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鲁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土基地, 目前已发现并评价了4个稀土矿(床)点: 微山县郗山特大型稀土矿、枣庄薛城关帝庙稀土矿点、兰陵龙宝山中型稀土矿、淄博—莱芜地区稀土矿点。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厘定出与燕山晚期岩浆有关的与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稀土矿床成矿系列。根据稀土矿形成依存的构造-岩浆条件, 该矿床系列形成于整个中生代, 贯穿于燕山晚期, 初步分为一个稀土矿成矿亚系列: 与构造-岩浆及岩浆热液有关的成矿亚系列, 成矿年龄110~(134.9±1.8) Ma。通过选取郗山稀土矿和胡家庄稀土矿进行同位素研究, 郗山稀土矿方解石及矿体中δ18OV-SMOW为8.2‰~9.1‰, δ13CV-PDB为–7.5‰~–7.1‰, 成矿物质与碱性岩浆最初可能来源于上地幔; 胡家庄含稀土碳酸岩C同位素显示有幔源特征, O同位素落入海相碳酸岩和幔源碳酸岩之间, 显示有海相碳酸岩特征, 因此推测, 方解石矿物经历过后期改造成为次生矿物, 为成矿热液与围岩进行水岩反应混合后的结果, 二者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幔源特征, 成矿物质来源相似。根据成矿系列理论, 在郗山稀土矿开展系统找矿工作, 以寻找中生代郗山碱性杂岩体为找矿目标, 提交特大型稀土矿床1处, 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 证实了鲁西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牦牛坪稀土矿区钙稀土氟碳酸盐矿物有氟碳铈矿、氟碳铈矿以及笔者发现并命名的牦牛矿。本文旨在简述氟碳铈和氟碳钙铈矿的矿物学特征。牦牛坪钙稀土氟酸盐类矿物具有强选择轻稀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云南武定迤纳厂铁铜稀土矿床是滇中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元古宙铁铜稀土矿床之一。矿床中除了铁、铜资源外,还伴生有稀土、稀有(铌)、钇、钼、钴等组分。研究表明:稀土元素含量在条纹条带状矿石和脉状矿石中均较高,ΣREE含量分别高达(1 446.83~11 259.23)×10-6和(2 020.92~3 415.51)×10-6,尤其富集La、Ce等轻稀土元素;稀有(铌)元素主要富集在条纹条带状矿石中,含量高达(278.8~529.0)×10-6。由于矿床的矿物组成非常复杂,并且矿石中稀土、稀有(铌)矿物含量相对较少,矿物结晶粒度细小,用传统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很难识别鉴定,因此矿床的矿物学特征,尤其是稀土、稀有(铌)矿物的赋存状态特征研究一直以来都较为棘手。论文应用矿物表征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结合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显微结构原位分析技术,完成了常规岩矿鉴定手段难以完成的矿物定量识别和鉴定,在矿石中发现了含量可观的氟碳钙铈矿、氟碳铈矿和少量的独居石、褐帘石、铌铁矿、褐钇铌矿、硅钍钇矿、含铌金红石等稀有稀土矿物。其中,氟碳铈矿、独居石、铌铁矿、褐钇铌矿等主要富集于条纹条带状矿石中,与铁氧化物、磷灰石、萤石、菱铁矿和早期黄铜矿、黄铁矿等紧密共生;氟碳钙铈矿、褐帘石、硅钍钇矿、含铌金红石等主要局部富集在脉状矿石中,与石英、方解石、绿泥石和晚期黄铜矿、黄铁矿等紧密共生。显然,在铁氧化物和铜硫化物成矿两个阶段均伴随有稀土成矿作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将主矿化期划分为铁氧化物磷灰石稀土成矿阶段(Ⅱ-1)和铜硫化物(金)稀土成矿阶段(Ⅱ-2)。其中,氟碳铈矿、独居石、铌铁矿、褐钇铌矿等主要形成于Ⅱ-1阶段,其成矿作用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有关;氟碳钙铈矿、褐帘石、硅钍钇矿、(含铌)金红石等则主要形成于Ⅱ-2阶段,其成矿作用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对比研究发现,云南武定迤纳厂铁铜稀土矿床与白云鄂博超大型铌铁稀土矿床在大地构造背景、成矿元素组合、赋矿岩系、矿物组成、成矿时代、稀土来源等方面均有可对比性,初步确定云南武定迤纳厂铁铜稀土矿床是一个“白云鄂博式”矿床。  相似文献   

4.
