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鱼礁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后续的监测是建设海洋牧场技术方面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人工鱼礁的功能,需要对人工鱼礁开展精细及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传统的水下调查方式受限程度高,作业效率低下,而侧扫声呐可获取高分辨率的海底目标物图像,多波束测深系统可获取高精度的海底地形数据,两者结合可以给人工鱼礁的建设提供精确的海底地形地貌信息及人工鱼礁的空间信息,为人工鱼礁的设计、投放以及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本文以目前国内外有关人工鱼礁建设的研究技术文献为基础,从人工鱼礁的前期选址、施工投放、空方量估算和后期监测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水声技术及对应声学设备(侧扫声呐及多波束测深系统)在人工鱼礁建设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人工鱼礁布局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促进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工鱼礁投放的实际位置与规划方案多有差异,致使人工鱼礁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文章利用重心误差、外围面积误差、重叠面积误差以及礁体数量误差等4个指标来评价天津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投放误差状况。结果表明,天津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的外围面积误差和礁体数量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11和0.067,投放布局的准确性比较高;重心和重叠面积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59和0.73,投放定位的准确性相对较差,需要进一步改进;从年际变化来看,2018年人工鱼礁投放的重心误差、重叠面积误差、礁体数量误差均有明显改善,仅外围面积误差略大,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鱼礁投放布局和定位的准确性均已达到预期效果。文章量化了天津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投放误差,成果可为提高天津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效果提供有益参考,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全国海洋牧场发展背景下,天津市海洋牧场的发展内涵、发展思路、实践历程及今后的展望。将我国海洋牧场的发展历程与天津海洋牧场的实践历程有机结合,并阐明天津海洋牧场的发展特点;将海洋牧场的基本建设原理与天津海洋牧场具体建设情况有机结合,并阐明天津市海洋牧场建设的具体发展思路以及面临的问题。同时展望天津海洋牧场的建设,能够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为加快实现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开创美丽天津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现代海洋牧场是一项长期、复杂、科学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海洋牧场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牧场是一种新型海洋渔业生产方式,以生态系统构建为核心,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山东省是海洋牧场建设较早省份之一,在海洋牧场创新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探索,取得较好成效,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为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做出示范引领。文章阐述了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历程和现状,总结了经验做法,分析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以期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与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红生  霍达  许强 《海洋与湖沼》2016,47(6):1069-1074
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是实现我国海洋渔业与近海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海洋牧场既能养护渔业资源,又能修复生态环境。本文论述了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中存在的建设技术缺乏标准化、承载力评估缺乏模型化、建设理念缺乏生态化、管理缺乏信息化等问题,探讨了现代海洋牧场相关理念及分类模式。针对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陆海统筹现代海洋牧场亟待解决的技术先导和"四化"突破(工程化、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涵养近海渔业资源的新模式,海上风电是我国新的清洁能源产业,本文在分析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基础上,建议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分析了马尾藻藻礁建设在海洋风电场的适宜性和投放条件,探讨了在广东省开展以人工藻礁场+海上风电场为特点的融合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对于生态用海、生态管海和海...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全国海洋牧场发展的背景下,分别阐述了天津市海洋牧场的发展内涵、发展思路、实践历程及今后的展望等内容。旨在将我国海洋牧场的发展历程与天津海洋牧场的实践历程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天津海洋牧场的发展特点,分析海洋牧场的基本建设原理与天津海洋牧场具体建设情况的区别,重点探讨了天津市海洋牧场建设的具体发展思路以及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展望天津市海洋牧场的建设,以期为推动渤海湾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及其为加快实现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开创美丽天津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现代海洋牧场是一项长期、复杂、科学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我国应对近海生态环境恶化和渔业资源衰退、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而海洋牧场观测网是科学指导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并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为了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山东省于2015年底开始在各海洋牧场建设生态环境海底观测站,并组网建成世界先进的海洋牧场观测网,目前已覆盖23处海洋牧场。设立观测网预警中心,负责海洋牧场观测网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同时开展水域多学科耦合过程的基础研究和业务化辅助决策的应用服务。海洋牧场观测网的建立和业务化运行初步实现了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可测"、"可视"、"可控"和"可预警"。目前,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观测网的科学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建议进一步增强观测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长期在线监测的稳定性,跨介质立体组网、实现海洋牧场的全方位立体监测,深化多学科耦合过程的基础研究并提供多元业务化辅助决策应用服务,为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人工鱼礁的投放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措施,为实现大范围人工鱼礁信息的自动识别提取,提出了一套基于侧扫声纳影像的人工鱼礁自动识别方法。