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广西贵港新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贵港新民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平天山岩体的南东边缘,是大平天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以切层产出的热液脉型矿体为主,顺层的层状矽卡岩型矿体为辅。系统的野外测量和研究表明,脉状矿体形态简单,主要受控于近直立的北北西向断层;层状矽卡岩型矿体主要受围岩地层中的灰岩夹层控制。为查明成矿流体的类型、性质、演化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的显微测温、成分及HO-S同位素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成矿机制,并进一步完善了大平天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新民铜多金属矿床可以分为以下4个成矿阶段:矽卡岩阶段、早期金属硫化物阶段、晚期金属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石英脉阶段。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为398~286℃,盐度w (NaCleq)=13.0%~6.2%;早期金属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为374~163℃,盐度w (NaCleq)=9.3~4.3%;晚期金属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为340~151℃,盐度w (NaCleq)=8.0%~2.6%;方解石-石英脉阶段均一温度为298~150℃,盐度w (NaCleq)=5.4%~1.6%。主成矿阶段(早期和晚期金属硫化物阶段)成矿流体以高中温、中盐度的NaCl-H2O-CO2±N2体系为主,流体沸腾和流体混合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H-O同位素组成(δD值介于-86‰~-64‰,δ18OH2O值介于0.33‰~7.47‰)显示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有关,且后期有大气降水混入。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1.4‰~2.6‰,推测硫源与晚白垩世岩浆-热液系统有关。新民铜多金属矿床为晚白垩世区域岩石圈减薄、伸展环境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矿床,并与邻区的Au-Cu-Pb-Zn-Ag矿床共同构成了大平天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2.
陕西旬阳盆地南缘是南秦岭中部重要的铅锌成矿带,带内发育一大批赋存在志留系中的铅锌矿床。为了进一步厘清区域内铅锌成矿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文章选取区内典型的关子沟铅锌矿床开展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研究。关子沟铅锌矿体主要以层状、似层状赋存于双河镇组二段和三段千枚岩地层中,根据矿物组构和穿插关系,将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阶段)和石英-碳酸盐(Ⅲ阶段)。其中,Ⅱ阶段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5~393℃,盐度w(NaCleq)为2.2‰~10.1‰; Ⅲ阶段均一温度为124~255℃,盐度w(NaCleq)为1.8‰~6.6‰,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的成矿流体特征。石英H-O同位素结果(δ18OH2O值为6‰~10.9‰,δD值为-82.9‰~-73.6‰)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海水和有机水,伴有大气降水的混合。原位S同位素显示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4.63‰~8.73‰,暗示主要硫化物的S源于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志留系黑色岩系中的有机质提供了还原剂。矿石硫化物的206Pb/204Pb为17.8254~17.9470,207Pb/204Pb为15.6233~15.6396,208Pb/204Pb为38.1706~38.3143,指示Pb主要源于沉积盖层。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特征,认为关子沟矿床为热水沉积成因,志留系裂陷盆地内热水沉积作用控制着铅锌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3.