冀北东坪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声 《黄金地质》1996,2(2):22-26
冀北东坪金矿是赋存于水泉沟偏碱性杂岩体内的新类型金矿床,金矿化与硅化和肉红色钾长石化密切相关;矿物组合以自然-金碲化物-多金属硫化物-氧化物为主,并含有较多的次生自然金;矿脉受NNE和NW向2组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古宇崇礼群变质岩和偏碱性杂岩体,成矿温度278~385℃,成矿时代为燕山期。矿床类型为重熔交代中高温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张弘 《山西地质》2012,(2):88-91,93
蚕房金矿是中条山西南段典型的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矿脉呈雁行状产出于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金矿化主要受次级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均为单脉型金矿体。成矿模式可概括为:燕山期构造活动在区内局部构造薄弱带发生剪切深融作用,形成了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花岗闪长岩体,岩体的侵位并同熔部分矿源层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含矿热液,后伴随构造变动含矿热夜充填构造裂隙形成矿化石英脉体。主要控矿因素为花岗闪长岩体、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褐铁矿化石英脉。  相似文献   

6.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内储量最大的铜(金)矿田。矿田内矿床类型多样,成矿作用复杂,分布有东狮子山、西狮子山、大团山、老鸦岭、冬瓜山和花树坡等铜(金)矿床。这些矿床均围绕岩体产出,多数为隐伏矿,赋存于上石炭统-中三叠统的不同层位,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由下向上依次为层控矽卡型、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矿床,其中以前2种类型最为重要。矿田成矿经历了海西期和燕山期2个时代,燕山期为主要成矿期。中酸性侵入岩是狮子山矿田内铜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该矿田主要岩浆岩为石英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属中酸性岩石,为造山带派生的碱性和偏碱性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岩浆岩为幔源岩浆分异的产物,属于壳幔混染型,岩浆岩后期同化围岩使硅质流失,并且在岩浆侵入过程中与Na2O、K2O含量较高的围岩发生了同化混染作用,不同岩石之间可能有某种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云南禄丰鹅头厂铁铜矿床是滇中地区著名的元古宙含铜富铁矿床之一,矿床中除了铁、铜等资源外,还伴生少量的稀土组分。本文利用国际上矿物与地质行业前沿的矿物自动分析测试方法——矿物表征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结合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显微结构原位分析技术,完成了常规岩矿鉴定手段难以完成的矿物定量识别和鉴定,首次在禄丰鹅头厂铁铜矿床中发现了氟碳钙铈矿、氟碳铈矿、褐钇铌矿等独立的稀土矿物。其中,氟碳钙铈矿主要富集在条纹条带状矿石中,分布极不均匀,局部富集,主要呈微细粒半自形至它形粒状晶体,多为微细粒的不规则粒状集合体,与磁铁矿间隙中的方解石和绿泥石等脉石矿物紧密共生,在氟碳钙铈矿颗粒中普遍含有呈板状或柱状、片状、针状的微细粒氟碳铈矿;褐钇铌矿也主要富集在条纹条带状矿石中,呈细小的不规则粒状,与铁氧化物边缘缝隙中的绿泥石等脉石矿物紧密共生。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氟碳钙铈矿和氟碳铈矿富含轻稀土元素,以Ce、Nd、La为主,含量一般Ce La Nd,含少量Pr、Y等元素;褐钇铌矿中主要金属元素有Nb、Y、Ce、Nd、Fe、Ti、Mg、Ca、U等,其中Nb的含量较高,稀土元素以Y为主,并含少量Ce、Nd等。稀土矿物的发现,对探讨该矿床及整个滇中地区前寒武纪(中元古代)铁-铜(-稀土)矿床的成因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根据矿床中稀土-铁氧化物的产出特征和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鹅头厂矿床中稀土-铁氧化物的形成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时的深部(地幔)岩浆活动有关,并受到多期次后期热液事件的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8.
