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地图》1986,(2)
随着我国中等教育事业不断的普及和提高,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除编写了必需的教科书外,还做到了每个学生都有《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以及供学生作业使用的《中国地理填充图册》、《世界地理填充图册》等参考资料,这对提高地理课程教学效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我们翻阅《中国地图册》和《世界地图册》时,便会看到各幅地图有着不同形状的经纬线网,有直线、同心圆、同心圆圆弧、同轴圆圆弧以及其它各种复杂曲线等。可惜这两本图册中并未载出图幅中经纬网属于何种投影,这给中学地理教师和一些读者在  相似文献   

2.
《地图》1986,(2)
江苏省测绘局、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江苏省地图册》于1984年12月由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开本为170×190毫米。这是一本区域性参考图册,它为读者提供了江苏省地理概况,作为交通旅行工具图也十分适用。地图册共有71图幅,分为序图、城市图、县(市)图等图组,统一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在图幅的适当部位配置了插图、附图,丰富了地图册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毛主席哲学著作中的一些原理来说明地图投影学的发展变化。文中首先认为主席所说的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就是指这门科学区别于其他科学有所不同的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这门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地图投影学的根本矛盾就是不可展的地球椭圆体表面与平面之间的矛盾。然后以圆锥投影为例,说明在各类投影中和在各个不同阶段上有它的主要矛盾,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接着,以应用数值法探求新投影,用先作草图的方法设计世界地图投影,和利用伪圆柱投影中的分瓣方法制作世界大陆图为例,说明在研究地图投影中是如何分析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进而以如何成为某一类投影与地图投影一般原理的形成两问题,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这样往复循环不断发展与深化的。并用圆锥投影常数α的变化,伪圆柱投影与伪圆锥投影曲经线的变化,以及用诺谟图表示某一类投影其变形性质的变化,说明地图投影的发展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最后提出在各类投影中,应寻求一些概括性的公式归纳一些个别投影,地图投影新的分类方法,评价地图投影质量标准和投影变形转换的研究等问题,来说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其目的是为了正确地掌握  相似文献   

4.
看上去很美     
方荔 《地图》2006,(5):62-63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看地图、收集地图的呢?大概是第一次去丽江旅行开始的吧。以前…以前似乎没有太多意识要去买地图,认识地图。我记得中学时,地理课发的两本地图,一本《世界地图册》,一本《中国地图册》,虽然被翻看得烂兮兮,线都拆散了,但还一直保留至今,这大概也是潜意识里的一个起因吧。  相似文献   

5.
钟业勋 《测绘工程》2009,18(6):77-78
一个人要有所成就,除需要自己刻苦努力外,名师指导也是重要因素。我庆毒自己遇到了胡毓钜教授和吴忠性教授两位名师。 胡老师从指导我撰写毕业论文到为我的专著《数理地图学》的出版作序,40多年来,恩师的精心培养,使我深受教益。胡老师在青年时代已颇有名气,他设计的全国地图投影和全国挂图投影均被我国《国家大地图集》采用,他为《国家自然地图集》设计的地图投影系列及中国全图方位投影,中国百万分之一地形图的数学基础——等角圆锥投影均已定型为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地图投影。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现有的地图投影分类,并按照广义地图投影的概念,采用投影不变量作为变形的尺度,用主变形的性质和数量作为分类的原则,采用次要性质的变形的量值作为分属原则,进行了地图投影新的分类的探讨。指出在地图投影研究中最有意义的是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最优投影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国外,近年来地图投影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有很大的发展,发表了很多新著。近年来,我室为了提高地形图数学基础的精度,改进分幅图投影方案和满足区域图地图投影的需要,我们提出了双标准经线等角横圆柱投影,改良等角横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族,改良圆锥投影、改良圆柱投影和改良方位投影,以及一种多圆锥投影族的研究。下面对这些研究成果分别加以简略介绍,以供交  相似文献   

8.
地图投影“轴系分类”指的是根据被投影体-地球体与承影面的相对倾斜关系的标志的一种分类,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各类地图投影,在过去的地图投影书籍中都只为正轴投影,斜轴投影和横轴投影三种,今笔者认为地图投影“轴系分类”不只限于此三种,应为七种。  相似文献   