海南石碌钴-铜矿体赋存于石碌群第六层的下段,即介于铁矿体与石碌群第五层片岩之间的含钴-铜层位中,容矿岩石主要为白云岩、透辉石透闪石化白云岩。钴-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海底喷溢沉积期、石英-硫化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海底喷溢沉积期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12~205℃,多集中在130~205℃;盐度w(NaCleq)为1.74%~6.59%;密度变化于0.88~0.95 g/cm3。温度范围与很多古代沉积喷流矿床及正在活动的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温度相似,盐度低于曾报道的多数沉积喷流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盐度值, 但与那些同为低密度成矿流体的喷流沉积矿床极为相近。海底喷溢沉积期形成的硬石膏δ34S值为+21.4‰~+21.8‰,平均值为+21.6‰,强烈富集重硫,硬石膏δ34S值代表着新元古代石碌群沉积时海水的δ34S值。石英-硫化物期石英、白云石和方解石均一温度多集中在170~270℃;盐度w(NaCleq)为1%~7%;密度变化于0.88~0.95 g/cm3。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低盐度流体。石英-硫化物期成矿流体δD值为-63‰~-83‰,成矿流体δ18O值变化于1.3‰~6.8‰之间,指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石英-硫化物期硫化物δ34S值为+8.1‰~+21.2‰,硫源来源于石碌群中蒸发岩的溶解作用。石碌钴-铜矿床属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与矿床周围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虎头崖Pb-Zn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岩浆弧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纪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围岩中,并伴生有Fe、Cu等元素,属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对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和透辉石、退化蚀变阶段绿帘石、石英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石英、萤石中流体包裹体的详细岩相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气相、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HCO3-;固相成分以NaCl为主,并有少量的闪锌矿(ZnS)、磁黄铁矿(Fe1-xS)和硬石膏(CaSO4),成矿流体应为H2O-NaCl体系。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矽卡岩、退化蚀变、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分别为(430~490℃、550~580℃)、340~370℃和190~340℃,盐度w(NaCleq)分别为39%~48%、9%~12%、(0.18%~4%、15%~24%)。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在成矿晚期则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在石英硫化物阶段,含子矿物包裹体和气相分数变化较大的气液包裹体共生,它们均一温度相近但盐度差别较大,表明成矿流体曾发生过广泛的不混溶(沸腾)作用,而这一过程很可能导致流体中Pb、Zn、Fe、Cu等矿质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桐峪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中西部,其含金石英脉受韧性剪切构造带的控制。该矿床的构造-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Ⅰ黄铁矿-乳白色石英脉阶段;Ⅱ灰白色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相对于小秦岭地区的其他金矿床,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资料相对缺乏。文章表明,该矿床内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CO2-H2O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见少量纯液相CO2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Ⅰ阶段的构造-成矿流体以中温、富CO2等挥发分为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1~392℃,盐度w(NaCleq)为5.5%~7.9%,密度为0.84~0.93 g/cm3;Ⅱ阶段和Ⅲ阶段以CO2-H2O±CH4流体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5~350℃(Ⅱ阶段)和224~271℃(Ⅲ阶段),盐度w(NaCleq)集中于5.1%~7.1%,密度为0.83~0.96 g/cm3;Ⅳ阶段的流体演化为中-低温、低盐度的盐水溶液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185℃。文章对该矿床各成矿阶段的压力进行了估算,Ⅰ、Ⅱ、Ⅲ阶段的流体最小捕获压力分别为123~160 MPa、160~170 MPa、170 MPa左右。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等金属成矿带,庐枞矿集区中新勘探发现的东顾山矿床与成矿带内燕山期铁、铜大规模成矿作用不同,矿化以钨为主,且已达大型规模。前人已对该矿床开展了基础地质特征和成岩成矿年代学工作,但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来源特征仍不清楚,矿床成因的确定需要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对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及H、O、S同位素进行了系统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地质事实,确定了成矿流体特征和来源,为成矿带内钨矿床的成因认识和下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东顾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以纯液相包裹体(L)和气液两相包裹体(V+L)为主,矽卡岩阶段(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351~397℃,盐度变化于10.87%~13.60% NaCleqv;氧化物阶段(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283~367℃,盐度变化于7.73%~10.62% NaCleqv;第三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Ⅲ)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80~284℃,盐度变化于4.08%~7.57% NaCleqv。