牦牛坪稀土矿受哈哈断裂带控制,呈带状分布,由大脉状、平行脉状、网脉状的稀土矿脉穿插贯通,与周围交互的碱长花岗岩、英碱正长岩、流纹岩、云煌岩等围岩构成地质体。霓石英碱正长岩是稀土成矿的物质基础和富集体,由它演化生成的碱性基性岩脉和方解石碳酸岩脉均为矿(化)脉,代表了先后两次热液成矿高潮;含霓石碱性花岗斑岩的生成,宣告了大规模稀土成矿作用结束。本文通过分析控矿地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压、成矿时代,探讨其矿床成因,总结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刘屯金矿床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体直接围岩为晚太古代混合花岗岩。区域上建平群大营子组为金的矿源层,金成矿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含金石英脉(矿脉)严格地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据硫同位素组成证明矿石、围岩、中生代侵入岩具有同一性,为幔源硫。氢氧同位素组成则显示了成矿溶液的多成因特征。矿石中铅同位素为古老的铅体系,与中生代岩体的长石铅属同一源地。通过时矿床成因的探讨,认为是"岩浆热源-混合热液"型复成因金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0.
豫西太平镇稀土矿床是新发现的中型轻稀土矿床。3条稀土矿脉共圈定4个矿体。矿体平均厚度1.77 m,平均品位ω(∑REO)为2.23%,初步估算资源量达10万t。稀土矿体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赋存于太平镇—板山坪背斜北翼的中元古代斜长花岗岩和二郎坪群中。∑LREO占83.23%~99.35%,∑HREO占16.77%~0.65%,CeO_2+La_2O_3+Nd_2O_3在总量中分配比为79.56%~94.15%。稀土矿物以氟碳铈矿为主,矿石中主要稀土矿物的REE配分属CeLaNd富LREE强选择配分型。矿石稀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O/HREO比值大,铕为弱的正异常,不明显铈异常,Eu/Sm平均值0.38;Th/U比值大,与岩浆成因的重晶石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类似,显示岩浆成因。燕山期断裂构造叠加在早古生代二郎坪群及张家庄岩体内,沿断裂充填形成的成矿时代不早于(108±1)Ma的脉型轻稀土矿床。矿床成因为壳幔混源、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石英脉-蚀变岩型。主要找矿标志:在断裂构造中充填物为石英脉及萤石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岩,以及弱的Th放射性异常,较低的U含量。  相似文献   

11.
金龙山金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的复理石褶冲带中,赋矿围岩为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矿化明显受地层岩性与韧-脆性构造发育程度的控制。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地层岩石、矿石和热液矿物的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和特征参数基本一致,表明成矿流体应主要来自于赋矿地层。铅同位素研究表明,地层岩石、矿石和热液矿物均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成因的铅同位素组成,且均落入南秦岭造山带的泥盆系范围内,暗示铅也主要来自赋矿地层。对前人已有的碳-氧-硫-氢同位素组成和流体包裹体数据综合分析表明,碳和氧应主要来自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硫主要来自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反应;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及δD值向大气降水线"漂移",指示成矿流体以盆地建造水和变质水为主,在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加入。金龙山金矿床与卡林型金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应属于卡林型金矿床,其形成于秦岭造山带陆内造山作用过程中,多层次陆壳叠置加厚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陆内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昆明东川区播卡金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卡金矿位于云南的东川区,由16条矿体组成。在搜集以往地质、化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研,研究了播卡矿区地层、岩浆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播卡矿床的成因,依据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研究了播卡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播卡金矿的成矿过程及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3.
虽然红墩铅锌矿床与铁木尔特铅锌矿床均产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中部的克兰裂谷盆地,且二者的矿体产状与地层走向一致,具有明显的纹层状构造,但是在某些主要地质特征上,二者却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前者赋存于中泥盆统阿勒泰镇组的沉积碎屑岩,与海相基性火山岩有关,表现为锌多铅少,不含铜,且闪锌矿为含铁较少的低温闪锌矿;而后者却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的火山碎屑-碳酸盐岩中,与海相酸性火山岩有关,表现为铅多锌少,富含铜,且闪锌矿为含铁较多的高温闪锌矿.综合对比研究表明,红墩铅锌矿床属于SEDEX型铅锌矿床,而铁木尔特铅锌矿床则属于VHMS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4.
