热海相咸水的贫氧弱还原环境;砂岩和泥岩形成于温湿陆相淡水的富氧氧化环境;灰岩形成于干热海相咸水的富氧氧化环境。据此建立研究区沉积环境演化模式,并将其划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气候干热的弱还原海相咸水湖沉积,沉积出石膏、灰岩和膏泥;第二阶段为温暖湿润的富氧氧化环境,沉积出砂岩、泥岩。这种沉积环境变化与古近纪云龙期气候环境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同时也为盆地的矿产资源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全球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提供的乌鲁木齐大气降水氧同位素(δ18Op)观测数据(1986-2003年),结合和田δ18Op数据及天山冰芯δ18O记录,分析了天山地区δ18Op在年内和年际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要素(温度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内尺度上,δ18Op与月均温和月降水量均为显著正相关,表现出明显的“温度效应”;年际尺度上,加权平均年δ18Op与年均温度却呈现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仍为正相关。近40~50年的天山地区4支冰芯的δ18O具有整体偏负的变化趋势,与研究区逐步升高的温度呈反向变化,说明在年际至年代际尺度上,这一区域δ18Op与温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进一步对研究区水汽来源路径的对比分析发现:δ18Op值偏负的高温年份(1997年)的暖季水汽相对更多来源于远源的高纬度区域,而δ18Op值偏正的低温年份(1988年)则相对更多来自近源的中、低纬度区域;同时,研究区上风方向的欧亚大陆14个GNIP站点1997年和1988年的暖季加权平均δ18Op值存在高纬度区域偏负而中、低纬度区域偏正的特征;这些结果说明年际至年代际尺度上,天山地区δ18Op与温度之间的负相关,本质上指示了西风环流南北摆动所引起的水汽来源变化,可以作为西风环流变化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