从Ⅰ阶段到Ⅲ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降低的趋势,显示流体混合的特征,可能是其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H-O同位素分析结果(δ18OH2O值为-0.37‰~2.79‰,δD值为-60.56‰~-46.16‰)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并有约40%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S同位素研究显示,黄铁矿δ34S值范围为4.39‰~6.00‰,高于幔源硫,略低于赋矿地层硫值(7.60‰~8.13‰),指示东顾山钨矿床硫源为地层硫和岩浆硫混合,地层硫的贡献不容忽视。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及H、O、S同位素特征可知,东顾山矿床热液成矿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流体混合作用,破坏了钨络合物的稳定性,使得大量钨等金属离子从络合物载体中脱离出来并与Ca2+相结合,最终钨酸钙沉淀成矿。通过与成矿带铜铁矿床的成矿流体对比可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钨矿床与铜(金)、铁矿床的成矿流体温度和盐度特征相似(中高温、中高盐度向中低温、中低盐度演化),但是由于围岩性质不同导致硫来源不同,且沉淀机制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矿种的成矿岩体性质和搬运金属元素的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新疆白杨河铀铍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毛伟  王果  李晓峰  王谋  肖荣 《矿床地质》2013,32(5):1026-1034
新疆白杨河铀铍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亚洲最大的次火山岩型铀铍矿床,该矿床铀铍矿化主要与萤石化密切相关。在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期次萤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及相互穿插关系将萤石脉划分为4期。4期萤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90℃到176℃,均一温度峰值为120~150℃,表明该矿床为低温热液矿床。萤石中流体包裹体多数为气相CO2-水溶液两相(V-L)包裹体,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CO2笼合物。文章采用假设液相CO2含量无限接近于0的方法计算气相CO2-水溶液两相(V-L)包裹体的盐度,获得的成矿流体盐度w(NaCleq)范围为4.69%~19.72%,每一期萤石流体包裹体的平均盐度w(NaCleq)均在10%左右。不同期次萤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之间差别较小,总体经历了波动性演化,平均盐度之间差别较小。流体盐度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不是单一的大气降水,推测高盐度的岩浆水参与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过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原生流体包裹体分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和含子矿物多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型),以Ⅰ型包裹体为主。同一矿物中多种类型包裹体共存,且均一温度相近、均一方式不同,显示成矿过程中流体可能发生过沸腾作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大致可分为318.8~547.5℃、220.1~378.2℃和196.7~263.2℃三个区间,对应流体密度和均一压力分别为0.86~0.98 g/cm3和(219~661)×105 Pa、0.66~1.08 g/cm3 和(26~190)×105 Pa、0.88~0.96 g/cm3和(17~48)×105 Pa,盐度w(NaCleq)峰值为12%~16%和40%~48%。结合成矿流体的演化特征,对成矿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流体的不混溶是引起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滇西镇康放羊山Cu-Pb-Zn多金属矿床是保山地块发现的首个富铜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探讨其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对该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和C-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阶段Ⅱ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NaCleq,质量分数)集中在240~300℃和8.0%~18.0%;阶段Ⅲ以含CO2和子矿物包裹体为特征,均一温度和盐度的两个峰值为360~400℃、16.0%~24.0%和240~320℃、4.0%~14.0%;阶段Ⅳ以富液相和纯液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和盐度降低至220~340℃和8.0%~14.0%。C-O同位素分析结果(δ13CV-PDB值为-5.88‰~-2.37‰,δ18OV-SMOW值为8.18‰~12.79‰)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迁移过程中受到围岩溶解作用的影响。综合研究认为,放羊山矿床阶段Ⅱ和阶段Ⅲ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陆碰撞形成的中高温、中高盐度、富CO2岩浆热液,在阶段Ⅲ晚期和阶段Ⅳ受到中低温、低盐度大气降水的影响;矿床为受构造控制明显的中高温热液矿床,预测在矿区深部有望找到矽卡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0.