9.
尹钧科 《地图》2003,(3):80-80
1979年夏天至1988年间,在业师候仁之教授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参加了《北京历史地图集》的研究和编绘工作。为了这项重大科研工作顺利进行,主要协作单位之一的北京市测绘院向课题组成员每人惠赠一本该院编制的内部用图《北京市地图册》。当我得到这本地地图册时,如获至宝,高兴的心情难以名状。  相似文献   

10.
地图内容的转换,实质上就是不同资料图投影与新编图投影之间的转换。这是因为地图投影是地图编绘的数学基础,没有了投影这一数学基础,地图的编绘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整幅或局部地图从一种制图投影到另一制图投影的几何改正变换是一个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诸多方面与时俱进,地图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反映着社会的变化,只有不断的更新才能跟得上社会的变化。因此,为了河南省国民经济建设及信息化的需求,同时也为满足社会各界用图的需要,中国地图出版社委托本单位编制印刷最新的《河南省地图册》,要求图册能够反映最新的河南省的社会变化情况。这次《河南省地图册》的编制是在2003年版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省地图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姜佐 《地图》1997,(1):55-56
地图投影是在地图上把球面转换成平面的转换系统。也就是构成地图的骨架。因此研究地图投影的理论与方法是地图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地图投影一直受到地图学家的重视,并已建立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主要以辅助几何面和变形性质两方面结合起来建立的体系比较普及,用以适应不同的制图要求与目的。例如制图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或表示世界时区的地图可选用正轴圆柱投影;位于中纬度的地区选用正轴圆锥投影等等.再结合变形性质,使编图人员或地理学者有了丰富的地图投影选择的余地。地图投影是用以解决球面不可能无变形地展成平面而…  相似文献   

13.
地图投影的坐标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炳炎  王桥等 《地图》1995,(2):34-36
地图投影的坐标变换方炳炎,王桥,胡毓钜第三讲圆锥投影的反解公式地图投影的反解变换,是地图投影变换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原投影方程得出其反解变换关系式再代入新投影方程中,来实现两投影间的坐标变换。这里关键是要得到原投影的反解公式。本讲将利用第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毋需“坐标压缩”的变比例尺地图投影方法,利用它可以较好地提高投影质量,解决现有变比例尺地图投影在矩形图幅情形下所存在的变形问题,亦可避免多焦点投影各焦点局部变形的相互影响。本文所给出的投影公式以及等比例尺线的概念,在理论和实用上也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地图投影中,圆锥投影其经纬网不复杂,计算和绘制比较容易。在使用时,进行图上量算较为方便,而且容易对变形进行纠正。对中纬地区,本投影可使其变形微小而且分布均匀。由于圆锥投影具有上述优点,所以它目前在地图制图工作中被广泛地采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m=n~k的投影的由来和认识过程,论述投影变形公式及变形规律,研究参数k与地图投影变形性质的关系,指出当-1≤k≤1时的m=n~k的投影具有实用价值,图解说明了m=n~k的投影系统,对地图投影中常见的概念错误给予必要的说明,最后指出研究m=n~k的投影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空间地图投影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完善空间地图投影的系统理论,对空间地图投影进行了科学分类,主要是借鉴静态地图投影的分类研究成果,介绍按4种不同投影性质对空间地图投影进行科学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计算机制图中自动刻绘经纬线的理论与方法及需要特殊处理的若干问题;介绍了常见地图投影及有代表性的地图投影刻绘方法,其中包括经旋转后的斜轴世界地图投影:还提出了三种截幅程序,它可与任何投影相配合,根据地图设计要求自动截取各种图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轨道数据制作卫星星下点轨迹图的方法:首先将轨道数据经地图投影变换,计算出星下点各点的投影坐标,然后连接离散点并进行曲线拟合,最后将轨迹与底图叠合形成轨迹图。  相似文献   

20.
方俊,字君选,1904年10月26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他曾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测绘学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并担任过国际地潮委员会委员。他的早期研究是从地图学开始的。首次吸收美国海岸与陆地测量局的绘图经验,设计了中国全图用的兰勃脱正形投影和亚尔勃斯等面积投影系统,参加了编制工作,于1934年由上海申报馆出版了《中华民国新地图》,成为我国最早和最完整的一部地图集。继而他开始研究地图投影理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地图投影的论文。在地图投影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