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造成土地的相对短缺,同时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定时期,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造成了土地价格的不合理,尤其是工业用地地价,致使目前还存在大量粗放利用土地的情况。为了建立合理的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体系,采用博弈分析的方法,从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来分析,根据影响工业用地价格的因素,得出中部城市工业用地价格在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2年以来,菏泽市、县(区)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线,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节约集约、供需平衡、有保有压的原则,积极落实差别化土地供应政策,全面实行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不断坚持和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全市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得到有效保障,土地利用效益显著提升。2012年,全市计划供应工业用地1337.67公顷。截至目前,已供应工业用地351.47公顷,保障了70余个工业项目的及时落地。1—4月份,全市工业用地出让收入53152.48万元。  相似文献   

3.
《浙江地质》2009,(5):21-22
5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对各省(区、市)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和以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标准》的70%执行。中西部地区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未利用地,  相似文献   

4.
赵玉  靳锐  郝辉 《辽宁地质》2012,(5):44-45
自2007年全同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以来,工业用地出让得到进一步规范,并逐渐步入了公开、公平、公正的良性市场发展轨道,其市场效益日益显现。以铁岭市为例,2008年以来,该市以招拍挂出让工业用地649宗,面积2400公顷,成交价款38亿元。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以来,无论出让宗数还是成交价款都比以往有了明显的增长,但随着工业用地制度的实施,一些问题也陆续产生。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土地利用从"三无"的划拨制度到"三有"的出让制度的转变,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土地出让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只是目前短期内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更有利于工业用地长期集约利用的土地供给方式。本文在论证工业用地年租制对促进工业用地长期集约利用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二次开发形势下推进工业用地年租制供应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底价和成交价格均不得低于所在地土地等级相对应的最低价标准。莱芜市是一个钢铁生产深加工的新兴工业城市,这一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将对莱芜市工业用地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浙江地质》2008,(6):33-33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精神,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管理,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下发通知,向各地发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自2008年7月1日起执行。2000年和2006年发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示范文本(试行)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8.
近日,镇海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用地管理切实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今后该区新增工业用地项目一律实行合同履约认定及分阶段权证管理制度,改变以往工业项目在竣工验收后一次性换发长期土地证的管理模式,增加投产运行初始期阶段。该制度规定,政府可在地块竣工验收后2—3年,视企业的产能状况及税收状况,经区工业用地会审小组审议,有权决定是否解除出让合同,收回土地使用权以用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源消耗低、单位产出高的项目。  相似文献   

9.
开化县地处浙江西部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耕地面积19.27万亩,人均仅有0.56亩。且土地后备资源匮乏。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该县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发展与保障共进,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尤其是该县近年来建立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激励机制,全力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极力盘活存量闲置建设用地,认真执行“双控”指标和产业政策,把好供地关。其中,开化县工业园区土地节约利用各项指标在衢州市均名列前茅。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余政工出【2011】068号地块的挂牌公告,余杭分局今年已挂牌出让工业用地92宗,3060.5亩(含已挂牌公告将于9月成交的10宗304亩)。合同出让金84867万元,提前三个月完成区政府年初制定的3000亩工业用地出让年度任务。  相似文献   

11.
韩强 《浙江地质》2012,(7):62-63
针对瑞安市当前工业用地不足的实际情况,该市于今年5月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试行)》,以积极引导老工业点连片团块改造,推进土地二次开发提高容积率,缓解用地紧张的实际困难。该《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放宽对工业项目容积率、建筑密度等经济技术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李峰 《湖南地质》2008,(5):66-67
2007年,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作为示范区的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于2008年6月6日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土地管理不但是先导区的基础性管理还是先导性管理,怎样以集约节约供地的方式为先导区的产业政策服务,调节土地使用权人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的行为,本文就此提出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实行分年期出让土地使用权和缴付出让金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李娟 《河南地质》2014,(5):37-37
近日,永城市国土资源局成功挂牌出让6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总面积为378234平方米,成交总价款为42206万元。(吕标闫亚平)近日,陕县国土资源局成功挂牌出让7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规划用途为居住兼容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出让总面积为293857.28平方米,成交总价款为1.41亿元。  相似文献   

14.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近年来,许昌市自觉把这一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坚持规划引导,严格控制工业用地指标,积极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向纵深发展,走出了一条节约集约高效用地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3月19日召开的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海宁市政府与各镇(街道、开发区)签订了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书。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纳入纳入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扎实推进“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和国土资源部去年下发的《关于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07]36号)、《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36号)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实行净地出让,出让前应处理好土地的产权、补偿安置等经济法律关系,完成必要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前期开发。我们认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尤其是房地产开发用地净地出让,对于把握地供应规模、确保土地及时开发建设、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企业生命周期大多远低于现工业用地50年出让期实际,及由此导致的工业园区内用地闲置及增值收益大量流失的现象,以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对工业用地出让年期调整后其出让金的分配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收益还原法测算,20年和30年地价分别占50年地价的67%和83%,20年弹性出让价格可在55%~65%浮动区间调整。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确定土地出让期限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在对滨州市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认真调研基础上,针对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土地政策,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以及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扎实开展“双保活动”,6月22日,经会议研究决定,玉林市纪委、市监察局将联合发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保卫战”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任烽 《浙江地质》2011,(10):45-45
近年来,安吉县坚持不懈走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道路,努力破解土地供需矛盾难题,以集约促利用,逐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年来,安吉县积极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行动,2010年至今,全县共盘活土地2064亩,工业用地容积率从2009年的0.8提高到现在的1.2,个别企业容积率提升至1.6,较规划容积率翻一番。实质性推进了节地挖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