安鹏  陈懋弘  孔志岗  陈港  王昱 《矿床地质》2023,42(5):907-926
广西隆或金矿床位于右江盆地隆或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为一产于C/D不整合面上的层状卡林型矿床。为了查明隆或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探讨矿床成因,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及C-H-O-He-Ar同位素分析。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结果显示,石英、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有少量CO2三相包裹体。其中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0.4~282.6℃,盐度w (NaCleq)集中在2.57%~8.41%,密度为0.774~0.938 g/cm3;方解石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178.5~237℃,盐度w (NaCleq)集中在2.9%~7.17%,密度为0.845~0.935 g/cm3,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H2O-NaCl体系。通过计算得出成矿流体的成矿压力为45.83~74.17 MPa,成矿深度为1.611~2.472 km。石英的δ18OV-SMOW值为25.5‰~28.7‰,对应的δ18OH2O为14.10‰~17.18‰,δDV-SMOW值为-79‰~-51‰,两个阶段石英H、O同位素投点虽位于变质水区域及附近,但Ⅱ阶段石英具有向岩浆水漂移的趋势。方解石的δ13CPDB集中在-6.5‰~-4.6‰,δ18OV-SMOW分布在19.9‰~21.1‰,其投点靠近海相碳酸盐岩区域,表明方解石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石英包裹体中3He/4He的值为0.351~0.744 Ra,位于地幔氦和地壳氦之间,幔源He (%)值为5.11%~11.17%,说明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方解石中3He/4He值为0.038~0.073 Ra,位于地壳氦附近。石英、方解石的40Ar/36Ar值为303.1~436.4,经计算得成矿流体中大气40Ar贡献介于67.71%~97.49%,表明了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并且有大量大气水的参与。综上分析,文章推测隆或金矿床中原始成矿流体来自深部岩浆流体,原始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盆地建造水发生混合,形成了多流体混合的成矿流体,并且随着成矿的进行,大量的大气降水或地下水的渗入。结合构造环境、矿化蚀变等特征,文章认为隆或金矿床为中低温低压浅成热液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成矿系统研究,是在一般矿床成因研究基础上,着重从宏观上,从成矿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有机结合上来探讨区域成矿规律,可以从整体上全面认识成矿的发生、发展和作用过程.它是矿床学向系统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的一种表现.成矿规律既是进行成矿分析的向导(基础),又是成矿分析的结晶,它对预测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成矿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翟裕生  邓军  彭润民 《矿床地质》1999,18(4):323-332
本文以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区域岩石圈组成为基础,将中国大陆划分为6个成矿域:天山-兴蒙成矿域,塔里木-华北成矿域。秦-祁-昆成矿域,扬子成矿域,华南成矿域,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并描述了它们的基本下,按照不同地质时代,简述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与主要矿床过程,并从中国近处大地构造背景和地质成矿演化历史出发,探讨了中国区域成矿特色,初步提出8点;(1)大陆边缘成矿显著;(2)发育叠加复合成矿作用;(3)壳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铀资源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黄净白  黄世杰 《铀矿地质》2005,21(3):129-138
本文主要是论述中国铀资源区域分布规律性。根据中国区域构造形成、发展特点, 结合中国铀矿形成、发展特征, 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规律; 对比分析了世界产铀区铀矿的成矿环境,指出了中国铀成矿的区域属性; 重点论述了中国铀成矿域、铀成矿省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4.
梅燕雄  叶锦华 《福建地质》2000,19(2):103-110
成矿年代学以成矿地质年代时间维为主线,应用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矿床和同位素地质等多学科综合技术方法,在维时空上研究成矿地质历史演化和规律。开展成矿年代学研究,不仅是运用的年代学测定方法,精确地确定一个具体太床的成矿年代,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成矿的序列性,研究成矿与异常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进而研究各种不同构造尺度上的成矿演化规律。成矿年代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对西秦岭成矿带总结了 11个矿床成矿系列:①早古生代沉积作用有关钼-钒-锰-磷-石煤-石灰岩矿床成矿系列.②晚古生代沉积作用有关铅-锌-铁-磷-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煤-黏土-砚石矿床成矿系列.③晚古生代岩浆作用有关铜-铅-锌-锡-铬-饰面超基性岩矿床成矿系列.④中生代沉积作用有关白云岩-石灰岩-煤-油页岩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6.