大水式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冈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大水式金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一个新类型金矿,其矿化特征独特、埋藏浅、品位高、化学成分简单、易采选、具有委高的经济价值。矿体呈脉状、不规则囊状或漏斗状产于西秦岭造山带三叠纪碳酸盐岩中。矿石主要为一套热液成因的红色、褐色硅化岩和硅质岩,极端贫硫化物。矿石组构和矿物组成等反映出的成矿作用方式主要为热液渗滤交代、构造裂隙和角砾岩孔隙前限空间的充填沉淀作用以及古构造岩溶内相对开放空间中的沉积或堆积作用,构成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共发现并探明10超大型钼矿床,其成因类型全部属于斑岩型矿床。超大型钼矿床特点是:①全部位于古板块对接带的仰冲带一侧,属于被动的冒地槽单元外侧;②成矿母岩:a.岩石学名称绝大多数是花岗斑岩类;b.岩石化学:三高一低,即高酸、高碱、高钾、低钙镁的正常太平洋型钙碱性系列的超浅成侵入岩;c.岩石地球化学:Mo,W均为特富集元素,Cu,Pb,Zn则为中等富集,从而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与下地壳的混熔体;从成矿母岩的成岩和成矿年代学方面可知,中国超大型钼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燕山白垩纪中、晚期。  相似文献   

16.
周鑫 《地质与勘探》2024,60(2):425-432
柬埔寨王国磅通省三丹县地区的整体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对该地区已有金矿床(点)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对于该区域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三丹县金矿床(化)的成矿地质要素,并与IRGS型金矿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陆缘弧和弧后克拉通盆地接触部位的大地构造背景和钙碱性区域岩浆岩条件,为区内金矿化提供了有利的区域地质条件,这与典型IRGS型金矿床具有相似的构造背景。调查区内的金矿体(矿化)常发育在侵入岩及其边缘地带,在空间分布上金矿化与侵入岩关系密切,且围岩常具石英-碳酸盐-绢云母化围岩蚀变组合,金矿石以网脉状和角砾状类型为主,这符合IRGS型金矿的矿化特征。初步认为区域内金矿化与侵入岩关系密切,属于IRGS型金矿。  相似文献   

17.
王自力 《地质与勘探》2020,56(1):219-229
爬奔金矿位于老挝西北部琅勃拉邦构造带,是该带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大型金矿床。为了解该矿床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矿床成因,对矿区的岩石及矿石进行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方面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矿区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矿床形成时处于相对缺氧的沉积环境;矿石的硫、氢、氧、碳同位素特征证明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 Eu异常特征说明围岩灰岩不是矿床的成矿母岩; Ce异常特征表明矿区形成于水体深度适中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 Y/Ho特征也说明金矿床与围岩灰岩的源区不同。通过与我国滇黔桂地区的卡林型金矿进行对比研究,爬奔金矿虽然在诸多方面与卡林型金矿有着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差异性。综合研究认为,爬奔金矿应为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of the behavior of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in ores from the Natalka gold deposit allows us to draw several conclus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ore formation is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metamorphism of the host terrigenous carbonaceous rocks, which could be the major source for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Minor enrichment of the Natalka ores in W is evidence of the contribution of magmatic fluid, which could be superimposed on early quartz veins, in ore formation.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metamorphic–magmatic model of formation of economic gold–quartz deposits of the Yana–Kolyma Belt. The similarity of metasomatites of the Natalka deposit with disseminated gold–sulfide refractory ores from the Nezhdaninskoe and Bakyrchik deposits points to the possible presence of such ores in the Natalka deposit. Our data are important for forecasting regional metallogenic reconstructions, 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gold deposits.  相似文献   

19.
牛头高家金矿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地区,属扬子陆块北缘,其成矿围岩为红色粘土和奥陶系地层。本次研究对该矿区矿石矿物中的硫铅同位素进行系统分析,硫铅同位素组成显示了成矿物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结合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而奥陶系地层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牛头高家金矿原生矿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后经历较为复杂的地质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红土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小秦岭金矿产于新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中,其中的次级拆离断裂为赋矿构造。为了探究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从矿区主要地质体采集了100件来自太华群地层、文峪岩浆岩和矿石的样品进行测试,其稀土元素的主要特征为:太华岩群的ΣREE值为30.81×10-6~188.66×10-6;δEu值为0.62~1.24;花岗岩和脉岩类ΣREE值为58.22×10-6~365.98×10-6;δEu为0.90~1.10;矿石的ΣREE值多集中于76.74×10-6~358.22×10-6,δEu值多集中于0.74~1.14。结果表明:各地质体稀土总量接近,没有Eu异常或有微弱的正、负铕异常;矿石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与太华群接近,而与文峪等花岗岩相差较远。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太华群地层而不是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