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陈大舜教授辨治痤疮的临床经验。陈教授认为,邪热内蕴脏腑为痤疮发生的主要病机,应结合痤疮发病部位进行脏腑、经络辨证。在治疗上,陈教授灵活使用经验方,病证结合,用药和缓醇正,顾护脾胃,内外兼治,重视生活调理,临床取得较好效果。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介绍陈宪海教授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经验。陈教授认为,该病以风邪为主导,其病变主脏在肺,与胃、肝相关;风邪犯肺、肺胃阴虚、肺失宣降为主要病机;主张以祛风邪、润肺胃、理肺气为主要治法,以宣降肺气、祛风达表之“参苏止咳汤”为基础方并加用息内风、润肺胃之品以治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介绍陈学忠教授运用桂枝汤治疗外感病的经验。陈教授认为诸多外感病多因误用或滥用苦寒制剂或抗生素,导致伤阳耗气,加重病情,变证丛生。其主张临证辨证论治,内外兼调。同时本文对桂枝汤治疗外感病的机制进行了阐述,举例说明了柴胡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运用,扩大了桂枝汤加减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介绍朱剑萍治疗疑难病的临床经验。认为疑难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症状变异多端,治疗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施治,紧扣核心病机,厘清主次兼证,敢于突破常规,用药不拘一格,配伍巧妙严谨,多方多法内外合治,临证获效良多。  相似文献   

5.
介绍陈慧侬教授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不孕的经验。陈教授认为,肝气郁结、冲气上逆是高泌乳素血症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疏肝理气、平冲降逆为大法,以定经汤加减治疗。临床根据症状遣方用药,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余在先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余师认为临床上本病以脾虚为本,湿热或热毒蕴结、肠络瘀阻为主要病机。在辨治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辨证与辨病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解毒活血,治病求本、扶正与祛邪并举。其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溃结灌肠方进行局部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介绍陈小宁教授治疗脓耳的临床经验。陈教授认为,湿邪是脓耳发病的核心因素,脏腑功能失调是根本病因。其根据脓液的量、色、质、味结合病时进行辨证,主要分为肝胆湿热、脾虚湿蕴、肾虚邪恋三种证型,分别治以清肝泻火、化湿排脓,健脾渗湿、益气排脓,培补肾元、化湿祛腐。用药考虑伴随症状以及证候之间的转变,灵活变通,同时注重病后防复。  相似文献   

8.
介绍陈果教授治疗肺脾两虚型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陈教授认为小儿过敏性鼻炎与肺脾气虚、痰饮内生、外感风邪等因素有关,为虚实夹杂之证;其主张肺脾同治,确立健脾燥湿、祛风通窍的治法,运用健脾通窍方联合无烟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介绍陈泽涛教授从气虚血瘀论治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陈教授认为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治疗上以益气活血为原则,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注重健脾补气,活血化瘀。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介绍杨志波教授运用消风散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经验。杨教授认为瘙痒性皮肤病以“风邪致病”为核心病机,常伴有血虚、肝郁、血热、湿盛等。其治疗应以消风散祛风邪为要,辨证施治,注重内外兼治,强调饮食与精神调护,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赵刚教授运用玉肾露联合藤类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经验。赵教授认为,肾性蛋白尿是由脾失运化与肾失封藏,人体的水谷精微外泄所致,乃本虚标实之证。临证通过辨病辨证论治,采用补肾健脾治其本,祛风除湿、通络化瘀治其标,标本兼治,以玉肾露联合藤类药治疗,获效颇佳。  相似文献   

12.
不孕症的发病除与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外,奇经病变亦是重要病机,尤其是冲任督脉。本文在总结古代奇经理论治疗不孕症的基础上,结合近现代奇经用药、内外合治等相关经验,提出了“奇经并治、内外同调”的冲、任、督内外合治不孕症特色疗法,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孕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介绍郑爱华教授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经验。脓毒症患者多起病较急,病情危重,郑教授认为其病机复杂,涉及人体五脏六腑,患者多有外感表证且里实已成,治疗上注重表里双解,益气滋阴,临证使用大柴胡汤加味治之,往往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4.
总结陈新宇教授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经验。陈教授认为,妊娠妇女素体阳气不足为围生期心肌病发病之主因,在阳气不足的基础上,或生瘀血、痰浊、水湿、癥瘕之邪。治疗上,陈教授主张以温补阳气为根本,再辨证施以化瘀、祛浊、利湿、消癥之法,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从病因病机、分期论治、用药特色3个方面介绍黎月恒教授治疗食管癌的经验。黎教授认为,食管癌的基本病机为痰、气、瘀、毒交阻于食道,临床分为4个阶段进行治疗。术前阶段治以四物消瘰汤加减;术后阶段,在手术过程及术后早期恢复过程中,常用八珍汤加减,术后出现吻合口瘘、胸腔感染则以活血化瘀、消热解毒之品治之,术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排空障碍则以六君子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之;放疗阶段,方选六君子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化疗阶段,自拟脾肾方加减治疗。临床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介绍蒋益兰教授运用“杂合以治”学术思想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观点与临证经验。蒋教授认为,治疗肿瘤不仅要“治”,同时要“注”,即多关注患者。故临床上以“杂合以治”的方式治疗肿瘤,采用中西医并用、药食同治、内外合治、形神并调及病患家属同调等方法。“杂合以治”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延长生存期,实现带瘤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分析总结朱丹溪治疗痛风相关论著,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等方面探讨其证治特色。朱丹溪首次明确了痛风病名,对痛风证治有独到见解,认为气血失调,热血得寒,污浊凝涩,内外合邪而致痛风;治疗上以滋阴补虚为纲,以调和气血为本,以祛痰化浊为助,用药多以活血化瘀为主,重视应用引经药,创痛风通治之方;临证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为后世医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痛风临床证治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蕴含有丰富的心身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医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为四个方面。本文围绕中医学关于人的心理活动,分别从心、性、情、志四个方面探析其对心身疾病的影响,并结合《古今医案按》中的典型病案,探索中医心身医学与治未病的关系。中医心身医学理论,发挥了中医学“治未病”的优势,对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预防与养生调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学蕴含有丰富的心身医学理论与实践,秦汉之际中医心身医学理论雏形已成。《古今医案按》系清代医家俞震所纂的医案类书。《古今医案按》凡十卷,辑历代名医医案而成编。该书在清代医案类书中不仅独树一帜,而且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翻阅大量古文献,从吞咽的生理机制、咽喉部经络分布及吞咽障碍的病机、病性、病位、经络辨证选穴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从经络辨治吞咽障碍,认为咽部经络气血功能失常为吞咽障碍的核心病机,此病的发生多与大肠、小肠、脾胃、肝、肾、心、三焦经及督、任脉有关,其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重点选择上述经脉上的穴位,并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选取针灸处方进行相应的补泻治疗。  相似文献   

20.
介绍胡学军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然总以“风”“痰”“瘀”“毒”为标,以“五脏虚损”为本,气机升降出入变化为主要病机。治当辨内外之邪以祛之,审五脏荣枯以调之,察气机升降出入以畅之。如此内外兼顾,虚实并调,枢机畅达,则疗效可期。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