新疆西天山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形成演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隗合明  吴文奎 《地质学报》1999,73(3):219-230
笔者根据对西天山北部大量矿床和矿点研究,在对西天山成矿类型及成矿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区金属矿床主要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类型,即:①与中酸性、酸性花岗岩类有关的Cu-Fe-Au-MoO-W-Sn-Pb-Zn成矿系列类型;②与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建造有关的Cu-Fe-Au成矿系列类型;③与沉积岩、热水沉积岩有关的层控Cu-Pb-Zn成矿系列类型。每个成矿系列类型具有不同的成矿特征和成矿背景。成矿  相似文献   

17.
得尔布干有色、贵金属成矿区、带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得尔布干成矿区位于蒙古-额霍茨克断裂与得尔布干断裂之间,可划分3个成矿亚区:①上黑龙江(拗陷)成矿亚区,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区北部,以金矿化为主,铜次之,可划分出3个E-W向成矿带;②额尔古纳(隆起)成矿亚区,位于中部,以铅锌银、金矿化为主,铜矿化次之,可划分出3个NE向成矿带;③克鲁伦(半拗、半隆)成矿亚区,位于南部,以铜、银、铅锌矿化为主,金矿化次之,可划分2个NW向成矿带和1个NE向成矿带.  相似文献   

18.
阿尔金成矿带成矿单元划分及成矿系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金成矿带地处新疆、青海和甘肃三省的衔接部位,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铁、铅、锌、金、铜等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区之一,也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划分的Ⅲ级成矿单元之一。笔者以地层、构造、岩浆岩带和相关的成矿作用为标志,将阿尔金成矿带进一步划分为3个Ⅳ级成矿单元(成矿亚带),并概述了各Ⅳ级成矿单元的地质矿产特征;在此基础上,按照杨合群等(2012)提出的与各类地质建造有关的成矿系列细化为同生成矿系列、准同生成矿系列、后生成矿系列和表生风化成矿系列,构建了阿尔金成矿带的11个成矿系列家族和16个成矿(或矿化)系列,这将对该区域今后的找矿和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矿床成矿系列(以下简称成矿系列)是矿床或矿床类型组合的自然分类,是矿床地质科学和矿产资源评价中研究成矿规律的成矿学理论之一。矿床在自然界并非单个(或孤立地)存在,它们靠成因联系,并相互依赖着构筑成矿床组合的自然体,赋存在与成矿作用相匹配的特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中,构成一个矿床成矿系列。即: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或构造运动阶段;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及构造部位;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形成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自然体,称为矿床成矿系列(陈毓川等,2006)。特定的时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内一个大地构造活动旋回(或相对独立的构造活动阶段);特定的空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亦就是成矿的地质构造背景,一般相当于形成的三级构造单元(或跨越、或包含在老的构造单元内);特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是指特定的时、空域中发生的地质成矿作用,即岩浆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在水体中沉积成矿),变质成矿作用,表生成矿作用,与岩浆、变质成矿作用无关的流体成矿作用(陈毓川等,2015);并形成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的自然体。  相似文献   

20.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主要由芒场、大厂、五圩3个矿田组成。文章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总结了丹池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以及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研究的新进展;论证了带内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带内燕山晚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的含锡花岗岩,它具有高硅、高碱、贫钙、贫镁的特征;其在成因上为大陆地壳重熔的"S"型,可能源于桂北元古界四堡群或更老构造层的重熔,但也有幔源物质的混入。3个矿田中矿化的分带性明显,以花岗岩隆起为中心向外,矿化组合表现为高温W_Mo矿化、Zn_Cu_Sn矿化→高中温Sn多金属矿化→中低温Pb_Zn矿化→低温Sb_Hg_As矿化。成矿与成岩同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部分来自赋矿的泥盆系;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的加入。同时,利用"缺位找矿"的思路,预示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五圩矿田深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