首先使用侧扫声纳后处理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再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均值平滑滤波整体去噪、自适应平滑滤波局部去噪、极差滤波锐化图像、提取目标边缘判定目标、二值化,最后进行矩阵运算提取礁体及其声影区,最终获得鱼礁的位置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应用于两种侧扫声纳图像人工鱼礁识别,正确度达94%以上,完整度达85%以上,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能够为海洋牧场建设中人工鱼礁投放质量评估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海洋牧场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以及满足人类对海洋资源需求的一种新兴技术和产业,海域中投放的人工鱼礁可以为牡蛎生物提供理想的繁殖和栖息生境。天津大神堂海洋牧场中已发现大量新生的牡蛎生物体,然而牡蛎的空间分布并不均衡,存在异质性,其影响因素尚未明确,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文立足于天津大神堂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基于线性相关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量化了礁体与牡蛎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了牡蛎分布的影响因素并识别了主次关系。结果表明:区域水深、坐底时长、礁体密度、牡蛎礁距离均对牡蛎生物量有重要影响,其中,坐底时长、礁体密度与牡蛎生物量为正相关,区域水深、牡蛎礁距离与牡蛎生物量为负相关,坐底时长、礁体密度及牡蛎礁距离等3 个环境变量对牡蛎生物量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海洋牧场的建设和牡蛎礁的修复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海岛生态物联网是海岛生态环境监测与物联网相结合的新技术, 对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的集成共享、灾害预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文章结合庙湾岛珊瑚生态修复应用需求, 基于海岛生态人文环境特点, 对海岛生态环境物联网技术展开研究, 重点研究了珊瑚修复区海底生境参数感知技术、岸基供电控制及信息中继技术、物联网数据传输技术及远程服务器终端遥控及信息接收和管理技术等生态物联网关键技术, 可望为海岛生态物联网建设提供参考, 为海岛生态修复及健康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海洋垂直剖面水温实时监测浮标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实时、连续地监测獐子岛海洋牧场养殖区域不同深度的温度状况,为海洋牧场构建和运行提供数据支持,项目组自行研制了海洋垂直剖面水温实时监测浮标系统,可以在水深≤50 m、风速≤60m/s、波高≤15 m的环境下应用。该浮标系统主要包括水面浮标载体子系统和剖面链观测子系统两部分,浮标载体子系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工作平台;而剖面链子系统上的不同位置挂有多个水下传感器,用于测量相应位置的海水温度。耐压试验、温度标定、室内拷机、现场比测、海上拷机的检定数据表明该系统无渗漏、误差小、数据接收率100%。海上运行18个月的结果同样表明,浮标系统运行稳定,数据采集和接收率高,浮标电压稳定。实践表明该浮标系统具有测温精度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海洋环境监测活动与研究开展得越来越频繁。其中,水质监测是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而水质在线监测方式可解决传统人工定点釆样监测时效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技术,设计了一种实用的近海岸水质在线监测方案。该方案整合了具有通信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的LoRa(Long Range Radio)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Web技术以及微信小程序技术,可实现近海岸水质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共享、展示、管理和控制,满足近海岸水质监测、渔业养殖监测和海洋牧场监测等多种近海固定点监测应用的需求。此外,本文还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原型系统实现与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可支持以无线方式对近海岸区域水质的智能化和长期性远程监测,有效改善了现有近海在线系统存在的监测距离较近、成本高、布设不够灵活和抗干扰性较差等不足。  相似文献   

14.
应用窄带物联网技术,研发了一种能够快速构建半径100 km的水面无线网络,并通过投放大量抛弃式带北斗定位的微型浮标,动态采集水动力学数据.该技术能够解决采用传统海洋水动力学监测利用锚泊式大型浮标,固定在一个位置上采集数据的方法成本高、数据精细化程度不够的问题.由大量的海洋试验和研究证明,该方法在泥沙沉积、漂浮垃圾追踪、...  相似文献   

15.
海洋遥感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洋遥感利用电磁波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原理观测和研究海洋,以海洋及海岸事作为监测、研究对象,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大面积覆盖等观测能力的空间遥感技术,回顾了海洋遥感发展的4个阶段,介绍了海洋遥感在海洋资源环境调查、动态监测以及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海岸带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的精确化和定量化研究、海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海洋小卫星遥感的应用是未来海洋遥感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水下视频可直观记录和反映海洋牧场生物资源的现状和变动,目前亟待开展基于图像的海洋牧场生物识别分类方法研究,以充分发挥图像处理技术在海洋牧场生物群落监测领域的应用潜力。利用采集自我国北方烟威地区包含鱼礁、藻床和泥沙三种图像背景的水下视频,开展了图像增强、图像分类数据集的建立和3种分类模型的应用。对比了基于绿通道的色彩补偿和限制对比度的自适应直方图均衡等方法在海洋牧场水下图像增强上的效果。建立了北方海洋牧场常见岩礁生物图像分类数据集,包括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Lizahaematocheilus)、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等鱼类11种、棘皮类3种和蟹类1种,共23 211张图像。基于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和PaddleX全流程开发工具,选择AlexNet、MobileNetV3和ResNet50三种图像分类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迁移学习,并分别验证了其在含噪音水下图像上的鲁棒性。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在测试集的类准确率分别达到96.64%、94.75%和99.23%,其中ResNet50模型在含有高斯噪音的图像集验证具有更好的鲁棒性。综之,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我国海洋牧场生物群落监测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可为我国海洋牧场监测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洋仪器设备研究发展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中国海洋仪器设备研究发展历史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洋监测浮标技术及监测网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海洋资料浮标可以在各种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提供长期、连续、实时、可靠的海洋观测数据,是海洋监测技术中最可靠、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概述了海洋资料浮标的分类、主要理论及技术体系;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海洋资料浮标发展的典型技术突破;介绍了我国目前海洋监测网的构成、应用情况,并对比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与国际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面临的形势及需求,展望了海洋资料浮标及监测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SAR卫星组网观测技术与海洋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凉海  刘善伟  周鹏  万勇 《海洋科学》2021,45(5):145-156
SAR卫星的组网观测,较之于单卫星工作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观测频率,还能挖掘SAR的多模式探测能力.本文介绍了SAR卫星组网的遥感观测技术发展现状,并总结了基于卫星组网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和海上目标监测研究进展.在海洋动力环境遥感监测方面,多SAR卫星联合获得的同步数据能够互为补充,提高海洋动力环境信息的探测精度;在海上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